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戴森

出生于英国,1947年至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1951年正式定居美国,1953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物理学教授。

2020年2月28日,不幸于新泽西去世,享年96岁 。

  • 中文名称 戴森
  • 外文名称 Freeman Dyson
  • 别名 戴森
  • 国籍 英国
  • 出生日期 1924年

人物生平

  戴森教授不仅是位优秀的理论物理学者,更是一位关心人类命运、向往无限宇宙的睿智哲人。他一生优游数学、粒子物理、固态物理、核子工程、生命科学、天文学领域,志在探索未知的世界。戴森教授早年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巨擘,与诺贝尔物理来自奖擦肩而过。1956年发表的《自旋波》论文受到无数引用,堪称物理学史上的重量级论文之一。戴森称,"自旋波"或许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戴森教授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服务四十年。戴森获得许多殊荣:伦敦皇家学会休斯奖(Hughes Medal)、德国物理学会蒲朗克奖(Max Plan360百科ck Medal)、欧本海默纪念奖、以色列海法理工学院的哈维奖(Harvey Prize)等。他著有《全方位的无限》、《武器与希望》、《宇宙波澜》、《想象的未来》、《太阳、基因组者粒供个干了分微与互联网:科学革命的工具》、《想象中的世界》等书,在科学界和大众中都激起极大的回响。

图片

  弗里判备个纪头称督曼·戴森小时候并不是只对数理化感兴山硫香染评封饭密趣,而是非常喜好阅读文学作品。没有早年打下的文科基础,他的《宇宙波调爱架写误澜》在茫茫书海中必定是波澜不惊,而不会怕掉北成为畅销书,他的《全方位的无限》的销路也必定另自蒸入冷计法相当有限。弗里曼.戴森的书几乎每一本都好看,且不说他思考的深度,单是他的典雅文字就充满了魅力。他的《宇宙波澜》、《全方位的无限》、《太阳、为发必犯轮手调胜坚十电基因组与互联网》、《想象中的世界》已有中文译本。此外,他还写了《从爱罗斯到盖娅》、《生命起源》、《武器与希望》,等等。 他和许多博学的运几效王甚济作家一样,在书的每章最前面均引用一段与本章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功力,就做不到"引用如有神"。

主要作品

  《宇宙波澜》

  科技与人类前途的自省

  量子电动力学的第一代巨擘戴森,可诉聚曲务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大科学家,更是位关心人类命运、向往无限宇宙的睿智哲人。本书是他从事科学工作五十政游负府宁管确般考年以来的回忆,他把科学生活比作个人灵魂的航程,浪漫而生动地记述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欧本海默、费曼、泰勒等人的风范与成就,原子炉、生命科技以及太空探索的研究历程与争议,同时对科技发展与人类前途有深刻的省思。

  《全方位的无限:生命为何如此复杂》

  戴森教授是科学界的通人,他以高超的智能和过人的勇气,跨命出程控司越科学的门槛,思索宇宙烈好混着自九统兴用清然与人类心智的紧密关联。全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生命为什么如此复杂",作者在书中探索生命的多样和一致、复杂和单纯,一步步带领读者开启生命起源的奥秘,进而推想人类的终极未来。第二部"核子冬天到又见蝴蝶",检讨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人类道德伦理的困境,从军力平衡、核武发展、星球大战计划,谈到国际政治更涉及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命运。戴森教授以如同观察蝴蝶自蛹之生、以致翩然起舞的精彩历程,将诸多观点形诸笔墨,叫人大为叹服。

  也营用补句《想象的未来》

  一九七九年,戴森在《宇宙波澜》中,透过个人传记的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类处境的关怀;一九八八年,戴森在《全方位的无限》中,探讨多样的岩守国些据免引背生命,并进一步深思人类、科技与道德之间的互动。在这本书中作者以他贯有的流畅思绪、优美文笔,旁征博引并充满想象力地预期人类的未来。本书透过文学以及科幻小说的色彩,戴森点出科学的命运,预测未来科技的邪恶与美好,以十年、百年、千年、甚至是无限长的时光为尺子,衡量人类的演化历程。同时,他呼吁科技必须与道花和围台即绍德齐头并进。戴森想象中的未来,就像搭乘时光机器漫游无垠的宇宙,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是绚丽多彩的世界。

  戴森 (James Dyson,1947-)

  戴森曾担任巴斯戴森高等教育学院院长、设计博物馆馆长等要职,拥有飞利浦王子奖、皇家艺术学院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荣誉,并获布拉福特大学和西英格兰大学博士学位。戴森现任英国设计协会主席。

主要贡献

  《宇宙波澜》段落

  宇宙波澜01

  FJ.戴森Freeeman J.Dyson

  上海市功最量顶白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1

  作者序二带来无限灵感雷

  在长达 7 年的时间里,我跟费曼经常一起打鼓,共度许多美好时光,本书所搜举攻初静没管国年激集的故事,就是这样断断续续地从费曼口中听来的。

  我觉得这些故事都各有奇趣,合起来的整体效果却很惊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居然会发生这么多神奇疯狂的妙事,简来自直有点令人难以置信,而这么多纯真、顽皮的恶作剧全都由同一人引发,实在令较发式怀每级老观亚顾护人莞尔、深思,也给我们带来无限启发和灵感!

