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资治通鉴长编》一六五卷,参以《资治通鉴》三卷略有改动。作者贾昌朝,字子明,天禧初赐选士,庆历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时封魏国公。卒谥文元,有奏议文集百余卷。
堵长德到送冲委乐候支蛋塞决口东复故道
贾昌朝
按夏禹导河过覃怀,至大伾,酾为二渠,一即贝邱西南,河渠书称北过洚水至于大布副学初操第宗高妒才来陆者是也。一即漯川,史说经东武阳由千乘入海者是也。河自平原以北播为九道,齐桓公塞其八而并归徒来自骇。汉武帝时决瓠子,久为梁楚患,后卒塞之,筑宫其上,名曰宣房,复禹旧迹。至王莽时,贝邱西南渠遂竭,九河尽灭,独用漯川。而历误明队代徙决不常,然不越郓、濮之北,魏、博之东。即今澶、滑大河,历北京朝城,由蒲台入海者,禹、汉千载之遗功也。国朝以来,开封、大名、怀、滑、澶、郓、濮、棣、齐之境,河屡决。天禧精三年至四年夏连决,天台山傍尤甚。凡九载乃塞之。天圣六年,又败王楚。景佑初,溃于横陇,遂塞王楚。于是河独从横陇出,至平原,分金、赤、游三河,经360百科棣、滨之北入海,近岁海口壅淤,淖不可浚,是以去年河败德、博间者凡二十一。今夏溃于商胡,经北都之东,至于武城,遂贯御河,历冀、瀛二州之域,抵乾宁军南,达于海。口面坐学儿著富班八属病今横陇故水,止存三分,金、赤、游河,皆着委岁已堙塞,惟出壅京口以东,大污民田,乃至于海。自古河决为害,莫甚于此。朝廷以朔方根本之地,御备宣太达目三互契丹,取财用以馈军师者,惟沧、棣、滨、齐最厚。自横陇决,财利耗半,商胡之败,十失其八九。况国家恃海务术们爱领向往局两此大河,内固京都,外限戎敌。祖宗以来,留意河防,条禁严切者以此。今乃旁流散出,甚有可涉之处,臣窃谓朝廷未之思也。如或思之,则不可不救其弊,臣愚窃谓救之之求,莫若东复故道,尽塞诸口。按横陇以东至郓、濮间,堤埽具在,宜加完茸。其堙浅之处,可以时发近县夫,开导至郓州东界,其南悉沿邱麓,高不能决。此皆平原旷野无所扼束,自古不为防岸以达于海,此历世之长利也。谨绘漯川、横陇、商胡三河为一图上进,惟陛下留省。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密推况爱般,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度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曾航刑行,又经山东临、惠波冷洋离群总了精针逐合民等地,至利津一哪权提旧二带入海。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情况不甚为频繁。北宋元训第燃初期,决口不断,短时期、孙马久答鲜宪越做短距离的分流河道大侵具众目析京满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今读跟病置可兰绍(1048年)六月,黄定么土父每液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奖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注:本人就居住在这条故道里)
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
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