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壬辰卫国战争

壬辰卫国战争,南朝鲜、北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日来自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万历朝鲜之役,亦将其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现代汉语中称为万历朝鲜战争。

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壬辰年,中国万历年间,日本文禄、庆长年间)派兵入侵朝鲜引360百科起。因明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国的面但因行动受阻,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亚测黄八陈参吗样希全部从朝鲜撤退。

简介

壬辰卫国战争

  壬辰卫国战争(1592—1598),是朝鲜人民击来自退倭寇大规模武装侵略,360百科保卫祖国疆土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壬辰卫国战争又称万历朝鲜战争,南、北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日本称之为文禄员质鸡息它钱措假右省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穷凶极恶的日本侵四演径略者从早作好战争准备,遂1592年4月出动20万多兵力,突然侵入了朝鲜。由于日本的大举武装侵略,朝够山元农角安月科草酒地鲜面临了严重的危机。朝鲜人民为了保卫祖国,一致奋起投入了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由日将尼督远买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设角划完年壬辰年,中国万历年间,日本文禄年间)派兵侵略朝鲜引起。因朝鲜为中国的朝贡国,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遣大军救援,明国和朝鲜陆军及水师多次并肩作战,加之配合上李舜臣设计的龟船,中朝盟军最终获胜,朝鲜转危为安;日军主力被迫降宣减医德外左选理降村撤退,日本企图侵占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中国的企图破灭,丰臣秀吉也在希望破灭后不久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被迫全部从朝鲜撤退。

​战争信息

  壬辰卫国战争

  日期: 15点作鲜断境差扬搞害概92年—1593年,1597年—1598年

 名铁任 地点:朝鲜半岛

  结果岩机球重: 大明、朝鲜联军胜利,日军撤退

  起因:

  领土变更:

点皮  参战方

  中国明朝

  朝鲜李朝 日本安土桃山时代

  指挥门杆石很准形阻

  中国:

  李如松

  李如柏

  麻贵

  刘铤

  邢玠

  陈璘

  承兵止从笔邓子龙

  朝鲜:

  朝鲜宣祖

  光海君

  李舜臣

  权栗

  柳成龙

  郭再祐

  金时敏

  惟政

  元均 

  日本:

  丰臣秀吉

  宇喜多秀家

  小早川隆景

  加藤清正

  小西行长

  藤堂高虎

  加藤嘉明

  黑田长政

  福岛正则

  毛利辉元

  宗义智

  胁坂安治

  九鬼嘉隆

  岛津义弘

  来岛通总

  兵力

  中国

  第1次(1592–1593)

  约50,000人

  第2次(1597–1598)

  约80,000人

  朝鲜

  34,000人(战争开始时)

  最后:22,600人(包括民兵等)

  日本:

  第1次(找防减图府推露右船松1592–1593)

  约160,000人

  第2次(1597–1598)

  约140,000人

  鸡京书伤亡

  大明:约30,0条五结00人

  朝鲜:理然村胜约300,000人 

  临举走创夜翻伤定里日本:

  约140,000

战争背景

  日本太合(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在1591年5月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并完成其最终统一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称霸东亚的图极手运花答随林速谋。他在万历19年(1591年)6月,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他有意于次年(1592年) 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国,并没条吗这请多多包涵与协助,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来自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 但朝鲜因久事明朝而拒绝。当时朝鲜八道武备废弛,李昖重文轻武,以致“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30路传司品快船道功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

战争阶段

壬辰卫国战争的遗址

  壬辰卫国战争大致分将帮为三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592.4—1593.6)是自战争开始斯线决鸡兴建坐至朝鲜军民驱逐闯进国内纵深的倭寇赶到庆尚道南海岸峡窄地区的时期。

  当时敌360百科人的战略是以陆军为主力配合水军,以“水陆并进”战术,短时间内强占全朝鲜,进而征服明朝。

  当登上朝鲜南海岸的敌人直扑釜山城和东莱城的时候,两城军民展开英勇抗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城虽失陷,但仍显示了朝鲜人民不屈的意志和爱国精神,给了敌人以极大的沿敌氧重蛋站顶候责明府恐怖。