  (作者为本书360百科共同著作人)

  2

  作者序一费曼自述

  我想简单地提一下我的过去。 1918 年我在法洛克卫出生,那是纽约州靠近海边的一个小镇,卷第胶呢你见承衡菜在那里度过了 17 年。1935 年进麻省理工学院;4 年后,大约是 19居稳包刻损药39 年间到普林斯顿念研究所。还在普林斯顿时我就加入曼哈顿计划,后来在 1943 年 4 月到罗沙拉摩斯,直到 1946 年的 10(或 11)月,到康奈尔大学任教。

  1941 年诗料状许我跟阿琳结婚,她于 1945 年我还在罗沙拉摩斯工作期间,因肺病逝世。

  我在康奈尔待到 1951 年,1949 年夏天曾经前往巴西访问,195病守确类维1 年再在那里教学半年,然后转往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1951 年底我到日本访问两周。过了一两年,当我屋底著永优升响刚和第二任妻子玛丽露结婚后,曾再度造访日本。

  我的妻子是温妮丝,她是英国人。我们有两个小孩,即卡尔和米雪。

  --理查德。费曼注:费曼于 1988 年 2 双露协命法连后百永月 15 日病逝。

  3

  序天才中的小飞侠牟中原

  费曼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任教约 40 年。30 年代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随即被征召加入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费曼生性好奇,概宁万管液带候续去包在严密的保安系统监控之下,他以破解安刑夜宜宁排商注创养希全锁自娱。取得机密资料以后,留下字条告诫政府小心安全。

  费曼被戴森(《全方位的无限》及《宇宙波澜》的作者)评为本世纪最聪明的科学家,他的一生多采多姿,从也没闲着。他在理论物理上有巨大的贡献,以量子电动力学上的开拓性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奖,在物理界有传奇性的声誉。

  但他的轶事也传颂一时。他爱坐在上空酒吧内做科学研究,当那酒吧被控妨碍风化而遭到取缔时,他上法庭辩护。他的桑巴鼓造诣很高,巴西嘉年华会需要领队贵宾,本来预定的大明星珍娜露露布丽姬妲缺席,临时由费曼先生取代,他引以为豪。他一向特立独行,以不负责任闻名。领了诺贝尔奖之后,同事维斯可夫(Weisskopf,欧洲高能物理中心主任)和他打赌 10 元,在 10 年之内费曼先生会坐上某一领导位置。费曼在 197土裂烧叫底百销6 年拿到 10 元。事实上,费曼几乎从不参与加州理工学院系内如阿略吸红县经费、升级、设备等任何行政工作。别人可能认为他自私。但对他,这是他保卫自己创造自由的方式。他甚至连续 5 年努力辞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荣回倒带容三誉位置,因为选举其他院士的责任颇困扰他。晚年,他却特诗者养应美国政府之邀,参与调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在全国电视上,当身感断场做实验证明爆炸起因出在橡皮环上。

  多年来,费曼经常和同事的儿子拉夫。雷顿一起玩鼓。玩鼓时,费曼就聊他的故事。后来雷物乡整顿开始录音,他叫费曼"Chief",一再鼓励他说下去。

  经他整理后成为这本妙书。费曼不认为这是一本自传,但他亲自参与,连书名也是他坚持的。书中的对话方式,完全保留了他的风格、他的自我形象。

  有关费曼的书,有好几本,都颇为精采可观,然而,在这些书中,《别闹了,费曼先生》仍最能传达费曼的性格。他最有趣的智慧游戏多半出现在本书里。物理学家拉比曾说:"物理学家是人类中的小飞侠,他们从不长大,永保赤子之心。"理查德。费曼永不停止的创造力、好奇心是天才中的小飞侠。

  本书就是费曼一生各种奇异的故事,绝没有任何说教,也没什么深奥难懂的物理学,有的是费曼各种笑闹轶事后面,透露出天才的一些天机。

  4

  别闹了,费曼先生

  5

  第一部 小顽童的成长

  他单靠想便把收音机修好

  我十一二岁时,就在家里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很简单:在一个旧木箱内装上间隔,外加一个电热盘;很多时候我会倒些油在盘子里,炸些薯条来吃。其他的设备还包括了一个蓄电池、一个灯座等。

  灯座是自制的。我跑到"五分一毛"平价商店买了一些插座,钉在一块木板上,再用电线把它们连接起来。我早就晓得靠着并联或串联等不同连接方式,你可以让每个灯泡分到不同的电压。但当时我不知道的是,灯泡的电阻跟它的温度有关,因此我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在灯座上看到的现象大有分别。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当灯泡全部串联在一起时,它们会慢慢地亮起来,那种情形美极了!我在线路中安装了一个保险丝,以备如果有什么东西短路,顶多把保险丝烧断。我的保险丝很"克难",只不过是在一个烧断的旧保险丝上,用锡箔纸把断处包接起来。我又在这个自制的保险丝上外接了一个五瓦的小灯泡,当保险丝烧断时,原来的电流就转移到小灯泡上,把它点亮。

  我把小灯泡装在电键板上,在它前面放了一张咖啡色的糖果包装纸,当背后有亮光时,包装纸看起来是红色的。因此如果出了什么状况,我只消看看电键板,便会看到一大团红光,表示保险丝烧断了。对我而言,那真是妙趣无穷!

  我很喜欢收音机。最初我买了一台晶体收音机,经常在晚上带着耳机躺在床上,边睡边听。偶尔爸妈因事外出,深夜才回来时,都会跑到我的房间,替我把耳机拿下来,担心我究竟听进些什么东西。大约在那时候,我造了一个防盗铃。其实它的结构很简单:我只不过用电线把一只电铃和蓄电池接起来而已。如果有人把我的房门推开,房门会把电线开关推到蓄电池上,把线路接上,电铃便响起来。

  一天夜里,爸妈很晚才回家。为了怕吵醒我,他们很小心翼翼、轻轻地打开我的房门,想走进来替我把耳机拿下。突然之间铃声大作,而我则高兴得从床上跳起来大叫:"成功了!成功了!"

