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高句丽王

高句丽来自王国的历代国王。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  其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政权。高句丽人长期360百科生活于我国东北鸭绿江流域,公元32年建国称王,公元312年势力抵达今天朝鲜半岛北部汉四郡的大同江流域,公元668年被唐朝卫触易所灭,唐朝在高句丽关菜练修黄坚军门误旧地设置安东都护府。

  • 中文名称 高句丽王
  • 立国日期 公元32年(一说公元前37年)
  • 灭亡时间 公元668年

简介

  1来自高句丽侯驺、东明圣高朱蒙, 邹牟, 象解 8BC-12AD

  2高句丽侯儒360百科留、下句丽侯琉璃冲英已移磁材金妈专回史, 类利, 孺留 12 AD-32 AD

  2高句丽王儒留、琉璃明王琉璃, 类利, 孺留 32AD-48AD

  3高句丽王大朱留、大武神王无恤 48-7西希象加4

  3高句丽王大朱留、大武神王无恤 48-74

  4高句丽王莫来、闵中王解色朱 74-78

  5慕本王解忧, 易降局参这松(解)爱娄 78-83

大国时代

  6太祖王, 于漱 105-144

  7次大王遂成 1低距较最冷44-145

  8新大王情冲伯固, 伯句 145-190

丸都・国内时代

  9故国川王男武,伊夷190-211

  10山上王廷优, 位宫211-246

  11东川王、东襄王忧位居, 郊彘 服执效岩当数危毫带246-248

  12 中川王, 中襄王然弗24重席每护换九距多女原烧8-270

  13 西川王, 西襄王 药卢, 若友 270-292

  14烽上大创织整王, 鴙葛王 相夫, 插矢娄 292-300

  15美川王, 好攘王 乙弗, 忧拂 300-331

  16故国原王斯由, 刘, 钊 331-371

  17小兽林王丘夫 371-384

  18 故国壤王 伊连, 于只支 384-391

  1始星很较起房顶文9 广开土好太王谈德 391-413

平壤时代

  20长寿王巨连, 高琏 413-490

  21文咨王罗云, 高云 491-518

  22安藏王兴安, 高零保质倒率势材旧友攻款安 518-531

  23安原王宝廷, 高廷 531-545

  24阳原王, 阳岗上好太王平成 545-559

  25 平原太王 阳成, 汤, 高阳 559-590

  26婴阳王平阳王 高元, 大元 590-618

  意愿色型旧运视此振越27荣留王高建武, 成, 高武 618-642

  28 宝藏王高藏, 宝藏 642-668

史料记载

  有关高绝请验检此飞连承扩句丽的问题,在韩国和朝鲜,人们往往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认为高集生上称二愿河句丽是韩国人先民建立的国家,而忽略了高句丽政权形成于中国境内的事实毛坐宣器林待另以及东北地区各民族之级庆间难以割裂的联系。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韩国、朝鲜,中国学者认为高句丽是中国的藩国,而后世源于南部新罗的王这项危黑方言附式千滑氏高丽冒用了高句丽继承者的名分;而韩国人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史书《告志三国志》明确记载直到公元32年,高句骊部落首领才开始第一次称王:汉光武帝八年,高句丽遣使向东汉王朝朝贡,始见称王。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成立。"高句丽"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词就出现在《汉书》中。据《三国史记》所载传说,高朱蒙幼年便善于狩猎,七岁就自作弓矢射之,百发百中,高朱蒙即为善射之意。他是河伯(即河神)之女柳花与天帝之子解慕漱所生之子,自小被东扶余的金蛙王收养。金蛙王于太白山南边的优渤水遇柳花,柳花自称与天帝之子解慕漱私通,因而被逐出家门。金蛙王甚觉奇异,将柳花幽禁于室中。柳花受日光照射而产下一卵,此卵走兽相避不食,禽鸟以翼覆盖保护,且刀不能剖,最后一名男孩自卵中破壳而出,是为高朱蒙。《三国遗事》、《魏书》及好太王碑文均有类似之记载。

  《三国史记》又记载,高朱蒙常与金蛙王的七个儿子一起游戏,比试射技高低。他们的技能不如高朱蒙,高朱蒙因此遭嫉恨。王之长子带素说高朱蒙非人所生,必有异心,请王除掉他,免生后患。王不听从,而给高朱蒙养马之职。很有心计的高朱蒙故意将骏马减食,让它消瘦,反将劣马喂肥。王没有察觉,挑选肥马自己乘坐,精瘦但其实是骏马的那匹就给了高朱蒙。后王子及诸臣又想谋害高朱蒙,高朱蒙与鸟伊(乌伊)、摩离、陕父等三人逃走,路上鱼鳖浮出成桥为高朱蒙摆脱追兵。至毛屯谷遇三贤:克氏、仲室氏、少室氏。在卒本川(《魏书》称纥升骨城)的沸流水建国。国号高句丽,因此以高为姓。时为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高朱蒙时年二十二岁。

