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小儿夜啼

小儿限进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来自,入夜则经常啼哭不眠。患此症后,持续时间少则数360百科日,多则经月。
  • 多发群体 新生儿或婴儿
  • 主要病因 脾寒、心热、惊恐
  • 相关西医疾病 反复啼哭
  • 疾病分类 儿科—心肝疾病

概述分析

小儿夜啼

  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反应,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如饥饿、口渴、衣着过冷或过热、尿布潮湿、臀部腋下皮肤糜烂、湿疹作痒,或虫咬等原因,或养成爱抱的习惯,均可引起患儿哭闹以比究做和甲误。这种哭闹是正常的本能性反映。有些疾病,如佝偻病、虫病、外科疾病来自等也可引起婴儿啼哭,均不在本节讨论范围。预防除加强日常护理外,饮食应以乳类、粥食为主。

360百科成原因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超收突叫新积愿卷屋管独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上王理啊重助起环置,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苗边置、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3)惊骇恐惧,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宜镇惊安神。(4)乳食积液殖龙抓满支汉树工践滞,症见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武未台期律,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田玉兴类信安斯推滞。治宜消食导滞。

病症分类

小儿夜啼

  婴儿的哭闹分为“来自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现夫之之祖际露生理性哭闹

  饥饿、口喝是婴儿哭闹中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3个月以内,这是由于母乳不足、奶粉冲调过稀,上一顿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吃饱。环境温度过高、出汗多,婴儿因口渴而哭闹不止。冷、热、360百科湿、痒、痛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会引起婴儿的不适,但过热比过冷更容易引起哭闹不安。尿布湿了(大、小便)未及时更换,以哭闹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婴儿因湿疹、多汗,皮肤不清洁小脱等引起的瘙痒或因蛲虫爬肛门周围引起奇痒而哭闹等。便尿感经过训练的婴儿,会以哭闹的形式求援母亲及时帮助他解大小便。生活不规律6个月以劳胜扬足内的婴儿常常“日夜颠倒”,白天原陈乡怕睡、晚上哭,俗称这些婴儿为“夜啼郎”。

  环境不适应:有些孩子对自然环境不适应,黑夜白天颠倒。父母白天上班他睡觉,父母晚上休息他“工作”。若将孩子抱起和他玩,哭闹即止。教号端置试对于这类孩子,可用些镇静剂把休践运息睡眠时间调整过来,必要时需请儿童保健医生作些指导。

  白天运动不足:有的孩子白天运动不足,夜间不肯入睡,哭闹是赶比范不止。这些孩子白天应增加活动量,孩子累了,晚上就能安静入律证它鸡村工睡。

  午睡时间安置型审排不当:有的孩子早晨起不高和远来,到了午后2-3点才睡午觉,或者午睡时间过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没有人陪着玩就哭闹。这些孩子早晨可以早些唤醒,午睡时间作适当调整,使孩子晚上有了睡意,就能安安稳稳地睡到天明。

小儿夜啼

  病理性哭闹 口权尼们想粮白腔溃疡往往在吃奶或进食时哭闹。腹痛如肠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的哭闹,同时面色苍白、呕吐、排出果酱样大便)、急性阑尾炎(持续绝培身雨科性哭闹、发热,一旦阑尾穿孔后哭闹加剧)、嵌顿性腹股沟疝(腹痛剧烈,患儿庆试向声站格销术感常用手抚摸嵌顿处,出现呕吐)、肠痉挛(一阵阵哭闹,安静一段时间后又因肠痉挛而再哭闹)等。真塞吃奶时因鼻塞影响呼吸而哭闹。头痛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都会使婴儿哭闹,如发热,脑膜炎时呈一阵阵尖声哭叫。外耳道炎、疖肿喂奶时当患侧的耳朵贴近母亲身体时或牵拉患侧耳朵时哭闹得更厉害。

  一般来说“生理性”哭闹的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激甲伟助背饮食正常,哭声宏亮,哭闹间隙期面色、精神正常,当消除因素后哭闹停止。“病理性”哭闹的婴儿哭声不同寻常,有时尖叫,声音嘶哑,常突发性剧哭;伴有发热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有时伴有呕吐、腹泻,大便有血,需去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小儿睡眠是有周期性,一般从浅睡到深睡而后活动睡到觉醒,在活动睡眠阶段孩子会不断翻身、动或哭,所以不要去惊动他,让他闹一阵自会再睡,另外要注孙接握参配害镇意补充鱼肝油和晒阳光,适当补充些钙剂。

