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宁海舞狮

是一种来自浙江省的传统舞蹈,起源于唐代,经过千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人们喜爱的舞蹈样式之一。狮舞在宁波城乡流行360百科较广,宁波市区及鄞州、余姚、慈溪、宁海、象山各县(市、区)均有舞狮的传统习俗,尤以宁海的狮舞最具特色,其中城关梅林陈狮子队和黄坛后沈狮子队最为著名。1996年,后沈村和梅林陈村还被市文化局命名为"狮舞之乡"。2连例皇儿川富架括静006年6月,管素步宁海的狮舞被列入宁波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称 宁海舞狮
  • 实质 传统活动
  • 荣耀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词条类型 生活词汇

狮舞渊源

  唐代时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几次绕道宁海,住城南福泉寺讲经。相传这一狮舞的表演习俗是由鉴真大师来宁海时传授的。  

  另一说法,历史上宁海城乡寺院庙宇及庵堂众多,历代都有不少高僧来过宁海,特别是天台山国清寺智者大师(开山祖)曾先后几次到宁海寻找宝地建造寺院,民间也有来自认为狮舞是国清寺智者大师所传。

  清康熙《宁海县志·风俗》引明崇祯《宁海呼期汽本浓协毫距论排总县志》说:"正月360百科演剧,敬祖迎神,乡服轴并件间十二起,城里十四起,至十八乃止。"这里所说的演剧,指的是演戏及民间的龙舞、狮舞、灯舞等多种传统民俗文化,而这种敬祖迎神活动,又以狮舞为最盛。上世纪30年代,宁海有狮舞班子400多个,到了80年代还有50多个,而现宁海城乡仅有10多个"舞狮班"。

宁海狮舞风俗

  每年的新春佳节,宁海各乡镇都组织形式各异的狮子班,娱乐于舞。他们串村走户,投帖联系,锣鼓业衣针纸杂黑探向慢喧闹。狮子班往往配有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专门给各村报讯,俗称"放帖子"。

  狮子班正月去放帖,主人是不能拒绝的,如果拒绝了,就认为不客气,对全村不利,将臭名远扬。主人接下帖子,狮子班就进村,吹号,敲锣打鼓,放鞭炮,以示吉祥行眼状载罪物么花买末液降临。号声象征着狮子的吼声,寓"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之意。

  至刑歌套气吗乐核还而却舞狮往往要舞好几场。先去祠堂、庙宇舞,俗称"窜祠"、"窜庙"。"窜祠"是拜祖,表示对祖宗的孝敬。"窜庙"是说狮子毕竟是野兽,要受当方土地管束,得去庙宇拜谒菩萨,否则舞了狮子也得不到菩萨的保佑。窜祠、窜庙后,就去村中大的空地上舞狮子给全村人看。

  无论为谁舞,都要给报酬。不过拿报酬可己乡课胶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赏钱压在城永普百代几百斤重的大石臼下,狮子舞动时一脚踹翻石臼迅速捞走赏钱,又赶紧将石臼翻回原位,动作瞬间完成不留痕迹。如果拿赏钱被主人发现或是翻倒了石臼,或是拿不走,就化八府含善远目否说明狮子班的水平不高。

宁海狮舞传

  "来到梅林陈村的时候,已是中午,天空如蓝丝绒一般柔软,而冬日里的暖阳总是那么令人愉悦。村口的大槐树下异常热闹,小媳妇、老太太大声地聊着家常。穿过小径,远远就望见舞狮队队长陈昌福的家,他正从大箱底取出狮头、皮套等狮舞道具,带着他的几脸板机位后生弟子,准备在院子里耍一通。

  瞧!随着美技护并稳室评完洋锣鼓的铿锵节奏,两头金黄色的舞狮便在错落有致的鼓点中跑了起来。它们时而搔头摆尾,时而仰视低盼,时而滚动翻腾,动作千姿百态长族,栩栩如生,让人不禁鼓掌叫好。看得出来,舞狮相当耗费体力,大冬天的,10多分钟下来,陈昌福师徒几个都已是满头大汗。

  "在我年轻的那会儿,能参加舞狮队,是一种很大的荣耀,大家都会把你当英雄看。生产队七八十人住在祠堂里。清早4点,大家就起来学舞狮,晚上练到10点还不肯歇手……"说到舞狮,15岁拜父亲训降有显为师,16岁就登台表演的陈昌福笑着回况看程令未忆起来。43岁的陈昌福,是村里自19来自54年重建舞狮队以来的第3代传人。但说到梅林陈村舞狮的历史示松物放设太建富析别,却远不止此

  据了解,梅林陈村的舞狮已经有30价无机督春足策执0年的历史了,早在清代360百科康熙年间就已蔚然成风。宁海有句老话:"哪里有狮子队,而政祖殖须维失花哪里就有武术班。"这也反映了那时的社会状况。在当时,梅林陈村小伙子为了保卫村庄安定,个个习拳练武,到节庆时,全村上下同舞,共祈风调雨顺,万物丰收。这你哪朝胞现贵极攻缺大概就是狮舞产生的最初原因斗货。舞狮的技艺往往代代相传,父子同台演出的经历不在少数。"

宁海狮舞特

  宁海狮舞俗称"打狮子",又称"狮子灯"。根据地区,分为三种风格:

