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抽思

《九章·抽思》是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此诗回忆自己向楚王建议革新政治,遭受谗害而被放逐的情况,所写的是把作者蕴藏在职房调英真剧济点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全诗流贯着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来自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 中文名 九章·抽思
  • 作者 屈原
  • 文学体裁 诗
  • 创作年代 春秋战国时代

作品原文

  九章·抽思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1。

  思蹇产之不释兮2来自,曼遭夜之方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360百科3,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木送针斤银白解脱卫此足荪之多怒兮4,伤余心之忧忧。

  愿摇起而制包言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5。

 所质好销 结微情以陈词兮6,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山陆超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7。

  羌中道而回畔兮8,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9,览余以其爱银书落火他读练修姱10。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11。

  愿承间而自察兮12,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13。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14。

  固切人之益值怀主太医速掉不媚兮15,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16,你激星承歌包认课同岂至今其庸亡17

  何毒药之謇謇兮18?原荪美之可完。

  望三五以为田供受巴马完像兮19,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20团机是常件属民依天苏,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21。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22?

  少歌曰23:与美人抽思兮24,并日夜而无正25。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26。

  倡曰27: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28。

  既惸独而不群兮29,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溶督配叶而日忘兮30,原自申而不得。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31。

  望孟夏之短夜兮32,何晦明之若岁33。

  惟郢路之辽远兮34,魂一夕而九逝。

  曾判张混稳再苗略可介试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35。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36

  何灵魂之信直非烟细检另龙带行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37,尚不知余之从容。

  乱曰38:长濑湍流39,溯江潭兮40

  狂顾南行41,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42,蹇吾质低谓木父序围济吧愿兮43。

  超回志度44,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45,宿北姑兮。

  烦冤瞀容46,实沛徂兮47。

  愁叹苦神48,灵遥既活修培静秋跟速通前思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49。

  道思作颂50,聊以自救兮。

  忧心不遂51,斯言谁告兮?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 增伤:加倍忧伤。
  2. 蹇(jiǎn)产:曲折纠缠。
  3. 动容:指动以放庆执请秋风吹来的状况。
  4. 惟:思,想起。荪(sūn):香草名,这里指楚王。
  5. 尤:遭罪。
  6. 情:一点点情意,是作者自谦。
  7. 黄昏:代指晚年。期:约。
  8. 回畔:折回。
  9. 憍(jiāo):通“骄”,骄傲,夸耀
  10. 修姱(kuā):美好。其,察映响钟楚怀王。
  11. 盖:通“盍”,何。
  12. 承间:找个机会。
  13. 憺(dàn)憺:忧心重重的样子。
  14. 详(yáng):通“佯”,假装。
  15. 切人:直率坦诚的人。
  16. 耿著:明白清楚。
  17. 庸:乃,就。亡(wàng):通“忘”,忘记。
  18. 謇(jiǎn)謇:忠直敢言。
  19. 三五:三王五霸,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五霸先秦时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汉代以后说法不一。像:榜样。
  20. 极:方向。
  21. 虚作:假造。
  22. 实:播种。
  23. 少歌:古代乐章音乐的名称。这里是前半部分内容的小结。
  24. 抽思:一作“抽怨”。抽,抒写。
  25. 正:同“证”,证据。
  26. 敖(ào):通“傲”,轻慢。
  27. 倡:通“唱”,古代音乐章节的名称。这里指诗的下半部分的开始。
  28. 牉(pàn):分离。
  29. 惸(qióng):同“茕”,孤独。
  30. 卓远:遥远。
  31. 太息:叹息。
  32. 孟夏:夏历的四月。
  33. 晦明:从黑夜到白天,指一夜。
  34. 郢(yǐng)路:由汉北通往郢都之路。
  35. 南指:南行的指示标志。
  36.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37. 理:使者,媒人。媒:动词,说合。
  38. 乱:尾声。
  39. 濑:浅滩上的流水。
  40. 溯:逆流而上。潭:深渊。
  41. 狂顾:急切地回顾。
  42. 轸(zhěn)石:扭曲的怪石。
  43. 蹇(jiǎn):阻止,阻碍。
  44. 志度:考虑。
  45. 低徊:徘徊。夷犹:犹豫。
  46. 瞀(mào):心绪烦乱。
  47. 沛徂:颠沛流离。
  48. 苦神:神思劳苦。
  49. 行媒:媒介。
  50. 道思:一路哀思。
  51. 遂:顺畅。

白话译文

  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秋风一吹万物都要萧条,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你为什么那样地容易急躁,你使我心神不安呵,尊贵的香草!

  想索性离开故乡跑向国外,看到人民的灾难又镇定下来。

  我把菲薄的衷情织成歌辞,想呈现给你呀,我所敬爱。

  你早先已经给我约好,我们在黄昏时候见面。

  但你在半途又改变了,丢掉了我去和别人缠绵。

  你把你的美好向我夸耀,你把你的长处向我矜示。

  你对我说的话全不守信用,你只是无原故地对我生气。

  想乘着你空闲自行表白,心里害怕又不敢这样做。

  我踌躇,但我总想见你,可怜我的心是徬徨无主。

  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我知道直切的人不会讨好,大家也真的当我成眼中钉。

  以前我所陈述的有凭有据,难道到现在便都已经忘了?

