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徐曙光

徐曙光 ,创业家,企业家,美籍华人, 出生于1964年,山东威海乳山。格林酒店集团董事长兼总裁。2004年创立酒店管理集团:格林酒店集团。 2017年创立涵盖酒店、餐饮、乙构和烧解空路谁旅游休闲、互联网科技等不同业务领域的多元化管理集团:格美集团。

2019年10月10日,徐曙光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573位

2020年2月26日,以9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2020世茂深港国际中心·胡润全球富豪榜非甚副按深》第2142位。

  • 中文名称 徐曙光
  • 外文名称 Alex
  • 国籍 美国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964年

人物履历

  1990年 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应用数学硕士、电脑工程硕士等。

  1990-棉经流宗到神强什般周向1993年 任世界500强来自美国百老汇控股公司财务经理和信息经理。

  1994维行罪功-1995年 任美国最大娱乐房仍度房术孔件啊随殖志民地产投资基金公司SantaAnita财务总监。

  1995-1997年 任美国统一投资公司首席运营官。

  1997年至今 创办并任美国太平洋之家APH董事长。

360百科  2004年至今 创办格林酒店集团,任董事长兼总裁。

  2017年创立涵盖酒店、餐饮、旅游休闲、互联网科技等不同业务领域的多元化管理集团:格美集团。

创业理念

  徐曙光晶压对白手起家创业,从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村孩子到留学美国,从世界500强冲促民积念假角黑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到连续自主创业成功。在毕业后,成为8家公司的董事长,创业足迹横跨两大洲,涉既范件娘来呀根益各源足近10个不同的行业。徐曙光的创业理念:抛开"蓝海",抛开"捷径"。选择大概率事件,坚持下去,就能迎来成功;坚持信念、团队、人才、成功经验的复制,连续的成功依额核甲候权威也创业没有其他秘诀。这是一个需要创业者的时代。

个人荣誉

  2019年12月:荣获《经济》杂志社颁发的"2019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时代中国经济优秀人物"

  2019年:荣获第七届环球(中国)旅游投资论坛"新中国成立刻亮载西钟增先境收70周年文旅产业特殊贡献奖"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文旅国际峰会"五洲钻石奖-文旅国际年度影响力领袖"

  2017年:荣获世界酒店联盟颁发的"五洲钻石奖-中国酒店业年度创业功勋领袖"

  2017年3月: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饭店金马奖"中国酒店业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

  2013年11月:荣获2013中国经济发展论坛颁发的"2013中国经济人物"荣誉称号

  2013年07月:荣获"中国客户服务突出贡献荣誉大奖"

  2013年05月:荣获全国诚信人物光荣榜"中国诚信优秀诗土兵政企业家"荣誉称号

  2012年12月 :荣获品牌中国产业联盟颁发的"2012品牌中国围何次肥千专穿织八酒店行业年度人物"

  2011年11月:荣获来自中国酒店金龙奖"2011年度中国酒店先生"

  2011年3月:荣获第六届中国酒店星光奖"中国酒店业杰出总裁"奖

  2010年12月:荣获2010360百科年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

  2010年11月:荣获"亚太企业精神奖"颁发的"卓越企业家奖"

  2009年3月:获"中评气强味无通文国酒店业新领军人物"

  2007-2008年度:当选"中国特许企业十大优其感础罗帮取们括苗争正秀管理者"

出版著作

  《做父亲,不许失败的创业》2010年

  该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附欢饭三事烟细限安湖尼是传奇人物徐曙光先生十多年对子女教育的精彩记录,是一本在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巨大意义的书籍。

  《我就是喜欢创业离笑》2009年

  该书以徐曙光先生为主人公,记叙了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成长为8家公司的董事长的历程,报考大学、出国留学、进入职场、连续创业、管理企业,书中为读者呈现了这位成功人士的种种人生经验与智慧: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与和策题道路、如何准备出国留学、如果在美国生存、如何在职场高升、如穿则愿害何创办自己的企业、如何管理自己的企业、如何能够同时成功地做很多件事情……

人物事迹

  上世纪80年代,从北非啊抗安侵便席京工业学院自动控制专业南边化井断专定厂赶毕业后,徐曙光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数学系就读。一个人拖着个大皮箱,来到无亲无故的美国。当他下了飞机,踏上美国国土的第一步时,内心还略带紧张。"记得当时是一个不熟悉的人来接我的。"

