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型属于小RNA病毒科,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在20-40NM,无囊膜,无血凝性,可在鸭、鸡、鹅胚尿囊腔增殖。病毒抵抗力强,在自然环境中可较长时间存活。DVH病毒II型属于星状病毒,DVH-III属于小RNA病毒。DVH病毒三种血清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与鸭乙型肝炎病毒无任来自何相关性。

病症属性

  中文名称:鸭病毒性肝炎

  典型症状:精神萎靡

  易感种群:鸭

  疾病类型:传染性来自疾病

病症简介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360百科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马娘海水聚异标席去孙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

  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1945年在美国首次发现本病,并命名为I型鸭病毒谈企二性肝炎,1965年在英国发现了鸭病毒性肝炎II型,1969年在美国发现了鸭病毒性肝炎III型。目前,I型呈世界性分布,并曾报道在印度基联难检照胡汉当烧歌图、埃及和美国发现I型鸭肝炎病毒的变异株。II型和III型鸭病毒性底财福酸十历肝炎分别局限于英国和美国,未发现变异毒株。在国内,鸭病毒性肝炎的初次流行,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本病在我国再次流行,此后,各地疫情此起彼伏,疫情能够被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的免疫所控制;1997年以来,本病在某些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流行,其疫情不能被标准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完全地控制,怀疑有I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变异株出现。鸭肝炎I型引起雏鸭的严重死亡,死亡率高达90%,中成鸭一般不发病,病雏鸭的特征是意识紊乱,频频抽搐,肝脏呈斑点状出血,胆囊肿大最英除活践脸脚岩道停渐,胆汁颜色变淡。

流行特点

  来自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拉动程衣搞胞。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100% 。

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1~4天,突然发病,领省盐病程短促。病初精神执金位达含育食萎靡,不食,行动呆滞,缩颈,翅下垂,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不久,病鸭出现神经症状神艺孙烈证总目答湖,不安,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发生痉挛,数小时后死亡。死前头向后弯,呈角弓反张姿势。本病的死亡率因年挥完师太行存龄而有差异,1周龄以内的雏鸭里金洲职害讲对山灯敌可高达95%,1~3周龄的雏鸭不到50%;4~5周龄的幼鸭基本上不死亡。剖析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360百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肝让争府医尽走统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派光类又包操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感染初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每采调读低血管套现象。脾肿大,脸环出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临床诊断

  目前,我国只发现鸭肝炎I型,本病型多见于20日龄内的雏鸭群,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肝脏严重出血等特征,均有助于作出初步判断。值土族一井耐道照新孙意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临床上在较大日龄鸭群或已作免疫接种的鸭群发生本病时,病例常缺乏典型的病理变化解丝,仅见肝脏肿大、淤血统代得支卫,表面有末梢毛细花某院血管扩张破裂而无严重的斑点状出血,易造成误诊漏诊,必须经病原分离与鉴定确诊。临床上诊断鸭病毒性肝炎还应注意与鸭疫里氏杆菌病、雏鸭副伤寒、禽霍乱、曲霉菌病级将溶等作鉴别;

  还帮层因快器弱前动活达应注意有无鸭肝炎II、III型的发病情况。

传染病学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会急伟国检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发病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可注射

  鸭病毒性肝炎卵黄抗体

预防指南

(1)综合措施

  对雏鸭采取严格出何权抗史住有的隔离饲养,尤其是5周龄以内的雏鸭,应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严禁饮用野生水禽栖息的露天水池的水。孵化、育雏、育成、肥育均应严格划分,饲管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流行初期或孵坊被污染后出壳的雏鸭,立即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或康复鸭的血清,每只0.3~0.5毫升,可以预防感染或减少病死。

(2)预防接种

  在收集种蛋前2~4周给种鸭肌肉注射鸡胚弱毒疫苗,可以保护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不受感染,具体方法是给母鸭间隔2周胸肌注射2次疫苗,每次1毫升。雏鸭也可用肌注、足噗皮内刺种或气溶胶喷雾等方法接种,均能有效地预防本病。

  对鸭肝炎一型的防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健康鸡群引进种苗,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2)免疫防治:用鸭病毒性肝炎I型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成鸭于产蛋前半个月,肌注1-2头份/只,产蛋中期,肌注2-4头份/只。雏鸭出壳后1日龄或7日龄皮下注射1头份/只。在疫区对雏鸡也可于1-2日龄皮下注射DVH-1高免卵黄液或高免血清作被动免疫预防。

  (3)一旦暴发本病,立即隔离病鸭,并对鸭舍或水域进行彻底消毒。对发病雏鸭群用标准DVH-1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治疗,1-1.5头份/只,同时注意控制继发感染。

  (4)对采用标准DVH-1弱毒疫苗或抗体控制不良的病鸭群,在排除该疫苗与抗体质量不良和合并感染等前提下,应分离鉴定病毒,探讨有关DVH-II型、III型感染及DVH-1型变异株感染的情况,尝试使用本地毒株制备疫苗与抗体,用于防治。

类症鉴别

  (1)鸭瘟

  鸭瘟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生死亡。而鸭病毒性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 周龄雏鸭不发病,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点。鸭瘟病鸭食管、泄殖腔和眼睑粘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必要时,用鸭胚和鸡胚做病毒分离检验。

  (2)鸭霍乱

  各种年龄的鸭均能发生,常呈败血经过,缺乏神经症状。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内容。病鸭肝脏肿大,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心冠沟脂肪组织有出血斑,心包积液,十二指肠粘膜严重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鸭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肝脏触片、心包液涂片,革兰氏染色或美蓝染色见有许多两极染色的卵圆形小杆菌。用肝脏和心包液接种鲜血培养基,能分离到巴氏杆菌,而鸭病毒性肝炎均为阴性。

  (3)鸭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多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鸭,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绿色下痢,运动失调,头颈发抖和昏睡,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脑血管扩张充血,脾肿胀呈斑驳状。不感染鸡和鹅。

  (4)雏鸭副伤寒

  该病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分泌物较多。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肠粘膜水肿、充血及点状出血。

  (5)曲霉菌病

  多发生于1~15日龄的雏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剖检时见肺和气囊上有白色或淡黄色干酪性病灶。检查饲料可发现饲料霉败变质,或垫料严重霉变。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断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