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魏晓南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体育新闻》,新闻频道《体育报来自道》栏目主播。主持360百科风格具有真诚、有亲由校维头齐对织湖候和力。

  • 中文名称 魏晓南
  • 外文名称 Wei Xiaonan
  • 国籍 中国
  • 民族 回族
  • 出生日期 1980年5月6日

基本信息

  座右铭:永不放弃

  身高:来自166cm

  星座:额则圆源干交田万金牛

  血型:O

  业余爱好:旅游、读书、书法、太极、看DVD

  最喜欢的颜色:蓝色

  最喜欢的水果:木瓜

  最喜欢的食品:日本料理

  最喜欢的书:《荆棘鸟》、《围城棉兴兰

  最喜欢的音乐:穆特的《卡门幻想曲》

经历

  参与2003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4年f1中国大奖赛等大型赛事的报道360百科工作。2005年7月,担任"2012年五城市申奥"13小时直播节目《花落谁家》主持人。

  喜欢极限运动,赛车、蹦极……她是一个胆大爱闯的女孩;

  善于修身养性,养花、听音乐、打太极拳……她是一个细腻感性的女孩;

  看似矛盾的性格,似乎也决真哪定着她事业的走向--她钟情工作所带来的挑战,也沉迷于体育带给她的感动。

  她的生活离不开"体密易雷器顾承父排胡间育"二字,体育中绿别车爱里心是让她快乐的集体,体育频道是她广阔的舞台

独钟直播

  "我对直播情有独钟",这是魏晓奏沉南在聊及工作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喜欢直播时那种临场发挥的感觉,它会调动我身体中所有的元素。"2012年F1第一次登陆中国,晓来自南参与了F1直播报道,她说她在360百科现场亲耳聆听到赛车的引擎轰鸣声架刘称,那种声响近在咫尺,让人"有降审思规友支乱发种奇妙的过电的感觉,血液沸腾。"

  直播,是一种不断变化着的工作状态轴负,没人能确定下一秒钟即将发生些什么。而就是这种不确定的感觉让她觉得充满挑战。2005年7月6日,中央电视台对国际奥委会第117次全会选举2012年奥运取武秋李会主办城市的过程进示著棉第行了13小时的全程直播。作过握次胡静当将为直播节目"花落谁家"的主持人,晓南和沙桐一起见证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是我第一次主持这样大型直播节目",而这一次经喜年商层酸往听见历让她体会了更多的挑战和乐趣。当时对于五个城市谁最终会在激烈角逐中胜出,各方舆论包括在场专家吕圣荣(前国际奥委会委员)、吴建民(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国大使)等都比较看好巴黎哪洲年充分依劳微。而到最后大家惊讶地发现伦敦才是胜者。尽管之前做好了各种预案,但还是有些出人意料。"这就是直播,充满着无限变量",在她看来,"每一次的直播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很有感觉。"

  的确,直播能让人经历角色的转换,心情的起伏,这些对于晓南而言,都是一种人生的历练。"直播让一个主持人成长的很快。"她很高兴自己的这燃足移确清断工次大型直播获得了领导和观众该率找续维伤殖料林的认同,也很开心地发现自己在经历了种体力和意志的考验后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和经验。她最大的梦想是去报道达喀尔拉力赛--世界上最艰苦的拉力赛。正如达喀尔拉力赛的发起人泽利?萨宾所说,对于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项至钢侵价挑战;对于没有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她梦想着能去挑战自己。

关于工作

  有很多举危能能磁鲜阻析人说体育频道是一个男性频道,这不无道理。无论从观众无绍即班会构成还是主持人构成来看混医业,男性都是频道的中坚力量。就祖心连太评罗冷角连速度、力量这些体跟阻总影法三仍育的代名词似乎也都专属于男性。当升图纪难培感贵但如果看了晓南在《体育新闻》的主持,你会看到体育频道的另一份色彩。她淡然自若,娓娓道来,恰似一缕清新柔和的风。而与晓南交谈,你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体育的另一种魅力--竞技不是体育的全部,比赛不仅仅是一种力量的较量、一种速度的交锋,它还浓缩着人生的跌宕与顽强、生命的梦想与追逐。

  "我常常受到感动,比赛场上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悲哀都震撼人心,有时兴奋的有些坐不住,有时忍不住会湿了眼眶。"她回忆起了令她难以忘怀的2003年女足世界杯:那一年,中国女足兵败洛杉矶,在四分之一决赛后提前告别了比赛。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那场比赛是许多队员包括孙雯在内的告别演出。当晓南配音看到采访画面,听到队员声音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不只是为这一场比赛,我能理解他们内心的酸楚,铿锵玫瑰曾经那么美丽的绽放,可却仍然带着遗憾渐渐凋零……"说到这里,晓南语速渐渐放缓,神色也凝重起来,似乎她又回想起了当时的画面。