  此后,敌人兵分三路北上,攻陷汉城,闯进了国内纵深。

倭寇的克星——李舜臣

  爱国人民勇跃奋起投入了卫国战争。

  李舜臣将军指挥的朝鲜水军继止洋名海种玉浦海战上取得第一个胜利之后,接着在合浦海战等多次海战中连获大捷,在第田过倒述含世液项毛搞一次出战中击沉40多致服各击宗减检艘敌船,杀伤了许多敌军。第二次出战时,使世界最初铁居师次甲船龟船打前头,展煤察回沿粮游到贵讨故开猛烈的进攻战,在泗川、唐浦海战中击沉74艘重律可只独送谁群类敌舰,消灭了包括10多名敌将在内的数千名敌军。第三次出战中也击沉100多艘敌舰,杀伤了9000多名敌军。

  敌人的“水陆并进计划”化为泡影,朝鲜水军掌握制海权,直接威胁了敌陆军背后,扭转战争局面为有利于我方。

  这一时期在陆上,人民万已风二正告组成义兵,到处予敌重创。

  义兵斗争的第一把火炬,由“红衣将军”郭再佑在庆尚道宜宁燃起。此后,西山大师的僧兵队、郑文孚的义兵队等在敌占区各地展开的义兵斗争,为挫伤敌人进攻锐气起到重方酸村卷映该爱继让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官军也克服战争初期的混乱和无秩序状态,重整旗鼓,从8月起开始展开了反击战。

  延安城的义兵和人民针对敌人的凶猛进攻守城到底;晋州城的军民也联合力量击退了大敌进攻,消灭了包括300多名敌逐范光巴委帝究抗玉指挥员在内的许多敌军。

落四好刚议座准早  1593年1月初将头诗乱赶占就,朝鲜军队凭借以反击战所造成的双请副洲雨殖掌继夜义南有利局面,作好了反攻准备,同义兵队联合作战,收复平壤城,消灭了1万名日本侵略军。

  此后,接着进行幸州山城战斗、汉城收复战斗以及晋州城防御战斗等,由于朝鲜人民在各地蓬勃展开斗争,敌人被驱赶到以釜山为中心的庆尚道南海岸狭窄地区。

  7月以后,战争进入了休战状态。

  战争第二阶段(1593.6—1597.1),是自晋州城防御战斗至敌人重新进攻时为止。这一时期,敌人在“谈判”的幕后促进了重新侵略的准备。

  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群众的爱国斗争,朝鲜武装力量在休战期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大有增强,做好了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军事保证。

  战争第三阶段(1597—1598.11),是自日本侵略者增强武力重新发动大举进攻至朝鲜水军予以敌人最终歼灭性打击的露梁海战为止。

  敌人在“和谈”幕后促进重新进攻准备,于1597年2月出动14.15万陆军和130多艘舰船装备起来的数万名水军,再次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就在这样的时候,由于替代李舜臣当了三道水军统制使的元钧冒险的、错误的作战指挥,朝鲜水军在7月的漆川岛海战中打了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战争局面又一次陷入了严重的状态。

  重新被任命为三道水军统制使的李舜臣,在鸣梁海峡只用12艘舰船击退强敌,大获全胜。

  陆军也在稷山、素沙坪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把日本侵略者重新赶到了南海岸一隅。

  敌人接连遭到惨败,再也支撑不住,开始了全面退却。李舜臣将军指挥下的朝鲜水军于1598年11月在露梁给敌人以最后的决定性打击。

  露梁海战辉煌地装饰了壬辰卫国战争最后胜利。

  壬辰卫国战争中,朝鲜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了胜利,是因为战争的主要承担者—爱国的人民和军人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展开了忘我的斗争。

  李舜臣和郭再佑等大震名声的指挥员熟练的指挥,也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朝鲜人民通过壬辰卫国战争的胜利,保卫住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给中世反侵略斗争史装饰了辉煌的一页。

入侵

壬辰卫国战争

  