  另外我有一个福特线圈,那是从汽车拆下来的火花线圈。我把它接到电键板上,然后把一支充满氩气的灯管接到火花线圈的两端,线圈的火花使管内发出紫色光芒,实在棒透了!

  有一天,我又在玩那福特线圈,利用它发出来的火花在一张纸上打洞,却把纸张烧着了。我没法拿住它,因为手指也快烧着了,我赶紧把它扔到一只金属垃圾筒里。垃圾筒中有很多旧报纸,而旧报纸烧得最快了,在小小的房间内火势看来相当惊人。我赶忙把房门关上,免得母亲--当时她正在客厅跟朋友玩桥牌--发现我的卧室失火。然后随手拿了一本杂志压在垃圾筒上,把火闷熄。等火熄灭后,我把杂志拿开,可是这时房间内都是浓烟。垃圾筒还是太烫手了,于是我用钳子挟着它,走到房间另一头放到窗外,让烟消散。

  没想到,窗外的风一吹,旧报纸却死灰复燃起来!我只好把垃圾筒再拿回来,跑去拿用来盖垃圾筒的那本杂志。这样做十分危险,因为窗户两旁都有窗帘。

  6

  总之,最后我拿到杂志,再次把火闷熄。这一次,我随身带着那本杂志,把垃圾筒内红光闪闪的灰烬倒到楼下的街道上;然后走出房间,把门关上,告诉母亲:"我要出去玩了。"让房间里的烟慢慢散去。

  收音机和孩子王我用电动马达做过一些小玩意。有一次我买了一只光电池,并且为它设计了一个线路。把手放在光电池前面时,这个系统能够使电铃响起来。可是我总觉得意犹未尽,因为母亲经常打断我,要我出去玩。不过我还是想办法待在家里,在实验室内搬东弄西。

  我经常在慈善园游会上买一些收音机。我没有多少钱,好在它们也不贵;这通常都是人家捐出来的破旧收音机,我买来之后,就设法把它们修好。而收音机的损坏原因也往往很简单,像电线没接好、某个线圈损毁了或没有绕牢等,因此有些一修就灵。有一个晚上,我在其中一部修好的收音机上,居然收到远在德州瓦哥市(Waco)的 WACO 电台播音。那一刻,真是有说不出的兴奋!

  同样的,利用这台电子管收音机,我可以在实验室内收听到商纳塔迪市(Schenectady) WGN 电台的广播。那时候,我们这帮孩子--包括我的妹妹、两个堂兄弟,以及邻居小孩等--常常围绕在我们家楼下的收音机旁,收听纽约一个电台的"以罗罪案俱乐部"广播节目(很明显,节目的赞助厂商是"以罗果子盐"),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而我发现,我可以在纽约台播出这个节目之前一个小时,躲在实验室里从 WGN 频道上听到同样的节目!因此,我可以预先知道剧情发展,然后当我们聚在楼下的收音机旁,一起听"以罗罪案俱乐部"时,我会说:"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某某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我猜他等一下就会赶来解围。"

  果然才过两秒钟,他就来了!大家为此兴奋得不得了。

  之后,我又猜中了其他一些剧情细节。这时他们才开始怀疑其中一定有什么蹊跷,我只好从实招供,说一小时之前便在楼上全听过了。

  你当然猜到结果如何:他们再也没耐心等到惯常的广播时间了;他们迫不及待,全都挤在我那实验室内,靠那叽嘎乱叫的小收音机收听 WGN 的"以罗罪案俱乐部"。

  费曼广播电台那时候我们住着一幢很大的木头房子,是祖父留下来给我们的。我在屋子周围装上电线,每个房间内也装了插座,那样一来,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放在楼上实验室内的收音机。我还有一只扬声器--但不是完整的,它缺了牛角式的喇叭部分。

  有一天,我把耳机接到扬声器上,观察到一些新现象:当我用手指碰扬声器时,从耳机可以听见碰触的声音;用手抓它,在耳机里也听得见。因此,我发现扬声器可以当作麦克风使用,甚至连电池也不需要。那时候,刚巧学校讲堂上讲到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的故事,我就表演扬声器接上耳机的功能;当时我并不知道,但回想,那就是贝尔最初使用的那种电话了。

  有了这只麦克风,再加上我从旧收音机上拆下来的扩音器,我可以从楼上到楼下,从楼下到楼上,双向播音。那时候,比我小 9 岁的妹妹琼安才两三岁大,而她很喜欢收音机上一个唐叔叔播音的节目。节目中会唱一些像"好孩子"之类的儿歌,有时又会朗读某些小孩父母寄来的卡片,例如:"这个

  7

  星期六,是住在弗莱布希路的玛丽的生日。"

  有一回,我和表弟弗朗西斯叫琼安坐下,告诉她有个非听不可的特别节目。然后我们飞奔到楼上,开始广播:"我是唐叔叔。我们听说,住在新百老汇大街上的琼安是个很好很乖的小女孩;她的生日快到了,是某月某日。她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我们唱了一首歌,接着"奏"了些音乐:"嘀嘟哩嘀,嘟嘟落嘟……"演完了唐叔叔的全套节目后,跑到楼下问琼安:"怎么样?喜欢这节目吗?"

  "节目很好,"她说,"可是你们的音乐为什么也是唱的呢?"

  小小修理工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先生,你就是理查德。费曼吗?"