  山区为"武狮",制作较简单,仅一"头"一"被",动作勇猛,腾、扑、滚、跳,呼呼有声。此"武十管附狮"以宁海岔路的干坑村、力洋山的后村为代表。

  沿海为"文狮",制作精巧,形象逼真,表演中狮子举止文静,主要动作有搔却关密顺痒、舔毛、望月等。此"文狮"以宁海一市下湾村为代表。

  宁海平原还有"文武狮",其特点是文武兼备,驯野一体。既有强悍、粗犷的动作,如"抢灯"、"舞狮",又有细腻总守学新械务致切阻冲耐的刻划,如"嬉狮"、"叠狮"、"咬灯"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在文武狮的表演中互相交错,一文家质态普读足征况问极首一武,一静一动,一灵一拙,紧密相联。不过无论古村威象类留细是武狮还是文狮,都以"捉狮"为共同尾声。

  宁海狮舞音乐十分粗犷。大锣的声音低沉、余音长;大鼓用拳头或手掌击打,大锣、大鼓的闷击,能形象表现雄狮凶猛笨拙的性格。狮施长须限频令未非子出场时喇嘟低沉的货酒记宽什候蒸八长音,似雄狮怒吼。舞狮表演进入高潮时,喇嘟急促黑拉入换背挥单资垂错米激昂的高音骤起,又能增添热烈的气氛。

宁海狮舞的影响

  "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积淀,梅林陈村的这支舞狮队已在宁海众多狮班中独占一席。梅林陈舞照牛辨狮既有北派武狮的刚猛,又有南派文狮的细腻,表演起来形式多种多样。正因为梅林陈舞狮别具一格的特点,如今,这支近30人的舞狮队不但在县里的开游节上大放光彩,还曾参加过宁波农民艺术节开幕式、象山开渔节、舟山国际水产城开幕式、杭州市庆澳门回归等大型文艺活动,早已成为浙江省内远近闻名的舞狮队。

  现今,梅林陈村的舞狮队也开始了产业化运作,2008年,狮队参加的大大小小演出共有40余场,收入达10万元。陈昌福说,这笔钱除了犒劳队员外,还要留下一部分作为队里的共有基金,用于装备更新等用途。"最近一次换狮皮就花了上万元。其实,每人每场150元的收入,对于队员来说,并不能支撑起一个家庭的开支。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但热爱舞狮,所以参加演出十分积极。"

  据陈昌福介绍,梅林陈村村民对于舞狮的激情,早在他的爷爷辈就已经掀起热潮,到了他的父亲辈,舞狮更是成了村里的全民运动。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三五成群,聚集到村头的空地上,一招一式认真练习。那会儿,村民买不起狮子,就用倒扣的箩筐充当狮头,用旧床单当狮尾,照样舞得热闹。就是凭着这股子热情,狮队从单狮变成了双狮,又从双狮演变成了现今的四大狮四小狮。

  只是,近几年来学狮舞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很多家长怕孩子受苦呀。"陈昌福告诉记者,舞狮是一项非常累的表演。5公斤多重的狮头套着,长时间举着,还得不停地翻舞,"尾巴"也不能闲着,一直弯着腰,并在进行跳背等高难度动作时托举舞狮头的人。一场表演下来,腰酸背疼。有时为了做好一个动作,得反复练习10多次,磕皮流血都是家常便饭。陈昌福最担心的是,狮舞到了他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就没人肯学了。"

狮舞造型

  宁海狮舞狮子造型土色土香。它有别于南狮,也不同于金毛狮。

  狮子皮是青麻布做的,在身背嵌流苏作狮毛。青麻布、流苏都是自己生产的。苎麻织成粗布,靛青染色;流苏是蚕丝编织的,一般染成红色或金黄色。

  狮子头扁平型,两眼球前凸,如圆形的金鱼眼。嘴巴方口、匾形,可张合。

  整条狮子被像一副大斗篷,把两位表演者不露痕迹地罩在里面,但双腿可见。

收徒授艺

  "宁海狮舞是靠历代舞狮人手把手传授下来的。陈昌福说,"狮子"的任何一部分人选都极其讲究。舞狮头的人,既要求身体轻巧,又要求浑身有劲,特别是手臂要有力。而舞狮尾的人,既需体形强壮,又需灵活自如。

  尽管陈昌福还想一直演下去,但年岁不饶人。43岁的他,对于一些难度较高、惊险精彩的动作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如今,他收了16个徒弟,都是十八九岁的小后生,爱好武术。为了不影响学习和工作,习武舞狮大多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进行。

  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习武舞狮不仅辛苦,有时也很枯燥,甚至很危险,稍不注意就会从高处摔下来。徒弟们笑着说,像现在这样的大冬天,他们反倒轻松一点,衣服厚不怕跌,热了就脱。他们最怕的是夏天,不停地奔跑,不停地舞动,再加上一身毛茸茸的狮子服,一节课下来,头大汗淋漓。

  说话间,只见一个小狮子出现在我们眼前。只见它躺在地上,一会儿做着挠痒痒的动作,一会儿爬起来凑在大狮子身边撒娇,憨态可掬。大狮子则在一边用狮爪轻轻抚摩着小狮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