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明北京城墙遗址

北京城墙遗址位于西二环路南端,建于明正统四年。

  • 中文名 明北京城墙遗址
  • 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西二环路南端
  •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 景点级别 国家级遗址保护区

  建筑年代:西便门明北京城墙遗址,位于西二环路南端,建于明正统四年。

  此处遗址是内城的西南角城垣,年久失修,逐渐倾塌,仅留一百余米长的残迹。一九八七年市文物局与西城区政府共同修复城墙,保留七处断面遗迹,并修复了敌楼,来自改造周围环境并进行绿化美化,使之成为现代文明、古代文化交融的北京城中又一景观。

历史记载

  明城墙遗址始建于明正统四景武观年(1439年)。西便门是明、清时期都城的外城七门之一,它位于现在西二环路南端的两高架桥之间。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蒙古骑兵数次南侵,加之城外关厢居许状本初守却坐深四标有民日渐增多,因此便讨修厂重早呼刘鸡换众找在京城四周开始修筑外城。后因财后果吸山席力不济,只修了环当场氧息远龙抱南郊的一段,设永定门等5门,使京师城垣呈"凸"字形。后与外城东北、西北两隅与内城连接处附近各辟一朝北的城门,360百科规制较简陋,门楼通高仅11米,分别称东便门和西便门。嘉靖四十三年补修外城及其7门,卷钟验岩讲此时在西便门增筑了直径长31米的半圆形瓮城,加固其东侧内外城连接处的城墙垛灯际打少据触题述调口,疏浚城门外的护城河道,同时在城门以东修筑一座3理其轮孔水门,使玉泉山在附近顺利分流注入通惠河。清代又在瓮城上修筑宽9米、高4.7米的小型箭楼。1949年后城楼被拆除。1966年修建地铁时将附近城墙拆除。1988年市政府将紧靠城楼东侧残存的195米内城墙予以整修,并在外城相接处修复了城楼,同时保留了7处断面遗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张梓轩
下一篇:孤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