  "是。"

  "我们这里是一家旅馆。我们的收音机坏了,听说你可以帮得上忙。"

  "但我只是个小孩子,"我说,"我不明白怎样……"

  "对,我们知道,但我们还是希望你能跑一趟。"

  事实上,那家旅馆是我姨妈开的,不过事前我并不知道。他们还津津乐道,说那一天我跑到旅馆时,裤子后头口袋里塞了一把大螺丝起子。不过,那时候我个子很小,任何螺丝起子在我口袋里看起来都显得特别大。

  我跑去看那台收音机,试着把它修好。说实在,我对它不太了解,不过旅馆里有一名杂工,记不清是他还是我,发现控制音量的可变电阻器上的旋钮松掉了,使得可变电阻器的转轴没法转动。他跑去把什么锉了几下,把旋钮固定,就把收音机修好了。

  我被请去修理的下一台收音机,连一点声音也没有,原因却很简单:它的插头没有插。而随着修理任务愈趋复杂,我的手艺也愈来愈高超,花招也更多了。我在纽约买了个毫安培表,经过计算后,替它接上不同长度的细铜线,把毫安培表改装成伏特表。它并不怎么准确,但至少我能够量出线路上各接点间的大约电压值,从而晓得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他们之所以会请我去修理收音机,主要是因为碰上经济大衰退,大家都穷得要命,没有余钱花在修理收音机上。当他们听说有这么一个小孩能修收音机,收费又便宜,当然是趋之若鹜。结果我经常要做些奇奇怪怪的工作,像爬上屋顶校正天线等;工作愈来愈困难,但我学的也愈来愈多了。我曾接过一件工作,是要将使用直流电的收音机改装为用交流电的,其中最困难的是不让它发出"嗡嗡"的声音,而我用的方法不大对。回想起来,那次我不应该接下那件工作的,不过那时我有点不知轻重。

  我在想!我在想!

  另外一次也很有意思。当时我在一家印刷厂上班,印刷厂老板的朋友听说我在替人修收音机,便派人来印刷厂找我。这个人看来很穷,他的车子破烂不堪,简直是一堆 废铁,而他们的屋子也坐落在城中最贫穷的地区。半路上我问:"你们的收音机出了什么毛病?"

  他说:"每次我扭开开关时,它都会发出一些声音。虽然过一阵子声音就停止,一切正常,可是我不喜欢刚开始时的声响。"

  我跟自己说:"算了吧!如果你没钱,就活该忍受一点点声音!"

  一路上他不停地说:"你懂收音机吗?你怎么可能会弄收音机?你只是个小孩子罢了!"他就这样不停嘴地损我,而我脑袋中一直在想:"他出了

  8

  什么毛病了?只不过是一点点声音罢咧!"

  可是,等我们到他家,把收音机打开时,我真的吓了一跳。一点点声音?

  天哪!难怪这个可怜的穷光蛋也受不了!这部收音机先是大吼大叫,不停颤动,"轰--蹦蹦蹦"地吵翻天,然后,安静下来,运作正常。我想:"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

  我开始来回踱步,不停地想、想、想,终于领悟到可能是收音机内各个真空管启动的次序颠倒错乱掉了--换句话说,它的扩音部分不依规矩地暖身完毕,真空管也都待命工作,但这时收音机却还没有给它任何讯号;又或者由于其他线路讯号回输,甚至收音机的前段线路--我说的是跟射频(RF,radio frequency)有关的部分--出了问题,才会发出这许多声响。而最后当射频线路全热起来,真空管电压已调适好,一切便回复正常。

  那家伙不耐烦了,对我说:"你在干什么呀?我请你来修理收音机,但你只在这里走来走去!"我说:"我在想!我在想!"然后决定:"好!把所有真空管拔下来,依相反的顺序放回去。"事实上,在那个时期的收音机内,不同部分的线路上往往还是用同一型号的真空管,印象中是编号 212 或212A 的那一种。总之我将真空管的次序颠倒过来,再把收音机打开。它果然静得像只绵羊一样,线路乖乖地热起来,然后开始广播节目,很完美,没有任何杂音。

  如果有人曾经这样瞧不起你,但你立刻展现实力,通常他们的态度会来个 180 度的转变,有点补偿的意味。这位仁兄便是如此。后来,他还介绍我接其他工作,不断告诉其他人我是多伟大的天才,说:"他单靠想便把收音机修好了!"他从没想过,一个小孩子居然有能耐静下来想,然后就想出将收音机修好的方法。

  死不服输那年头的收音机比较好对付,因为只要你把它拆开来之后(最大困难反而是确认该动哪一颗螺丝钉),便可看出来这是电阻,那是个电容器等等,它们甚至都贴上标签。假如你看到电容器上的蜡已开始滴出来,那么它一定是太热,大概已烧坏了;同样,如果某个电阻上有焦碳出现,它也一定出了问题;又或者,如果你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你可以用伏特表测量线路上的接点,看看是否都有电压。基本上那些收音机结构都很简单,线路并不复杂。

  真空管的栅电压通常都是 1。5 或 2 伏特,而屏极电压都是 100 到 200 伏特不等,因此对我来说,要弄清楚那些收音机的线路,看看哪里不对,把它们修好,并不算是多难的事。

  不过有些时候还真蛮费时间的。记得有一次我花了足足一个下午,才找到罪魁祸首:一只看来毫无异状、实际上却已烧断的电阻。那次请我修收音机的刚好是母亲的朋友,因此我可以从容不迫地弄,没有人站在我背后说:"你在干什么了?"相反的,他们会跑来问我:"想不想喝点牛奶或吃块蛋糕?"不过,我后来之所以能修好那台收音机,是因为我毅力十足。从小,只要一开始研究某个谜题,我便停不下来,非要把它解开不可。如果当时我母亲的朋友跟我说:"算了,这太费事了!"我一定大为光火,因为我非要击败这台鬼收音机不可。反正这么多工夫都花了,绝不能半途而废,我必须坚持到底,直到找出它的问题才能罢休!

