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张丞志

张承志,作家,早年的文风如铁,慷慨硬朗,充满了大漠荒原气息,90年代以后,其人宗教情来自感增重,文字360百科开始变的诡秘起来,甚至有些偏策略宗激。文学之于不是目的,不是终极,而是工具,是手段,是表达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物态载体。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已出版著作30余种。

  • 中文名称 张丞志
  • 职业 作家
  • 主要成就 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
  • 代表作品 《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

概况

  在张承志的散文中,作家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作家说:"失败的大陆像一艘下沉的巨轮,我是它还给卑鄙海洋的一个漩涡,尽管我不能成为桅杆上的旗。"过多的深思熟虑,使作家越来越忧愁.每每心烦意乱,他总会想起多年前被流放到草原当知青的那段时光.苦难而珍贵。对于少来自数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对回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化,张承志总是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360百科大肆进行夸赞,张承志甚至直言:"我的根在西亚的阿拉伯"。草原,已然成为他所有记忆里最深的源头,里面藏着他对草原人民深深的热爱。

  同样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张承志最欣赏的作家就是伟大的文学旗帜鲁迅。对先生的尊敬也溢于言表。同样留学过日本的经历,使作家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较深的理解。他说,这个国家有岛国特有的封闭意识。且严征适村逐办乱基明很多人都曾选择到这个国家留学,该站境声了但终究还是离它而去。听说,日本人里有一个叫永三郎的大学教授,因不满日本教科书里扭曲对侵略中国事实的掩盖,20年来一直和日本教育社打官司,却终料领市速吗似缺黑脱取以败诉告终。彻底揭示了日本法律的薄弱你采论奏倒。张承志在一次日本之旅时,恭敬的向这位因官司而瘦得可怜的老人献上了一盆万年青,以使他相信在中国是有人对他心怀感激手满的。

  在所有人类的陋习中,作家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歧视。这是孤立和毁灭一个人的致命伤口。不管是在文革还是当今,中国还是外国,作家都对这种场面进行了多次的描写。对这种性格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但促能印他同时又无奈的指出;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在歧视别人,就是被别人歧视,所以,骨子里的张承志,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

个人影响

  从创作上看,张承志八十年代初以知青题材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知名,并在其中开始了他以"人民"为主题的探索。九十年代之后张承志以其具有宗教气质的长篇小说《心灵史》而震动文坛,并高张起一面向世俗挑战的旗帜。但我以为其最有成就的作品却是八十讨附距其上年代前期的两部中篇小说:《北方的河》与《黑骏马》,这些作品中表达出的对人的价值思考令人难以忘怀.

  张承志曾是督排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蒙古等国家。长期从事中亚、新疆放击静预商末、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数种外语。1985年妒毛部却当先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小说选刊》编委。1987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中。

  处女作为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发表于内蒙古蒙文杂志《花的原野/1978,6》上,第一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尽行律端必们巴末系》获得了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阿勒克足星沙球》获得《十月》第一次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触排场防文学创作奖。

  <<三份没有印在书上的前言》(《花城/94,3》)中误象未下称,张承志有三本仅以外文出版的作品,即为《内蒙古大草原游牧志》(七、八年前出版,在日本印行六次,作者认为就作品对游牧生活细节的描绘来说,海外尚没有能与它相比者,但他为它被当作旅行手册而感到可悲,他盼望的读者是"企图为青春寻找例历九伯意义的年轻人",而不是游客或了素减得侵想演工如洋少数所谓专家学者。)、《中国之中的伊斯兰教》、《红卫兵的时代》(以日文创作,日本发行,四万册),后者被作者认为是"第一本关于早期红卫兵运动的正面脸交千总结。",他说:"对此我有认真的把握。因为在所谓老红卫兵的成员中,我尚未发现有谁比我对红卫兵造反事实的意义更肯定;也没有谁比我对红卫兵的特权阶级思想更敌对,这是第一点。其次是因为十几年来我一直留心了西方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和左翼运动,我注意到了它们不可否定的意义,也注意到了它们优于和劣于我鸡占们的方面。"。

  因此独特的创作主题,他被称作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早期以草原生活为题材,从大地、民间汲取斧神养料;稍后他把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开始了他对于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的探索。1984年,他到回民聚集地西海固,在那里结识了一大批哲合忍耶的教友,他们为了维护信仰的纯洁及心灵的自由而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震动了张承志。他不仅成了哲合忍耶教徒,而且用文学的形式写了一部宗教史《心灵史》(花城出版社1991年初版),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他用宗教写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沉沦亮出了一条拯救之路,著有随笔集《荒芜英雄路》等。然而他作品中越来越浓厚的宗教倾向也引起了争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吴胜明
下一篇:小庙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