临床症状

  小儿多在夜间啼哭不止,白天正常。或阵阵啼哭,或通霄达旦,哭后仍能入而物京不商冲睡;或伴见面赤唇红,或阵发腹痛,或腹胀呕吐,或时惊恐,声音嘶哑等。一般持续时间,少则数圆亮顶全既即红日,多则经月,过则自止。

应急措施

小儿夜啼

  哭是婴幼儿在不会言语之前表达要求和感觉的方式,当感受到饥饿、寒冷、闷热、疼痛等感觉时,婴幼儿都会以哭的形式求救于父母,哭能运动全身的肌肉,促进肺脏和呼吸肌的发育,增大肺活量,适当的哭是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的。 按小儿一般的生活规律,白天哭的次数比晚上要多,但有的小儿夜间啼哭,而白天睡觉,民间称这种小儿为“夜啼朗”,“夜啼郎”为什么夜间啼哭呢?主要原因是出生后的小儿对周围的环境尚不适应,将昼夜颠倒了,做父母的平时不注意培养小儿的正常生活习惯,见小儿白天睡觉,就不按时喂奶,喂奶的次数减少则尿也少,

  小儿哭得就少,一到晚上,没有喂饱的小儿啼哭以后,母亲为求安静,随便喂点,拍拍摇摇让小儿入睡,但因喂得少或喂得过多,或是尿布湿了小儿感到不舒服,就要啼哭,这样反复多次形成了夜间啼哭的不良习惯。做父母的面对这种情形,不能烦恼和忧虑,应改变原来的喂养方法,要定时喂奶,减少夜间喂奶的次数,以纠正夜啼的不良习惯,除此以外,有些因素也能造成小儿夜哭,如被褥太薄感到寒冷或太厚感到过热、拉屎撒尿、蚊虫叮咬,白天过于兴奋或受到惊吓,凤及疾病等,做父母的应注意观察,寻找小儿夜哭的原因,若由疾病所致,应去医院检查治疗,若出于生活安排不妥的原因,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小儿的生活规律。

治疗方法

小儿夜啼

  方1生姜红糖汤 组成: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生姜切片,加适量红糖,水煎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小儿夜啼,脾胃虚寒夜啼,大便溏泄,腹中冷痛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2葱姜汤

  组成:葱白5段,生姜5片。

  用法:共煮水喝。

  功效:温中除寒。

  主治:小儿夜啼,脾胃虚寒夜啼,纳差便溏,腹痛喜温喜按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方3猪骨干姜汤

  组成:猪骨头150克,干姜5克。

  用法:同煮汤饮。

  功效:温中补虚。

  主治:小儿夜啼,四肢欠温,腹痛喜伏卧者。

  来源:朱义国.食疗药膳.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9

  方4蛋粉粥

  组成:鸡蛋壳。

  用法:鸡蛋壳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次1.5克,和在粥里食,1日2次。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治小儿夜啼,不思饮食,便溏,面色不华者。

  来源:梅玛力,等.中医小儿食物保健疗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173

小儿夜啼

  方5赤小豆甜饮 组成:赤小豆、白糖适量。

  用法:赤小豆加水煮烂后酌加糖,代茶饮。

  功效:清心热安神。

  主治:小儿心热,夜卧不宁,多梦易惊,口干多饮者。

  来源:夏翔.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1

  方6莲子饮

  组成:莲子30克。

  用法: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心养神。

  主治:治小儿夜晚夜啼,惊乍不安,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多饮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7冰糖百合

  组成:百合3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共煮熟,服食。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惊惕易醒,盗汗者。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33

  方8清心宁神茶

  组成:淡竹叶3克,辰灯心1小撮,绿茶0.5克,蝉衣1克。

  用法:上四味加水1碗,煎至半碗即可。

  功效:清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啼,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舌红者。

  来源:王富春,等.药茶治百病.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0

小儿夜啼

  方9粟米粥 组成:粟米30克。

  用法:水煎煮粥,啜服。

  功效:和胃安神。

  主治:小儿伤食,夜寐不安,纳差,腹胀便溏者。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29

  方10龙眼饮

  组成:龙眼肉10克。

  用法:水煎,睡前饮。

  功效: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夜眠不安,易惊易醒,手足心热者。

  小儿如果白天睡得过多,夜里就很精神,不愿意再睡,无人理睬就会哭闹不停,出现日夜颠倒。其他原因如小儿饥饿、口渴、冷、热、尿布湿了、衣着不适、周围环境嘈杂也会引起孩子夜啼。生理性夜啼的特点是哭声响亮,哭闹间歇时精神状态和面色均正常,食欲良好,吸吮有力,发育正常,无发烧等。只要家长满足了婴儿的需求,或解除了不良刺激后,哭闹即止,孩子便会安然入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春雨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