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高腔

高腔(松阳高腔),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高腔(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车调,是浙江八大江制国底医良司龙轻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来自,属单声腔剧种。高腔(松阳高腔)的演出保留了戏曲的原始状态,具有曲调优美、样式质360百科朴的特点。它的唱腔属曲牌连缀体,但演唱时句式钢证律、词格可根据需要而随意变化,行腔中常用"衣""呀""啊""哈"等衬词,并以高八度假基同料老钟紧干低亮嗓帮腔,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2006年5月20日,松阳县文化馆申报的高腔(松阳高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7。

  • 中文名称 高腔(松阳高腔)
  • 遗产级别 国家级
  •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 遗产编号 Ⅳ-7
  • 申报地区 浙江省松阳县

历史渊源

  松来自阳高腔的起源是在明末清初之时。360百科松阳高腔从元末明初开始已有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松阳军故村突映封备波县志》记载:"松阳好演戏,每年城隍庙唱十七昼夜,公派三十六行凑钱,费款几及数千,各社亭逢年必演,不愆期,不减短。又日各乡村,冬,亦有数夜'闹冬戏',每年统计一千余部。所演之曲八显速调,一日昆腔,曲虽高雅劳这立致跑轻剂被势,事有本源;二日抢弹,颇似徽调,事虽杜撰,亦有劝善之意。三日高腔,为白沙冈之土调,曲虽可创笔害主破查策因变鄙俚,事尤无稽。"称松阳高腔为"白沙冈之土调",是被封建社会的上层人士视为"村俗戏文"的贬称。

  这在明清文人的含神书籍或者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相关的记载,比如:在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的著作《雨村剧话》中,有很多关于弋阳停差查交巴观明争孔调腔的表述,其中阐明了高腔就是弋阳腔的一个俗名或者说别名。清代诗人李声振的著作《百戏竹枝词》也有类似的记载。从上述两个文本的记载可以看出盛行于清末民初的弋阳腔因其具有可以"改调歌唱"的特征,因而被许多地方的戏曲艺术表演者用来学习表演,从而形成了当下社会的各类高腔艺术。松阳高腔或许便是在清末民初之际,这种"改调歌唱"的弋阳腔在松阳地区融入当地社会环境的产物。在1981年编撰的《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给松阳高腔这一地方性腔调剧种的词条解释是:"松阳高腔是流行于浙江遂昌、龙泉一代,起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戏曲品种。"从中可以明确地知道松阳高腔起源于明末清初这一时间范围。在20世纪末出连适务夫站分版的《松阳县志》中线与,认为"松阳高腔是丽水地区唯一的地方剧种,起源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至道光 年间,颇为兴盛"。

文化特征

角色

  松阳高腔的角色早期为生、旦、净、丑、小(生)、贴、外、夫苦二现8个行当,称"八把交椅"。后期"夫"称老旦,"贴"称花且。清末以来,又增加了二旦、作旦、老外促院派沙球飞着破、二花、四花等行当。其表演办原友迅际空沿带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的特色,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音乐特点

  松阳高腔的演出保留了戏曲的原始状态,具有曲调优美、样式质朴的特点。它的唱腔为曲牌连缀体,曲牌名称和各地高腔、昆曲类同,但演唱时,句式、词格可根据需要而随意变化。曲牌音乐的组成以散句为单位,语言以松阳地方官腔为母体并带有浙江方言及中州音韵特征,行腔中常用当地民间小调里的"衣""呀""啊""哈"等衬词,演员往往根据不同境况和情感,以及戏剧矛盾的起伏、变化而形成甩腔,用假声进行高八度演唱,与帮腔中的真声形成对应。常见帮腔、衬腔甩腔同时进行,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唱腔旋律属五声音阶,偶尔用个别变化音做装饰。松阳高腔原有曲牌100多支,保存下来的有7善期才示乙好石0多支。

器乐演奏

  松阳高腔的器乐演奏主要是为唱腔伴奏。伴奏分文、武场。松阳高腔采用管弦伴奏,是高腔系统中较为特别的一种,乐破问补队器具包括鼓堂(板、位胞除福妒鱼类鼓兼帮唱)、正吹(笛、唢呐)、副吹(二胡、唢呐)、小锣(兼帮唱)、散手(大锣、大钹兼二胡)。

面具

  演二照院夜属孩责出时面具可分全面具(如牛头、马根代液起空一困构已面、弥勒佛、虎、豹、猴等)、半面具(如加官、汉钟离、雷公、铁拐李、财神、四大金刚、判官等)、上半面具(如土地公、狐狸精等),还有拿在身上的面具(如龙、鸡等)。

流行地区

  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来自阳高腔从未间断,因而白沙高腔在这一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松阳高腔"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称谓。松阳高腔360百科主要流行于以松阳为中心的浙西南农村地区,远及闽、赣、皖等地。

代表作品

  松阳高腔现存剧目40多个,《夫席先规仅新普养讨沿人戏》《三状元》鸡右联学照《八仙桥》《买水记》《鲤式才空木鱼记》《火珠记》《酒楼杀家》等第球受另反晶存指屋火诉是其代表作。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松阳高腔是松阳民间歌谣和当时流传在周边地区的戏曲与当地民间歌舞活动相糅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松阳戏曲地方特色。由于来自于民间,它弦互青谓被广大的农村群众所接受,每当新春佳节来到,浙西南的农村群众都热心于观看白季川处松阳高腔剧团的精彩演出,这使这一优良的地方剧种有了其生存的市场。松阳高腔为活跃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传承状况

  松阳高腔面临保护困境:(1)松阳高腔艺人年龄老化,年轻艺人青黄周土降烈重革个压的举不接,口授心传的传承方式面临挑战;(2)松阳高腔专业研究者奇缺,高腔剧本和高腔音乐整理滞后;(3)县内没有一支正规将植意团蒸晶选宪数化的松阳高腔剧团,民间剧团同丰资包死上档次难,走向市场难,剧团面临自生自灭危险;(4)县财政紧张,没有更多的经济扶持能力,松阳置展高腔面临资金紧缺,无法开展各项抢救和保护工作。

传承人物

  吴陈俊,男,1933年8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高腔(松阳高腔),申现社附只报地区为浙江省松阳县。

  陈春林,男,1955年2月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虽本系价抓右乎视华名称为高腔(松阳高腔),申报地区为浙江省松阳县。

  吴陈基,男,1964年3月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广已还国研示自仍的互传承人,项目名称为高腔(松阳高腔),申报地区为茶触沿冷虽据属非浙江省松阳县。

保护措施

  松阳县各相关部门在整理音乐唱腔、曲牌方面加大投入,做了大量工作。松阳县专门建立了高腔艺术档案,共计90卷(盒)。针对剧团创新能力的不足,县里还积极鼓励民间老艺人整理戏曲本子,至今已经整理出58个本子。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松阳县文化馆获得"松阳高腔"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这系重要活动

  2021年10够光越衡物冲里世苦月29日,2021年松阳高腔艺术文化节暨普济桥建成500周年庆祝活动在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高腔广场开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寿昌镇
下一篇:寿星头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