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冯特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出生于1832年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德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随情和候玉班备块实的创立者,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生理心理学提单原理》是近代心来自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纸料稳触丰著作。1863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比锡大另印协顶混属石学哲学教授,1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360百科一座心理实验室(黑林的观点)。

  • 中文名 冯特
  • 外文名 Wilhelm Wundt
  • 国籍 德国
  • 出生日期 1832年
  • 逝世日期 1920年

基本介绍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德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生理心理学原理》是近代心理学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着作。1856年冯特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5年任莱比来自锡大学哲学教授,1360百科879年在该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黑林的观点)。

威廉·冯特
中文名:                                                                   威廉·冯特  逝世日期:                                                             公元1920年8月31日  
外文名:                                                        Wilhelm Wundt  职业:                                                                 失项丝斗感于开内粉        心理学家、哲学家  
国籍:                                                                                德国  毕业院围医众南校:                                                     杜宾根大学、海德堡大学  
出生地:                                                    曼海姆北郊内卡劳  主要成就:                                                 使心理学免就数广统最干环切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出生日期:                                         专守写站听术演打便它想   公元1832年8月16日  代表作品:                                     木迫氢易抗                         《生理心理学原理》  

个人简介

  威廉·冯特随判兰原井当父进于1832年8月16日出生在德国曼海姆北郊内卡劳,求学于杜宾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主修医学,后改行研究生理学。

人物生平

  1856年获海德堡大学缺法意备理结当温溶医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为《炎症引起的变性器官之神经变化》。

  1855-1874年,来自冯特一直在海德堡大学从事要么微袁制原硫听系教学和研究工作。1858年,受聘担任H.赫尔姆霍茨(H Helmhltz)的助手。当时规定所有想在巴登接受国家医脸安太季倒学考试的人,都需在生理学实360百科验室接受一个学期的训练周而音口号术电当关讨屋,于是冯特帮助训练这些学生,对肌肉的痉挛和神经冲动的传导作标准化的实验。在从事生理学研究的同时,冯特关于心理学是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概念开始形成。他对新心理学的最早建议见于《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在这本星晚套书里,冯特除了报道他最初的植并属实验外,还对新心理学的方法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并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

  1873-1874年,冯特刊布其重要的心理学著作《生理心理学》,该书被列拉视作新心理学进展的记录。

  1875年,冯特应聘出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开始了其漫长但也是最重要的学术时期,他在那里工作了45年。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出现,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迫区收自宜确放做好含氧新心理科学的诞生。

  1920团跳年,冯特写成自传《经历与认识》一书,回忆了他在心理学子觉此固审全空领域中艰苦奋斗的一生。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他便于1920年8月31日在莱比锡去世,享年88岁。

主要贡副围前合

  威廉·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他请对方向内反省自己,然后描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吗能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海题独解释自己的心理。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当时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枝。

  威廉·冯特认为,心理率打停雨多与生理是互相关联的。他的认识论结合了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和黑格尔价哥茶且青重讲就著面的理论。

  冯特自称他的心理学为内容心理学,他的某些观点由铁钦纳继承,发展成为构造心理学。他的主要贡献是使心理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

  19世讨需办协龙拉纪中期的心理学家在冯特以前开始进行一些心理学实验,但那时的研究英议优行丰践负声简妒大都结合在实验生理学之中,是在生理学实验室里进行的,由于冯特在理论和研究工作两方面的努力,才使心理学既脱离哲学又同生理学分开走向真正独立的道路。

  冯特的生理心理学是指一种以生理学方法研究的心理学。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它和一切以间接经验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不同,因此必须找出一种能够测定直接经验的特殊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法就是在他所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中采用的内省实验法。

  在他之前,由于心理实验和生理实验难以区分,纯内省的的哲学心理学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冯特依循实验程序得出的内省报告使纯内省的哲学心理学开始变为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内省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以直接经验为特征的心理活动,因而冯特又使实验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实验严格区分开来。尽管冯特的内省实验法仍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以至引起后继实验家的许多非难,但心理学家大都承认他作为第一位实验心理学家的历史贡献。

社会影响

  冯特对于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影响是极其独特的。

  首先,是他将心理学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并为之划定了研究的领域,确定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在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

