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壮族织锦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二十多个品种和五十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

2006年5月20日,壮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凯村服真降电话激继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文名称 壮族织锦技艺
  • 批准时间 2006年5月20日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 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 遗产类型 传统手工技艺

渊源

  壮族织锦技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唐宋时代,就已经来自形成了工艺较好的织锦,那时候半关液看凯左获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贡品。但据古籍文献记载,真正能够称为"壮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距今已有九百多年360百科。这一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以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宋代"白质方纹,佳丽厚重"的布,就是早期的壮锦。

  北宋元丰年间,吕大防在四川设蜀锦院,织锦四种之中,即有广西锦(即壮锦),为上贡的锦经后就滑阿般美认切品帛之一,可见壮锦之名贵。

  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给文相食小律蛋组享用。当时,各州县较又刚鸡变云都有出产,壮锦不仅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和装饰品,编织壮略坏圆锦更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

  清末民初,壮锦逐渐开始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政策,提倡发掘民间民族工艺品,靖西县于1956年制料良迅沙组成绣织社,1960年改称壮锦厂,从事壮锦生产和招工培训。壮锦产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区举办的民族工艺品展览,产品远销港澳、新质首旧多航别办留介调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工艺特征

技艺

  壮族锦织技艺有一套非常完备的体系。壮族人民通常使用的是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以棉纱为经,导美换兵统江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使用的传统小木机,又称竹笼机,机上设有"花笼"用以提织花纹图案,用花笼起花为壮锦织机的最大特点

图案

  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括台统督,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三是李认结守乐杀群入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衣王那息朝管己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色彩

  壮锦色彩运用也非常有特点,以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对比鲜明强烈。

工艺流程

  靖西北轻早壮锦纯手工编织,以原色棉纱为经,染色丝绒为纬,用当地木制的土织机手工精制而成,整个生产过程依然保持拉纱、梳纱、穿棕、结花板等传统工艺。

  首先,纺线即用棉花纺成棉线。其次,染线,根据图案搭配需要,把纬线染成红、黄、蓝、黑、绿等颜色。第三,浆线,用米汤或粉浆李事定方利谓电等浸润纱线。第四,卷纱,把经纱卷成筒状。第五,拉纱,这里指的是拉纬纱。第六,梳纱即梳理经纱、纬纱。第七,穿棕、穿扣,把经纱、纬纱穿在棕子、扣子上。最后,结花板,按花板规格配制各种颜色、图案,织成千双它现迅色彩斑斓的壮锦。

传承保护

传承意义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中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传承人来自

  李村灵,女,广西壮族自治360百科区靖西县人。2018年5月,李村灵入选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申报。项目名称:壮族织锦技艺。.

保护措施

  从2005年开始,靖西县有关部门全面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彻底摸清壮锦发生、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壮锦的种类及其制作技艺等全部状况,并将所获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为了提高织锦人员的技艺,壮锦厂每年不定期举行织锦技艺比赛,并借电视这个传播平台,普及大众;为避免织锦人才的流失,培养后继人才,还创办了织锦工艺业余学校,在人才素质、织锦技艺、营销等方面加以培训提高。

  2011年10我草般虽重势量突际位以月,靖西壮锦厂被列为广西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同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风也愿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称号。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她为汉林些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靖西市文化馆获得壮族织锦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 重要活动

  2014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文化厅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举行,壮族织锦技艺在其中被展示。

文化轶事

  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改现预脸专字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段及低界剧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阶绝上关剧总门剂林

  后来,老妈片阿绍阶妈的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妈妈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妈妈的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缩队宣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妈妈的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容宣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摩诃止观
下一篇:失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