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扁秆藨草

扁秆藨草(学名:Scirpus planiculmi来自s Fr. Schmidt )是莎草科,藨草属丛生或散生草本植360百科物,具匍匐根状茎和块茎。秆高可达100厘米,一般较细,三棱形,叶片扁平,常长于花序,边缘粗糙;小穗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锈褐色,具多数花;鳞片膜质,长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花药线形,花柱长,小坚果皮认扁,两面稍凹,5-6月开花,7-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东北各省、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青海、甘肃、江苏、浙江、云南;也分布于朝鲜、日本及其琉球岛。还又告考宣例留生长在湖、河边近水处,在海拔高度2-1坏手600米处都能生长。

扁秆太均许司伯藨草的块茎味苦;性平有沉专已铁较晚祛瘀通经;行气消积之功效。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坏伯流配诉周诗足腹痛;症瘕积聚;胸腹胁痛待办斗争器形决;消化不良。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 中文名 扁秆藨草
  • 学名 Scirpus planiculmis Fr.Schmidt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丛生或散生草本, 具匍匐根来自状茎和块茎。秆高60-1360百科00厘米,一般较细,三棱形,平滑,靠近花序部分粗糙,基部太请哪膨大,具秆生叶。叶扁平,宽2-5毫米,向顶部渐狭,具长叶鞘。

  叶状苞片1-3枚,常长于花序,边缘粗糙;长侧枝聚突飞创伞花序短缩成头状,或有时具少数辐射枝,通常具1-6个小穗;小穗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锈褐色,长10-16毫米,宽4-8毫米,具多数花;鳞片膜质,长圆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褐色或深低含介只费套振章航褐色,外面被稀少的柔毛,背面具一条稍宽的中肋,顶端或多或光艺排少缺刻状撕裂,具芒;下位激防互刚毛4-6条,上生倒刺,长为急转美小坚果的1/2-2/3;雄蕊3,花药线形,长约3毫米,药隔稍突出于花药顶端;花柱长,柱头2。小坚果宽倒卵形,或倒卵形,扁,两面稍凹,或稍凸,长3-3.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9月。

近种区别

  该种和(S. maritimus Linn.)(产欧洲)的区别在于柱头仅有2个而不为3个,小坚果不为扁三棱形而为扁的,且两面稍凹;和(S. compactus H硫资什族则井offm.)(原产德国)的区别服将无总川穿是希步施也在于小坚果的形状;和(S. strobilinus Roxb.)(原产印度)的区别为鳞片栗褐色,花药显著语坏若喜移深庆较长。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东北各省、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青海、甘肃、江苏、浙江、云南;朝鲜、日本及其琉球岛也有分布。生长在湖、河边近水处,海拔高度2-1600米处都能生长。

主要价值

  药材基源:为扁秆藨草的块茎。

  性味:味苦;性平。

  归经: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祛瘀通经;行气消积。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症瘕积聚;胸腹胁痛;消某用化还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田者起证关坚输展汤,15-30克。

物种危害

来自  扁秆蔗草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扁秆蔗草种群竞争优势的发展在于它是否能顺利进入无性繁殖高峰期。一旦通过6月下旬的繁殖高峰期跃迁点,就会以强大的种群竞争势力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危害。

防治方法

  灭扁秆蔗草关键期就为6月下旬到来之前,此时喷药灭草不仅能有效地抵制再生苗出苗高峰,破松读波坏地下茎成熟发芽和根状茎"立体网"的形成,同时由于大量开花的再生苗植株遭到灭杀,使有性繁殖不能正常进行360百科,对控制当年和下一年的草害都额再确底眼场白曲地干回是十分有效的。

  采用威农药剂,突些还攻敌甲该合艺专里第1次在扁秆蔗草株高7厘米前,施药剂量150-300克/公顷。施药杀死扁秆蔗草效果虽不理想,但可以诱发扁秆蔗草的潜伏芽萌发,产生较多新再生苗,可以迅速消耗块茎中营养物质,形成了扁秆蔗草生育过程中一个抗逆性较弱的时期,为第2次施药防除创造条件;第2次在新生植株株高5-7厘米时,此时扁秆蔗草地下块茎的营养几乎消耗殆尽,为最佳施药时机,施药剂量150克/公顷。如有少部分株高超过10厘米,应人工拔除。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药效,保障稻米食用区尔新搞模雨安全,确保人畜安全,应注意农药的合理使用,既减少化学农药用药量和次数,又达到防治目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鲁迅文学院
下一篇:扁穗冰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