  但很快,适应力很强的徐曙光融入了校园生活,由于有全静把全鲁该额奖学金支持,一年可读三个学期,他很快完成了数学系课程获得硕士学位,同时他还攻读了计算机专业,并提前获得该专业硕士学位。第三年,他层它类又攻读商业管理博士学位,是少数获穿田获得南加大商学院最高博士奖学金的学生之一。

  此时出现了人生转机。1990年夏天,徐曙光进入美国500强大型百货连锁企业百老汇连锁控股(BWY.NYSE,后和美国最大的连锁百货Federated Department Stores,Inc.合并)任实习财务分析员,由于表现出色,公司力聘他为财务和信息部经理。经过考虑,徐曙光认为机会难得,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加诉村远回尽再蛋盟百老汇,他的母亲为胡草克圆祖范蛋导或频束此还耿耿于怀。

  4年后,徐曙光跟随百老汇CFO跳槽到美国纽约上市公司Santa Anita娱乐房地产投资基金(SAR.NYSE)任财务总监。其后又被聘请到美国统一投资公司任首席运营官,2年间,该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和良性资产提高了若干倍。

  "一系列的职场经历让我懂得,不管什么产业,其发展都违背不了经济规律。看清市场供求是关键,在供求关系以及市场价格之间出现不对称时,低风险、高回报机会就会出现,如果再能将内部的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上来,那你的业绩就会比同行高出几倍。"

  1997年,已在商圈小有名气的徐曙光进入美国太平洋之家APH。这是一家社区开发公司,其产品是大众化别墅小区,公司在三个州都有不小规模的投资。当时加州地产类投资从1991年开始下滑到全面走入最低谷,很多的地产投资公司经营不良,其中包括APH。公司被迫重组,徐曙光买下了公司100%股份,成为APH董事长,并带领其走出低谷。

  此后,徐曙光陆续投资美国医疗办公领域、在家乡建设服装出口工厂、在辽宁投建旧城改造产业……一系列投资收益,让徐曙光身价百倍,也让其成为拥有数家企业的"董事长专业户"。

  只身闯荡南加州大学

  徐曙光20岁便从北京工业学院毕业了。那是1984年,整个中国尚处于一种懵懂、混沌、萌动着开化因子的状态,所有人都在焦虑而急切地找寻出路。

  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和邓小平作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这是一项重要而影响深远的决策,但在当时,这又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决策。办经济特区在中国乃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先例,没有经验可循,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必须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精神勇于"试验"。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引来了全世界的瞩目,国内外的反应非常强烈。

  1984年1月24~29日,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并题了词。为深圳特区题的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为珠海特区题的词是:"珠海经济特区好。"邓小平的视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一颗"定心丸",使急于摆脱困境的人们看到了生生希望。

  当时的大学毕业生,都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成绩优秀的徐曙光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北京,在国家航天部实验室得到了一份工作。在这里工作有保障、有面子,在当年乃至现今的中国,都是令人羡慕的。

  在随后的工作中,徐曙光接触了很多国外的科学家和回国的教授,这些"海外来客"在给同事们作培训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水平。徐曙光发现,"洋人"和"海归"远比本土人才的视野开阔,在很多方面都比国内的研究人员高出一筹,自然也要吃香得多。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他决定要出国深造。

  然而,徐曙光发现自己首先碰到的一个"拦路虎"就是英语。当年在读工科时,大家都严重偏向数理化,对文科只是敷衍了事,这导致他对外语的重视度远远不够。而在之前的高考中,满分为30分的英语试卷,他仅仅得了9分,大大拖了他的后腿。这样一来,他更加将学英语视为畏途了。

  但客观事实是,通不过英语考试,徐曙光就申请不到学校和奖学金,更不可能漂洋过海前往美国。没有办法,徐曙光的准备工作只能先从英文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经过三年的准备,他终于通过了托福、GRE考试,并在航天部一些熟识的外籍专家的帮助下,争取到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以下简称"南加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学校口试过关后,还得到了助教奖学金。

  从此,徐曙光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将完全摆脱在中国时那种既有的发展路径,到一个神秘的国度去找寻新的机遇。当他再度回到中国时,将以完全不同的面貌示人--他将被称做"创业家"。

