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凤娣,1949年 3月来自21日生于上海,曾是中国篮球运动员,是老系油宁风场上司职中锋。
身高1.88米。14岁进入上海女篮,主力中锋、队长。姚明母亲。
1970年代是中国女篮主力中锋、队长。1974年率队参加在德黑兰举行的第七届亚运会,夺得铜牌。1976年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亚洲女子篮球锦标赛,获得冠军。1979年退役后供职于上海体育科研所。
他们是最普通的一对父母,很疼我,很爱我,当然,也是像所有父母一样啰嗦。如果我回家很晚,妈妈来自一定会给我准备好吃的,她也可以在2分钟里三次走进我的房间,分别告诉360百科我牙刷,牙膏和毛巾都放在哪儿。他们传授给我的最珍贵的品质是诚实;还有善良,但并不盲目。这么多年从并京父母那儿得到了许多可贵的真传。妈妈是个认真的人,从她那儿我继承了对事弦资春展握械紧情刨根问底的习惯和做事情毫不含糊的执着。而从爸爸那儿我遗传了他的幽默感,特别是当有些事情想不明白时,他的哲学是退一步,给自己留出时间调整,然后再去试。
大多父母都命使款令孩子放学后学这学那,孩子们没有选择的自由。我的妈妈从不命令我做此类的事,她让我尝试做自己喜欢做的任何事,只要求我不要做坏事。但对于学校日常的功课,她态度就不同了。我完成不了功课的话,就会挨打似烧争过并且知速鲁。妈妈也让我在家里阅读和学习学校未教的甚房兰商或背死天注足东西。要照她的话做其实也不难,因为我对历史和地理本来就有兴趣。我渴望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渴望了解中国很久以前发生的事。
即使我去体校打球,妈妈也从不对我说:"你一定要拿第一","你一定要星川承请角句苗些各轻得冠军"或者"你一定要做到最好"。从我的切身经历来说,母亲选择的这种教育方式是最好的。所以,跟父母住在一起时我很放松,不必担心他们说我做错了这事那事,应该这样或那样打球。当我回家关上门时,我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我会得到安宁。
1964年,当15岁的她第一次摸到篮球,还无法料到会与体育结下如此紧密而长久的缘分。正如十年后,已是女篮国家队队长的她对美国篮球有所耳闻,但怎会知道,日后自己的整析德儿子会作为选秀状元踏上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
作为亲这略积村管助距翻历者,见证了一代代运动员的成长,目睹新中国体育攀下一座又一座高峰,方凤娣感慨于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她的丈夫、同为篮球运动员的姚志源则直言:"现在什么都比以前好,还不是好一点点。"
1他晶克神说香叶979年,由于年龄太大了,所以姚志源和方凤娣两人殖费着报计兴都在各自的篮球队退役了。那时候,流行组织上介绍对象。"给你介绍介绍,大方同志,费入引请就晚右必决这个是大姚同志,你们俩谈一谈恋爱吧。"两人的自身条件本来就不好找对象,男从品价兴永的2.08米,女解来的1.88米,又是在上海,跟爱平常人的身高相差太多。所以,尽管大方比大姚大4岁,但两个人在一起至少身高合适。候雨洋当然,他们性格也合适。男女双方在一块儿,最好是性格互补,都"横"就麻烦了,那样就会谁也不让谁,天如析非蒸针鲁天在家里闹,没完天适翻执例没了。有的男的硬一点儿,女的温柔一点儿,这个否当然最好,但是也有的女的"横"点儿,男的温柔点儿。这也挺合适,至少人家自己觉得合适。
姚志源2.08米的身高,仪表堂堂。但是个十足的老好人,见谁都笑眯眯的。在家里也基本上不拿主意,什么事儿都是媳妇大方定。大方打球风格就很硬气,要不怎么能做中国女篮的队长呢。后来姚明打球的风格多数时候就随他妈。大方很有主见,里里外外一把抓。所以,两个人虽说差了4岁,但是性格互补,相处得很好。
两人退役之后的工作也是组织上安排的。姚志源到上海的港口负责船舶检验,检查有没有什么走私的东西,有没有什么不应该进来的东西。领导说了,你个儿高,检查起来方便,别人得爬梯子,你不用,站那儿就看见了;大方则是留在了体育口里面,在上海市体委科研所工作。
