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导气式

导气式为气动操作(Gas Operating),又称气体作用式(Gas Action),是一种枪机运作的原理与方式,其原理为利用来自子弹中的发射药于击发后所360百科产生的高压气体经过枪管上的导孔来推动连结枪机的结构,例如活塞与活塞连杆,或者是导管与增压器环医走头终误升,以完成枪机病科深套但周构报的开锁/闭锁,退壳与进弹。

子弹产生的高压气就是枪支巴记兴裂史胡势控与枪机自动/半自动运作的来源;近代自动枪械多数采用导气式系统[2]。另两种半自动枪械运作方式分别是后座作用与反冲作用。

  • 中文名称 导气式
  • 外文名称 Gas Operating
  • 别名 气体作用式
  • 又称 气体作用式
  • 类型 枪机运作的原理与方式

原理介绍

  气动操作依照原理与不同枪支的机械设计方式有分为四种五类:

  • 第一种是依赖活塞原理进行枪机运作的方式,亦即透过导流使气体推动活塞,活塞连动枪机,透过这一串的程序完成枪支的自动/半自动运作。然而活塞的运作以行程为主,以行程移动距离的长短划分,而非以活塞的重量或者大小划分
  • 第二种是利用"收集"子弹的高压气之后再导流进入汽缸推动活塞或整个枪管连动到枪机进行完成枪支的自动/半自动运作。
  • 第三来自种是利用第二种"收集"气体的原理进行推动枪管连动枪机完成枪支的自动/半自动运作。
  • 最后一种是经由气导管导流气体向后"吹送"枪机完成枪支的自动/半自动运作。

  因此我们大约可以分为:

  1. 活塞传动式(Str温条助比侵待之紧究oke piston)。
  2. 气井集气操作(Gas trap)。
  3. 枪口增压器(Muzzle booster)。
  4. 气吹式逐促操降导气(Direct impingement;也称为Dire真很很没较新岩ct Gas Action)。

活塞原理

  短行程活塞传动

  这是最常见的导气式系统。原则上活塞行程不会大于活塞本体的360百科直径,因此在结构上重量也比较轻。此外由于活塞的运动范围不大,因此不会造成枪支重心严重的前后位移,对于射击时的稳定度有很大的帮助。

  采用短行程活束易气塞设计的枪支例如美国M1卡宾枪、AR-18突击步枪、中国台湾T65突击步、T86战斗步枪、T91战斗步枪、英国SA80突击步枪、新加坡SAR-80、德国HK G36来倒突击步枪、HK416突击步枪、HK417自动步质科须三便消米群军言顺枪、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95式自动步枪、比利时FN F2000突击步枪。

  长行程活塞传动

  顾名思义长行程妈等一态活塞传动式的行程远大于活塞直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设计中活塞与气缸的体积也代表气体的留滞时其蛋无渐在酒洋间比短行程活塞的气体留滞时间长,因此以相对的角度来说气体推动活塞的导孔必须要接近枪口的位置,然后导引气体回传给活塞再向后透过连动的结构推动枪机。

  这个必须靠近枪口的设计原因是因为如果气导孔往枪机的方向靠近会提前排出推动弹头的气体以致于降低弹头的威力。相对地来说长行程活塞结构的重量也比短行程活塞结构较重,不过在结构上比较牢固,因此运用在轻机枪及中型机枪等全直沿将另械宁短自动武器上。例如勃朗宁自动步枪、M1加兰德步枪、布伦轻机枪,以及现代的Mini-14及AK-47系列。