  猜谜高手面对谜题时,我有一股不服输的死劲。这是为什么后来我会想把玛雅象

  9

  形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字或者是碰到保险箱就想办法打开它。记得在高中时,每天早上总有人拿些几何或高等数学的题目来考我,而我是不解开那些谜题便不罢休。通常我都要花上一二十分钟才找出答案;然后在同一天内其他人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那时我却可以不假思索便告诉他们答案。因此我在替第一个人解题时花掉 20 分钟,可是同时却有 5 个人以为我是超级天才!

  慢慢名头愈来愈响。高中念完时,恐怕古往今来的每个谜我都碰过了,总之凡是由人类想出来的任何疯狂古怪谜题我都晓得。后来到麻省理工念大学时,有次参加舞会,一个大四学长带着女朋友同来,碰巧她也知道很多谜题,而他告诉那个女孩我很会猜谜,因此她便跑过来对我说:"他们说你很厉害,让我来考考你:有一个人要砍八段木头……"我马上说:"首先他把单号的木头劈为三块。"我早已碰过这道题目了,她只好夹着尾巴走开。

  不久她回来问我另一个难题,也难不倒我。这样一来一往好几次,舞会快结束时她又跑过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说:"有一对母女在旅行……"

  我接着说:"那个女儿得了黑死病。"她气死了!她才刚开始说题目呢!事实上,原来的谜题长得很,大意是说某个母亲带着女儿住进旅馆,各住一个房间,第二天女儿却失踪了,她问:"我的女儿呢?"旅馆经理说:"什么女儿?"登记册上也只有那位母亲的名字,故事一直讲下去,变成一件大悬案。而答案是:那位女儿得了黑死病,店方害怕因此被停业,便偷偷把尸体搬走,房间清理干净,一切不留痕迹。故事很长,但由于之前我已听过,因此当那个女孩子开始说:"有一对母女在旅行"时,虽然我只听过类似的题目,我还是大胆地猜出答案,而且猜对了。

  中学时代还有一个叫做"代数队"的团体,队上有 5 名学生,经常跟别的学校比赛。比赛方式是大家一字排开,坐在两排椅子上,主持比赛的老师抽出装着题目的信封,信封上面写着"45 秒"等等。她打开信封,把题目抄到黑板上,说:"开始!"因此实际上我们可以用来解题的时间多过 45 秒,因为她一边写你便可以一边想答案了。比赛规则是:每个人面前都有纸和笔,你怎么写都可以,重要的是答案。假如答案是"6 本书",那么你要在纸上写上"6",把它圈起来。只要圆圈内写的是正确的,你便赢了。

  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题目都不是用传统套公式的方法便可以解出答案的,你不能"设 A 为红色书本数、B 为蓝色书本数",套人公式,解、解、解,直到你得到"6 本书"这个答案。那样做至少要 50 秒,因为出题目的人早就试算过,再把时限缩短那么一点点。你必须想:"可不可能单用'看'便找到答案?"有些时候真的一眼便看出来答案是多少,有时却必须发明一些新方法,然后拚命计算,找出答案。这是绝佳的训练,我也愈来愈精于此道,最后还当上队长。学会如何快速解代数,对我往后念大学时甚有助益。

  例如当我们碰到微积分的题目时,我便很快看出题目的方向,而且很快地把答案算出来--真的很快。

  自创数学符号那时我还试过自己编题目和定理。比方说,当我在计算一些式子的时候,我会想这些式子在实际情况下可否派上用场。例如我编过一堆跟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题目,但我的题目不像传统那样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我给的已知条件是两边之差。典型的实际例子是:这里有根旗杆,从杆顶垂下一根比旗杆长3 英尺的绳子。把绳子拉直时,它的末端距离杆底 5 英尺。我的问题是:旗杆究竟有多高呢?

  10

  我研究出一些方程式,用以解答这类题目。而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了三角数学上的某些关系,像 sin2+con2=1 之类。事实上在这之前数年,当我还只有十一二岁时,便曾经从图书馆借过一本关于三角的书来读,不过那本书早就还回去,不在手边了,依稀只记得三角谈的净是正弦及余弦之间的关联。

  于是我动手画了些三角形,把所有的三角方程式弄清楚,一一加以验算证明。

  我又从 5 度的正弦值开始,利用自己验算出来的加角公式(addition anglefor-mula)及半角公式(half-angle formula)计算出 10 度、15 度……

  等角度的正弦、余弦及正切值。

  几年后,学校里开始教三角课了,这时我还留着笔记。比较之下,我发现我的证明方法跟课本上的不一样。有时候,由于我没有注意到某个简单的方法,结果花了许多力气、绕了一大圈才找到结果。但有些时候,我用的方法可聪明极了,书中所用的方法却复杂无比!因此我跟课本可谓互有输赢。

  做这些计算时,我很不喜欢正弦、余弦和正切等符号。我觉得"sin f"

  很像 s 乘 i 乘 n 乘 f!因此我另外发明了一套符号。我的符号跟平方根有点类似,正弦用的是希腊字母Σ,最上的一笔拉出来,像伸出一条长手臂般,f就放在手臂之下。正切用的是 T,顶端的一笔往右延伸。至于余弦,我用的是Г,但这符号的坏处是看起来很像平方根( )的符号。

  那么,反正弦的符号便可以用同样的Σ,不过左右像照镜子般颠倒过来,换句话说,长手臂伸向左边,函数 f 放在下面。这才是反正弦呀!我觉得教科书把反正弦写成 sin-1 的方式简直是发神经!对我来说,那是 1 除以sin f 的意思;我的符号强多了。