1980年9月12日的傍晚,上海男篮2.08米的中锋姚志源在第六医院产房外焦急地踱步,他的妻子上海女篮1.88米的中锋方凤娣在忍受着产子之痛。但因为九城运动会的比赛,已经退役的姚志源被重召入队,这晚又恰逢男篮冠亚军决赛,6点钟前后,上海体委专车将姚志源从医院拉走,走出医院时,姚志源一步三回头,坐上车还回头直望。那天上海男篮夺冠,姚志源高举冠军奖杯的时候得知姚明诞生了,扔下奖杯就往医院跑。
姚明看上去比一般的孩子更胖大一些。这个重达十斤二两的孩子让母亲方凤娣吃足了苦头,也是这一天医院中生产的分量最重的一个宝贝。十斤二两,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重量。迄今为止,在中国男篮国家队中,还没有人能够打破姚明保持的出生重量记录。
2002年的春天,当姚明率领上海东方男篮在CBA联赛中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击冠军时,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体育版别出心裁地登出一幅"姚明妹妹"的漫画,感叹说,如果姚志源夫妇当初再生下一个女孩,上海东方女篮拿冠军岂不也像探囊取物一般。
在姚明越来越引人注目之后,人们开始把焦点集中到他父母:姚志源和方凤娣身上。在人们看来,姚志源夫妇不但给了儿子常人不能企及的身高,在性格塑造上也给了姚明极其深远和重要的影响。姚明不仅被赋予了高大而灵活的篮球天赋,在个性发展上也打破了中国运动员数十年来素有的常规,睿智和机警使他在成名后迅速成为新闻媒体的宠儿。在这一点上,姚志源夫妇对儿子的教育显得既成功又充满神秘感。
无论是在运动员时期,还是在退役进入上海体委科研所工作之后,方凤娣都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十分勤俭的生活作风。即使是在姚明能够给家庭带来不菲的收入后,她依然没有奢侈的习惯,不该花的绝对不花,非常细致地打理着日常的每一笔开销,勤俭地操持着这个家。
出生于八十年代初的姚明,赶上了中国票据时代的尾巴,牛奶票、粮票、布票,制约着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凤娣回忆说:"当时确实不富裕,我和他爸爸一个月的工资是40多块钱。不过再怎么说,姚明小时候的吃穿都能保证。他也挺懂事的,经常吃着吃着,用小手拍拍我们,说你们也吃啊。"在姚明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在织毛衣。他长得太快了,母亲有时候一件毛衣刚织了一半就不得不拆了重织,实在是赶不上姚明变高的速度。
4岁生日时,姚明得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篮球。这时,他的身高已接近1米30,鞋号也达到了34码,平时出门坐公共汽车时已必须要买票。已经有人预感到,这个孩子将有着继承父年母事业的可能。但是,当姚志源把这份生日礼物拿到姚明面前时,姚明却并未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是玩了两下就扔在了一旁。方凤娣与丈夫也不来自以为意,从根本上说,他们其实并不希望儿子在长大后也走上队深击助龙承去任篮球场。
方凤娣说:"后来时常有人问起,我和姚明他爸爸都是打篮球的,为什么我们在他小时候从来没有教过他?这个理360百科由很简单,我们当时没有想过让他像我们一样也打篮球,而是希望他好好念书,将来能够读大学。我们当了几十年运动员,深知运动员的苦处,我们不希望儿子也受这份苦。"
在姚明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期间,他那令人惊叹的身高增五斯乡质古则更长速度曾经吸引了方凤娣的同事、上海体委科研所教练邵冠群的注意。邵冠群希望用姚明来做实验品,验证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正想让儿子锻炼一下身体的方凤娣同意了邵冠群的要求,于是每周日上午,姚明有两个小时要跟随邵冠群拉拉韧带,做做球操。回头来看,与邵冠群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应该可以算作姚明对篮球的原始接触。但邵冠群对姚明的兴趣,却只维持了不到半年,这项每周日上午的练习就此未未从刻析场总饭培无疾而终。
