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山游船是敖山庙会活动中一项传统民间自发的表演艺术形式。耒阳市文化局以敖山庙会、游船等为原型,集体创作了耒阳传统民俗歌剧-《敖山船歌》,参加2009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获得银奖。属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敖山庙,地处湖南省耒阳市敖河风光带中心地带,自耒阳城区北行13公里的大陂市墟东至芭蕉墟之间约7公里,有一宽约1500米的平地,名鳌山垌,中流一水,为浔江,又名大别山,俗称赘河。河边有座小山,叫敖山;敖山上有座小庙,叫敖山庙。就是这座小庙,因供奉一位名仙--敖王(来自后汉高祖刘知远),便香火旺盛,名声远播,成为耒阳市有史记载的最古老的寺庙。
敖山庙会是比较典型的传统民间信仰活动360百科,尊奉佛、道、儒和传统民间吉祥神(敖王、敖击座王母)于一庙。拜佛祭神既遵佛法,又自成礼数,影响之广涉及耒阳全境乃至衡阳、衡南、安仁、永兴、常宁等地。庙会活动中的拜章、香会、唱戏、游船、舞龙、舞狮等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民间礼仪、工艺、舞蹈、音乐和表演艺术。对于矿丰调劳保护传统文化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研究耒阳地方民俗也有较高的价值。2006年6月10日被列为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庙会实行民主自治,"敖山庙管理处"作为常设机构,主持庙会、香会的具体事务。管理处总负责人由民主推荐德高望重的长辈担任主印找余及犯逐脚。
敖山庙会每年举行3次大型活动和10余次小型活动。大的活动是:农历正月初二游船,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拜章,五月廿三敖王生日唱戏。
正月初二游船 游船是庙会的主要活动。游船谓特另起源何时无法考证,但从残存的古石碑中"雍正易界显赶投别二年"(1724年)的字样来看,至少在当时已有此活动。
据说,敖山搞水运的船工为保平安,春节自发出资做个小纸船到各村游巡。因为船工的规矩是农历三十、初一不开船,所以选择初二游船。后来当地人把游船当作"收瘟降毒、祈祷平安"的活动,便由"三堂"(三堂":古时候,敖山又叫"金谷里"。以敖山为界,按敖河流向,上湖附宜武圆杨变专木冲极游的称"金谷里上甲堡",中游的称"金谷里中甲堡",下游的称"金谷里下甲堡"。游船活动开展后,便改"上甲堡"为"上堂","中甲堡"为"中堂","下甲堡"为"下堂"。)作东游船。
正月初二这天,当地6个行政优广硫每告简告许缺首房村沿袭旧制分为上、中、下"三堂"。每堂事先用纸扎一只巨型船,船长5米、高1.8米、宽0.8米;楠竹做骨架;中间是彩纸糊扎的飞檐画阁的官仓,船头上插上"收瘟摄毒"大旗;纸船首尾分别是水手和撑舵婆;水手可在船邦前后移动。天刚蒙蒙亮,"三堂""二十三船头"("二十三船头":刚开始游船时,只有一只来自船。一次由于中途发生纠纷,把船抢为三节,就形成"三堂"。上甲堡的人在前抢到了船头,中甲堡的人多抢到船身,下甲堡的人少只抢到了船尾。他们把抢 到的船到各自的村庄巡游。这样,游到的村庄就成了该堂的成员--"船头村"。上堂游了6个村庄,即有6个"船头";中堂游了12个村庄,即有12个"船头";下堂游了5个村庄,即有5个"船头"。于是便形成现今的"三堂二十三船头"。各堂的"船头村"要轮流作东,全资全力举办该堂的游船活动。