  在小小的直播间里,晓南常常在别人的故事中体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她认为这丝毫不影响她播报新闻的客观性,因为比赛成绩是现实的,但人的感情是共同的,"我希望观众在我的播报中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正是她这种人性的视角为观众,为非体育迷们打开了体育世界的另一扇门。从她那里,我们更加懂得体育不仅仅属于职业运动员,不仅仅属于体育明星,它是整个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虽然《体育新闻》在播报方式上显得庄重和严肃,但是她希望给大家挖掘一些人文的东西。这是她努力的方向。访谈类节目是她最想尝试的一种节目形态。体育频道节目类型颇为丰富,有《体育新闻》这样的新闻栏目,有《足球之夜》这样的专题栏目,有《城市之间》这样的大型互动节目,而晓南想为观众奉献一档体育版的《艺术人生》,她想透过对运动员内心世界的挖掘,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他们不一样的人生。让更多的人消除对运动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误解。

  当然,这种努力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我们相信只要有人在孜孜不倦地这样努力着,就一定会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渐渐浸透人们的心田。

  2002年初,晓南踏进了体育中心的大门,在配音间里开始了她与体育电视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此,她与体育中心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3年新闻频道开播时,她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体育新闻主持人。

  从此,她可以说是日复一日,忙忙碌碌,像一只陀螺,不停的旋转;但又像穿了魔鞋,停也停不下来。每天早上9:30到电视台开"编前会";之后收集数据,查看选题,进行配音;13:10准备看导语; 13:30新闻频道《体育报道》直播; 15:00为《体育新闻》配音 ;16:30化妆 、准备导语;18:00进行直播。一个月25天持续地工作。遇到大型活动直播更是经常连续作战十几个小时,她告诉我们她在7月6日直播"花落谁家"时,13个小时里只喝了一小瓶水,吃了几口盒饭,走出演播室的时候,"腿已经麻木",回到家里已是夜深人静,"身体疲倦,头脑亢奋"。

  体育新闻主播的工作远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看不到鲜花的簇拥,听不到观众的掌声。但晓南对于她的工作没有丝毫怨言。"体育中心真的让我感觉很快乐",说起这,晓楠是一脸的兴奋。她和她同事们都是不折不扣的体育迷,自己的工作就是自己最大的兴趣,能把二者完美结合无疑是幸福的。"我每天不断地被这些幸福感染着,所以我是快乐的。我非常喜欢我们这个团队,有激情,有活力。"她说团队作战是体育中心的工作方式,也是她非常喜欢的工作状态。她回忆起2012年雅典奥运会的时候,那是她第一次参与大型的奥运报道,当时体育中心很快打破了部门之间的界限,整体作战,"我很喜欢这种TEAM的感觉。"

  从晓南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她对央视体育频道一份深深的热爱,她说她感谢频道给予她的成长和快乐,也对频道的发展抱有无限的希望。

  她说,虽然央视体育频道是全国最权威、最专业的体育频道,但是总是在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像《体育新闻》节目这样有着大批忠实观众的老牌节目,仍然每天派专人监播地方卫视的体育新闻节目,学人所长。据她介绍,《体育新闻》是频道中的主打新闻节目,也是频道将要重点打造的品牌节目,品牌化会是CCTV-5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CCTV-5来说是一个契机,伴随着2008年的临近,CCTV-5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CCTV-5应该会成为一个中国走向世界,世界关注中国的窗口。"体育频道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对她而言,直播是她最喜欢的工作状态,而央视体育频道全年无休地进行着高频度的直播报道,在这里,她的愿望能得以实现;体育版的"艺术人生"虽然还只是她一厢情愿,但是她相信不断创新的体育频道一直致力于探索节目类型的丰富化,受众的扩大化,"这个愿望有一天会实现"。

"玲珑塔"

  央视奥运转播室之一的玲珑塔,虽然地处奥运中心地区,却毫不起眼,而塔上紧张忙碌着的央视工作人员是如何在一线转播北京奥运会的呢?记者将带领读者走进玲珑塔一探究竟。

  6天没吃过热饭

  记者联系到玲珑塔内的主持人吴为,他的工作是每天上午做客央视奥运频道演播室。奥运会开幕6天来,他与另一位主播魏晓南以及几位摄像就从来没吃过一顿热饭。吴为和魏晓南每天从上午8点半坐到下午4点半,就这样一直坐在玲珑塔里,两人为这一时段所有的赛事做串联和评点,换言之,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吃饭。

  工作间隙5分钟休息

  奥运会开赛不到一周,大家已经熬成了黑眼圈。玲珑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演播间,经常看到有同事靠着墙睡着了,还有很多人趴在桌子上打盹,摄像机拍不到的地方,也有人倚着休息。这种"休息"时间往往只有5分钟,每天要不间断直播,想要长时间休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感性晓南

