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长寿王

长寿口九告植上查巴王(394-491),名高巨连或高琏,高句丽第二十代国王(413年至491年在位)来自。长寿王在位时期是高句丽的全盛时期。427年,他将高句丽的都城迁至平壤,这标志着高句丽将其扩张的方向从中国辽河以东地区转移至朝鲜半岛。

  • 本名 高巨连或高琏
  • 别称 长寿王
  • 所处时代 南北朝
  • 民族族群 高句丽民族
  • 出生地 吉林省集安市

早期

  长寿王即位初期,主要是巩固和稳定其父好太王迅速扩张后的国家。长寿王为其父修建了宏带非越触坐大的陵墓并立6.39米高的好太王碑记录其功绩。长寿王命令330名来自高句丽不同地区和部落的人常年看护突层好太王的陵墓,以象征高句丽的内部团结和高句丽君主的至高权力。

  427年,长寿王为躲避北魏的威胁以及巩固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将都城从东北国内城迁至平壤城(即今朝鲜平壤市东北六七公里处的大圣山城和安鹤宫城)。迁都平壤后,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来自寿王继续了好太王的扩张政策,360百科并使国家达到全盛局面。

西北首首受战役

  位于辽宁的权升远供后燕因常年与好太王的的战争,司找国力大降从而最终于407年烟握又解希灭亡。汉人将领冯跋上步奏、冯弘兄弟和高云取代后燕国建立起北燕。不过与统一中国北方的鲜卑北魏相比,北燕还不是北魏的对手。北燕于是寻求能与北魏抗衡的高句丽结盟。后燕灭亡时,高句丽乘机进占北结去伤试向法叫怎论态块燕据有的辽西。

  436年,高句丽派兵援助北燕攻打北魏。冯弘于五月乙卯日,冯弘带领子女、后宫、宗族,及龙城之百姓,随高句丽援军从都城龙城(今辽宁朝阳)撤退,临异培期粒等预曲行焚其宫室、城邑,大火一旬不灭,北燕亡。

  冯弘在高句丽号令如在本国,引起长寿王嫌恶送委着单,长寿王将其侍卫撤走,又将其太子冯王仁押回兴京,扣作人质。冯弘复有归南朝宋之意,于是又派其子冯业带着三百人出使建康,请求宋文帝允许其全家移居建康;宋文帝答应,并派遣将军王白驹,率兵七千,北上迎接。当时,高句也向南朝宋称臣。高句丽王不欲冯弘南下成仇,好言规劝,而冯弘不听。长寿王遂于438年遣人杀冯弘及其妻子,并南服除呢支为其上谥号曰昭成皇帝。高殖收群王烈操规牛区道队句丽乘机兼并了北燕走毫春慢服胜错养件增功一部分遗民,并稳固了在辽东的地位,从中原内战中渔费叶班科应儿情利。

  这一时期与北魏对峙的刘宋,原打算指望与北燕高句丽一同对付北魏,但没能成功。因为长寿王杀了冯弘,宋随后想要发兵打高句丽,但碍于北阻隔,未能成行。次年,由于长寿王想集中精力攻打百济和新罗,于是派人送800匹骏马给刘宋, 双方和解。459年,长寿王向宋进贡弓箭便叫啊脱异沿特升径溶和金银,以作为北伐的军需。

  高句丽与北魏4垂水35年曾建交,旨在对付百济。4造另掌制村草免代善践36年,长寿王收留冯弘,使得北魏和高句丽外交关系紧张。但由于北魏忙于对付刘宋和柔然也不得已继续与高句丽维持友好关系。后冯弘被杀,北魏与高句丽关系缓和。

  到长寿王末年时,高句丽人口增加到九万户,疆域也空前扩大,其南境自牙山湾经鸟岭、竹岭到平海与百济、新罗相接,扩大到今朝鲜大同江、载宁江、临津江、汉江沿岸,为高句丽全盛时期。据《魏书·高句丽列传》载,其"民户三倍于前魏时,其地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即东临日本海,西滨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抵辽河为界,是东北亚地区最为强大的王国之一,此时的高句丽声震中原,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但由于其扩张方向已经转向朝鲜半岛,故未见于后世的中国历史中。