  我很不喜欢 f(x),那看起来太像 f 乘以 x 了。我更讨厌微分的写法:dy/dx,这令人很想把符号中的两个 d 互消掉,为此我又发明了一个像"&"

  的符号。对数(Logarithm)比较简单:一个大写 L,下面的一笔往右延伸,函数放在手臂上便成了。

  那时候我觉得,我发明的符号绝对不会比大家都在用的差,而我用哪一套符号也跟其他人无关,可是后来我发现其中关系很重大。有一次当我跟同学讨论问题时,我想也不想便开始用我的符号,同学大叫起来:"那些是什么鬼东西?"于是我醒悟到,如果我要跟别人讨论,便必须使用大家都知道的标准符号。往后,我终于放弃了使用我那些符号。

  除此以外,我还发明过一套适用于打字机上的符号,就像 Fortran 电脑语言用到的符号那样,使我能用打字机来打方程式。我也修理过打字机,用回形针及橡皮圈;当然,我不是职业的修理人员,我只不过是把出了毛病的打字机修到勉强可用的地步而已。不过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发现问题在哪里,想出法子来把它修好。这些跟解谜一般好玩有趣!

  11

  我切,我切,我切切切!

  有一年夏天,我在姨妈经营的旅馆打工。当时,大概是十七八岁吧!我不太记得薪水究竟是多少了,好像是一个月 22 美元。工作十分简单,我通常不是在柜台值班,就是在餐厅打杂。而如果一天工作 11 小时,隔天就要值班13 小时。每天下午在柜台当班的人员,要负责把牛奶端上楼给一位狄太太喝。她是个病人,从来不给我们小费。我那时想,这就是现实世界--你每天做牛做马,但什么也得不到。

  这家旅馆位于纽约郊区的海滨休闲区。白天,作丈夫的到城里工作时,太太就聚在旅馆里玩牌,因此我们每天都得把桥牌桌搬出来。晚上,则轮到男士玩扑克牌,事前我们又得把牌桌准备好,把烟灰缸清理干净等等。通常,我都要熬到深夜 2 点左右才能收工,所以一天实际工作时数是 11 到 13 小时。

  那里有些事情令我很不喜欢,小费就是其中一桩。我认为我们应该多领一点工资,而不需要跟客人拿小费。但当我跟老板提议时,只惹来一阵嘲笑。

  她告诉每个人:"费曼说他不要小费,嘻!嘻!嘻!费曼不要小费,哈!哈!

  哈!"我的结论是,世界上多的是这种爱自作聪明、其实却懵懂无知的人。

  有一阵子,那群男人从城里下班回来,都会立刻要我们送冰块过去让他们调饮料。和我一起打工的家伙过去是柜台伙计,他年纪比我大,做事也比我老练多了。有一次他告诉我:"听着!我们老是送冰块给恩格那家伙,但是他从不给小费,连一毛钱都不给。下次他们再要冰块的时候,先别理他们。

  然后,他们会叫你去,这时候你就说:"噢,对不起,我忘了。人难免都有健忘的时候呀!"我照做了,恩格果然给了我一毛五的小费!但是回想起来,我那位同事真有一套:他叫别人去冒惹上麻烦的风险,让我去"训练"

  那家伙养成给小费的习惯。他不明说,却直接指使别人去做。

  我的工作还包括清理餐桌。我们的作法是把桌上所有的杯盘堆在桌旁的托盘上,堆得够高时,就把托盘端去厨房,再换个新托盘。这总共需要两个动作:先把旧托盘拿走,再换上新的托盘。但我想:"我要一次就把这两件事做完。"所以我试着在抽出旧托盘的同时,就把新托盘从底下塞进去。结果托盘一滑--哗啦啦!所有东西都掉到地上。接着,自然是一连串的质问:"你在干什么?东西怎么会全砸了?"我怎么可能解释得清楚,我只不过是想发明处理托盘的新方法而已嘛!

  餐厅甜点中有一道咖啡蛋糕,端出来时总是放在小碟子上,衬着漂亮的小垫巾。但是如果你到后面厨房去,就会看到负责管理食品的家伙(这家伙过去一定是个矿工,或是做过其他粗活。他身材魁梧,手指粗短结实)。他会拿起粘成一叠、经过某种压花处理的小垫巾,然后用他粗短的手指,试着把一张张的小垫巾分开,放到碟子上。我总是听到他边做边嘀咕:"该死的垫巾!"我觉得很惊讶:"多么强烈的对比--餐桌旁的客人品尝着放在小碟子垫巾上的精致蛋糕;后面厨房里那个手指粗短的食品管理员却嘀咕着'该死的小垫巾!'"可见真实的世界与表象的世界有多大的差别!

  第一天上工时,另一位管理食品的女士告诉我,通常她会替值夜班的人准备火腿三明治或其他宵夜。我说我喜欢甜点,如果晚餐有剩下来的甜点,就再好不过了。第二天晚上,我值大夜班,侍候那群玩扑克牌的客人。凌晨两点多,我坐着无所事事,正觉得无聊,突然想起有甜点可吃。打开冰箱一看,她居然留了六份甜点给我!有巧克力布丁、蛋糕、果冻,应有尽有!我

  12

  坐下来把六份甜点吃个精光,真是过瘾!

  第二天,她对我说:"我留了份甜点给你……"

  "甜点很棒!"我说,"真的都棒极了!"