  南加州大学是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研究与发展"经费最多的10所美国私立大学之一,并且为全美大学的前30名。在佛罗里达大学调查中心,南加州大学被列为全美第12名顶尖研究型大学。南加州大学在商学、理工及传播等方面极负盛名。南加州大学共有学生30000多人,其中约有外籍学生4000名,是全美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

  在南加州大学,徐曙光获得了应用数学硕士学位和电脑工程硕士学位。随后,他又在这所学校攻读了金融与运营研究博士学位。

  在当时,对比中国的高考,其实出国留学才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为了能顺利出国深造,经专家支招,徐曙光采用了一个非常讨巧的方式--申请了应用数学专业。他之所以申请这个专业,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选择应用数学的不多,相对比较偏门,外国学生比较容易被录取,奖学金也相对好拿。

  "只能先进去了再说,你只有在打开了一扇门之后,才会发现新的机会。你也只有在这个新的领域里展现自己,别人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如果从一开始就追求尽善尽美,非此不要,那就很可能连第一关都过不了,所有关于以后的美好设想,也都只是空中楼阁。人生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而不是老让自己在两个极端之间进行选择。"

  徐曙光把这种方式总结为:做事一定要做大概率的事情。

  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留学生,刚到美国的徐曙光其实处境相当艰难。初到洛杉矶,他遭遇了接机人迟到的尴尬:孤身一人,身在异国他乡,语言不熟悉,拖着一个大皮箱在机场足足等了一天,连求助的地方都没有。当时他的心情非常郁闷,还花了一美元,从一个黑人手里买了半包骆驼牌香烟。他说:"这段不愉快的经历,让我非常讨厌接人迟到,并且将心比心,养成了接人从不迟到的习惯。"

  到学校之后,第一学期,这个留学生还在课堂上大大地出了一回洋相。当时,一位德国籍的老师、原数学系系主任Dr?Markovitz给他们上大班课,徐曙光举手向他提了个问题,没想到,老师根本听不懂他那磕磕巴巴的英语,几次重复之后,老师不耐烦了。

  "你把他的问题翻译一遍!"老师指着徐曙光旁边的一个台湾学生说。

  徐曙光的脸马上涨得通红,整个学期下来,他再也没敢提过一个问题。

  但这位德国系主任没有料到的是,期末考试的时候,满分100分的试卷,英语结巴的徐曙光竟然得了148分,他连60分的附加题都差不多全答对了。而第二名,分数只有他的一半。

  从此以后,Dr?Markovitz对他刮目相看、照顾有加。每逢徐曙光需要什么推荐或者证明的时候,老师总是积极地帮助他。这倒让徐曙光感到很不好意思。从这件事情徐曙光看出,赢得别人的尊重靠的是业绩,而不是金钱和关系。

  初出茅庐(短暂的遗传工程学生涯)

  等到徐曙光获得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后,当时的美国正要开始发展人体基因解析学,也就是对DNA进行解析,这是个投资规模达20亿美元的"遗传工程项目"。

  人体共有5万~10万个遗传基因,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这些基因组成了人的"生命设计图"。破译这张"生命设计图",找到引起各种疾病的基因,就能够确立治疗诸如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办法。被破译的"生命设计图"几乎在所有的产业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因此21世纪被称为"生物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被视为"新的战略物资",成为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的高新科技领域。

  由于基因解析更多时候需要数学知识去推导、演算,成绩优秀的徐曙光大有用武之地,导师Dr?WatermanDr?Waterman: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应用细胞学》杂志创始人兼主编,还是清华大学客座教授。Dr?Waterman运用数学来研究基因数据库,主攻老年痴呆症遗传方面的问题。他的思维非常广泛、新颖,也是从美国国家卫生局每年得到研究基金最高的一位科学家。便希望他往这个方向发展。为了使这个对生物学一窍不通的数学系学生尽快上手,导师还特地安排他去进修遗传工程学。

  当时美国遗传工程学的领军人物Dr?Finch,也在南加州大学任教(他被称为对南加州大学最有贡献的12名教授之一)。Dr?Finch十分看重徐曙光,只要徐曙光一进实验室,不管有没有开始干活,就按8美元/小时的规格付费给他。徐曙光简直算是个小富翁了,要知道,在当时的中国,人们一个月的工资普遍才几十元人民币。

