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塔尔科夫斯基

塔尔科夫斯基,男,演员、导演,生于1932年4月4日,1986年12月28日因肺癌逝世于巴黎精协走才记握现。他是诗人之子,执背从而烟货1954年考入国立莫斯科电影学院,毕业作品是和同学合作拍摄的《小提琴与压路机》

  • 中文名称 塔尔科夫斯基
  • 外文名称 Andrei Tarkovski
    Andrei Arsenevich Tarkovskii
  • 别名 安德里·塔柯夫斯基、安德列·塔科夫斯基
  • 国籍 俄罗斯
  • 出生日期 1932年4月4日

人物经历

  来自首部剧情长片《伊万的童年》获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后每部360百科作品均获得众多国际殊荣,很多评论家视《安啊始千另助然娘为尽厚丝德烈·卢布耶夫》为他最伟大的杰作。1982年脱离苏联。塔氏作品以如诗如梦的意境著称,主题宏大,流连于对生命或宗教的沉思和探索。伯格曼评价"他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把生命像倒影棉吃映系项预官除威该王、像梦境一般捕捉下来"。

  "我要时间在银幕上以庄严的方式流动。"

  "对我而言,选择艺术是被艺术的天职所桎梏。"

  "对任何艺术家和假操裂大依岩伤艺术而言,内涵与良知都应先于技巧。"

  几乎没有一位导演纸句死城限继冲哥零浓镇能象塔尔科夫斯基那样在镜头里如此深刻地寻找灵魂,并赋予人类以特别的关怀。塔尔科夫斯基,这位来自俄罗斯的电影诗人,一生拍片不多,但每一部都倾注了配既识盐脸被显底常人难以相信的救地江五云完朝选激根赎精神。在1986年塔尔科夫斯基去世后的十多年里,整个升林降用值世界影坛对他的关注与评价超过了任绿似伯工外样何一位电影大师。

  伯格曼素合这样评价塔尔科夫斯基构音组兵该布:初看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仿佛是个奇迹。蓦然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间房间门口,过去从未有人把这房间的钥匙交给我。这房间我一声增直都渴望能进去一窥堂奥质备培有,而他却能够在其中行动自如游刃有余。我感到鼓舞和激励,竟全显然有人将我长久以来不知如督声何表达的种种都展现出来。我认为塔尔科夫斯基是最伟大的,他片拉预与还真输创造了崭新的电影语言,捕捉生命一如倒映,一如梦境。

  早年

  童年居住的房子后来成为他思乡的一个可靠的道具,而最终在《牺牲》里复原,并随着主人公点火而燃烧。塔尔科夫斯基的父亲Arseniy Tarkovsky是俄罗斯的著名诗人,受其父影响,塔氏的电影里充满了诗意。

  早年曾学音乐和阿拉伯语。

  电影之路

  1954年考入苏联国立电影学院(VGIK)导演系学习,受教于著名导演罗姆(Mikhail Romm)。

  1961年毕业作品是和同学合作拍摄的《小提琴与压路机》Katok i skripka。获纽约学生影展首奖。

  1962年执导的《伊万的童年》Ivanovo detstvo ,从儿童的角度看战争,诗情洋溢,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作者因而成为国际知名导演。

  1965年拍了俄罗斯画家鲁勃廖夫的传记片《安德烈·鲁勃廖夫》Andrey Rublyov ,1969年在戛纳电影节获国际影评人奖,但因有借古喻今之嫌,在国内直到1971年才允许上映。很多评论家视《安德烈·鲁勃廖夫》为他最伟大的杰作。

  1972年,完成《飞向太空》Solyaris ,同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75年,完成《镜子》Zerkalo ,受到有关部门的"封杀",当时未能广泛公映。

  1979年,拍摄《潜行者》Stalker ,被公认为他的所有电影中最晦涩难懂的一部。

  流亡

  1982年开始移居国外

  1983年,在意大利完成《乡愁》Nostalghia ,同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1986年,在瑞典完成《牺牲》Offret,同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最佳艺术贡献奖、国际影评人奖和教会评审团奖。拍摄《牺牲》之前,他知道自己得了肺癌。就在这一年岁尾,塔尔柯夫斯基病逝巴黎。

主要作品

作品介绍

  塔尔科夫斯基和许多艺术家一样充满了矛盾:这是一个曾经对苏联电影当局作过"认真、深刻"检讨的人,这是个在威尼斯赢得"金狮奖"后回过头来蔑视自己的人,这是个四处给总统、首相和政要们写信求援予以艺术自由的人,这是个不得不低三下四向瑞典女制片人索求低微片酬的人,这是一个才华横溢每部作品都引起轰动生前生后都饱享盛名的人,这也是一个终其一生虽然有无数想法却只落实了8部电影的人。

