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巨磁阻效应

巨磁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之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来自象。巨磁阻是一种量子力学效应,它产生于360百科层状的磁性薄膜结构。这种结构是由铁磁材料和非铁磁材料薄层交替叠合而成。当铁磁层的磁矩相互平行时,载流子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小,材料或鲜部其福有最小的电阻。当铁磁层的磁矩为反平行时,与自旋有关的散射最强,材料的电阻最大。

  • 中文名 巨磁阻效应
  • 外文名 GMR
  • 属于 一种量子力学效应
  • 产生于 层状的磁性薄膜结构
  • 特点 材料的电阻最大

效应概念

  巨磁阻效应(Giant M来自agnetoresistance)是一种量子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现象,磁阻效应的一种,可以在磁性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相间的薄膜层(几个纳米厚)结构中观察到。这种践革溶顺书就击湖结构物质的电阻值与铁磁性材料薄膜层的磁化方向有关,两层磁性材料磁360百科化方向相反情况下的电阻值,明显大于磁化方向相同时的电阻值,电阻在很石半品古弱的外加磁场下具有很大的变化量。巨磁阻效应被成功地运用在硬盘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商业应用广华价值。

效应发现

  早在1988年,费尔和格林贝格尔就各自独立发现了这一特殊现象:非常弱小的磁性变化就能导致磁性材料发生非常显著的电阻变化。那时,法国衣正特的费尔在铁、铬相间的多层膜电阻中发现,微弱的磁场变化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其变化的幅度比通常高术律染十几倍,他把这种效应命名为巨磁阻效应(Gi突感穿始混多ant Magneto-Resistive,GM持十合据R)。有趣的是,就在此前3个月,德国优利希研究中心格林贝格尔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具有料多政结白须层间反平行磁化的铁/铬/铁三层膜结构中也发现了完全同样的现象。

基本知识

  众所周知,计算机硬盘是通过磁介质来存储信息的。一块密封的计算机硬盘内部包含若干个磁盘片,磁盘片的企香坚每一面都被以转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划分成多个磁道,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

  磁盘片上的磁涂层是由数量众多的、体积极为细小的磁颗粒组成,若干个磁颗粒组成一个记录单元来记录1比特(bit)信管序件鸡毫诗息,即0或1。磁盘片的每个磁盘面都相应有一个磁头。当磁头"扫描"过磁盘面的各个区域时,各个区域中记录的不同磁信号就被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的变化进而被表达为"0"和"1",成为所有信息的原始译码。

  最早的磁头是采用锰铁磁体制成的,该类磁头是通过电磁感应的方式读写数据。然而,随着信息技术袁善口察弱质留谓虽设发展对存储容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类磁头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为使用这种磁头,磁致来自电阻的变化仅为1%~2%之间,读取数据要求一定的强度的磁场,且磁道密度不能太大,因此使用传统磁头的硬盘最大容量只能达到每平方英寸20兆位。硬盘体积不断变小,容量却不断变大时,势必要求磁盘上每一个被划分出来的独立区域越来越小,这些区域所记录的磁信号也就越来越弱。

  1997年,全球首个基于巨磁阻效应的读出磁头问世。正是借助了巨磁阻效应,人们才能够制造出如此灵敏的磁头,能够清晰读出较弱的磁信号,并且转换成清晰的电流变化。新式磁头的出现引发了硬盘的"大容量、小型化"革命。如今,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360百科器等各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所装备的硬盘,基本上都应用了巨磁阻效应,这一技术已然成为新的标准。

GMR器件

  油通赵微延校夜基范读常上图所示是一种双端自旋电子元件多花根蛋略选志,又被称为自旋阀,是硬盘读取头凯响压想兴低该歌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首先将其置于外弱手分口入她沿加磁场中,利用外加磁场的变化来改变两铁磁层的展硫相对磁化强度取向平行或反平行。当两铁磁层的磁化取向相同,即平行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器件的电流较大,也就是说电阻较小而当两铁磁层的磁化取向,由于其本身的磁化强度的不同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改变为反平行时,通过器件的电流会同时变小,即电阻变大,这也是我们测试自旋电流长程输运方法的理论基础。在性能良好的器件中,有时电阻的变化会达到十的六次方,这也是块工先越端掌具其被称为巨磁阻的原因。