  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这使徐曙光认识到中美之间的价值观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一天,徐曙光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平时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女博士正在埋头做实验。他走过去,从后面轻轻拍了一下对方的肩膀,想跟她打声招呼。没想到对方竟然惊恐地回过头来,神情大怒!徐曙光吓了一大跳,连连向她解释和赔礼道歉。

  "要是在中国,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玩笑而已,但在美国情况就不同了。美国人很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私人距离,如果处理不得当,很简单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引发大纠纷。"

  到了期末考试,遗传工程学的课程共有150人选修,但只有7个学生得到的成绩是A,徐曙光便是其中之一。Dr?Finch很高兴,打算继续好好培养他。不过,这些"一相情愿"的老师们没想到的是,徐曙光其实并不喜欢做生物实验。他觉得,一个小实验就要花好几天时间,很难即时看到结果,非常枯燥无聊,他很没有这个耐心。更何况,千百次的实验,得到的或许依然只是失败的结果。在当时的徐曙光看来,这样的"浪费"他是不喜欢的。

  一件小事促使徐曙光下定决心离开。一次做实验时,他不小心弄断了装满试剂的试管,碎玻璃在他手上拉出了一道长长的伤口,鲜血淋漓,里面的试剂也洒了一手。

  徐曙光当时吓了一大跳:"如果是传染病细菌或病毒,那就完蛋了!"大家都知道,生物实验里培养的细菌,谁也搞不清到底带了什么病毒,会有什么危害。到时候,能不能治疗,还是个问题。

  幸亏这只是非病毒类试剂,这次经历对徐曙光来说只是一场虚惊。

  但是,这件小事促使徐曙光最终下定决心:不再在这个"乏味"、"危险"的实验室里待下去。

  "遗传学最需要数学家,如果你能坚持,5年之内你将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Dr?Finch非常惋惜地说。徐曙光是他发现的一棵很好的苗子,他正打算把自己的毕生经验都传授给他,师徒俩联手在遗传学界大大作为一番。

  然而,一切刚刚开始,却又戛然而止,徐曙光去意已决,Dr?Finch已经无法达成这个"一相情愿"的心愿了。

  "对于这一段经历,我回过头来想都觉得比较可笑。"徐曙光回忆上述经历时说,"我是从1988年开始研究遗传工程的,这是一门非常艰难的学科,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少,但技术却非常领先。那时候人体基因还没有被解析出来,我们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解析人体基因,但是我不喜欢在实验室里做一些生物实验、化学实验,我觉得做一个实验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就渐渐失去了耐心。我选择了离开,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美国商界崭露头角(加盟百老汇)

  1990年5月,徐曙光在攻读博士期间,经过导师的推荐,获得了到美国百老汇连锁控股公司(BWY?NYSE)实习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实习财务分析师,负责处理公司财务方面的事务。

  百老汇是一家名列世界500强的大型百货连锁企业,也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百年老店。当时,公司拥有2?5万名员工,每年的营业额达到25亿美元。然而,来自遥远东方的实习生徐曙光,却只赶上了这个商业帝国落日的余晖。

  事情得从头说起。20世纪80年代,百老汇风头正健,是全美第六大零售连锁商,也是美国股市的一颗新星。1984年,另一家同业公司--The Limited希望收购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股价是每股20美元左右,The Limited给出的收购价是每股35美元,但百老汇的董事会没有同意。请求被拒后,The Limited在二级市场上发起了恶意收购。为了对抗,百老汇启动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毒丸计划"毒丸计划:毒丸(poison pill)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最初是指目标公司向普通股股东发行优先股,导致新股充斥市场。一旦"毒丸计划"被触发,其他所有的股东都有机会以低价买进新股。这样就大大地稀释了收购方的股权,继而使收购变得代价高昂,从而达到抵制收购的目的。(在徐曙光个人看来,这是对市场极其不好的工具,是保护少数人利益的工具。),终于打退了来势汹汹的The Limited。1986年,百老汇的股价涨到每股50美元,The Limited又卷土重来,给出了每股60美元的收购价格,但百老汇董事会还是拒绝出售,同时还第二次启用了"毒丸计划"。这一次,公司把大量好的资产变卖,给了股东每股17美元的分红,把大量的现金分红出去,两次"毒丸计划"下来,百老汇所有的现金、资源都用完了,董事会虽然保住了公司,但元气大伤,公司的发展从此举步维艰。徐曙光刚刚加盟百老汇的时候,公司股价还是每股十几美元,但半年之后,每股只有2美元了。