每游一次船大约需要1-2万元,村子大的排场就大,360百科因而花费多一点;村子小的摆不起大排场花费就小一点。)上千人早早赶到庙前,集体朝拜敖王。游船开始时,先在鼓乐喧天、礼炮齐鸣中举行仪式。各堂分别抬出各自做工精湛的纸扎工艺船,向敖王叩拜。接着,师公施法用水为船"开河",然后吹响牛角发号令出发。三声炮响,3只船分成3支队伍,旌旗高擎治队美抓陆伤脚检棉约,号角铜锣开道。铁铳、丰却洋食岩类小胡立迫度鼓乐、笙箫、龙灯、准切州功回跑赵狮子、高跷、腰鼓、灯笼、杂跳绣球、花亭、妆"故事"(指化妆戏剧人物)、抬"扛花"(旧礼仪中装三牲酒礼的用具)以及彩旗、明镜等仪仗(仪仗:游船活动中的所有道具、用品、仪仗都有严格的规定,如龙灯要分龙灯、凤灯,灯笼多少盏,旗子多少面等)每只船分工明态会确,由八人分两班扛抬,每个纸船前后计有"坛竹"者一人,由村中福寿双全的老人担任、师公(道士)一人(祖传),大鼓一面、由二人抬打,金锣六面(一人一锣),旌旗一面、彩旗两面,大小螺号各两把,大旗十二面(一人一面),排灯八盏,明镜八举,每根2米长的大香三十扎,香炉二十个,焚柏香的香亭二十村况律把材修约不个,放鞭炮的四至八人,凤口群屋纸元凰灯笼十三个,踩高跷者十二人,舞蹈队二十人及舞绣球者;彩纸扎戏放绍跟永准见温剧人物和景致者,十二至二十抬;另由人扮戏剧故事《醉打山门》、《打渔杀家》、《梁山伯和祝英台》等数十人;此外还有腰鼓队四十人粒官亮敌状民、龙灯队四十到八十拱不等,花亭四人、女灯十二人、男灯二十四人,东方人盏、中央黄帝黄灯十四人盏、铁铳三百人把。另有锣、鼓、笛子、二胡乐系讨子然热难整自划六掉队三至七个数十人等。一路浩浩荡荡,沿"三堂二十三船头"规定路线到各船头村巡演,庞大的游船队伍,浩浩荡荡、人头攒动、槽杂一片,然而秩序井然地巡游于垌中阡陌和湾村之中。相互叩拜,恭贺新春佳节。
游船队每到一村,鞭炮、号角、铁铳齐鸣,炮声响彻云霄。然后由村中福寿双全、高辈份老人将船请进村里,放在正厅堂神龛前事先预备好的高凳上;接着长辈洗手焚香叩拜"天地君亲师",迎接神船到来;道士亦"施法"为该村驱瘟祈福,把瘟疫、垃圾"装"进船中,让船把它带到东洋大调妒显海里去;此时,禾坪上龙灯、狮子纷纷起舞,"妆故事"的也进行艺术表演先另;妇女领着儿童把祭祀用品恭敬放入纸船中,祈祷上苍保佑平安;家家户户将早已准意住粒油备好的烟酒、糖果危据、茶点分发给游船的人吃;还将混和军战紧及奏石点约包子、糍粑、油炸薯片等交给游船队伍,带给庙会管理人员享用。状设宗当大约申时,各路巡游完毕,赶往敖河沙洲上"送"龙船。送船时,先由师公主持仪式,焚香施法祭文,然后焚烧纸船以送瘟神。待纸船烧完后,人才散去,游船就算结束。
敖山游船作为一种群众性自发参与的文化现象,大陂市敖山一带的六村三堂二三万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耍狮舞龙,规模庞大,秩序井然,极其少见。游船活动中所扎糊的纸船、灯笼,保留了耒阳民间精悍的纸扎工艺,所扮演的戏剧故事,也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戏曲节目的同时,还保留了佛教、道教音乐,甚至还融入了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和戏剧元素,显示了耒阳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心里向往,其影响作用及价值取向值得挖掘和保护。为此于2006年6月16日申报成功为耒阳的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耒阳以此为原型创作了耒阳民俗歌剧《敖山船歌》,获得了2009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