  口述/魏晓南

  哪个是职业角色,哪个是观众感受?坐在奥运主播台上的我思绪羁绊。看到昨天男团那枚奋力一搏的金牌,我无法克制在主持中流露出感情。看到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和同事在演播室里击掌、呐喊。直到镜头就快要切换给我们,大家才有意识地按捺住激动,抽身进入职业的冷静之中。

  因为早在为这次奥运备战的时候,我们同行之间就已形成共识。奥运会开在家门口,我们更应该平衡感情、客观报道,让每一个国家的参赛队员都能有强烈的参与感。

  但就在镜头切换到演播间,我亲口宣告这枚金牌的时候,声音还是在微微颤抖。这也许需要一句小小的抱歉,但如果重来一次,我可能依旧无法克制这种作为国人的自豪之情。

晓南文章

她是夏子

  前日(2007年3月10日)早晨10时,11名山友(7男4女)在从北京门头沟柏峪口向灵山攀登途中迷路,其中一名女子死亡,另一名男子因虚脱和视力受损被送往斋堂医院。2007年3月11日下午1时,被困山友全部被营救下山。据门头沟警方介绍,死者为CCTV-5一栏目编辑,年仅23岁。死因正在诊断中。

更改上山路线

  灵山是北京最高峰,位于门头沟与河北交界处,距市区122公里,海拔2303米,是北京地区最高峰,因为海拔高、温度低而成为京郊避暑胜地。

  虽然灵山方圆只有25平方公里,却是京郊惟一集高原、草原风光为一体的自然风景区。

  2007年3月11日下午,从门头沟斋堂境内,能够看见灵山上皑皑白雪。当地居民说,由于前两天下过一次大雪,灵山上的雪已没及膝盖。

  下午3时,受伤的男性山友"装甲老鼠"(网名)被送达斋堂医院,获救的4名山友被送至门头沟清水派出所。他们脸颊通红,情绪非常低落,眼泪一直在眼眶中打转。山友们拒绝了采访,"我们的心情不好,请理解。"山友们向警方回忆,2007年3月5日网名为"海"的山友,通过在绿野户外网站发帖,邀约11人攀登灵山。当时提出行动的路线为2007年3月10日上午10点半到达灵山南侧的下马威,下午1点登上海拔2303米的灵山主峰,下午5点返回灵山南侧海拔不足千米的洪水口。

  而2007年3月10日实际行走的路线却是,2007年3月10日早晨10时许,11人在柏峪口下车,开始向灵山攀登,中午12时多,到达了实心楼,并在那里吃了午饭。但由于灵山的大雪已经覆盖了所有道路,他们很快迷路,同时,由于行走速度不一,他们分成了6人和5人的两组各自行走,并约定下山后会合。

赶来北京

  警方介绍,5人一组的最终走到了苇子村落脚。受伤的"装甲老鼠"和遇难的"夏子"(网名)则属于6人那一组,他们一直没能找到下山的路。晚上10时30分,在"夏子"出现虚脱的情况下,6人选择了报警,而在报警后的半个小时,"夏子"出现昏迷情况,并在凌晨去世。警方赶到后,他们已受困约10小时。2007年3月11日下午3时半,"夏子"3名大学同学和所在的工作单位CCTV-5某栏目的两名同事,赶到了清水派出所,协助处理"夏子"的后事。一位姓于的同事说,他们已经通知了"夏子"家属,其父亲将于今日下午抵京。"我们都没敢告诉他父亲真实情况,怕老人受不了。"斋堂医院外科主任陈大夫负责这次急救行动,他介绍说,死者的死因还没查明,而伤者的伤势不太严重,主要是视力受损。

队员装备不全

  根据警方掌握的情况,这支队伍没有带急救药品,也没有配备医生。

  发起人"海"曾特别提出要求队员备齐装备,并特别强调如果不戴头灯或手电将不准上车。

  而意外发生后,另一名发起人"玛瑞亚"承认,很多队员装备不全,但知道情况时队伍已经出发,"装备上的问题导致山中行进很不顺利。"

伤者回忆

  "风太大只能改变路线"

  受伤队员称"夏子"先说胡话后停止呼吸

  按照原定计划,小段他们在2007年3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出发,下午5点就能下山,小段说,他们并没料到山上的雪会那么厚,11人的队伍也由于行进速度不一样,分成了两队。他们这一组,队伍行进速度很慢。到下午5点时,6人依然滞留在山顶上。

  小段回忆,危险在下午4点多的时候就开始出现,由于没戴雪镜,他的视力因雪光反射,已经开始模糊,再加上体力不支,他走在了队伍的最后边。

  "我在一定程度上拉了队伍的后腿,我是第一个出现异常的。"小段说,祸不单行,他又突然掉进了一个雪坑,雪埋到了他的胸口,1米80的他拼命往上挣扎,在队友的帮助下终于爬了出来,但这又花费了好长时间。