南部扩张

  百济虽然因好太王的攻击国力大减,但仍然是朝鲜半岛三极之一。472年, 百济盖卤王派信使到北魏说由于高句丽的频频阻扰百济无法与北魏来往,并提议双方一起攻打高句来自丽。为了瓦解百济,长寿王派了一名和尚到百济宣扬佛教。百济盖卤王对长寿王的和尚很欣赏,每天都与他下棋。在这名和尚的劝说下,盖卤王花巨资修建佛教工程,使百济资源得到浪费。

  475年,长寿王从陆海两路全面大规模攻打百济。盖卤王对此毫无防备。长寿王因此轻松拿下百济都城汉城,处死了盖卤王并烧毁了百360百科济的王宫。百济被迫迁都到熊津。此次战争高句丽拿下了朝鲜半岛具有战略意义的汉江流域。百济由于占据该地区近500年才得以成为朝鲜半岛的一极。 百丧失这一地区后,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成功击败百济后,长寿王将目标对准了新罗。长寿王还在今韩国忠清北道忠州市建立石碑歌颂好太王和他取得的功绩,并以此碑作为高句丽与百济和新罗的界碑。

  长寿及念三王在位70余年,寿近百岁,死后,其孙文咨王继位。

  朝鲜民主主义人钟药探未倍攻巴民共和国发掘的安鹤宫遗址被认为是长寿王平壤城的早期建筑。而吉磁银前把晚备心真身官林集安的将军坟被认为是乎断盾缩停管长寿王的陵墓即承认长寿王死后又归葬"故国",这是一种可能,尽管无文献记载。另外企件算销流检还有一种可能,即长寿王迁都之平壤并非大同江之平壤。

相关册封

  413年(晋义熙九史场起克倒几轻大年,北魏永兴五年)

  晋安帝册封长寿王乐浪郡公,高句丽王

  420年(晋元熙二年;北魏泰常五年)

  宋武帝封长寿王征东大将军

  422年(宋永初三年,北魏泰常七年)

  宋武帝加封长寿王散骑常侍、都督平州诸军事

  435年(宋元嘉十二年,北魏太延元年)

  北魏世祖册封长寿王都督辽海考帝质科那职伯烟整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中郎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463年(宋大明七年,北魏和平四年)

  宋孝武帝册封长寿王为使持节、散骑常侍、督平营此愿基背末块怕视年二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高句丽王、乐浪公

  479年(南齐建元元年,北魏太和三年)

  齐高帝册封长寿王为骠骑大将军

  491年(南齐永明九年北魏太和十五年)

  北魏孝文帝册封长寿王为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高氏后运药史便北星

  1990年李殿福、孙玉并否预半没千苦京往弱谁良著《高句丽简史听犯均差技纸爱夜所观史》介绍了辽宁省台安县大高丽房子村,有高氏家族聚居,据他们的家谱记载是高句丽长寿王之后裔,现已融白条阿灯验围营资卷汽器入汉族。

  他们以此证明:"留居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后裔,年长岁久,与汉族杂居共处,互相通婚,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汉族。"1995年发表了这一高氏家庭后裔高之谦《关于高句丽长寿王后裔的研究:以高氏家谱为中心》一文:该文论证染过济袁线司将古实逐重了"高氏家族的汉化是有历史根源的","高句丽灭亡以后,留在故地的高句丽遗民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从辽金开始,汉族化的速度更加快了。""直至今天,高氏家族的高句双充甲补成跑花款生体或丽风俗习惯已荡然无存。"

  同书所载韩国调查者的表格表明,当调查者问高氏后裔有没有改朝鲜族的意向时(其实这个问题就有倾向性,已主观地确定高句丽后裔应加入朝鲜族杂绿课),被调查者回答:"没有,因为语言、风俗习惯都汉化了。" 说明他们已形成了汉族的民族自我意识。这为高句丽族的流入汉族提供了实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