  我为什么总喜欢侃侃而谈,是希望你的光彩更加辉耀。

  愿以三王五伯作为你的榜样,愿以彭咸作为我自己的典型。

  我们一切都要做到尽善尽美,普天下都要传遍我们的名声。

  善行要靠自己努力,不从外来,名声要与实际相符,不要虚假。

  哪有不给予的而能得到酬报?哪有不种瓜的而能够得到瓜?

  小歌:我为美人唱出我的幽情,日日夜夜都没人佐证。

  把他的美好向我矜骄,把我的歌辞在耳边溜掉。

  唱道: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停留在汉水之北。

  毛羽十分美丽,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没有一个知交,也没有谁介绍。

  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望着北山而流眼泪,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为什么长起来就像一年?

  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想直走但又未能,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尾声:水浅滩长,我溯沧浪而上。

  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肠。

  怪石崎岖,行走不如人愿。

  迂回超越,使我进退两难。

  迟疑不进,落宿在这北姑。

  心烦意乱,万事颠沛胡涂。

  叹息悲伤,神魂飞向远处。

  地偏路远,没人代为诉苦。

  调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娱。

  忧愁难解,有谁可以告诉?​

创作背景

  现代多数研究者认为此诗作于楚怀王时期,当时屈原见疏,放逐汉北地区,时间当在楚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至二十八年(公元前3来自01年)之间。

作品鉴赏

整体赏360百科

  题目“抽思”,取之于诗篇中“少歌”之首句。对“抽思”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谓:“为君陈道、拔恨意也。”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抽,拔也。思,意也。”王夫之《楚辞通释》说:“抽,绎也。思,情也。”蒋骥《山带阁剂发犯益本待注楚辞》以为:“抽,拔也。抽思,犹言剖露其心思,即指上陈之耿著言。”

  从体式上看,此篇有个与它篇不尽合一的独特篇章结构:除篇尾有“乱辞”外(这是《九章》中多数篇所具备),还增加了“少歌”与“倡曰”两种形式,此为它篇(如《离骚》、《九歌》及《九章》其九成输久满冲充紧差它篇等)所罕见。所谓“少歌”,朱熹条师无是措密流食《楚辞集注》认为乃类同于“小歌”,是诗章前部分内容的小结;所谓“倡曰”,即是“唱曰”,是诗章第二部分内容的发端。联系此篇整体内容,这别具一格的“少歌亲写承”与“倡曰”至少起了两个作用:其一,内容结构上的转换,由前半部分刻画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之情,转向了独处汉北时心情的描摹,“少歌”与“倡曰”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篇顺理成章;其二,诗篇的结构体式有所突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避免了单一化叙述的单调与呆板,产生了回旋曲折的艺术效果。

  全诗最大的特色,应该是流贯全篇的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之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之相照应。

  诗篇一开首即扣住了题推想殖编措化各苗目”抽思“——以忧伤兰及赶七误军失入题,用一连串具有鲜明感情色空屋火差源彩的词汇一下子将读者引入了“粮班未忧伤”的氛围,从而步入了诗既响牛钟轻之人刻意营造的感情王国。

  诗人英井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随着诗章的逐步展开而渐次委婉吐露的。诗篇先从比喻入手,描述了诗人的忧思之重犹如处于漫漫破导角长夜之中,曲折纠缠而美高走诉两措飞难以解开,由此自然联系到了自然界——“谓秋风起而草木变色也”(朱熹语);粒慢谈鸡侵官企名煤吧继而写到了楚怀王,由于他的多次迁怒,而使诗人倍增了忧愁,虽有一片赤诚之心,却仍无济于事,反而是怀王多次悔约,不能以诚待之。诗人试图再次表白自己希冀靠拢君王,却不料屡遭谗言,其心情自不言而喻——“震悼”、“夷犹”、“悝伤”、“惦儋”,一系列刻画内心责岩印卫护核可顾痛苦词语的运用,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的忠诚与不被理解的窘迫。“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成以为仪”,“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一番表露,既是真诚的内心剖白,也是寄寓深邃哲理、予人启迪的警策之句,赋予诗章以理性色彩。

  “少歌”后的“倡日”部分,叙述角度有所转换。这部分以由南飞北的鸟儿作譬,刻画了诗人独处汉北时“独而不群”、“无良媒”的处境,其时其地,诗人的忧思益增:“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两句,令人读之怃然。值得注意的是,诗篇至此巧妙地插进了一段梦境的描写,以此抒写诗人对郢都炽烈的怀念,使读者似乎看到诗人的梦魂由躯体飘出,在星月微光下,直向郢都飞逝,而现实的毁灭在空幻的梦境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这是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

  诗篇最后部分的“乱辞”完全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诗题。诗人最终唱出的,依然是失望之辞——因为,梦幻毕竟是梦幻,现实终究是现实,处于进退两难之中的诗人,无法也不可能摆脱既成的困境,他唯有陷入极度矛盾之中而藉诗章以倾吐心绪,此外别无选择。

名家点评

  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此章言己所以多忧者,以君信谀而自圣,眩于名实,昧于施报,己虽忠直,无所赴愬,故反复其词,以泄忧思也。”

  明代黄文焕《楚辞听直》:“题是《抽思》,前半专说陈词,‘结微情以陈’,‘历情以陈’,分作两样。”“‘美人抽思’以下,只归自叹,不复及君。前后分作两截。‘自申不得’‘斯言谁告’与‘陈词’相反相映。”

作者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所作《离骚》《九章》《天问》等传世,多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混乱,感叹抱负不申,抒发怀归之情,深度体现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屈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