  除了与众不同的个性,苏联的社会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塔尔科夫斯基迂回、隐忍、私人化的风格。

  处在那种封闭、保守、传统的环境里,一个艺术家要想不发疯,只有以梦想作为自己的灵魂出口。从这一点看来,塔尔科夫斯基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他那并不隐秘的梦想。

  在《压路机与小提琴》这部只有46分钟的毕业短片里,影片的最后一场,小男孩坐在桌前,呆呆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那影像慢慢变得模糊,突然之间,激越的音乐响起,镜头以小男孩的主观视点移下楼梯,转切俯瞰视点中落满鸽子的空阔广场,小男孩追上工人开动的压路机坐上去,压路机驶过广场,鸽群飞了,压路机渐渐驶出广场,三两只鸽子落下来,伴随柔美的小提琴声,剧终……在梦想里,小男孩得到自由,就像天空中的鸽哨,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吹响。

  在《伊万的童年》里,伊万活在两个世界里,而梦代表着那个理想化的、愿望中的、亮丽的世界,在我们看来,这样一个世界的存在本影是多么理所当然啊,然而这个主观世界跟影片中的现实世界完全对立,就像正片和负片,交替出现,极大地强化了影片的情绪张力和思想张力。这种做法在当时不为当局理解,认为太晦涩,然而一放映就引起观众的轰动,他们真正地看到了一部诗意的电影,他们有自己的感受!

  随后的《安德烈·鲁勃廖夫》里,安德烈·鲁勃廖夫背负着十字架,走上雪中山坡。全片唯一的这场"梦"是影片的核心。正如塔尔科夫斯基所说,在这样一个世界,人类应该建造金字塔。

  《索拉里斯》里也有一个梦,凯文在睡梦中见到了他的母亲,他喃喃地呓语着"妈妈……"。"妈妈"不仅是妈妈,更是地球,大地,根。对妈妈的呼唤实际上就是对良知的呼唤,唤醒良知是把握时间的唯一途径。

  作为塔尔科夫斯基的自传《镜子》中出现了最多的意象繁多而独特的梦:风掠过夜色中幽幽的草地;天花板上掉下了大片的白色泥灰;蒸腾的水汽中,父亲为母亲浇水洗头发;年轻时的母亲悬躺于床的上空;伊格纳特为酷肖诗人阿赫玛托娃的妇女读普希金致恰达耶夫的书信;不断重现的一只烤火的手……种种的幻想和回忆曾经在多少人心灵里出现?又有多少人心里的小提琴因此被"砰"地一下拨响?

  在《潜行者》里,在一汪死水中,潜行者梦见了水底的景象:水藻、注射器针头、游动的鱼、枪,还有一只盘子,盘子上绘着耶稣的圣像。这个长而缓慢的俯拍镜头起于潜行者紧闭双眼的头部特写,止于一只手的特写。宗教色彩浓厚的背景音乐里,一个女人讲述着《圣经》里耶稣受难后人间出现的神异的末日般的景象。这个梦里散发的神性让人似乎受过一场洗礼。

  《乡愁》的最后一场里,主人公格萨柯夫持烛而死。跟《伊万的童年》一样,死亡是"梦"的通道:意大利的教堂空地间,出现了俄国的房舍。格萨柯夫静静地坐在房舍前……

  在塔尔科夫斯基的天鹅挽歌《牺牲》里,在玛丽亚家里,亚历山大与玛丽亚相见。玛丽亚帮亚历山大洗去了手上的淤泥,抚慰他,帮他脱去衣服,相拥着躺到床上。这个时候,床升起在空中,慢慢地旋转,神迹出现在他们眼前。

  在东方的政治与西方的商业间挣扎是塔尔科夫斯基无法抵抗的命运,然而,正如《牺牲》里父亲走后,儿子开始日复一日地为枯树枝浇水一样,拯救和信念总是会越过重重障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延续。(魏保珠)

作品年表

  1960 创作毕业短片《压路机与小提琴》获纽约学生影展首奖

  1962 完成《伊万的童年》同年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1966 完成《安德烈·鲁勃廖夫》

  1969年获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1972 完成《索拉里斯》同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74 完成《镜子》受到有关部门的"封杀",当时未能广泛公映

  1979 拍摄《潜行者》被公认为他的所有电影中最晦涩难懂的一部

  1983 在意大利完成《乡愁》同年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国际影评人奖

  1986 在瑞典完成《牺牲》,同年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最佳艺术贡献奖、国际影评人奖和教会评审团奖。拍摄《牺牲》之前,他知道自己得了肺癌。就在这一年岁尾,塔尔科夫斯基病逝巴黎。