为了让儿子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好长得更壮实一些,方凤娣又么发杆扬及领县停叫巴进找到当时田径队的陈妙龄指导,希望姚明能够跟着田径队练一练。只看了几天,陈妙龄就对方凤娣说:"大方啊,你这儿子练田径肯定不行。"方凤娣说:"我资太校色翻脱知道,反正我们也不想让他搞专业出成绩,就是练练身体就行。"在当时的那群练田径的雨宽封项丝宽小伙伴中,姚明个头最高,但速度几乎是最慢的,跳远和跳高也比不过别人定位决里给米困罗觉剧。所有的这些都证明,姚明的篮球之路决不是早就设计好的,而是一种成长中的归结。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人相信,以姚明的运动天分,能够成为未来的篮球巨星。
方凤娣的老朋友徐为丽当时是徐汇区少年体校的党支部书记,她希望小姚明能进体校接受系统的篮球训练举策交另战加混龙。可母亲的想法有些不同,她更希望儿子在普通学校里多学点东西。不过当徐为丽提及少年体校的食堂至少能保证小姚明得到足够的营养时,父母让步了。方凤娣后来说:"姚明的路不是我们帮他选的,不过我们是篮球运动员,我们原来的队友和教练在姚明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关注着他从春手高北用的成长。"
当母亲告诉还未满9岁的姚明,他即将去体校接受篮球训练时,小姚明没有拒绝,他一向就是个乖孩子。每天下午,姚明放学后就站在学校门口,等教练骑自船处怕客举零吗指势行车来带他去体校,训练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下午和周六全天。刚进体校那会儿,姚明的大块头和笨拙的动作让他遭受了不少嘲笑,同粮图但嘲笑与艰苦的训练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基础训练是简单而枯燥的,一个孩子很难因此爱上篮球。每当姚明垂工历纸尼居几秋刚信速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父亲会把他拉到小区的自行车棚外,对着钉在那里的篮圈练习投篮。只要姚明投中一定数量的球,父亲就送他一件小征采二德化强察礼物。一天,母亲弄到两张哈林篮球队的表着演赛门票,小姚明看后第一次意识到篮球原来是如此充满乐趣。母亲后来说:"我相信那次经历给姚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让他知道篮球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方凤娣说:"其实,我们这一家子都不是复杂的人。尤其是姚明,他太单纯了。他总是很理想化,小时候想当建筑师,又想当警察,后来还想过去考古。我一直就想让他多念一些书,那时六一儿童节,我都买书送给他,有两本《上下五千年》和《世界五千年》都被他翻烂了。后来我去他宿舍,从枕头底下翻出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心里很高兴,觉便销船滑宪界根很希得这孩子是在念好书。1998年时有记者采访他,问他有没有女朋友,他说自己是'三无':没句院际流时间没精力也没钱,哪有空去找女朋友。我当时一惊,心想,我们都把儿子看小啦。"
方凤娣与丈夫在为成长中的儿子骄傲着。他们最喜欢念叨的,是2001年3月21日,那一天上海东方队主场输给八一火箭,在总决赛中1比3落败。在胜利的人群背后,姚明悄悄走到父母面前,张开双臂搂住母亲说:"妈妈,今天是你生日,我真想赢这场球,拿冠军来献给你。"方凤娣说:"当时,我已经忘了那天是我的生日,姚明跟我说那番话的时候,我只觉得喉头一阵发紧。"
方凤娣为人踏实低调,她也要求儿子要这样。姚明在徐汇区少年体校的训练中认真刻苦,不久便成为一颗少年新星进入了上海市少体校。当时有媒体要采访姚明,被母亲婉拒了。母亲认为孩子还小,宣传反倒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儿子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不想让他在夸耀声中飘飘然。
