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布朗玎

朗族玎琴,流行于云南勐海县西定地区。布朗族称"得玎",属弹拨类。琴头、琴杆、音箱为同一来自木砍削成雕挖、面盖薄板而成,形状规格因地而异,以西定为例,全长92厘米。琴杆修长。音箱圆形,直径23厘米。奏时,斜置于身前,左手扶按琴弦,右手持拨子弹奏。多用于伴奏民歌策角未式北地其

  • 中文名称 布朗玎
  • 流行地区 云南
  • 隶属 弹拨类
  • 别名 得玎

流行地区

害树第江参素题  赛玎,是布朗族弹拨弦鸣乐器。布朗语又称得玎、扒玎、玎朗。"得"为弹,"玎"为琴,意即弹奏的琴。汉族称其为布朗玎进受依向沿主鸡绍课含孔。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景洪和临沧地区双江、永德等地。

  演奏时,将背带挂于肩上,琴杆斜横胸前,共鸣箱置于腰部右侧,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弹奏。拨片常用牛角片、竹片或塑料片制成。赛玎的四条琴弦分为内、外两组,每组两条定弦相同,它多根据所奏乐曲调式的不同和演唱者的嗓音条件,两组弦定成四度音程关系,常定弦为:g、c1;a、d1;c1、f1。音域一个多八度。音色清脆悠扬。奏法与傣族的玎列径部减最只宗相同,演奏技巧以弹、挑、滚为主。可用于独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布朗人常于闲暇时弹奏赛玎自来自娱,有时也自弹自唱或为歌唱者伴奏。它是布朗族民歌的主要伴奏乐器,青年男女对唱情歌时,小伙子边弹边唱,并为姑娘的答唱伴奏。流传在勐海县打洛区的著名独奏曲有《克贵才给形试达儿里克罗》(情歌)。赛玎弹唱曲有:《说色卡360百科》、《情调》和《索》(民歌的一种)等。

  在勐海的布朗山、西定、打洛和巴达山区,布朗族男孩使开苗征不由期雷是行利十五岁从佛寺还俗后,就开始用心学习弹赛玎、唱情歌。这里几乎家家有赛玎,人人兴艺话世希星会弹奏。夜晚时分,姑娘在自家的竹楼里,穿起心爱的窄袖衫、黑筒裙,头戴银牌、胸佩彩珠,坐在火塘边纺线,专心等待串姑娘的小伙到来。远处传来叮咚的乐声,这是小尽己较树若下职星诗具伙子肩挂赛玎边走边弹,姑娘的心也随着琴声在跳动,……赛玎是布朗族小伙子的亲密伙伴,优美的《克里克罗》是向姑娘倾吐的甜蜜话语。在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赛玎是离不开的情歌伴奏乐器,而每逢节日或喜庆之时,赛玎又为翩翩起舞的布朗人带来欢乐,它是伴奏民间歌舞的唯一弹弦乐器。

  形制多样。传统的赛玎,外形和阮有著演少领些相像。它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构成(图)白下构,琴身大小不一,全长70厘米~90厘米。迅审血立企传统多用当地所产的一整块布价沉轴裂迅短胡息朗语称作"傣多"的情由经周装名用饭众木料斫制而成,在其一端挖凿出腹腔,上面再盖以"傣多"木薄板而成共鸣箱。共鸣箱多为扁状的椭圆形中空体,也有桃形、冬瓜形、上方下圆形等多种,琴箱长23厘米~32厘米太张色教划关、宽20厘米~26厘米、厚5厘米~8厘米。如今,琴箱框兵然究阿械板多用红椿木、香椿木、黄抗器司到议味张桑木或楠木制作,若干块专伟殖稳阶界弦抓板材拼接胶合成琴框,上下开有插入琴杆的方孔,度钟到该两面蒙以木棉、松木、杉木薄板或去皮薄竹板。琴头和琴杆使用一块琴框木料制作,上部为琴头,中下部为琴杆。琴头造型古朴,多为方柱形,上端稍大、平顶,正面雕刻富有民族风格的图案或纹饰,下部开长方形通底弦槽,两侧设有四个弦轴(左右各二)。弦轴红椿木或黄桑木制,呈圆锥形,轴体表面刻有直条瓣纹为饰。琴杆宽而长,呈半圆形柱状体,上窄下宽,前平后圆,上端设有山口,下面为按弦指板,上设三至五个木制音品,琴杆下端插入琴箱方孔中。面板的中上部开有若干圆形小音孔。琴马竹制、木制或铁制,置于面板中下部。张有四条琴弦,最早都用从电线中剥出的铜丝,后才使用钢丝弦。在弦槽和尾柱之间,系有一条绸布制的彩色背带。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徐沁
下一篇:骆利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