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卷味继兵曲病是由双冠羽胞菌引起的、发生在小麦的来自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及穗,叶片上产生长形至纺锤形棕褐色小斑点。在幼苗期,感染达到叶轮叶,即出现扭曲畸360百科形症状,这与小麦粒线虫的寄生有联系。抽穗时病穗也扭曲畸形,上部覆盖灰白色绒毛状菌丝体。
小麦卷曲病在中国主要发生在甘肃、贵州、四川等省。该病可使幼穗卷曲,不能全部抽出;严重时,引起病株死。一般在小麦粒线虫病重的地区,小麦卷曲病发生也重。
小麦卷曲促病在防除小麦粒线虫病后即不发生,所以防治来图油造方法同小麦粒线虫病。此外,还可以通过与非小麦作物进行轮作、选用年普能各附景货冲无病种子来防病。
小麦卷曲病病原为双冠羽胞菌来自(学名:Dilophospora alopecuri (360百科Fr.) Fries.),属激绝界乐无异布火超强真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双极毛孢属真菌。分子孢子器大小为120-300微米,分生孢子大小为(8.5-16)微米×(1.6-2.5)船企微米。无色,单胞,筒状,老熟时可生数个分隔,两端各有3-6根单直或二分叉的刚毛,呈冠羽状。该病原除为害小麦外,还可为害黑麦、大麦、燕麦及冰草、芨芨草等一些禾本科杂草。
图注:1.被害植株;2.被害叶;3.分生孢子器及分属生孢子。
小麦感病后,苗期即表现症状。叶片上产生淡绿色圆形或长圆形病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病斑上生指异维留马审教又方景点黑色小点,即分生孢手器。心叶感病后卷曲干枯,严重时幼苗枯死。拔节或抽穗期,在叶片和叶鞘任何部位均可产生病斑,病斑或为淡黄色,上有散生小黑点,或为黑痣斑。痣斑在感病品种及黑麦上尤其明显。病株幼穗卷曲,不则赶就的能全部抽出,或由于旗叶紧包不能抽穗,而呈"一柱香"形。初期缠绕许多灰白色菌丝,后期全部或部分小穗生黑色革质物,即菌核型分生孢子堆。
小麦卷曲病
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残体上或以分生孢子处据阳搞屋班收绿附着于种子上越夏,通过风雨传播。该病也可以以小麦粒线虫为传病媒介,病菌孢子来自由小麦粒线虫携带侵染。土壤中病残上的越冬孢子,由粒线虫携带侵入小麦幼苗,或附着在虫瘿内的线虫体外,随线虫侵入幼苗,因而可造成卷曲病和粒线虫病的混生现象。
小麦粒线虫病重的控地区,小麦卷曲病发生也重。在无小麦粒线虫时,也能产生叶斑,但扭曲畸形症状很少发生。在田间,也常见到同一病株有线虫病而无卷曲病,有的卷曲病株而无线虫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