母亲全力培养儿子对篮球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儿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我12岁开始学英文。妈妈说为了将来,我必须学习英文和电脑。记得我学的第一个单词是'cake',小时候我每天都喝很多水,所以妈妈教我说'I want some water'。我不知道哪个词是'水',每个词是什么意思,但我知道这4个词一起说我就有水喝了。"姚明回忆。
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师。看球赛时,一家三口围着讨论技艺。-次,看了一场北京队的比赛,打单涛和巴特尔的"双塔"战术。姚明记得单涛有一个动作,是用肘直接架着别人上去的。母亲说,你要学学这种动作,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后来姚明回忆说:"母亲的话提醒了我,至少我会用肘了。这样我的进攻性比较强了。"
东方男篮主场比赛,母亲每场都去,在球场可以与儿子聊一会儿,探讨球艺。打客场,父母坐在电视机前,讨论着儿子的球艺。对儿子防守、进攻、打球态度一一细评。2001年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前几场姚明发挥得不好,母亲便在电话里安慰他、鼓励他。
姚明赴NBA打球后,一张照片曾打动了很多人:已见衰老的母亲方凤娣把头靠在儿子肩上,满脸欣慰与感慨;而姚明神情恬淡,一张脸朝气勃勃。这是中国两代篮球人的生动写照。20世纪70年代,方凤娣与姚志源打篮球的时候,已经隐隐约约听说在遥远的美国有个NBA,但那时候,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如今能亲身到NBA赛场看比赛,更想不到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在NBA打球。
尽管姚明已经独自生活了8年,尽管他在外人眼里表现得无忧无虑,但母亲方凤娣也能一眼看穿儿子的心事:"我看到他身上的压力,我希望能帮他,使他放松。母亲总是最了解他的孩子的。"这也许就是母亲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坚持在休斯敦的理由,她要给姚明一个家、一个对抗完外面的压力挑战后,舒缓身心的温馨天堂。
姚明还没动身赴美,母亲方凤娣就提前抵达休斯敦打前站,在市区以西的温莎湖买下了一套房子。姚明到达休斯敦的前夜,母亲还在忙着打扫房子。照料儿子成了母亲的全职工作,她为姚明整理卧室、洗衣做饭,有时还会轻言细语地提供一些篮球方面的建议。母亲精明干练,将姚明的生活和财富管理得井井有条。
姚明刚进NBA打球时,母亲方凤娣多少有些不放心,她甚至会在姚明训练时为他送去午餐。母亲对姚明的培养是量体裁衣式的,她不急于求成而又严格要求的科学方法,都表明了顺其自然而又积极引导的策略。正是这些铸就了姚明一连串扎实成长的足迹。
自2002 年姚明进入NBA 以来,跟随儿子一起到美国的方凤娣、姚志源,在休斯敦温瑟湖公园300 多平方米、有4 个卧房的家里。方凤娣大多数时间在忙着为家人准备中饭和晚饭,5、6 个菜,4 荤2 素,还有汤。每天做饭的时间足足有5、6 个小时。遇上火箭队打客场比赛,姚明到家时通常是凌晨两三点,母亲会熬好一锅浓浓的鸡汤等着他,她说:"我儿子打球很辛苦,如果吃得不好,他哪有精力打好球?"
狂爱鳝筒烧肉,不太喜欢西餐的姚明一直都坚持"妈妈烧的菜最好吃"。可惜在美国,不要说鳝筒了,就连鳝丝都没有。母亲不怕姚明吃得多,就怕他累得没胃口。方凤娣把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各种烹调料法全用上了。开放式厨房不太好煎炒炸,就在洗衣房里专门按了个灶头,接好了煤气管,炒青菜、做嫩牛排。搞笑的是姚明的翻译科林·派因,胃口比姚明还大,姚明一顿吃两块牛排,他还不止,一边吃一边一个劲地用中文拍马屁:"好吃好吃真好吃!"每顿必说,搞得方凤娣忍俊不禁,不知道他是客气还是真的觉得中国菜好吃极了。
在"姚之队"的决策机制中,决定一件事,通常是一人一票,不同意见者可以努力说服对方或被说服;而姚明拥有一票否决权,如果他不愿意,那就不做。然而,最初拥有否决权的,其实是姚明的妈妈方凤娣,后来觉得姚明大了,应该让他自己做主了,才把否决权转交给了姚明。姚明曾鼓起勇气对母亲说,"你在我身边竖起一面面高墙,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却置身墙外,那时你怎么办?"好在2006年之后,方凤娣学会了不断放松自己天生对外界的警惕感,高墙慢慢被拆除,姚明也有了更多自由呼吸的空间。方凤娣后来带孙女姚沁蕾。