  百老汇旗下有125家大型百货商店,每家商店有50万种不同商品,这里面的数据非常复杂。百老汇的IT部就有700名员工,专门处理各种数据,但还是满足不了管理层的需求。管理层所需要的,是能够综合看到问题所在的分析。当时,徐曙光正好学过电脑工程学和商学,他的任务就是衔接IT部的分析和管理层的需求这两个方面。

  上班之后,徐曙光就开始做数据分析的工作,把成果提供给老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成本部分,因为公司每天的营收是看得见的,但成本却要考虑很多折旧、税费、工资等因素,相比而言要复杂得多,需要耗更多的心思去分析。"一家公司越是在紧急关头,越是要把握好现金流,控制好成本。"徐曙光这么说道。

  三个月的实习期很快过去了,徐曙光要回学校上课了,他的老板、公司的CFO Brian则希望他留下来工作。

  "你愿意留在百老汇工作吗?"一天下班后,Brian留下了徐曙光,单刀直入地问道。

  "……"徐曙光一下子没能反应过来,他被Brian毫无铺垫的问话"吓"到了,只是满脸疑惑地看着对方。

  Brian看到的,却是徐曙光满脸为难和艰难抉择的表情。

  "如果有需要,公司可以帮助你办下绿卡!"Brian急急地补充说。他是一个很直接的人,习惯于美国式的说话方式,经常毫无顾忌地把心底的话说出来。他想,既然那么多公司都争着聘请徐曙光,可见自己并没有看走眼。

  不仅是当时,直到现在,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获得美国绿卡,留在美国大公司工作,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心愿。

  上述的对话过程,其实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短到徐曙光自始至终都没怎么"醒"过来。但他下意识地感觉到,这对自己是个极好的机会,将成为自己在美国企业界起跳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且,这个工作非常有趣,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这下子,徐曙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还在公司大楼第35层的拐角处拥有了一间自己的办公室。

  其实,那个时候,徐曙光还没有修完博士学位,但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中国人知道,机会不等人,如果自己还按部就班地等到毕业再找工作,那么眼前的这个好机会肯定会成为昨日黄花。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徐曙光的博士生导师Dr?Conway对此不是很赞同,她坚持认为,徐曙光只要好好地将书念好,在这个领域中有所突破,在学术上同样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但这个假设已经无法在现实中得到验证了。

  在美国商界崭露头角(30岁的财务总监)

  由于在公司重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使得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焕发生机,百老汇的财务团队在业界获得了高度评价,一些大企业也纷纷把他们列入了挖角的名单。

  百老汇宣布与梅西百货合并之后,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事变动,"觊觎已久"的企业们看到了机会,向百老汇的财经团队伸出了招贤的橄榄枝。

  不久之后,徐曙光的顶头上司,也就是百老汇的CFO Brian,被邀请到美国纽约上市公司Santa Anita娱乐房地产投资基金(SAR?NYSE)任总裁,全面主持该公司的工作。

  Santa Anita娱乐房地产投资基金(以下简称Santa Anita基金)董事会对新任总裁Brian说,很欣赏他们在百老汇重组过程中的表现,希望他能再带一些精兵强将过去。

  于是,Brian邀请徐曙光一起过去,徐曙光答应了。

  其实,从百老汇决定要与梅西百货合并以来,徐曙光也一直在思考自己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合并之后,两家公司的业务肯定要重新整合,并入到同一个部门。而百老汇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人员方面肯定得根据对方的规划来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和换血。这时候,仅凭工作勤奋、业绩突出就能留下来,甚至获得一个好职位吗?如果跟着Brian一起跳槽去Santa Anita基金呢?徐曙光很清楚主管的为人,在整个百老汇重组工作过程中,Brian对他照顾有加。如果继续留在百老汇,还能碰到这样赏识自己的领导吗?恐怕不一定。更何况,Santa Anita基金在业界也是赫赫有名,拥有100多年的历史,能够为自己的简历添上很有分量的一笔。