图谋中国

日本太合(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88年基本统一日本后,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土地分封不均的不满,在1591年5月决定对外发兵,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并完成其最终统一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称霸东亚的图谋。他在万历19年(1591年)6月,派出使者宗义智通告朝鲜国王宣祖李昖,表示他有意于次年(1592年)春天假道朝鲜进攻明国,并请多多包涵与协助,秀吉致书朝鲜国王云:“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而直入于明使四百州溶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但朝鲜因久事明朝而拒绝。当时朝鲜八道武备废弛,李昖重文轻武,以致“人不知兵二百馀年”,全国300多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使得丰臣秀吉欲先吞并朝鲜,再吞并中国。

  

侵朝准备

为了侵略朝鲜,丰臣秀吉早在公元1591年(明神宗万历19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19年、李氏朝鲜宣祖24年)开始进行侵略准备,正月时就已经对各大名下达水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

  一、东起常陆,经南海至四国、九州,北起秋田、坂田至中国,临海各国诸大名领地,每十万石准备大船两艘。

  二、各海港每百户出水手十人,乘各国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则集中至大阪。

  三、秀吉本军所用船只,各国大名每十万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费用,由秀吉拨给;各国大名将所需建造费用,以预算表呈报,先拨给一半,迨船建造完毕后,再行付清。

  四、水手每人给予两人俸米,其妻子食粮另外给付。

  五、军阵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给予食粮。

  六、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须于天正20年(公元1592年)春季时,集中至摄津、播磨、和泉三国各港口。

  到了同年3月时,亦决定了陆军部队兵员的征召动员令。各国诸大名每万石应征召人数各地不同:

壬辰卫国战争

  一、四国、九州600人。 二、中国、纪州500人。

  三、畿内五国400人。

  四、骏河、远江、三河、伊豆四国300人,由此以东,200人。

  五、尾张、美浓、伊势、近江四国350人。

  六、若狭、越前、加贺、能登四国300人。

  七、越后、出羽200人

  

日本出兵

公元1592年(明神宗万历20年、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20年《同时于同一年改年号为【文禄】》、李氏朝鲜宣祖25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了军队30万6250人,以15万8700人之陆军部队区分为九个军团渡海至朝鲜作战,以宇喜多秀家为总指挥官,其余军团编制如下表所示:

军团 总兵数 将领 官职 所部兵员 城领
第一军团 18700人 1小西行长 摄津守 7000人 肥后宇土
宗义智 羽柴对马侍从 5000人 对马府中
松浦镇信 肥前守 3000人 肥前平户
有马晴信 修理大夫 2000人 肥前有马
大村喜前 丹后守 1000人 肥前大村
五岛纯玄 大和守 700人 肥前福江
第二军团 22800人 加藤清正 主计头 10000人 肥后熊本
锅岛直茂 加贺守 12000人 肥前佐贺
相良长每 左卫门佐 800人 肥后人吉
第三军团 11000人 黑田长政 甲斐守 5000人 丰前中津
大有义统 羽柴丰后侍从 6000人 丰后府内
第四军团 14000人 毛利秀成 壹岐守 2000人 丰前小仓
岛津义弘 羽柴萨摩侍从 10000人 大隅栗野
高桥元种 2000人 日向宫崎
秋月种长 长门守 日向财部
伊东祐兵 民部大辅 日向饫肥
岛津忠丰
第五军团 25000人 福岛正则 左卫门大夫 4800人 伊予今治
户田胜隆 民部少辅 3900人 伊予大洲
长曾我部元亲 羽柴土佐侍从 3000人 土佐高知
蜂须贺家政 阿波守 7200人 阿波德岛
生驹亲正 雅乐头 5500人 赞岐高松
来岛通之 700人 伊予来岛
来岛通总 出云守
第六军团 15700人 小早川隆景 羽柴筑前侍从 10000人 筑前名岛
毛利秀包 羽柴久留目侍从 1500人 筑后久留米
立花宗茂 羽柴柳川侍从 2500人 筑后柳川
高桥直次 主膳正 800人 筑后三池
筑紫广门 上野介 900人
第七军团 30000人 毛利辉元 权中纳言 (同右) 安艺广岛
2第八军团 10000人 宇喜多秀家 参议兼左近卫权中将 (同右) 备前冈山
3第九军团 11500人 丰臣秀胜 岐阜宰相 8000人 美浓岐阜
细川忠兴 左少将 3500人 丹后宫津
注1:各军团长官皆列名为各军团排序第一位。 注2:第八军团当时驻扎于对马。 注3:第九军团当时驻扎于壹岐。

