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鸡贫血因子病,由鸡贫血病毒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又称出血性来自综合征或贫血360百科性皮炎综合征。
鸡传染性贫血病(Chi田接们今确运谈权己到cken Infectious Anemia,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CIAV)引起雏鸡的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经常合并、继发和加重病毒、细菌和真菌性感染,危害很大。1979年首次在日本发现本病,之后相继在德国、瑞典、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波兰、巴西等国分离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在我国,李孝欣,崔现兰于1992年360百科从发病鸡群中分离到病毒,从而确证该病在我国的存在。根据近几年的流行病敌体若看学调查,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在我国刚卷这列鸡群中的感染率约在40%~70%。国内外的病原分离和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鸡传染性贫血病可排能呈世界性分布,由鸡传染性贫血病诱发的疾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对肉鸡的生产。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现归类于圆环病毒科(Circoidae)。该病毒纯化后经负染,在电镜下呈球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病毒粒子呈20面体对称,平均直径为25~26.5nm,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5~1.37尼也略顾吗g/ml。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链、圆环状、共价连接的DNA,由2 300个碱基组成,有3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死继3种蛋白质,分别为52k保敌振D、24kD、13kD,有的毒株还含有第四个ORF,但功能不清楚。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有抵抗力,对酸(pH3.0)作用3h仍然稳定。加热56℃或70℃1h,80℃15min仍由有感染力;80℃30min使病毒部分失活,100℃ 15min完全失活。对90%的丙酮处理24h也有抵抗力。病毒在5%酚中作用独直多5min,在5%次氯酸37℃2h失去感染力。福尔马林和含氯制剂可用于消毒。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可在1日龄补需配快胡检封析宜雏鸡、细胞培养或鸡胚上增殖,不能在常用的哺乳动物的细胞系中生长,只能在由鸡马立克氏病互乙席前病毒和淋巴白血病病毒转化的某些淋巴瘤细胞上生长,最常用的是MDCC-MSB1和MDCC-JP2细胞,并出现细胞病变。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的MSB1细胞做成超薄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可显示核内包涵体。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分离毒株之间无抗原性差异,但在致病力上可能存在差异。
鸡是传染性贫血以尽到爱热画诉促青东满病毒的唯一宿主。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情为月者紧士染,自然感染常见于2~4周龄的雏鸡,不同品种的雏鸡都可感染发病。随着日龄的增加,鸡对该病的易感性迅速下降,肉鸡比蛋鸡易感,公鸡比母鸡易季染杆容感。当与IBDV混合感染或有继发感染时,日龄稍大的鸡,如6周龄的鸡也可感染发病。有母源抗体的鸡也可感染,但不出现临诊症状。
在火鸡或鸭血中新农复句汉检测不到CIAV抗体,用高剂量的病毒接种1日龄雏火鸡,对感染有抵抗力,并且不来自产生抗CIAV抗体。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经孵化的鸡蛋进行垂直传播认为是本病的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由感染公鸡的精液也可造成鸡胚的感染。实验感染母鸡,在感染后8~14天可经卵传播,在野外鸡群垂直传播可能出现在感染后的3~6周。水平传播可通过口腔、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引起感染。发病康复鸡搞策延花道液既怎医可产生中和抗体。
本病的唯一特征性症状是贫血。一般在感染后10天发病,14~16银冲思天达到高峰。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虚弱,行动迟缓,期错至赶地又执育支断外羽毛松乱,喙、肉髯、面部皮肤和可视粘膜苍白,生长不良,体重下降;临死前还可见到拉稀。血液稀薄如360百科水,红细胞压积值降到20%以下(正常值在30%以上,降到27%以下便为贫川包活多杆春属火血),红细胞数低于200万个/mm3,自细胞数低于5 000个脚,血小板值查讲钢补贵找却关贵地低于27%。在病的严重时期,还可见到红感细胞的异常变化。发病鸡的死亡率不一致,受到病毒、细菌、宿主和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实验感染的死亡率不超过30%列胞国击积供举,无并发症的鸡传染性贫血,特别是由水平感染引起的,不会引起高死亡率。如有酒关往虽贵块在翻展银酸继发感染,可加重病情;死亡增多。感染后20~28天存活的鸡可逐渐恢复正常。
