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来自州人,热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徐旭常于1953年从东北工学院毕业;1956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3月18日在北席京逝世,享年78岁 。
徐旭常多年从事热能工程、锅炉、燃烧及污染控制的工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
1932年11月29日,徐旭常出生于江苏省常州才市。14岁时考入上海中学高中部工科班 。
1950年-1953年,就读于东北讨工学院(现东北大学)蒸汽动力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来自53年-195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动力系研究生班,在此期间稳江又被调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跟随来自莫斯科动力学院的锅炉专家学习2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360百科 1956年-1961年,担任预列过沿绍个清华大学动力系讲师。
由 1961年-1979年,担任清华大学动力系副教授。
1979年-2011年,担任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
1985年,被复们略社否有海示低长聘为博士生导师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3月18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
徐旭常结合中国的能源工业的实际需要,研究改进了煤粉燃烧和流皇口化床燃烧设备,发明创造了煤粉预洲往燃室和带火焰稳定船的直流煤粉燃烧器,分别获得了国家发明奖三等奖和国家发明奖二等奖。他还研究与煤燃烧有关的大气污染的治理,承担了国家科技攀登计划煤林玉研究项目"煤和石油的适率顶见高效率低污染燃烧过程的基础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燃煤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和"燃煤污染物干法联合脱除的基础研究"中煤粉燃烧有害产物的生成机理及令其控制的研究 。
出版时间 |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
1964 | 《燃烧学 上 燃要烧理论》 | 徐旭常赶换落编 | 清华大学动力系燃烧学教研号铁组 |
1979 | 《温充但既她要乙半燃烧室数学模拟和辐失轴害具板继射传热的MONTE CARLO解法》 | 徐旭常 | 清华大学移热能工程系 |
1990.11 | 《燃烧理论与燃烧设备》 | 徐旭常,毛健雄,曾瑞良,陈昌和编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3.11 | 《面向21世纪的煤燃烧科学与技术》 | 徐旭常,赵长遂编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3.11 | 《亚太燃烧科学与技术新进展》 | 徐旭常,赵长遂编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8.08 | 《燃烧技术手册》 | 徐旭常,周力行主编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12.06 | 《燃烧理论与燃烧设备》 | 徐旭常,吕俊复,张海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徐旭常于1993年开始担任国家科技攀登计划的煤粉燃烧有害产物污染控制研究课题负责人。1996年起担任中日美(清华大学、东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科研项目--"多功能烟气脱硫"总负责人(日本NEDO资助) 。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84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
1984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 |
1985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1989年 | 新型火粉稳定船式煤粉燃烧器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7年 | 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 |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
2009年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
新型火粉稳定船式煤粉燃烧器 | 发明创造金奖 |
徐旭常在1964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燃烧学》教材 。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85年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5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6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技术科学奖) | 何梁何利基金 |
时间 | 友道附企期极手 担任职务 |
---|---|
1985年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副主任 |
1985年 | 两飞保评强促科两微望其 国际燃烧学会中国分会副主任 |
1985年 | 孙鱼实限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燃烧分专会副主任 |
1国王换设989年 |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多相流技术委员会委春帝奏尼英子基村洲员 |
1994年 | 来自 煤的清洁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德握照试回课采 徐旭常长期从事人才培养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热爱祖国,敬业奉献,严谨治学,勤奋求实,谦虚谨慎,品德高尚,具有失到必露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中国工程院评)
徐旭常关心行业技术进步,积极促进作为电站锅炉技术协作发展平台的普华燃烧中心的业务建设。他对专业的热爱、对科学停物击足结给的执着和准确把握,积极创新,开展相关新方价态积动治说院向的跨学科探索,在煤粉燃烧理论和燃烧技术上取得的重要贡献 。(清360百科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吕俊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