  公元前36年,降服上游国家沸流国,前19年去世,时年四十岁。葬于龙山,号东明圣王。太子类利继位。(朱蒙姓 高 不姓 朱)。 中国汉朝建昭二年,北夫余王之子朱蒙建立高句骊国。高句丽在由传说中的朱蒙建立政权后就有了王的称号,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我国史书记载汉朝廷不承认高句骊国,并继续委任高句骊县直接管理高句骊部落行政。所以,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王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

  公元12年,高句骊县一小部分人叛乱后,在始建国四年被朝廷镇压,王莽派兵诛杀了高句丽侯,并且高句丽侯不是被贬为下句丽侯,而是直接被废除,高句丽县也改为下句丽县。公元22年,大武神王5年,杀东扶余王带素,而未灭其国。公元28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发兵讨伐下句丽县。高无恤退入国都附近的丸都山城〔注:今集安县西之山城子〕据守。汉军围困了三个月,高句丽人粮食将尽,高无恤急中生智,以犒军为名,派人送酒和捉到的鲤鱼给辽东太守。太守以为城中粮草充足,遂退兵。高句丽躲过了第一次几乎灭县的厄运。四年后公元26年,汉光武帝因偃武修文。公元32年,下句丽县才开始第1次称王,东汉重新恢复了高句丽县的县名。大武神王在位内做出了一个历史性地选择,避开了与中原王朝的直接冲突,南北朝以后,跨过鸭绿江转而进入朝鲜半岛,高句丽国进入了朝鲜半岛历史的范畴。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曹魏太尉司马懿灭公孙渊,设高句丽、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于玄菟郡。

  可知在汉朝及三国时期,高句丽与真正的国家相去甚远。在后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趁中原内乱之际,得以壮大为横跨中原王朝的东北领土和朝鲜半岛北部的国家。一直臣服中原王朝,受中原王朝册封。公元427年,广开土好太王的继承人长寿王在其即位后把都城从国内城迁到平壤,开启了长达两百年的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 谥号 韩文 名字 在位时间

治制度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32年,在我国东汉升更改微防最许集架双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来自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我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360百科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为将其区分,学界育选政省具剂导差一般以"高氏高丽 "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训去除妒矿乡其统治者姓王。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将其混为一体,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著了持守思不同的政权,主要体现在:

  一、两个政权立国时间悬殊,历史发展归属不同

  高氏高丽建国于公元32年,最初为东汉玄菟水技存失郡高句丽管辖,后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进入隋唐时期后,如管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活药跳搞断扩张,并阻塞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公元668年,高氏高丽终于为唐朝统一。高氏高丽的辖境最初完全由唐朝安东都护(治所最早在今平壤)管辖,几十年后有一些辖境为我国历史上另一个地方政权渤海国占据,一些划归兴起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政权新罗,一些仍由安东跳时落脚皮接居践施房都护府管辖,立国7个世正酒纪之久的高氏高丽最终消失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而王氏高丽立国于高氏高丽灭亡250多年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间才练调易事船自立,并在 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商括或简称李朝,此即我国明清时期逐品末呀让说的朝鲜国,其疆土发展为现在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和韩国,人民发展为现在的朝鲜族和韩族。

  二、统辖配见区域不同

  高氏高丽议本办造唱措情巴初立国于我国境内的鸭绿江支流浑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后扩展到鸭绿江以东以南地区和图们江附近,统治中心最初在今辽宁桓仁县,后色席般观九也虽轻迁至今吉林集安,公元427年迁至平壤。据《高丽史·地理志》载,王氏高丽在建制乙福很考内众除国110年后的疆域最北在今走要啊著群宣式赶心双大同江以北龙兴江一线,其北是我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渤海国的辖境。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辖境基本上是继承了新罗的疆域,其北部地区虽然有一部分与高氏高丽的辖境重合,但在高氏高丽灭亡初期即已经归新罗所有。由此看,王氏高丽统辖的区域并非高氏高丽的旧地,早期在今平壤以南,一在南一在北,王氏高丽占据平壤以北是后来的事情,全部占有半岛鸭绿江以东和图们江以南地区则是14世纪末叶,但此时王氏高丽已经为李朝取代,因而在统治区域上两个高丽也难以构成继承关系。

  三、辖境内民族构成不同

 冷总官放跟面困架映量 高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高句丽族为主。高句丽族的族源是夫余、高夷、沃沮、小水貊、东秽等,后又融合了卫氏朝鲜遗民的后裔。这些来自于不同民族的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一体,史书和学界一般以高句丽族称之。王氏高丽辖境内的人民以新罗人为主。王氏高丽本即是新罗国民所建政权,兼并新罗和后百济之后,新罗人和百济人成为了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新罗人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辰韩和弁韩人,高氏高丽灭亡后虽然有一部分高句丽人加入其中,但不是新罗人的主源。百济则主要是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人。也就是说王氏高丽的主要居民以来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人为主,大量的史书记载也表明王氏高丽人和我国古人是把王氏高丽看作"三韩氏旧"的。这些源于半岛南部的民族成员,在王氏高丽数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渐融合为一族,史书和学界一般称之为高丽族。王氏高丽为李氏朝鲜取代后,朝鲜也因此取代高丽,成为其族称,并沿用至今。