病鸡贫血,消瘦,肌肉与内脏器官苍白、贫血;肝脏村让必和肾脏肿大,褪色,或淡黄色:血液稀薄,凝血时间延长。骨髓萎缩是在病鸡所见到的最特征性病变,大腿异列渐项混盾待骨的骨髓呈脂肪色、淡黄色或粉红色。在有些病例,骨髓的颜色呈暗红色,货世用组织学检查可见明显的病变。胸腺萎缩是最常见的病变,呈深红褐色,可能导致其完全退化,随着病鸡的生长,抵抗力的提高,胸腺萎缩比骨髓病变更容易观察到。法氏囊萎缩不很明显,有的病例法氏囊体积缩小,在许多病例的法氏囊的外壁呈半透明状态,以至于可见到内部的皱襞。有时可见到腺胃粘膜出血和皮下与肌肉出血。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可见到坏疽性皮炎,肝脏肿大呈斑驳状以及其他组织的病变。
病理组织学特征性变化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针基弦关意别愿岩果制规巴组织萎缩。骨髓造血细胞新解富蛋友新夜亚策继严重减少,几乎完全被脂肪组织所代替。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及其他器官的淋巴细胞严重缺失,网状细胞增大。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切诊批讲断需作病原学和血清学两方面的工作。
1.现场诊断本病主要发生于鸡,2~3周龄的鸡最易感,日龄增大对本病的易感性迅速下降,日龄越小发病和死亡越严重。剖检病变以贫血为主要特征,可见贫血变化,胸腺萎缩,骨髓萎缩,呈脂肪色。病鸡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显著减少,红细胞压积值在20%以下。
2.病毒分离肝脏含有高滴度的CIAV,是分离病毒的最好材料,可将肝脏制成匀浆,离心取上清液,加热70℃ 5min或用氯仿处理以去除或灭活可能的污染物,用于雏鸡、鸡胚或细胞培养接种。
(1)接种雏鸡:用肝脏病料1:10稀释肌肉或腹腔接种1日龄SPF雏鸡,每只0.1m1.观察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
(2)接种鸡胚:用肝脏病料卵黄囊接种4~5日龄鸡胚,无鸡胚病变,孵出小鸡发生贫血和死亡。
(3)接种细胞培养物:用病料接种MDCC-MSB1细胞,每隔2~4天进行病毒继代培养,经1~6次继代培养后出现细胞病变,表明有CIAV感染。
3.血清学诊断可用血清中和试验(VN)、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感染鸡血清中的抗体。可用免疫荧光抗体或免疫过氧化物酶试验、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鸡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
4.鉴别诊断鸡传染性贫血应与成红细胞引起的贫血、MDV与IBDV感染、腺病毒感染、鸡球虫病,以及高剂量的磺胺类药物或真菌毒素中毒进行区别。对6周龄以下的鸡,从临诊症状、血液学变化、肉眼和显微镜下病变和鸡群病史的综合分析,可提示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对血液的涂片镜检,可区分由成红细胞病毒引起的贫血。MDV与 IBDV均可引起淋巴组织的萎缩,并有典型的组织学变,但在自然感染发病鸡不引起贫血症。与急性IBDV感染有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也会发生,但比CIAV诱发的贫血消失早。腺病毒是包涵体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该综合征常发生于5~10周龄之间的鸡,而在单一病原感染的鸡不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球虫病引起的贫血可见到血便与明显的肠道出血,而CIA没有血便,肠道见不到点状出血。磺胺类药物与真菌毒素中毒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但肌肉与肠道有点状出血,同时鸡群有使用磺胺类药物的历史。
1.本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通常可用广谱的抗生素控制与CIA相关的细菌继发感染。
2.加强和重视鸡群的日常饲养管理及兽医卫生措施,防止由环境因素及其他传染病导致的免疫抑制,及时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和马立克氏病疫苗。
3.目前国外有两种商品活疫苗,一是由鸡胚生产的有毒力的CIAV活疫苗,可通过饮水途径免疫,对种鸡在13~15周龄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地防止子代发病,本疫苗不能在产蛋前3~4周免疫接种,以防止通过种蛋传播病毒。二是减毒的CIAV活疫苗,可通过肌肉、皮下或翅膀对种鸡进行接种,这是十分有效的。如果后备种鸡群血清学呈阳性反应,则不宜进行免疫接种。
4.加强检疫,防止从外引入带毒鸡而将本病传人健康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