作品特点

影像

  极端长镜头和水时善销越封见屋酸修划令人难以忘怀的美丽影来自像。

思想信仰

  表达人类对于理想的渴望,并突出一种自我奉献的精神,这是塔尔科夫斯基一贯的企图。塔尔科夫斯基认为:信仰是唯一可发笑以使人得救的方法

艺术真实

360百科  塔尔科夫斯基在解释"真实"的时候说:"一部作品要真正忠实于人生,必须于精确描述事件的同时又忠实传达了感情。"为准确地澄清论点,他花了一些笔墨来严此简挥左短才铁训讨论"场面调度"的观念。导演在调度场面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使得整策敌讲措测况和径卫部影片不会落得造作和虚假?关键是要观察生命本身,而非透过一些为了表演和银幕表现才营造出来虚伪空洞的陈词滥调。

主题

  如果说在塔尔科夫斯基的条亮沙行来陈仍修三氢流电影中寻找一个主题风令内续华的话,那么只有时间。他是深入思考时间问题的伟大导师,"导演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雕刻时光。"塔尔科夫斯基终生迷恋的最为集中的主题就是时间。"如同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大理石,内心中成品的形象栩栩如生,它一片片的凿除不属于它的部分--电影创作者,也正是如此:从庞大、坚实的生活实践所组成的'大块时光'中,将它不需要的部分切除、抛弃,只留下成品的组成元素,确保影像完煤创喜举老流外开整性之元素。" 塔尔科夫斯基认为人们看电影的目的就是为了时间:为了已经流逝、消耗,或者尚未拥有虽谁华板互致记满案想临的时间。他去看电影是为了获得人生经验;没有任何艺术像电影这般拓展、强化并且凝聚一个人的经验--不只强化它而且延伸它,极具意义地加以延伸。这就是电影的力量所在,与明星、故事情节和娱乐度毫不相干。

诗意

  塔尔科夫斯基偏爱的是那种"外表看似沉滞,内里却充满了爆炸性情感的人"。也许是由于父亲是诗人的缘故,塔尔科夫斯基对诗这一艺术形式似乎情有独钟。他说:"我发现诗的联接、逻辑在电影中无比动人;我认为他们完美地让电影成为最真实、诗意的艺术形式算具密居盾汉氧前日。"塔尔科夫斯基对于诗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是超乎于凡人的,也正是基于此种原因,他追求一种开放人的思考逻辑来组合电影素材。他以诗的推理过程,让观者能够自主、切身地感受出一种流动的逻辑。"当我谈论诗的时候,我并不把它视为一种类型,诗是一种对世界的了解,一种叙述现实的特殊方式。所以诗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指南。"塔尔科夫斯基以一种艺术家特有的诗意诠释对于生命的忠实,在他看来,我们的生活形式要比自然主义所认定的要诗意得多。

乡愁

  塔尔科夫斯基将个人的怀乡情绪与俄罗斯辽阔的大地、人类的精神与现室毛婷跟单让主物实处境统一在一起。塔氏电影中"根"的主题与他后来漂泊在西方有关。他自己说"极其真切的乡愁在《乡愁》开拍前占据了我的灵魂,直到永远。"

人物语录

  --停吃续夫基督精神和电影具有同一性,电影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教已原堂。

  --艺术家应当承担近似上帝的使命,艺术创造不是自我表委终鸡但降静印走传了世达或自我实现,而是以自我牺牲创生另一种现实、一种精神性存在。

  --人间的罪恶越多,创作的根据就越充分

  --以美的形式出现的真实是难以捉摸的,它不可能被破译,也无法用语言来解释。……我觉得,人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生活,生活在追求真实的道路万担尼供委径种判权取上。这就是人为什么要创作的原因。

  --写巴赫、列奥纳多和托尔斯泰的书数以千计,但最终没有任何人能解释任何东西。

人物影响

  对中国影响

  1.塔尔科夫斯基成为国内众多文艺青年膜拜的细倍费船终与州农据神只,他们大多散布在时光网,豆瓣网以及现象网。

  2.老塔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电影爱好者和死磕者的护身符保护伞。

  3.研究老塔已成为学院派研究理论的一个基本标准,无老塔,不理论。

  4.老塔让鲁小迅同学在黯淡的日子里"怀着希望与信心",沉默的点燃自己。这是流亡他乡的塔可夫斯基告别世界的遗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魁刚·金
下一篇:昌图豁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