  "如果沿着山脊走,我们是能找到下山的路。"小段说,但是那时风太大了,估计山脊上瞬间风力能达到9到10级,导致队伍根本不可能继续沿着山脊走,只能再次改变路线,但他们依然没有找到下山的路。

  夜幕降临后,风太大不能生火,导致队员们无法取暖,并且"夏子"开始出现异常。

  "那个女孩开始哭,后来就说胡话,"小段说"夏子"是在他们翻过两座不知道名字的山后出现异常,并且无力走路。当时,几名队员沿着大约45度的斜坡拼命把"夏子"拖到一个没有积雪的地方,让其躺下。

  当晚10点多时,队员们正通过电台进行呼救,突然发现"夏子"不再说胡话,并停止呼吸。队员马上对"夏子"做人工呼吸,以及猛搓手心脚心,希望能把"夏子"救过来,可是忙了半天依然不见她好转。到了晚上11点多,"夏子"一头栽到了雪地里,呕吐并流鼻血,大家喊她,也没有反应了。

  2007年到3月11日"凌晨"两点多时,队员再翻看其瞳孔,发现已经放大,大家觉得那女孩没有希望生还了。

  早晨8点,找到他们的医务人员确认"夏子"已经死亡。

救援

  医生用电台遥控急救

  队员均无法说出被困地点,警方接报7小时后找到位置

  "雪太大了……方向也不能确定,"参与了整个救援过程的清水镇派出所李政委一直在遗憾地摇头,虽然他们出动了两批救援人员,但依然没能挽回"夏子"的生命。警方是在2007年3月10日晚22点30分左右,接到报警的。当时,报警人说,他们被困在离停车场2、3里的地方,有一人虚脱,情况严重。李政委说,他们当时联系了斋堂医院的医生和急救车,带着人开始寻找。途中,他们遇到另一组增援山友,大家共同搜救。

  "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听不见他们的回音。"李政委说,他们用灯光,用喊,都没有收到任何回音。而灵山的雪,最深处,已经能没腰,他们的行进速度非常非常的慢。虽然搜救的山友和被困山友,能使用电台互相联系,但由于被困的6名山友,并没有请当地向导,也不熟悉灵山路况,根本说不清楚具体位置,搜寻一直未果。

  而他们传来的虚脱者的消息,也越来越不好。"我们只能让医生通过电台指挥他们急救。"李政委说,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让医生用电台遥控急救,但对方也没有任何急救药物,只能进行心肺复苏等简单的方法。11日凌晨两点多时,传来了伤者已经瞳孔放大,心跳停止的消息。

  根据警方介绍,凌晨两点多,曾有参加救援的两名山友,找到了被困6人,但由于天黑雪厚,这两名山友不敢贸然下山,而他们同样说不清被困地点,造成救援没有进展。

  直到11日早晨5点多,其中一名山友下山,才带着救援人员找到6人被困的地点。

责任

  发起人是否应担责?

  律师称应担责,发起人称队员自愿参加

  在绿野网站的报名帖子最下方,发起人标注了一则免责声明。律师称声明违法,发起人应承担一定责任。

  声明中说,"本次活动为非盈利自助户外活动……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对此,北京嘉佑律师事物所律师梁固本称,这种专业网站发布免责声明应被视为无效,"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梁固本说,网站或组织者在一定范围内有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发起人之一的"玛瑞亚"说,每一名队员都是自愿加入,都是成年人,对身体应有认识。

逝者

  爽快如男孩跟帖成绝唱同事称其工作踏实,为人不错,很爽快,跟个男孩子一样。夏子大学时班长回忆:"夏子一米六八的个儿,湖南人,性格非常好,身体也不错。夏子"200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学的是摄影,大学时,她是学校体育部副部长,同时还是校篮球队的2号主力。"

  在那篇招募登山的帖子中,"夏子"是第5个报名参加的,时间是2007年3月7日下午2点20分,那时,她在绿野的ID才注册两个小时。报名跟帖中,她称自己"设备全、无台(通讯设备)",25分钟后,她再次跟帖表达兴奋之情,当网友们开始讨论如何安排这次灵山之旅时,有人称自己喜好喝酒,她再次跟帖称,"呵呵,不太能喝,但爱凑热闹",这句话成了她在论坛里的最后一次留言。

  "我上周四才见到她,姑娘就没了……"前来处理"夏子"后事的同事于老师说,"夏子"才进他们栏目不到一年,工作很踏实,为人也不错。上周四,他看见"夏子"收到了快递送过来的一些防雪装备,知道她要去爬灵山后,还嘱咐了一声,让她要小心一点。姑娘当时还很开心地回答:"没事,我跟几个伙伴一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微写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