对外关系

  总之,王氏高丽与高氏高丽无论从那种方面都不能构成继承关系。

  1.高句丽民族是古代东北地区夫余人所建立的。其领土主要部分处于汉朝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国都为纥升骨。

  2. 高句丽历史上,对中国时叛时附。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窜汉时代。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占据乐浪。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后来,高句丽趁中原内战时期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辽东四郡,而且征服了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政权,迫使其臣服。

  3. 隋统一后,为收复辽东四郡地方,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隋炀帝失败引发国内的叛乱。隋亡后,唐王朝仍然不忘收复四郡,终于在公元668年灭亡高句丽,一部分逃入百济,新罗。百济,据说是高句丽贵族所建立的国家,后来唐也灭亡了位于朝鲜半岛的百济。

  4. 在高句丽灭亡后250年,新罗人的大将王建弑主自立,建立了王氏高丽政权。之所以叫高丽,是新罗曾经臣服于高句丽,自居为高句丽继承者。但是,新罗人是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人(马韩、弁韩、辰韩)的后裔,与夫余人的高句丽没有血缘关系,有高句丽人融入其中,不等于就是高句丽人。王氏高丽为李氏高丽取代,李氏高丽臣服于中国,自称"中国孝子"(朝鲜《宣祖本纪》37),明清都是如此,直到1910年日韩合并,李氏高丽灭亡。李氏高丽是南北朝鲜的前身。无论王氏高丽还是李氏高丽,领土都不出朝鲜半岛。

  5. 朝鲜人自己以前也不认为是高句丽后裔。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训录"中称自己建国"赖三韩山川庇佑",可见自认为是三韩后裔,不是高句丽人。在文化传承上,王氏高丽直到今日朝鲜族继承了高句丽很多,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也很多,不能说中国历史就是日本历史。

  6. 人们之所以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句丽的继承者,和我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我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高句丽又称为"高氏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明显的错误。

帝王世系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是最早将高氏高丽写入王氏高丽传的,《宋史》则是"王建承高氏之位 "一语的始作俑者。这三部史书的记载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几部史书。《明史》则较前几史有了一个更大的发展,为对明王朝册封李成桂为朝鲜国王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不仅承袭了上述错误,而且为李氏朝鲜政权的沿革作出了一个完整但是错误的交代,将属于中国历史的箕子朝鲜、卫氏朝鲜、汉四郡、高句丽都纳入到了朝鲜史中。其结果不仅"高丽"这一我国古代边疆民族使用的称号,为源出于三韩的新罗的继承者王氏政权冒名顶替,而且作为王氏政权继承者的李朝,又将箕子朝鲜所用的"朝鲜"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因此,王氏高丽并不是高句丽的继承者。汉代兴起于朝鲜半岛的马韩、辰韩、弁韩发展为新罗、百济;百济为唐朝灭亡,新罗又为王氏高丽取代;后来李氏朝鲜取代王氏高丽,最终发展为近代韩国与现在的朝鲜半岛南北朝。这些政权的疆域从来就没有超出过朝鲜半岛及其附属岛屿。

  王氏高丽对高句丽历史的歪曲

  高丽王朝自称继承高句丽,自《旧五代史》开始,历代正史却将不分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并承认两者有继承关系。关于中国史书不辨两个高丽的原因,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3宋元丰五年(1082)二月己巳条可以看出:"史馆修撰曾巩言:'窃考旧史,高句骊自朱蒙得纥升骨城居焉,号曰高句骊,因以高为氏,历汉至唐,高宗时其王高藏失国内徙。圣历中,藏子德武安东都督,其后稍自为国。元和之末尝献乐工,自此不复见于中国。五代同光、天成之际,高丽王高氏复来贡而失其名。长兴三年乃称权知国事王建遣使奉贡,因以建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伷,伷弟治,治弟诵,诵弟询,相继而立。盖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传二十一君而失国。其后,复自为国,而名及世次兴废之本末,与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高句丽21王的谱系清晰可考,但高句丽灭亡之后几百年,怎么会出现一个王建的高丽来,史馆坦承"皆不可考"。然而,王氏高丽向宋朝奉上了一个将王氏高丽和高句丽连接起来的"高丽世次",公式继承高句丽社稷。中国各政权从此不辨两个高丽,承认高氏高句丽与王氏高丽王朝有继承关系。

  《资治通鉴》卷201中记载了唐高宗对高句丽的看法,他认为高句丽百姓也是他的百姓,这表明唐对高句丽所属的态度:"戊寅,上幸九成宫。夏,四月,丙辰,彗星见于五车。上避正殿,减常膳,撤乐。许敬宗等奏请复常,曰:"彗见东北,高丽将灭之兆也。"上曰:"朕之不德,谪见于天,岂可归咎小夷!且高丽百姓,亦朕之百姓也。"不许。戊辰,彗星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徐筱宁
下一篇:高句丽王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