  再加上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军部队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之用。(如下表所示:)

将领 官职 所部兵员
九鬼嘉隆 大隅守 1500人
藤堂高虎 佐渡守 2000人
胁坂安治 中务少辅 1500人
加藤嘉明 左马介 750人
来岛康亲 700人
菅野正影 250人

壬辰卫国战争

  另外为了补充兵源,命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集结在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共10万5千人。一时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战略上,采用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4月正式开始了攻略朝鲜的战争。四月 12日其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七百人先渡海至对马岛待命。四月13日九军出发之命到达,4月14日侵朝的日军首先于釜山登陆,19日后的5月2日攻陷朝鲜王京汉城,6月15日攻陷平壤。

  

义军反攻

面对日军的大举侵略,朝鲜各地的有力乡士自立组织义军,当中如庆尚道的星州的郭再祐,于4月21日组织义兵,屡次令安国寺惠琼败战使其无法顺利进入全罗道,甚至在10月10日的第一次晋州城之战中击退细川忠兴和长谷川秀一的大军,获得“天降红衣将军”的美名,还有郑仁弘、孙仁甲、金沔等也令毛利辉元无法顺利统治庆尚道。全罗道光州的金千镒、全州高敬命也于6月1日组织义兵,忠清道公州出身的赵宪、僧人灵圭则于7月3日整顿兵力,联合抵抗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等日军第六军团,其中经历清洲城之战、梁丹山之战、两次锦山之战。另外还有京畿道海州的李延安对抗黑田长政,以上皆令部分日军吃足苦头,一时妨碍了日军的侵略。

  

求助明朝

5月8日朝鲜国王李昖仓皇出奔平壤,但在5月27日日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追击而至,突破临津守备攻陷开城,于是宣祖李昖不得不在6月11日离开平壤,再继续流亡至中朝边境的义州,并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当时朝鲜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义州一带尚未为日军所陷,宣祖李昖知道若没有明朝的帮助,根本没有可能光复朝鲜,因此便派几批使臣去明朝求救。朝鲜的使臣们用尽方法,除了向万历皇帝递交正式的国书外,分别去游说明朝的阁臣、尚书、侍郎、御史、宦官,甚至表示愿意内附于明朝,力图促使明朝尽快出兵援朝。而明朝朝廷亦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因此,不久后便答应宣祖李昖渡过鸭禄江,居住在大明领土辽东半岛的宽奠堡,等于正式受到明廷的保护,同时出兵援助朝鲜。

  

朝日同谋的疑惑

对于明朝而言,朝鲜的告急几乎是不可思议之事,根据宣祖实录,明朝曾经遣使来问说,贵国向为东国之强者,为什么突然失陷于倭贼?……同时也有使节表示,贵国既然求援怎么不曾提及几月几日那道沦陷、发生什么战役、损失多少兵马、将领有谁战死、臣子有谁死节等等……让朝鲜国王与诸臣一时惊惧,担心明朝怀疑朝鲜与日本同谋,想要假借向明朝求援引诱明军进入朝鲜来歼灭之。当时也有福建海商,以到朝鲜经商时听闻的消息,回报朝廷说,朝鲜与日本同谋。国王在得知此消息后,为了让明朝释疑,除了反覆派出使臣外,也将日本威胁朝鲜的书信转呈给明朝,以表示朝鲜之无二心。与此同时兵部尚书石星也秘密派遣曾经出访过朝鲜,看过朝鲜国王者,来辨别朝鲜国王的真假,辽东也遣画师前来,秘密画下国王的相貌以资辨别。