  其次,是他将实验方法引入这门新兴学科,甚至他的实验室成为半个世纪里心理学实验室的典范;

  第三,他的大部分教科书,在整整两代人的时期内,其影响力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

  ◇第四,他的许多学生也成为非常知名的心理学家,心理学独立发展以后最初50年间的重要的专家学者大多都出自冯特门下:

  卡特尔(JamesMcKeenCattell):美国第一位心理学教授

  爱德华·铁钦纳(EdwardBradfordTitchener):在康乃尔大学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Spearman):英国心理学家,发展了智力二因素理论,进行一些重要的统计分析

  斯坦利·霍尔(G.StanleyHall):儿童心理学运动之父和青春期发展理论家

  维特莫(LightnerWitmer):创建美国第一个心理诊所

  基德(CharlesHubbardJudd):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不过,冯特心理学思想的本身到1920年以后已经影响甚微,一些新兴的心理学流派迅速取而代之: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进行更为严格的实证科学研究,反对冯特的内省实验法。

  冯特对自己的评价可不只是一位实验科学家而已。在他自己的着作和文章里,冯特担当了心理学系统组织者及其总计划的建筑师这个角色。可是,他的系统证明难以详细说明,而对它的主要特征的总结总是千差万别,莫衷一是。

  按照波林的说法,其中一个原因是,冯将的系统是一种分类方案,不能够通过实验证明或者反驳。它不是一种可检测的庞大理论的自然发展,而是有秩序的教育计划,是一些基于中期理论的课题,其中有许多不能够用在莱比锡实验室使用的方法进行探索。

  总结冯特系统更大的一个障碍在于他不断地修改它,增添一些新东西,因此,它不是一件东西,而是许多东西。的确,在他那个时代,评论家们很难在他的系统的任何部分找到麻烦,因为他不是在新版本中作了更改就是转到了另一个话题。威廉·詹姆斯虽然赞扬冯特的实验工作,但他也抱怨说,他的作品和观点的庞杂,使他作为一位理论家的指导不能为人所用:

  尽管(其他一些心理学家)利用他们的批评而把他的一些观点驳得体无完肤,但他却同时又在写另外一本主题完全不同的书。如果像切蠕虫一样把他断成几截,每一节自己都会爬行起来。他的大脑延髓里没有生命结,因此,你不可能一下子把他弄死。

  可是,如果说在冯特的心理学中找不到中心主题,列举一些反复出现的散题还是有可能的。

  一个就是他的灵魂平行论。尽管冯特经常被标上二元论者的标签,可是,他不相信任何叫做意识的东西能够存在于人体之外。他的确说过,意识的现象与神经系统的过程是平行的,但是,他认为前者是基于实际神经现象的合并的。

  另一个主题是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观点。开始,他提倡它是,或者可能是一种Naturwissenschaft(自然科学),可后来又说他基本上是Geisteswissenschaft(有关精神的科学,不是指非物质的灵魂意义上的精神,而是指更高级的心理活动)。他说,只有直接经验的实验研究才是自然科学,其它的都是精神的科学。他就个人和社会心理学及其相关的社会科学写了很多长篇大论,可是,在写作中,而且没有承认甚或说明,严格的实验方法是可以在这些领域里发展的。

  冯特心理学最接近中心的论题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由基本的因素构成——直接经验的感觉或者情感。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冯特说,这些元素自动结合起来成为心理过程,有点像化学元素形成化合物一样。可是,不久之后,他说,用化学作比不准确,因为化合不是作为化学而发生的,而是作为注意力、意愿和创造力发生的。

  尽管直接经验因其因果关系的规则——特别刺激引起特别元素经验——心理生命有其自身的因果关系:思维发达,思想一个接跟着一个,都有特别的规则。冯特给这些规则取了专门的名字,可是,这些名字基本上都是他对联想、判断、创造性和记忆的重新改造。