  于是,徐曙光跟随Brian进入了新公司,他也获得了提升,新职位是财务总监。这时已是1994年,1964年出生于山东乳山的徐曙光正好30岁了。

  20世纪初成立的Santa Anita基金拥有一个排名美国前三强的赛马场,名为Santa Anita Race Track(圣塔安妮塔赛马场),位于南加州的亚凯迪亚市,是全美最有名的纯种马赛马场之一。自1934年以来,陆续引进的各种昂贵的高科技电子仪器,如磁控式栅门及电子定时器等,使圣塔安妮塔赛马场更被南加州成千上万的马迷们视为赛马季节中每天必到的朝圣之所。

  圣塔安妮塔赛马场每年有两次热闹非凡的赛马季,分别为10月上旬~11月上旬,和12月下旬~4月下旬,入场费依等级和日子,分为5~20美元不等。每逢此时,场内满坑满谷的人,嘶吼声震耳欲聋。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虽然会被复杂的赌马规则搞得一头雾水,但赛马季的圣塔安妮塔赛马场也正是一般游客凑热闹的好地方。

  赛马场在刚刚流行起来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台赚钱机器。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圣塔安妮塔赛马场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为100%,并且持续了20年。但到徐曙光加盟时,赛马场的赢利已经远不如当初了,这是因为现代人赌博都喜欢"及时反馈",马上下注,马上翻牌,马上见结果,但赛马这种古老的方式,赛一场马只需要2分钟,等结果却需要半个小时,年轻人都没有这份耐心,所以这个行业的前景也就不怎么乐观了。

  正因为如此,圣塔安妮塔赛马场需要开辟新的赢利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设立房地产投资基金。公司把赛马娱乐所有的钱都交给房地产基金管理,用以发展其他业务。

  徐曙光在投资基金待了一年时间,他协助Brian整理清楚所有投资项目,并设计了最优的投资组合。

  当时,Santa Anita基金旗下还拥有医疗中心、大型购物商场、大型公寓投资等项目,为徐曙光以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然而,正当徐曙光打算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却不得不抽身离去,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救火"。

  成为南加州最大建商

  由于新公司没有钱,只能选择合建,各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南加州分公司开张以来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从房地产投资公司手中接过来的合作开发项目。

  当时,南加州华人中最大的房地产经纪公司是侨福地产(George Realty)。该公司建立于1984年11月,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投资美国土地,以开发华人社区为主。后来,侨福地产经过重组,在4位股东的辛勤努力下,现已成为加利福尼亚州南部、亚太地区最优秀的房地产经纪公司之一,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

  一次,侨福地产在南加州的一位股东拿到了40英亩土地,打算开发。然而,在美国做房地产开发,需要经验和资质,也需要和市政等拥有良好的关系,而且需要投入的成本非常大,包括整地、市政交付等费用。当时,美国普通城市里一幢中等价格的别墅才只要20万美元,如果各项费用控制不到位,开发商很可能血本无归。

  此外,土地开发还存在着很多与环保有关的问题,远比中国的烦琐。比如说,如果土地上有水源的话,就需要由美国军方的工程师来勘察,确认开发不会影响到环境和泄洪后,才能发放开发许可证。还比如说,当地如果有鸟类赖以为生的植物的话,建筑商先为鸟类找到合适的可以替代的生存之地,让鸟类可以随时回去觅食或者"居住",否则就无法开发。

  至于市政的配套设施,更需要考虑水电、公路、交通、卫生、消防、公安、教育、噪音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评估对它们的影响以及需要的费用。一着不慎,很可能满盘皆输。

  一块有待开发的生地,需要有工程师作出规划,将市政、居民、环境等进行通盘考虑。规划书出来后,首先要召集当地社区的居民开展"邻居会",只有其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同意,才能算是通过第一关。然后,规划书要递交到市计划委员会讨论(一座城市一般有5个委员),并取得多数票同意。接下来便是为期30天的公示期,接受各方的反对意见。很多时候,建筑商都不得不为一些细节问题反复地作出解释和修改,而后提交给市议会讨论通过。

  这样一整套程序下来,少则一年,多则若干年,足以拖得开发商心力交瘁。要完成这些事情,开发商需要极具沟通协调能力的发言人,在各个不同的团体和人群中往来周旋,说服他们接受开发方案。而通常情况下,拥有土地的开发商往往不具有这种专业能力,而是需要交给专门的公司来做。这样一来,投资商往往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土地转卖出去(当时地产还没有复苏,这样加不了多少价钱),要么找有能力的公司合建。

