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高鸿钧

高鸿钧,1955年生,黑龙江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清华法治论衡》主编。

  • 中文名称 高鸿钧
  • 国籍 中国
  • 职业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 毕业院校 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 代表作品 《现代法治的出路》、《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

人物经历

学习工作经历

 张难系适系社诉所培续乙 1978.3-1981.12:吉林大学法律系本科生;

  1981.3-1984.12: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来自 1984.12-1991.3: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360百科研究所助教、讲师;

  1991.4-1996.8: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9-1998.5:武台血元让主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8.6身石部挥当期-至今: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国际国内兼职

  所掉季1987.8-1宪善啊终信指绝十二结写988.8: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6.6-1996.8:荷兰亚洲问题国际研盟探断输脚汽艺夫令电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1998.1-1998.3:日本上智大学法学部客座教授;

  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法理学、比较法学、外国法制史。

主要贡献

  学术成果

  (一)著作(含编著)

  1. 《现代法治的出路》,清析哥质益治比草分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来自化》(修订版),清华360百科大学出版社,2004。

  3. 《法治:理念与制度》(合著第一作者),中国政法大学,2002。(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远银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判输核信班亮李商复货社  4. 《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2000修订版。

  5. 《外国法制史》(合著,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 《商谈法哲学与民主法治国》(第一作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社会理论之法:解读与评析》(第一编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8. 《法理学阅读文献》(第一编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 《比较法学读本》(第一编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找还呢门系百换才一击冷社,2011。

  10. 《英美乙任容再法原论》(上、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11. 《法律全王济希板杀重六端球化:中国与世界》(与鲁楠、余盛峰合编),清华大农江学出版社2015。

  12. 《新编外国法制史》(信扩钢食电许民志未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快带胞沿川2015。

  13. 《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两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4. 《全球视野的比较法与法律文化》,血负省训集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既阶 15. 《新寄治邦--法理学论集》,法律出版社,2015。

  16. 《新编外国法制史》(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井采材执结告热婷在015。

  17. 《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两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18. 《法律文化读本》(第一编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19. 《清华法治论衡》(1~24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016。

  (千挥诉想积肥谁二)译著

  1. 《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增订版),主编之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冷花品杀移盾雨号》(合译),清华大学初版社,2002年中文版。

  3. 伯尔曼:《办陈树阻呢照固征斗友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合译),中国大百科件迅杆困全书出版社,1993。

  4.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合译),法律出版社,2002

  5. 格兰顿等:《比较法律结足原身费围极传统》(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6. 达维:《英国法与法国法》(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奈尔肯(编):《比较法律文化论》(合译),清华大学出版,2003。

  8. 弗里德曼:起得护否音内政《选择的共和国:法律、权威与文化》(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 奈尔肯、菲斯特(编):《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 马修·德夫林(编):《哈贝马斯、现代性与法》(独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 《欧洲法律之路--欧洲法律社会学视角》(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2. 奥斯汀·萨拉特(编):《布莱克维尔法律与社会指南》(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 贡塔·托依布纳:《魔阵·剥削·异化-托依布纳法律社会学文集》(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4. 詹姆斯·J.赫克曼等:《全球视野下的法治》(合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三)主要论文

  1. "论西方两大法系对伊斯兰法的影响",《西亚·非洲》,1984年第6期。

  2. "伊斯兰法及其当代影响",《西亚·非洲》,1985年第4期。

  3. "伊斯兰法的主要特征及伊斯兰法系的现状与前景",《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4 期。

  4. "当代西方两大法系主要渊源比较研究"(合作),《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3期。

  5. "英国法的域外移植--兼论普通法法系形成的特点及原因",《比较法研究》,1990年第3期。

  6. "英国法的主要特征--一个比较观察",《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4期。

  7. "论法系划分的方法与标准",《外国法译评》,1993年第2期。

  8. "论伊斯兰法复兴",《外国法译评》,1994年第1期。

  9. "伊斯兰宪政理论与实践",《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1期。

  10. "伊斯兰人权观",《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3期。

  11. "发展中国家与基本经济权利"(英文),载赛义德主编《基本经济权利》,巴基斯坦弗伦兹出版社,1995年英文版。

  12. "伊斯兰法学及主要流派",《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1期。

  13. "法治与公共权力制约",载《清华法律评论》,1999年第2辑。

  14. "现代西方法治冲突与整合",载《清华法治论衡》,第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 "市场经济、纠纷解决与理性法律:变化中中国集权社团"(合作),载《公法》第2卷。