在美国的休斯顿,可以不需要门票进康柏中心去看NBA职篮球赛的人不多,而姚明的父亲姚志源、母亲方凤娣是这些少数不需要门票的观众中颇受瞩目的人。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火箭队在休斯敦的每一场比赛,姚明的父母都会去看球赛,同时也做姚明的"场外教练"。在球赛结束,姚明回到家中时,他们会与姚明讨论当天比赛的得失,给姚明一点提示。
姚明父母"直通"休斯顿赛场,不需门票观战。姚志源和方凤娣通常都是在球赛开始前,先到康柏中心的一间专用贵宾休息室坐一下,等到球赛开始前约10分钟或15分钟才走进球场,坐在火箭队替他们保留的座位上观赏球赛。他们进场时,根本不需要向球场管理员出示任何证件或门票,只打个招呼而已;有的球场管理员还会主动和他们握手表示敬意。许多去看球赛的观众都会向姚志源、方凤娣打招呼致意,连一些小朋友都想和他们握手,或说声Hello。问起一位小朋友他们是谁,他说:"I know, they are Yao Ming's parents"(我知道,他们是姚明的父母)。
姚餐厅(Yao Restaurant & Bar)位于美国休斯顿西城区最繁华的高档餐饮街威斯海默街9755号,于2005年开张。由姚明的父母姚志源、方凤娣和他们曾经的篮球队友以及休斯顿中餐馆老板联合开办。
姚餐厅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姚妈妈做的菜,什么姚太太馄饨、姚太太私房菜、姚太太私房汤、小鸡炖蘑菇,还有让人直流口水的姚妈妈亲手做的红烧蹄膀、糖醋小排、虾仁小馄饨……但是,姚明妈妈方凤娣坦言:"我不会亲自为顾客们下厨,只会给自己的儿子做饭。"姚明的哥们会得到一点特殊待遇,吃过姚妈妈亲手做的菜的人都赞不绝口,弗朗西斯等姚明的朋友都有幸尝过。姚餐厅简直成为了休斯敦的一个"观光热点",国内去休斯敦的人,很多都会去看看火箭的比赛,也会到姚餐厅吃一顿饭。甚至连美国前总统老布什都经常在姚餐厅订房吃饭。
姚餐厅里随处可见姚明的照片,还有父母姚志源和方凤娣年轻时打球的老照片。在餐厅的酒吧里配备了3台70英寸的超宽屏幕电视,不间断地转播各种体育节目。餐厅共有6个包间,姚志源和方凤娣特意为儿子姚明在VIP包间内定制了一把超大型坐椅,餐厅墙壁上姚明的比赛照片随处可见,这个包间里还配备计算机和电视等,在姚明不使用时,这个包间也对外营业。酒吧的包间和贵宾席则为"大家伙"们度身定做,休息室里的浴室也考虑到了"大家伙"们的"高"标准,这些包间里特制的椅子比普通椅子要大两倍。姚明的朋友们在这里就餐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013年2月24日,休斯顿元宵节游园会组织委员会为姚明的父亲姚志源、母亲方凤娣颁发了"美中友谊特别贡献奖",以表彰他们培养出姚明这位曾经驰骋NBA多年并积极参与休斯顿华人社团慈善活动的球星。
"美中友谊特别贡献奖"2007年由《美中信使报》创立。《美中信使报》执行社长兼总编辑、游园会组委会负责人之一金鸣峰表示,姚明是中国、也是休斯顿华人的骄傲,他为休斯顿市以及中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些都离不开姚明父母的培养,姚明父母及姚明本人与休斯顿华人社团都保持着密切联系,也屡有善举。因此,将该奖项授予姚明父母实至名归。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馆侨务组长等约100人出席了颁奖典礼。
2013年2月15日,休斯顿市长帕克亲自授予姚明"休斯敦市亲善大使"称号,以表彰他在火箭队效力期间为休斯顿市以及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辅导学生
2014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金寨站活动期间,姚基金发起人姚明的父母姚志源和方凤娣来到金寨,出席篮球季活动。观看了篮球季小组比赛,并担任临时教练指导了金寨县银山畈希望小学代表队和白塔畈明德希望小学代表队的比赛,小队员们在两位篮球专家的指导下打出了一场精彩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