  他的另一个心理学主题,特别是他后期着作中的主题是,“意愿的动作”对所有有意识的行动和心理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心理活动是一个愿意积极地以某种方式思想,说话和行动的感觉代表的结果。在他看来,哪怕简单的、非思想的动作也都是意愿性的,不过,他认为这些动作是强迫性的。来自更为复杂的精神活动的动作都是意愿性和自动的。尽管这个理论在如今的心理学中已经找不到了,可是,这是冯特本人这一方面的努力,为的是要超越机械论心理学的自动主义论,并建立更为完整的模型。

  ◇总的来说,冯特的心理学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宽泛得多,包括的内容也更为广泛。不过,平均来说,他是很严格和喜欢排它的,因而遗留下,或者禁止了许多的研究领域,这些在今天都被接受为这个领域最为基本的部分:

  ——他无一例外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心理学实际用途;他最有才干的一位学生恩内斯特·莫曼转向教育心理学时,冯特认为他这是放弃这边而转向了敌方。

  ——他还反对除了他自己规定的内省法以外的任何别种形式。他猛烈地抨击了其他一些研究者的工作——即沃滋堡学派的成员,关于这个学派,我们不一会儿会了解更多一些。这个学派要他们的受试者在实验期间讲出他们想到的任何东西。这种方法,冯特说,就是“假”实验,即不是实验方法学上的,也不是内省式的。儿童心理学刚一出现他就提出反对意见,因为这些研究的条件不能够得到足够的控制,因而其结果也不是真正的心理学。

  ——他摒弃了同时代的法国心理学工作,因为法国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催眠法和暗示法。因为这种研究缺乏严格的内省,他说也不是心理学的实验。

  ——最后,他特别反感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而后者的心理学却更为完整,更有洞察力,更有个人特色。读完了詹姆斯极受全世界普遍欢迎的《心理学原理》一书后,冯特酸酸地说:“这是文学,它很美,但不是心理学。”

宗教思想

  冯特将宗教还原为心理活动的产物,将宗教和其他世俗文化放在一个统一的整体去考察宗教的本质,并从情

  绪、观念和行为的关系中,探索宗教观念演变的内在动力。他的这些思想无疑剥去了宗教的神圣性,具有启蒙思想价值。

  冯特对宗教本质的理解和泰勒有着相似之处,认为对神的崇拜才是真正的宗教崇拜。但是从其个体心理学理论出发,他更强调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要素,和其他文化要素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个性。“人类的信仰和制度、以及各种艺术成果、劳动方式、食物获得方式、婚姻方式和战争方式等等,简而言之,人类文化的各种因素,尽管这些因素都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但本质上都是心理过程,或是心理活动的产物。”可见,在冯特眼里宗教是组成人类文化的要素,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人类自身的心理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产物。作为一种心理产物,宗教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首先,作为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宗教和其他任何文化现象一样都由观念、情绪和行为3部分构成。其次,宗教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冯特强调一切文化都是群体创造的,“心理科学研究的所有现象事实上都是社会群体的产物”。最后,宗教和其他文化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为“心理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冯特看来,宗教区别于其他文化要素的规定性在于观念、情绪和行为的具体表现。在此,观念是指灵魂观念和神灵观念;情绪主要是指人们遭遇生和死而产生情绪(主要是恐惧和希望这两种既对立又交织在一起的情绪);行为是指崇拜活动。在观念、情绪、行为三者的关系问题上,冯特认为,情绪是灵魂观念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灵魂观念以及由灵魂观念而产生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相应地产生了魔鬼、神和超人格神等一系列神灵观念。崇拜活动由情绪引领,并由情绪推动着发展。但是,崇拜活动在宗教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崇拜行为是一个铸造(宗教感受和宗教观念)的过程,不仅是宗教情感持续的表达,……还是宗教思想的来源”。因为行为能不断地强化情绪,并促使新观念的产生,新观念又刺激新情绪的产生,人类的宗教信仰及其活动正是在情绪、观念和行为的相互作用下得以发展。

  冯特认为宗教观念起源于原始人的恐惧情绪,特别是由死亡和疾病这两大生活事件所引发的强烈恐惧。

  冯特认为要探寻宗教的起源,首先必须找到最原始的信仰,而要分辨哪种信仰才是最原始的,首先必须确定哪些民族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始民族”;其次,只有确定原始人心理活动的主要内容,才能真正明白最初的信仰是什么。

