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敖包节

敖包节是蒙古族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常欢聚一起,欢度此节日。喀纳斯湖畔的敖包节图瓦人,虽然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但庆祝节日与蒙古车欢已们厂跳族有所不同,当山花烂漫、青草覆盖时来自,图瓦人以家为单位,自备酿造的奶酒和烤肉聚集在一起,举行赛马、摔跤360百科、射箭等体育活动之后,全村男女各分一堆,围坐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欢度节日。

  • 中文名称 敖包节
  • 外文名称 Aobao festival
  • 别名 塔克恩节
  • 人群 蒙古族
  • 目的 祭祀、祈福

简介

  敖包节又称"塔克恩"节来自,这是蒙古族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节日,一般都在农历五月至360百科七月举行,而在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虽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但节日的庆祝却与别的蒙古人略有不同.

  敖包不是住人娘浓百乐化些茶七利八的,是祭神的石头堆。"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

  敖包本源于萨满教,玛尼堆源于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和苯教在斗争中结合,形成当地特色佛教叫做掉祖超供确回包委合阶茶藏传佛教,玛尼堆就是一个例子。藏传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静缺级决传之后,敖包崇拜也与玛尼堆崇拜有了相似之处。例如都会插经幡、树枝,人们路过的时候会跪拜、转敖包转玛尼堆祈福。在标志性地形上面,会有敖包或玛尼堆。蒙古民族会在辽阔的草原上砌一个敖包,藏族会在湖边、山口上堆一个玛尼堆。

  所不同的是,敖包是专门修葺的,一次建成,一般会比较高,整齐,而初弱几马坏显兰玛尼堆比较随意,是人们希望得到神的保护时找块石头加上去的。特别是路边的玛尼堆,都是藏或总候宜民一块一块石头堆起来,路过的人多了,玛尼堆就越来越大了,例如著名的加昂玛尼堆(青海玉树州新寨),东西100米,南北40米,体积约坏水证国够定承1万多平方米。但是你仍然可以看见很多很多的不到膝盖高的小玛尼堆,那不知道是哪些转山朝圣的人途中所堆吧。在村落里面的玛尼堆会比较高大和精致,因为可以看见堆着的石头上也精心刻上了六字真言。

  敖包有单个的,也有成组的,成组的敖语演刚亮么频留解油源包数目为单数。例如锡林郭勒十三敖包。据说十三敖包与日本十三冢都有亲缘关系。

  以1植质再首头求997年的敖包节为例,6月2日,当山花烂漫青草覆盖时,当地的图瓦人以家为单位,以一个苏木(佐领)为主,几个苏木联合(最隆重的为一个部落一起举行)。他们将过节的地点选择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人们临时搭起蒙古包,牧民都携儿带女,捡起石头堆在敖包上,哪怕一二个石子也行。敖包堆放好后,放上佛像,摆上羊头肉、奶食管导绿弦另威滑品、油炸果等供品,然后焚香点赵奏八充面烛,由活佛和有地位的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此时妇女不能参加),绕完三圈后,参加者不分老少都要向敖跪拜磕源永奏兵科送粒我和头,祈求老天降福人间,极斯元恩赐人们平安无事,带来吉利幸福,祈求风调雨顺,使大地水草丰盛,牲畜兴旺。礼毕,开始进行赛马、摔跤、志存火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并宰羊煮肉,大办酒宴。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后美陆哪帮厂场面壮观,气氛隆重热烈,全村男女从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欢度节日。

  图瓦村牧民的敖包节在6月份,正值喀纳斯湖畔花开最美的季节。若游客此时游湖景,与图瓦人共度佳节则情景脚径原交融,别具一番风味

  敖包节是蒙古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当草原上鲜花怒放、气候宜人时,当地喇嘛会择一吉日,举行祭典活动以喜庆丰收,并祈福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在蒙古语中, "敖包"就是"堆"的意思,择一块水草丰美、清幽之地,用石头座武护作挥假培堆起的圆形堆。有的在石显抓间志堆上架满一簇簇树枝、有的竖立木幡杆,无论是树枝或木杆,上面都插满五色风马旗。在天地一色、漫漫草原上,敖包如同草原中的导航标志,让来往通行的人,能够藉由敖包所处的位置,来确认自己的方位。蒙古人对于这个有草原保护神之称的敖包非常的尊重,每逢路过,总是远远望见就下马跪拜。

传说

  关于祭敖包的由来,已无据可考。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们,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于是,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拜几把土,来祭礼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时,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会" 。

  敖包节是蒙古族祭祀天地日月和大自然的节日,他们将过节的地点选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各家各户都携儿带女并各自带上一道拿手的好菜或上好的食品,团聚在中间植有被尊为"神树"的敖包周围,焚香点烛,每人往树上绑一根布条(布条以白色为主),再抱一块石头堆加在敖包上,然后各自拿着从家中带来的食品,由年长者带领绕着敖包一边念经唱歌,一边不断向上撒着食品(此时妇女不能参加),绕完三圈后,参加者不分老少都要向敖包跪拜磕头,祈求上天降福于人间,祈求风调雨顺,牲畜兴旺。礼毕,开始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并宰羊煮肉、载歌载舞,然后全村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吃烤肉、喝奶酒、共同欢度节日。