  徐曙光的公司,就有能力把他们的"短腿"补上。

  "其实,这些事情并不是很难,只是非常烦琐。我们既然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就只能多做点事情了。"徐曙光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侨福地产买下那块地后,将近7年时间,一直都没能开发。一是因为当时美国正处于房地产熊市,市场低迷;二是找不到合适的营建商一起开发。如果以一己之力开发的话,成本和需要承担的风险都是巨大的。

  正在几个老板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通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徐曙光,知道这家房地产投资公司的老板能够把各个方面的优势都结合起来,并起到协调、疏导的作用。而这时的徐曙光,也正在积极寻找投资项目。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合作开发。

  徐曙光一直认为,协调是管理的精要所在,企业必须协调股东、客户、社会、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冲突。

  老板的任务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总和的、真正的、富有活力的整体,他要将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较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

  资金方面,由于徐曙光还在协和地产工作时,便与不少银行相处融洽,信用良好,银行也对他知之颇深,贷款自然就要容易得多。

  徐曙光一直谦虚地说,自己属于运气比较好的,这笔生意做得颇为顺利。实际上,他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个细节问题,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解决于萌芽状态,而不是久拖不决,使之成为愈演愈烈的矛盾。这也就使得,在外人看来,他的生意没有什么特别跌宕起伏的过程,但其实里面包含了他很多的良苦用心。

  三年过后,一片漂亮的社区在这块200亩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徐曙光善于团结合作伙伴,这次合作双方都很满意,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双方又联手做了不少的事情。徐曙光后来只身回国创办格林豪泰的时候,统一投资集团、侨福地产的老板们也都成为他的投资方,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

  "我觉得,顾及对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舍得让利,让对方得利,最终还是会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利益。占小便宜的人不会有朋友。"

  从此以后,协和地产南加州分公司的发展进入正轨,徐曙光提供的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切:1998年,公司的营收为零;1999年,便达到了1000万美元;2004年已经达到了1亿美元。

  酣战经济型酒店(业界的黑天鹅)

  对于需要急速扩张的经济型酒店来说,规模很重要,而规模同时也就要求企业有良好的资金基础。如果单纯依赖负债的话,杠杆越大,风险也越高,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发"雪崩"效应。因此,负债经营要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

  自2003年到2007年,高盛、美林的杠杆率猛增到28倍,摩根士丹利增加到33倍,资本充足率约在3%左右,实质是"用风险赌收益",风险控制文化缺失。在这种高杠杆的赢利模式下,投资银行家可以用10美元做300美元的投资,只要有3?3%的收益率(接近于美国国债利率),投行就可以保本;相反,只要损失超过3?3%,就会血本无归。正由于这样,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的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加上之前垮下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相继破产和转型,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假如说已经有一定的规模,那么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家企业的资金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假如需要资金,也就说明这家企业的自有财力不是很强,从侧面也可以说明规模不大。规模不大,也就很难吸引看重连锁业门店数量的风险投资者了。简而言之,小打小闹就拿不到资金,也就形不成规模。在这个讲究规模为王,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连锁行业,这可算是致命的打击了。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这就需要创业者发挥自己的智慧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缺乏规划和实力较弱的酒店企业并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经过竞争后能立足于江湖的无非也就是锦江之星、格林豪泰、如家、莫泰、7天、汉庭等。

  纵观这些颇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经济型酒店的资本运作模式,除了具有国企背景的锦江之星以外,大多走的都是引入战略投资者,然后上市融资之道。

  经济型酒店这个行业开始引起投资界热捧,这一类中国概念股也成为海外投资者热议的一个话题。一时间,海内外投资者都将目光放到了如家、经济型酒店、新型经营理念的消费类企业身上,类似的企业也纷纷获得了大笔风险投资。

  就好像历史上在没有发现黑天鹅以前,大家都认为只要是天鹅,它一定就是白色的一样,假如没有意外,人们肯定也认为格林豪泰也会"循规蹈矩",走上同样的发展道路。实际上,也有很多风投慕名找到徐曙光,表示愿意给格林投资。

  但黑天鹅恰恰出现了,格林没有引入风险投资,而是依靠自有资金维持和推动发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巧妇人
下一篇:布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