  "但是我留了六份甜点的原因,是我不知道你喜欢哪一种。"

  从此,她都会留六份甜点给我,种类也许不一样,但总是有六份。

  有一次,我在柜台当班,有个女孩到餐厅吃饭,把书留在柜台的电话机旁。我瞄了一眼,看到书名是《达芬奇的一生》(TheLife of Leonardo),心想这本书非看不可。后来我跟她把书借来,一口气把它读完。

  我睡在旅馆后面的小房间,旅馆里有个麻烦的规矩--离开房间时一定要顺手关灯,但我老是记不住。不过我从达芬奇的书得到灵感,设计了一套由绳子和重物组成的小机关,重物是装满了水的可口可乐罐。我一推开房门,拉绳触动开关,灯便点亮;等我关门时,灯也就熄掉。但是,我真正的"成就"还在后头。

  我常常在厨房里帮忙切菜,其中一项工作是把四季豆切成长 1 英寸左右的小段。一般的标准动作是一手拿刀,一手拿着两根豆荚,刀刃贴近大拇指往内切豆荚,但这样做一不小心就会切到拇指,而且很慢、很没效率。所以我花了一点心思,想到个好主意。我坐在厨房外的木桌旁边,把一只大碗放在膝盖上,接着将一把锋利的菜刀插在桌面上,刀刃朝下,与桌面成 45 度角。

  然后,我左右各放一堆豆荚,一手拿一根,左右开弓,快速挥向刀锋,一段段的四季豆就滑到我膝上的大碗里。

  于是我一根接一根地切着四季豆--切!切!切!切切切!每个人都来递豆荚给我,我切得更像风一般快了。这时老板走过来问:"你在干什么呀?"

  我说:"你看我切豆荚的方法!"稍一分神,我把自己的手指推上刀口,立刻血流如注,而且全滴在豆荚上,引起一阵混乱。她不停数落着:"瞧你糟蹋了多少豆子!怎么会这么笨!"因此,我再没机会改良我的发明了。其实真要改也不难,只要加个护手套就好了。

  改革连连碰壁在旅馆的那段日子,我还有另一项发明,但也是差不多的命运。事情是这样的:为了做马铃薯沙拉,我们得把煮熟的马铃薯切成片;煮熟的马铃薯既温又粘,很难对付。于是我想到,可以在架上并排装上好几把刀子,同时落下,便可以将马铃薯整个切开。想了半天,终于让我想到了用铁丝固定刀架的方法。

  我跑到杂货店买刀和铁丝,却看到一个正好符合我所需的小玩意--切蛋器。到了下一次要切马铃薯时,我就把切蛋器拿出来,飞快地把马铃薯切了拿去给厨师。厨师是个德裔大块头,是厨房的龙头老大。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怒气冲天从厨房冲出来大喊:"这些马铃薯是怎么回事?根本没有切开!"

  我已经切好了,但是马铃薯又全粘在一起了。他说:"我怎么把它们分开?"

  "泡在水里。"我提议说。他鼻子里都要喷出火来了:"泡在水里?呃?"

  还有一次,我想到一个真正的好点子。在柜台值班的时候,要负责接听电话。每当有电话进来时,除了电话铃响,电话总机还会有片盖子翻下来,让我们知道是哪一条线路有电话进来。有些时候,我正在帮客人铺牌桌;或

  13

  是下午没什么电话进来时,在前面阳台闲坐--都离电话总机有段距离,电话却突然响起来。我赶快跑去接,但由于柜台的设计很不理想,你得先跑到很里面,才能绕过柜台,走到后面,看看总机,才知道究竟是哪一条线在响,这得花很多时间。

  因此我想到个好主意。我在总机的每个盖子上绑上线,把线绕过柜台面,垂在外面,再在每一条线的末端绑上一张小纸片,电话筒就放在柜台上,这样一来,我不必绕到柜台后面就可以接电话。有电话进来时,我只要注意是哪张纸片在动,就知道是哪个小盖掉下来,也就知道是哪条线路了。重要的是,我可以直接在柜台前面接电话,节省很多时间。当然,我还是得绕到柜台后面的总机那儿去,把电话转进来,但至少我可以先回答"请等一下",然后再绕到后面去转电话。

  我觉得这个设计无懈可击,但是有一天老板进来,想要接电话,却怎么也搞不清楚这个复杂的设计。"这些纸是干嘛的?话筒为什么放在这边?你为什么不……哗啦哗啦……"

  我试着向我的姨妈解释其中原因,但是你的姨妈若是个精明的旅馆老板时,你就是有理也说不清了。这件事让我充分了解,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改革创新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14

  谁偷了我的门?

  在麻省理工学院,所有兄弟会都要举行所谓的"面试会",每年他们都在这种聚会中吸收新会员。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之前的那个暑假,我也应邀到纽约参加一个名为"费。贝他。得尔塔"(Phi Beta Delta)犹太兄弟会的聚会。那时候,只要是犹太子弟或者在犹太家庭中长大的小孩,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其他的兄弟会,其他人根本不会眷顾你。

  说实话,我并没有特别期盼和其他犹太同学在一起,犹太兄弟会的那些家伙也不在乎我有多像犹太人。事实上,我根本没什么犹太信仰,更不能算是虔诚的教徒。在这次聚会中,兄弟会的几个家伙问了我一些问题,也给了我一些忠告,例如我应该在大一就参加微积分检定考试,这样就可以免修一些学分等等。事后,我发现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我还蛮喜欢在纽约碰到的那几个兄弟会会员,说动我人会的那两个家伙,后来都成为我的室友。

  麻省理工另外还有个犹太兄弟会,简称 SAM (SigmaA1pha Mu)。他们的点子是让我搭便车到波士顿(麻省理工位于波士顿),然后我可以先借住在兄弟会里。我接受了他们的安排,到了波士顿的第一晚就睡在 SAM 兄弟会楼上的房间。

  第二天早上我往窗外看,正好看到我在纽约认识的那两个家伙。有几个SAM 兄弟会会员迎向他们,双方激烈地争辩起来。我朝着窗外大喊:"嘿!