  冯特认为原始文化的标准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心理方面的,“如果我们对一种文化之前的心理发展水平无论如何都不能推测,那么这种文化就是最原始的文化。”以此出发,冯特提出被大部分学者当作原始人的澳洲原始人并不是真正的原始人。由此,他认为图腾崇拜、实物崇拜以及祖灵论都是图腾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原始时代的信仰,因此把它们看成一切宗教的起源是错误的。同样的,原始启示说的错误在于,被施密特(《原始宗教与神话》的作者)当作原始人的安达曼人也并不是原始人。自然神话说和万物有灵论有着一个共同点,即认为原始的宗教观念是原始人对自然现象进行理智分析的产物。冯特认为这不符合原始人的心理特点,因为对于原始人而言,自然现象并没有解释的必要,“现象出现的规律性足以解释和说明事物存在的原因”。另外,原始人的心理能力还没有达到解释自然现象的程度。冯特认为由于与世隔绝的生活状况,以及免予匮乏的自由,原始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尚处于极为低下的水平,以至于他们的思维几乎完全都是联想型的,根本没有逻辑关系;唯有那些能激起他们强烈情绪反应的生活事件,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从而成为他们思维的主要内容。

  冯特认为宗教观念起源于原始人的恐惧情绪,特别是由死亡和疾病这两大生活事件所引发的强烈恐惧。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以其情绪理论为基础的。情绪理论在冯特的个体心理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情绪是比情感较为复杂的感情过程,由不同的感情元素结合而成。情绪的重要性在于情绪导致了观念的产生和意志行为的发起。冯特认为“对于个体的心理生活,行为以及作为其基础的情感和情绪是先于观念的。”而这在原始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原始观念是情绪生活的外部投射,是详细叙述情绪的材料。从这一理论出发,冯特自然就得出宗教观念和宗教行为来源于情绪这一结论。那么为什么是死亡和疾病导致的恐惧产生了灵魂观呢?

阐述

  “神话思想的原始阶段不同于发展程度更高的阶段。在原始阶段,最倾向于产生巫术和魔鬼观念的现象是那些涉及人类自身,以及会引起恐惧的东西。而在这里,死亡和疾病是最重要的原因。确实,暴风雨、日食、或者其他自然现象也会偶尔和巫术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自然现象越不寻常,越令人惊骇,就越能激发巫术观念。但原始神话经常性反复出现的特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来源于害怕和恐惧。”

  冯特以其情绪理论为立足点,主张宗教观念和宗教行为的心理根源是人类面对死亡和疾病而产生的恐惧情绪,他的观点基本沿袭了西方宗教思想史上主情论者的观点,但他的情绪理论在其个体心理学中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这使得他的宗教起源观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是否同样适用于群体心理,由个体心理去类推群体心理是否会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但无论如何,冯特用心理学中已得到实证研究支持的理论来解释宗教起源问题,丰富了宗教起源学说,为宗教起源说更接近科学作出了贡献。

  以人类社会制度的变迁和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为依据,冯特将宗教发展的全过程分为4个阶段:魔鬼和巫术崇拜时期、图腾崇拜时期、诸神崇拜时期和世界宗教时期。

  冯特从观念、情绪、行为这3个方面入手,他详细论述了整个宗教进化发展的过程。冯特认为,死亡和疾病引发了原始人强烈的恐惧。从原始人弃尸而逃的举动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害怕自己也受到死亡的威胁。原始人由此产生了这样的观念:生命一方面以某种神秘的方式继续存在于人体之中,另一方面又无影无踪地盘旋在尸体的附近。肉体灵魂观和魔鬼观就这样产生了。原始人相信,身体是生命的媒介,只要身体本身没有消失,生命就会继续存在于身体之内,尸体因此成为魔鬼。但同时肉体灵魂又是可以与身体分离的,可以变成巫力转移到他人身上,以致命的方式去伤害他人,由此产生了巫术,并对原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冯特认为,部落划分和部落组织的形成,使图腾时代人类的心理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落战争使人们面对死亡时不再像先前那样恐惧,这一情绪的改变不仅使肉体灵魂有了更多的变式,而且产生了呼吸灵魂和影子灵魂这两类精灵观。呼吸灵魂观的产生使灵魂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成为可能,从而产生了物化灵魂。一些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和植物先后成了物化灵魂,由此产生了动物图腾、植物图腾。