化己危战气式

气井集气

  这杂族云胡采乱种气动操作的方式说穿了比活塞传动多了一个画蛇添足的"集气"动作(见[1]),亦即枪支实际上有两个枪口;第一个枪口是枪管本身的枪口,第二个枪口就是"集气杯""本身。当子弹的高美念示方宪压气体将弹头送出枪口时会先经过这个枪口与集气杯中间的空间,由于气体是朝四面八方压力低的空间扩散,因此这个空间就会涌入气体并且不断地涌入。集气杯会让弹头飞出但是借由高压气自然扩散的特性将气体进行"收集",甚至是"捕捉"的功能;气体持续涌入集气杯与枪管的空间内就会形成压力挤压集气杯与枪管,然而集气杯都是采取固定的设计,因此高压气只能推动能够移动的部分,刚好就是枪管。于是枪管被气体向后势准师推,枪管下方的连杆也就被拉直,连杆化究旧露械款视尾端有个曲弧状杠杆就会因为被杠杆拉直的关系向后抵推枪机组,而完成枪机的开锁/闭锁,退壳与进弹。

  前面所描述的是丹麦一位索伦·邦(Soren H. Bang)在1904年的发明专利,尽管经过邦自己大力宣传与促销,然而邦在设计时考虑到结构会因为复杂化而增加额外的重量,因此特意减轻枪管的重量来维持整体重量在适当的范围内,不幸却变成他自己设计与专利上的致命伤。在美国陆军的测试中,很快就发现因为枪管太薄了以致于全自动射击时,枪管就升温到难以握持的程度;虽然邦的设计在其他测试方面都有不错的评价,但是最后仍然没有被采用为制式步枪。至于M1加兰德步枪在1936年初期成为美国陆军制式装备时也是采取气井集气操作的装置,这种最早期采用气井集气杯设计的M1步枪只生产了约4万8千支左右,因此也被称为"Gas Trap" Garand。然而进入部队服役后常常引起操作与结构上的故障,导致部队普遍认为风评不佳,迫使J·C·加兰德在1939年重新变更设计,修改成长行程活塞传动式,才使得M1步枪获得乔治·巴顿将军评价它是"曾经出现过的最了不起的战斗武器"(Greatest battle implement ever devised)。

  这种设计与枪支操作方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没有枪支再采用了。

枪口增压

  我们可以在枪口环状散热片后面看到许多排孔,这些就是将高压气体排出的地方。

  枪口增压器类似将短行程活塞传动与气井集气装置再整合在一起。不同于气井的集气杯在于增压器集气杯的杯口朝枪机方向,杯底才是枪口,气井集气杯则是杯口兼枪口。当高压气扩散于集气杯中后就会四处推动压力小或无法承受压力的部分;枪管就是被设定为无法承受压力的部分,因此被气体向后推送,而枪管连动枪机完成开锁/闭锁,退壳与进弹。至于扩散的气体在推动枪管之后很快就被充作气阀门的枪口后退开启扩散孔而排出,亦即气体进行推动与滞留的时间相当短,这也是用来区别气井集气操作与枪口增压器操作原理的区别方法。

  枪口气体反冲式

  基本上采用这种气动操作方式的主要都是机枪,例如MG42通用机枪、维克斯机枪以及马克沁机枪。尽管大部分资料指出这些机枪都是用后座力进行枪只与枪机的操作,实际上如果没有枪口增压器的协助,这些机枪的射速就无法进一步提高,性能也就无法充分发挥甚至可靠(reliability)。

气吹导气

  M16的气吹式导气原理与方式。

  气吹式导气就是舍去一般活塞传动所需的活塞、汽缸、连杆等零件,直接将高压气经由气导管导流气体向后"吹送"枪机完成枪支的自动/半自动运作。最早采用这种设计的枪支例如有法国的MAS-49半自动步枪和瑞典的AG42半自动步枪,以及后来的M16突击步枪与韩国的K1卡宾枪。

  由于气导管必须维持很小的直径任高压气维持足够压力吹送枪机,因此如果子弹的推进火药品质不好的话,则易造成气导管与枪机产生严重的积碳,进而容易导致枪机不正常运作,发生闭锁不全的情形。而这也是为何M16步枪系列在抛壳盖/抛壳挡板后方有个复进助推器设置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百步穿杨
  2. 导气式系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安第斯神鹫
下一篇:孟昭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