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考古
十三陵的由来和一场政变有关。明代的第一个皇帝朱来自元璋,定都中国东南部的南京,他死后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而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为了争夺皇位,发动了内战,最后当了皇帝。南京陷落后,朱元璋的孙子不知去向,至今仍是明朝历史上的一桩悬案。 朱棣登基后,觉得南京不安全,便把都城迁到北京。朱棣在位期间,就派人为自己选择陵寝,经过层层筛选,他最终选择了北京西北郊的一片风景美好、易守难攻的地方建造自己的陵寝,并把它命名为长陵。从公元1409年开始营建,至1644年明朝灭亡,历经200多年,先后有13个皇帝都埋葬在这里,形成了明代皇帝的陵360百科墓群,因此通称十三陵。
明十三陵考古十三陵的形制与明孝陵基本相同,在陵区的中轴线上有一座显示帝王“尊严”的神道。陵区正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石牌坊,距今已有450多年。这座石牌坊保存很完整,它全部选用大型汉白玉构件建成,雕刻精美有力,是明清力总势真以来不可多得的石坊建筑。离石牌坊不远,便是陵园的大门--大宫门,它是陵园的总门户,是以前皇帝“祭陵”的必经之道吃还转四手。自大宫门起,随着山川地势,有大约40公里长的绕陵城墙,并设有10个关口。当年各个关口都设置重兵把守,以保卫陵寝。 十三陵的各个陵墓般千质量斗儿都有监、园、卫等名称,监就是管陵官员太监住的地方,专门管理陵墓祭祀事务,所以都建筑在陵墓附近,现在均已形成村落。园是园丁住的地方,经营瓜果蔬菜,供给祭陵之江甚矛题江承便娘兰用。卫是驻军所在,是用来保卫陵寝的。
为了长久保存他们的陵墓,不仅编造了许多神话,还把坟墓孔距快重合功封藏得极为严密。因此剂,各个陵墓的地下宫殿始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十三陵中的定陵,是这些陵墓中最神秘的,尤其是它清阻转企农牛倒力游的地下玄宫一直不为人所知,直至1956年5月,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才开始对来自定陵地宫进行发掘。 定陵地宫总面积为1195平方米,是由前、中、后、左、右五座殿堂连接组成的,全部为石结构。在灵车进360百科入地宫时,为了使地面不受损坏而临时铺设的一层厚木帝板还留在前殿至后殿的地面上。中殿有三个汉白玉石宝座,后殿称玄堂,是地宫的主要部分。正面棺床今际回黄而未解子为翻蛋上停放着三口棺椁,中间的特别大,是皇帝朱翊钧的灵柩,左右两边是他的两个皇后。周围有26只陪葬箱子、玉石和青花瓷瓶等。 随着定陵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多达3000多件。其中有绚丽多彩的织品、服装、小巧玲珑的镶金首饰,以及许多罕见的金器、玉器、瓷器等,这些都是研究明代工艺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