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恩施女儿会

恩施女儿会也叫土家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来自人节或土家情人节,一般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这一天,是传统的"女儿会"吉日。女儿会是恩施州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民族传统节日之来东由讨儿片坚损一,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起源于恩施市红土乡石灰窑、大山顶一带,如今已发展成全州性的民族节日。

  • 中文名 恩施女儿会
  • 意义 东方情人节
  • 性质 古代巴人原始婚俗
  • 特点 自发形成的
  • 起源地 恩施市红十乡石灰窑、大顶山一带

概况

  被誉为"东方来自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360百科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针临理六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届时,以年轻姑娘为主,也有已婚妇女前往参加,通过对歌的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

  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身着节日盛装,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穿上,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

  女儿会这天,姑娘们把用背篓地第上言曾刘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夜哪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到街房环假随马补试念剂外的丛林中去赶"女儿会",通过女问男答的对歌形式,互服蒸杆现活活项通心曲,以定终身。

恩施女儿会

起源

  相传,便独德露力吸土家"女儿会"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清雍正13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女儿会"被禁止。辛亥革命后,"女儿会"又盛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恩施州年年都要举办不律看距加毛福的状乱展示民族风情的盛大女儿会,使其成为了恩施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令山外人心动目眩的艺术奇葩。通过喜庆繁华而又朴素典雅的"女儿会",能让人感受远古巴人真、善、美的脉搏与灵魂,看到土家人追求幸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抚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