主要形式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也是蒙古族最业油为隆重热烈而又普丰纸款遍的祭祀活动,每年的农历5月12、13日是牧民的祭敖包日。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核调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在入垂面坚事女支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来自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的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敖包修建以后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这里祭拜,祈祷人畜兴旺。 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有的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的。祭祀时,非常隆重、热烈,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360百科带着携带着哈达、整羊肉非求望甲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来思失觉三反终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

  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取终,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婷表减待型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投布鲁、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灵,尔后又包括祖先的神灵。总之敖包成为神灵所栖之场画迅推况起唱所。敖包成为某一氏族,某一苏木、某一区域的保护神。方观承《从军杂记》云:"峰岭高处,积乱石成冢,名鄂博,谓怕移祖神所栖……"纪昀《背察身杨纪孔难乌鲁木齐杂记》云:"鄂博者,累碎石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

意义

  蒙古族早刑少稳妒机期信仰萨满教,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游自视庆讨争损又除损教,成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诵经便成直门低管尽再亮歌代这飞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论裂黑稳关绿章硫和重要内容。此外,藏传佛教法事活动还遍及蒙古族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蒙古族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

  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观念刑镇械一鸡滑眼的更新,今天的祭敖包,在其内容、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创造力。祭敖阶卫知激假况批陈验岁妒包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对研究游牧文化、蒙古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发掘、抢救、保护祭敖包,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鄂温克的敖包节

  "敖包"是蒙古语"堆"之意,原为道路与境界的标志,后来附以宗教内容,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活动场所。"敖包"有旗敖包、苏木敖包,也有姓氏敖包和一家所祭的敖包。每个敖包都有所定的祭祀日期。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流行于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鄂温克族地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额鲁特蒙古的"胡硕(旗)敖包",在伊敏河镇西、特莫胡珠嘎查前,"胡硕敖包"山上,每年农历5月23日为祭日。锡尼河布里亚特蒙古共同祭奉的敖包是巴彦汗山,祭祀日为每年农历5月13日。

  敖包祭祀活动的大致过程是:在敖包的前方摆上供桌,喇嘛以地位的高低排座念经,群众围坐在喇嘛的两边,形成圈。念完经后,由首席喇嘛领头,群众跟在喇嘛之后,从右向左绕敖包走三圈,而后将祭品(肉、奶食、糖果、点心等)散放在敖包上,群众争先恐后分享"敖包贺希格"(汉语为敖包赏赐的吉品)。然后开始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沙特日(蒙古棋)等那达慕内容。

  关于祭敖包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一个夏天夜里,一个坐骡子轿车的女子,出现于一个村庄,她哭哭啼啼地大闹不休,并招来了暴风骤雨,使整个村庄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到了冬天,人们打冰洞取水时,洞口就出现了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头,吓得人们舍弃水桶慌忙跑回,同时,闹起大风大雪,人们也不得安宁。村里请萨满,凭法力捉住作怪的妖女,将其头部压在石头及土堆下面。人们深恐其日后抬起头来再行作怪,故经过这里时,都要压上一块石头,以增加分量。久而久之,形成了"敖包"(堆积之意)。为防其日后为患,因而又定期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首届敖包节

  阜蒙县大板镇衙门村举办了首届敖包节,此次敖包节的举办传承弘扬了蒙古族民族文化,展示了蒙古族热情好客、豪迈奔放、勇敢聪慧、团结奋进的民族风貌。

  祭敖包是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敖包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是蒙古族敬天而赋予神灵的无比至尊的崇拜偶像。崇拜者们祷告长生天,叩拜敖包翁衮神,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蒙古贞地区祭敖包的时间多在农历七月十三。早在242年前,衙门村的百姓就有祭敖包的活动,但据现有资料显示,省内外蒙古族自治地方以节日形式祭敖包尚属首次。我县大板镇衙门村举办"敖包节",使优秀的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大板镇衙门村位于医巫闾山脉北端,总面积18平方公里,因土默特左翼旗贝勒亲王在此建陵而得名,至今已有三百余年。衙门村是一个地灵人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蒙古族聚集村落,她是蒙古贞全貌的一个缩影。走进衙门村,就会了解到她位于市县近郊、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就会体会到她山川纵横、平原沃野的地理优势;就会感受到她矿产丰富、林草丰茂、风景如画的资源优势。如今,衙门村2200多蒙汉民众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坚持"绿色立村,旅游富村,人才强村,文化兴村"的发展思路,呈现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友爱、经济快速发展的繁荣景象,更加值得欣慰的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民俗文化祭祀敖包活动在此有了新内涵、新形式,在创新文化活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这天,阳光普照下的哈尔其郎山草木葳蕤,衙门塔拉上新落成的敖包威然耸立。日本国友人、北京、甘肃、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区来宾及近万名当地群众共享了这一盛会。

  上午10时许,大板镇衙门村首届敖包节正式开始,县领导陈玉明、海峰、李丰、何玉杰为新落成的敖包揭幕。

  在欢快、祥和的气氛中,衙门村的村民举行了祭祀敖包、祭祀哈尔其郎山、祭祀圣祖成吉思汗雕塑像活动,并向敖包、哈尔其郎山、圣祖成吉思汗雕像敬献文体节目。

  摔跤、射箭、赛马、 "好汉三艺"令人耳目一新,民族歌舞、曲艺使人留连忘返,衙门村小学生演唱的"八荣八耻"歌让人欢心鼓舞,篝火晚会叫人心旷神怡…………

  衙门村千古流淌的查干泉溪在诉说着日月沧桑的同时,衙门村勤劳智慧的人们也在描绘他们的美好画卷,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高歌猛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