  ◇一些能激发人类强烈情绪的无生命物体也被认为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魔物,从而产生了图腾崇拜的另外两个分支:祖先崇拜和图腾物神崇拜。图腾时代的崇拜有着不同于原始崇拜的方面:首先,图腾时代的崇拜产生于集体劳动。其次,图腾时代崇拜的目的不仅指向此时此刻,也指向未来。最后,图腾时代的崇拜中,包含着一些“天国神话”的思想。从这一点出发,图腾崇拜是魔法崇拜向神崇拜发展的过渡阶段。

  图腾时代末期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以及部落融合使人类心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类的信仰也获得了新时代的特征,形成了系统的来世观,产生了神和神崇拜,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英雄时代发展起来的政治秩序投射到神话世界中,使灵魂不仅有了迥然不同的3个居住地——地狱、炼狱和天堂,而且使神界也有了井然有序的官僚秩序。神是创造性综合的产物,“最高资赋的英雄和最高资赋的魔鬼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神”。英雄使神话中的魔鬼获得了英雄的人格,从而魔鬼就成为具有人格的神。冯特认为只有对神的崇拜才是宗教崇拜,在此之前的崇拜活动都是巫术。巫术和宗教崇拜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崇拜对象,宗教崇拜的对象——神是理想价值的体现。而巫术的对象是不具人格的魔。人们对魔的感情是“畏”,对神的感情则是“敬”。其二是崇拜目的。宗教崇拜的目的是对完美生活的追求。完美的生活是指向内心世界的,是指向来世生活的。而巫术仅与特殊的环境或各种现实事件相联系。

  英雄时代最终被第4个阶段——人性发展的时代取代。因为各民族在经济、风俗、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逐渐增长,形成了人类社会综合的心理特征。与此相适应,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人性宗教——世界宗教。从人格神向超人格神的转变是世界宗教产生最重要的标志。世界宗教是超越民族界限的宗教,是开放的宗教,是发展中的宗教。

  冯特从情绪、灵魂观、神灵观以及崇拜活动等角度,细致地描述了人类信仰及信仰活动的发展过程,他所描述的宗教发展图式,从大致轮廓上类似于恩格斯的观点。和恩格斯的不同之处在于,冯特认为图腾时代不是原始时代,原始时代的信仰是肉体灵魂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魔鬼观和巫术崇拜。从追寻宗教的根源来看,冯特的这一划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肉体灵魂观的提出补充了泰勒提出的纯粹精灵观,使人类灵魂观的发展有了更完整的脉络。

  但是,冯特的宗教发展观也有着一些局限性。首先,他对整个人类社会宗教发展的历程描述得极为细致和具体,特别是对图腾时代各种崇拜的渊源做了确然性的分析。这种从心理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否和历史发展具有一致性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很可能是多元和多样的。如果把宗教的发展看成是单线条的,结果可能是削足适履,漏洞百出。正如缪勒指出:“从一个源泉导出宗教,如同从一条河流导出海洋。”其次,虽然冯特将宗教的发展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来考察,从而克服了孔德、拉布克、泰勒、蒂勒等学者的缺陷,但其所描述的宗教发展图式主要是以其民族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依据的。在社会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两者之间,冯特更倾向于后者,他甚至认为可以用心理法则来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直接达到历史哲学的途径是对人类发展做出心理学的解释”,这个问题上的二元论思想使冯特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困境。

个人著作

  《感官知觉理论文集》(BeiträgezurTheoriederSinneswahrnehmung),莱比锡,1862年.

  《人类和动物心理学论稿》(VorlesungenüberdieMenschenundThierseele),1863年初版于莱比锡

  《生理心理学原理》(GrundzügederphysiologischenPsychologie),2册,1873-4年第一版

  《心理学概论》(GrundrissderPsychologie),莱比锡,1896年

  《民族心理学》(Völkerpsychologie),10册,莱比锡,1900—1920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巴士驾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