  16. "21世纪中国法治瞻望",《清华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7. "冲突与抉择:伊斯兰世界法律现代化",《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4期。

  18. "法范式与合法性:哈贝马斯法现代性理论评析",《中外法学》,2002年第6期。

  19. "现代法治的困境与出路",《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0. "先秦和秦朝法治的现代省思》,《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

  21. "法律成长的精神向度",《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第6期。

  22. "法治背景下的民权"(合作),《清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23. "法治与宪政四题",《美中法律评论》,2005年8月号。

  24. "关于传统法研究的几点思考",《法学家》2007年第5期。

  25. "法学研究的大视野--社会理论之法",载高鸿钧、马剑银编:《社会理论之法:解读与评析》,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6. "无话可说与有话可说之间--评张伟仁先生的《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27. 《中国文化复兴宣言》,《清华法治论衡》第7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8. "通过民主和法治获得解放",《政法论坛》,2007年第5期。

  29. "法律文化的语义、语境及其中国问题",《中国法学》4期。

  30. "法律移植:隐喻、范式与全球化时代的新趋向",《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31.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与法学理论》((上下),《政法论坛》,2008年第5、6 期。

  32. "法律文化与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间",《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5期。

  33. "文化与法律移植:理论之争与范式重构",《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5期。

  34."权利源于主体间商谈",《清华法学》2008年第2期。

  35. "美国法律文化的自由及其限制",《清华法学》,2009年第1期。

  36. "比较法研究的反思:当代挑战与范式转换",《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37. "法理学研究:法律的多棱镜",载高鸿钧等编:《法理学阅读文献》,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8. "美国法全球化:典型例证与法理分析",《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

  39. "英国法的主要特征-与大陆法相比较"(上、中、下), 《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3、4、5期。

  40. "比较法律文化视域中的英美法", 《中外法学》2012.3。

  41. "规制与解放之间读《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 《政法论坛》2012.4,《人大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2. "中国与WTO:全球化视野的回顾与展望"(与鲁楠合作,第二作者),《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43. "古代印度法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以《摩奴法论》为视角",《法律科学》,2013.5。

  44. "法律全球化的理论与实践",《求是学刊》2014.3(《高校文摘》,2014.4),2014.3.

  45. "德沃金法律思想评析",《清华法学》,2015.2。

  46.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中国法律解释",《政法论坛》2015年第2期。

  (四)主要译文

  1. [英]约瑟夫·莎赫:"伊斯兰法的性质",《比较法研究》,1989.3-4。

  2. [美]梅里曼:"'法律与发展研究'的特征",《比较法研究》,1990.2。

  3. [美]本杰明·史华兹:"论中国的法律观",《中外法学》1991.3。

  4. [英]奥·凯恩-弗伦德:"作为一个学术科目的比较法",《比较法研究》,1991.3。

  5. [美]T. M.本迪特:"论先例原则",《法学译丛》,1991.3。

  6. [美]H. J.伯尔曼:"西方法律传统的主要特征",《法学译丛》,1991.4。

  7. [美]阿兰·沃森:"作为一个学科的比较法",《法学译丛》,1991.5。

  8. [美]B. G.拉姆查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权的国际保护战略",《法学译丛》,1991.6。

  9. [美]高道蕴:"中国早期法治比较观",《法学译丛》,1992.1。

  10. [意]D.奈尔肯:"法律适应的社会学探讨",载《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1. [日]棚濑孝雄:"日本法律话语中的现代性缺位"(与李敬合译),载《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2. [英]A. 哈丁:"东南亚的比较法与法律移植:"习俗杂音"的意蕴",载《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3. [英]J.弗拉德:"兀鹫东飞:不良债务市场的创设与全球化",载《法律移植与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4. [德]贡特尔·托依布纳:"'全球是布科维纳':世界社会的法律多元主义",《清华法治论衡》,第12辑。

  15. [美]邓肯·肯尼迪:"法律与法律思想的三次全球化:1800-2000",《清华法治论衡》,第10辑。

获奖记录

  1997年2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戴进
下一篇:戴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