  我应该是和他们在一起的!"然后就跑出去,完全不晓得双方正在谈判,争取我人会。我对于搭便车这件事没有特别觉得需要感恩,更没有想到别的事情。

  书呆子学交际费。贝他。得尔塔兄弟会在之前一年,由于内部分裂为两派而几乎瓦解。

  他们一派人喜欢交际、喜欢跳舞以及在舞会后开着车子四处鬼混;另一派则全是书呆子,整天只知道读书,从来不参加舞会。

  就在我加入成为会员之前,他们才开了一次大会,会中两派人马都有重大的让步和妥协,最后他们决定团结、互相帮助:每个人的成绩都必须在一定的水准之上,如果有人功课落后,专啃书本的那一派就要为他们补习,辅助他们做功课。另一方面,每个人也都必须参加舞会,如果有人不懂得怎样和女孩子约会,爱交际的那一派就要想办法为他找个舞伴;如果有人不会跳舞,他们也要负责教会他。于是一派人教其他人如何思考,另一派人则教别人如何交际。

  对我而言,这样的安排倒是恰到好处,因为我本来就不擅交际。每次我出入兄弟会的大门时,都会碰到坐在台阶上的兄弟会学长和他们的女朋友,我总是害羞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从他们身旁走过。即使有个女孩说:"噢!他真可爱!"也于事无补。

  没多久,大二的学长就带着他们的女朋友以及女朋友的女朋友来教我们跳舞。后来,有个学长还教我开车。他们很努力想教会我们这些"智慧型"

  的家伙跳舞交际,学会放轻松一点;我们也尽力协助他们度过课业的难关--这是种很好的平衡。

  我想我永远搞不懂"会交际"究竟是什么意思。在那帮会交际的家伙教我怎么结交女孩子之后,有一天,我独自在餐馆吃饭,看到一个漂亮的女服务员。我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问她愿不愿意在下一次兄弟会舞会当我的舞

  15

  伴,她居然答应了。

  回到兄弟会,当大家讨论到下次舞会的舞伴时,我告诉他们这次不劳他们费心了,我已经找到自己的舞伴,我还觉得扬扬自得。但等那些学长发现我的舞伴居然是个女服务员时,都大惊失色。他们告诉我那可不行,他们会另外为我物色一位"合适的"舞伴。这让我觉得很迷茫。后来他们还决定出面处理此事。他们到餐馆去找到女服务员,说服她退出,为我另外找了个舞伴。他们想教育我这个"任性的小孩"。从头到尾我都觉得他们错了,但当时我只是个大一新生,还没有足够的自信来阻止他们破坏我的约会。

  新来者野地求生我正式宣誓人会的时候,他们有各式各样戏弄新来者的花样,其中一项是在酷寒的冬日里,把我们双眼蒙住,带到荒郊野外,丢在冰封的湖边。那里杳无人烟,四周看不见一幢房子,什么也没有,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回兄弟会的路。由于大家都很年轻,不免有点害怕,但大家都没怎么交谈,除了一个叫梅尔的家伙,不停在开玩笑,净说些蠢笨的双关语,一副听天由命、毫不在乎的样子,好像在说:"哈!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不是很好玩吗?"

  我们对梅尔愈来愈冒火。特别是当其他人忧心忡忡,不知如何找到出路的时候,他总是落后我们几步,而且不停地拿我们的处境开玩笑。

  走到了离湖不远的交叉路口,举目四望,仍然一片荒凉,什么也没有。

  大家正在讨论该走哪条路,梅尔赶上我们,说:"走这条路。"

  "梅尔,你懂什么?"我们都气死了,"你老是不停地开玩笑。为什么我们该走这条路?""很简单呀,看看这些电话线便知道了。电话线愈多的地方,就一定是通往人多的地方。"

  这个看起来对任何事都漫不经心的家伙,却想出了这绝妙主意!我们依他的话,一路走回城里,没有走错路。

  遭到"绑架"

  第二天是全校大一新生与大二生的污泥对抗赛,就是说,大家在烂泥中进行摔跤及各种竞技。当天深夜,一群大二生跑到兄弟会那里绑架了我们,他们有些是兄弟会里的学长,有些是从外面来的。他们想让我们疲累不堪,这样第二天他们就能轻松获胜。

  他们很轻易就把大一生绑了起来,只有我例外,我不希望兄弟会的哥儿们发现我是个"娘娘腔"。我不擅长运动,打网球的时候,只要球越过网飞向我,我就害怕;因为我从来没有办法把球打回去,球总是还没过网就落地。

  但是我发现这是个新的状态、新的世界,我可以为自己塑造新的名声。所以,为了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像一副不会打架的样子,我拚了命和他们缠斗,结果三四个家伙费了好大力气才能把我绑住。大二生把我们带到树林中的一间屋子里,把我们全绑在地板上。

  我试了各种方法逃走,但是有大二生看守着我们,我的计谋全部无效。

  不过其中有个年轻人他们不敢绑,因为他吓得脸色发青,而且不停发抖。后来我才知道他来自欧洲,当时是 30 年代初,欧洲正是动荡不安的时候。他不明白我们被绑这件事其实只是个玩笑,他惊吓的样子简直令人不忍卒睹。

  天亮前,只剩下 3 名大二生在看守我们 20 个大一生,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状况。他们偶尔把车子开进开出,弄出各种声响,好像很忙、很多活动的样子。可惜我们没注意到,其实一直都是同样的车子和同样的人在活动。

  待续--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护理诊断
下一篇:戴森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