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崩(Tabun),又名即二甲氨基氰膦酸乙酯(GA),是一种有极强的毒性来自的物质。为清澈无色有轻微水果香味的液体。由于它会严重地影响哺乳类360百科动物神经系统的否书正常功能甚至致命,塔崩被视为一种神经毒素。作为化学武器,联合国在1993年颁布第687决议,将塔崩分类为大杀伤力武器。含有塔崩的产品的生产和储备被《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严格管制。
塔崩是所谓"G系列"的第一种神经毒素。
【"G争判胶社区改诗策系列"还包括沙林(sarin)、梭曼(soman)(G兵课D)和环沙林(GF)(cyclosarin)。】
塔崩纯品是无色有水果香味的液体,工业品呈棕色,来自有苦杏仁气味,高浓度时有氨臭。360百科沸点220~240℃。熔点-48~-50℃。25℃时的饱和蒸气压为7.599Pa。挥发度为0.500mg/L。为半持久性毒剂统棉刘资山犯育吧。适用于地面染毒,制成气溶胶也可用于空气染毒。吸入中毒的半致死剂量(LD50)约为40正集然求思0mg·min/m3,半失能 ·min/m3;经皮半致死剂量LD50为14~21mg/L,消毒与中毒的急救方法与沙林相同。
塔崩塔崩在常温常压下绝抓没蒸是一种液体,颜色依浓度高至低是无色至棕色。在常温下具强挥发性,虽然挥发性没有沙林或索曼高。塔崩易溶于水,所以作为化学武器,经常利用塔崩污染水源,塔崩会被漂白剂局显分解,但分解的同时都也会产生有毒气体氯化氰。
过量吸入后的反应和其他神经毒素所构成的液中毒原理相似。只要约一分钟的吸入塔崩已可构成生命危既鸡写振轴八剂海打工肉险。中毒征状和严重程度随吸入量和进入身体的速度而定。极少的皮肤接触有时会出现出汗和颤抖,瞳孔异常收缩。吸入塔崩造成中毒的毒性比沙课实果少林毒气少约一半,但低浓度的塔崩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远强于沙林。并且,塔崩进入身体后分解得极慢,所以即使吸入量极少亦会造成慢性中毒。
皮肤接触塔崩后的病征比直接吸入出现得较慢;即使中毒者迅速吸入超过致死份量,仍能维持生命1至2小时。但经呼吸吸入致死量的毒气一般会在1至10分钟内死亡,而眼睛接触到液体后人亦会在相若时间钢解容可甚够补容个增死亡。但是,若患者吸入少量至一般份量的塔崩后即时作运节得到正确处理,通常可石绍声放以完全康复。这里所谓致死吸入量是以猴子作动物实验所得数据而言。
塔崩作为第一个神经毒素,是在发明新的杀虫剂之时意外发现的,美国军用代号GA。
1936年德国研究员施拉德博士(Dr. G. Schrader)替德国的法本公司旗下药厂开发更有效的杀虫剂。当时施拉德博士正在试验一系列的有机磷化合物,以切断神经系统传递去作为杀虫剂。最后他博士首次合成了塔崩,而他本人在次年初轻微中毒,成为塔崩的最早受害者。塔崩虽然优于氢氰酸、光气等老式毒剂,可是由于其战术性能不及沙林,毒性只是沙林的1/3,因此属于逐渐淘汰的毒剂。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实行Grün 3 计划,在Dyhernfurth(位于今波兰的Brzeg Dolny)的工厂正式生产塔崩,编号"Trilon-83"。大规模的生产毒气引致的问题,工厂随时间的过去生产量不断下降。当工厂被苏维埃军队占领时,工厂只生产了约12,500吨的毒气。工厂最初生产的炸弹和导弹,用95:5比例混和塔崩和氯苯,称为A型,后来又研究出B型毒气弹,以80:20的比例混和塔崩和氯苯。B型毒气弹的毒气比旧型散布得更快。
1945年,二战结束后,苏维埃政府后来将工厂拆卸搬回俄罗斯。和其他同盟国政府一样,苏联很快就弃置了G系列的武器。大量德国制的毒气被弃置在海底。 由于GA在G系列中最容易生产,而其反应式亦较多人知道。一些国家若尝试制造神经毒素,但未有足够的工业设施时,通常会先行研制塔崩炸弹。
1980年代,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首次使用了大量化学武器去攻击伊朗陆军。当时伊拉克主要用芥子气和沙林毒气,亦有使用塔崩和环沙林。1981年1~11月,伊拉克军队曾向伊朗军队阵地发射了塔崩炮弹,造成了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