应用

 计五序简错步 巨磁阻效应自从被发现以来就沿被用于开发研制用于硬磁盘的体积小而灵敏的数据读出头(Read H承东倒充全可啊ead)。这使得存储单字节数据所需的磁性材料尺寸大为减少,从而使得磁盘的存储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第一个商业化生产的数据读取探头是由施许定唱部民春溶马IBM公司于1997年误的角投放市场的,到目前为止,巨磁阻技术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将超胶田们置得点轮养某电脑、数码相机、MP3播放器的标准技术

  在Grünberg最初的工作中他和他领导的小组只是研究了由铁、铬(Chromium)、铁三层材料组成的样品,实验结果显示电阻下降了1.5%。而Fert及其同事则研究了由铁和铬组成的多层材料样品,使得电阻下降了50%。

  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所发现的巨磁阻效应造就了计算机硬盘存储密度提高50倍的奇迹。单以读出磁头为例,1994年,IBM公司研制成功了巨磁阻效应的读出磁头,将磁盘记录密度提高了17倍。1995年,宣布制成每平方英寸3Gb足该清板奏批缺物取女房硬盘面密度所用的读出脸固病滑头,创下了世界记录。硬盘的容量从4GB提升到了600GB或更高。

诺贝尔奖

  2007年10月,科学界的最高照查商八盛典-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奖揭晓了。本年度,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分别独立发现巨磁阻效应而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奖励"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术,得益于这项技术,硬盘在近年来迅速变得越来越小"。

  巨磁阻到底是什么?巨磁阻又称特大磁电阻,庞磁电阻等。其MR(磁电阻)可高达10的6次方。

  诺贝尔评委会主席佩尔·卡尔松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用两张图片的对比说明了巨磁阻的重大意义:一台1954年体积占满整间屋子的电脑,和一个如今非常普通、手掌般大小的硬盘。正因为有了这两位科学家的发现,单位面积介质存储的信息量才得以大幅度提升。根据该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硬盘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如一位中国科研人员所言:"看看你的计算机硬盘存储能力有多大,就知道他们的贡献有多大了。"或许我们这才明白,司空见惯的笔记本电脑、MP3、U盘等消费品,居然都闪烁着耀眼的科学光芒。诺贝尔奖并不总是代表着深奥的理论和艰涩的知识,它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不曾留意的日常生活中。

新一代硬盘

  采用自旋阀研制的新一代硬盘读出磁头,已经把存储密度提高到560亿位/平方英寸,该类型磁头已占领磁头市场的90%~95%。随着低电阻高信号的TMR的获得,存储密度达到了1000亿位/平方英寸。

  2007年9月13日,全球最大的硬盘厂商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在北京宣布,其旗下被全球最多数字视频录像机(DVR)及家庭媒体中心采用的第四代DB35系列硬盘,现已达到1TB(1024GB)容量,足以收录多达200小时的高清电视内容。正是依靠巨磁阻材料,才使得存储密度在最近几年内每年的增长速度达到3~4倍。由于磁头是由多层不同材料薄膜构成的结构,因而只要在巨磁阻效应依然起作用的尺度范围内,未来将能够进一步缩小硬盘体积,提高硬盘容量。

  除读出磁头外,巨磁阻效应同样可应用于测量位移、角度等传感器中,可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汽车导航、非接触开关和旋转编码器中,与光电等传感器相比,具有功耗小、可靠性高、体积小、能工作于恶劣的工作条件等优点。我国国内也已具备了巨磁阻基础研究和器件研制的良好基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北京大学等高校在巨磁阻多层膜、巨磁阻颗粒膜及巨磁阻氧化物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磁膜随机存储器、薄膜磁头、MIG磁头的研制方面成果显著。北京科技大学在原子和纳米尺度上对低维材料的微结构表征的研究及对大磁矩膜的研究均有较高水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高显扬
下一篇:巨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