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驼背大麻哈鱼

驼背大马哈鱼为鲑科大麻哈鱼属的鱼类,俗名细鳞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我国境内仅见于图们江和绥芬河。主要特征和大麻哈鱼相同。背部和尾鳍有较大黑斑。生殖季节雄性头后明显隆起呈佝偻状。名贵珍稀鱼类之一。降海洄游型鱼类,每年6~7月份见于图们江支流珲春河下游。幼鱼在江中栖息时间较短,于翌年4~5月份开始降河。是我国鲑蹲鱼类中最为稀少的一种,已濒于绝迹。

  • 中文名 驼背大麻哈鱼
  • 拉丁学名 Oncorhynchus gorbuscha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辐鳍鱼纲

来自布范围

  分布于北太360百科平洋沿岸和美洲大陆(北纬72~27度),性成熟后进入太平洋北部沿岸的河流产卵繁殖。我国产于绥芬河及图门江。该鱼还先后被引进到德国和伊朗,并偶然得到与大麻哈的杂交后代,这些后代是可育的。

形态特征

  体梭型,侧扁。口端位,尾叉浅。

  脂鳍位于背部尾柄上,臀鳍基部末端之前,脂鳍末端游离成屈指状。侧线完全,体被圆鳞,鳞细小。与大麻哈鱼比较,驼背大麻哈鱼的头较短,繁茶注卷务解计他给殖期雌性的头部较尖。背鳍位于背部中央。繁殖期雄性个性变化显著,体高增大,头后背鳍前部似驼峰隆起成佝偻状;吻变窄向前伸的很长,上、下吻端向内弯曲成钳型,口不能闭合,颌骨向后延伸过眼后,上、下颚及犁骨上有发达的尖齿。繁殖期雌性个体除体色外形态变化不大。体背部青黑,体侧及腹部创船银白;背部及尾鳍上有椭圆、半圆等不同开关的黑斑点,也有的个体背部无黑斑点;繁殖期全体变黑。

生活习性

  驼背大麻哈鱼在太平洋大麻哈鱼属中,其个体及鳞片是最小的,溯河距离较短,一般在河流下游产卵。自然孵化的稚鱼于富余次东可存液构某常土4-5月降海。回归群体年龄均为2年。

  繁殖 驼背大麻哈鱼产卵溯河期通常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仅在大江的下游支流水域产卵。怀卵量0.10-0.14万粒,平均0.12万粒。卵径5.9-6.0mm,卵色桔红。产卵场条件: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深0.4-1.1m,流速创片读0.47-0.94m/s,水温6-13℃。产完卵后亲鱼不久即死亡。

资源现状

  是我鲑鳟鱼类中最为稀少的一种,已濒于绝迹。

经济价值

  驼背大麻哈鱼是世界名贵经济鱼类,在北太平洋的大麻哈鱼属中,驼背大麻哈鱼是资源量和渔获量最多的种类。一般个体为1.5kg。图们江、绥芬河已趋绝迹。黑著夫异你验耐给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来自87年从前苏联哈林岛引进驼背大麻哈鱼发眼卵,解每在竖年4月份孵化放流72万尾稚鱼,1989年6-8月有明显的回归效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小河底自然村
下一篇:头蕊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