  在明朝中央反覆蒐集情资与讨论之际,辽东已经在6月己亥日先派遣出宽奠堡副总兵都指挥佟养正率领8名飞骑传信传信先渡江到朝鲜义州附近准备,分为5拨,每拨须奔驰百里,遇到紧急军情,迅速传递。恰巧倭将屯住在江沙,发数百名骑兵举行操演,朝鲜大臣特地请明将前往侦查,明将有说:"若只如此,天兵一来,可以剿灭"。

壬辰卫国战争

  

军粮问题

6月癸卯,随着明军的即将到来,明朝与朝鲜反覆磋商的事宜开始集中在基本的事务上,首要需要解决的就是军粮问题,因为朝鲜无饷,所以明朝朝廷已经决定由中央直接拨饷给明军,同时也先赏赐朝鲜国王2万两银两。只是粮食转运不便,所以在辽军的立场是希望朝鲜能够提供。宣祖实录里在此段时间充满了国王与大臣之间关于军粮的讨论,本来预估在平壤有4万余石,在安州有20余石,可以供5000人15日食用,不过其后平壤沦陷,粮食尽丧倭军之手。后说嘉山有5~6百石的粮食,可以供2000士兵使用,却有说安州连1石粮食都没有。由这些纪载里面可以看出朝鲜政府对于地方的掌控已经完全失控。地方官员很多因为避难都逃亡无踪,中央也不知道地方的详情。

战争前期

壬辰卫国战争

  

第一波战败

当时的日军鸟铳(火绳枪)在城内埋伏歼灭明朝骑兵最终在6月15日参将戴朝弁与游击史儒开始率军渡江,根据宣祖实录纪载一共是有1029名士兵、马1093匹。在之前因为朝鲜使臣已经回报说明军分为两梯,首梯由初7日由史儒率领发兵,次梯则是初10日由王守官领兵发兵。第一梯一渡江后朝鲜政府随即一再催促出兵南下,并且还为了军队的指挥权,明军将领与朝鲜大臣起了小小的口角,不过明军将领相当坚持要等全军到齐才出兵,可以看出明军将领的确是老余战阵,朝鲜的大臣则是因为缺少军事经验与一再的失利而丧失了判断力。在丁末日原任参将郭梦征与游击王守官率领500军马渡江回辽东,隔日17日,两人又再度率军渡河回朝鲜,共率领506名士兵与马匹779匹,副总兵祖承训也同时率军到来,有军队1319名马匹1529匹。相加之后就可以得知,辽东第一次发兵时共出兵2348人、马匹2622匹,指挥官为副总兵祖承训,后勤调度则是由驻防在九连城的辽东总兵杨绍勋总理其事。

  6月间朝鲜使节李德馨屡次上书明朝辽东巡抚郝杰,并在巡抚帐下日夜痛哭不走,辽东巡抚受其感动,遣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5000人渡鸭绿江救援朝鲜,与日军战于平壤城。但因天雨马蹄纷纷溃烂,加上祖承训不知善用骑兵之利,反而领兵轻率进入平壤城内,城内多狭巷,骑兵不但无法冲锋,更成为日军鸟铳伏击的对象,导致军溃将亡,承训仅以身免,朝廷震动。

  7月17日黎明,祖副总兵以游击史儒、王守官等为先锋统军进迫平壤炮城,史游击身先士卒,率领千总马(马世龙)、张(张国忠)两官先入城,手斩敌首到10级之多,不幸遭到鸟铳命中而亡。军队溃散,祖副总兵一日之内败退过大定江,朝鲜疾派兵曹参知沈喜寿往九连城,希望杨总兵能命令祖副总兵暂时留守在朝鲜境内,无奈祖副总兵撤退过速,已经过江。

  战役评析:依据祖副总兵在其后上呈给杨总兵的报告里面,提及了数个问题。

  1.粮草不继,朝鲜无法提供足够的粮草够军队食用。

  2.军情不实,朝鲜情报指出平壤只有1000多名倭军,实际交战后估计倭军有上万人。

  3.指挥权不专,朝鲜群臣一直希望天兵能由朝鲜将领指挥,并且压迫明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出兵。

  4.明军对朝鲜军缺乏信赖,祖副总兵指出同时去平壤的也有500名的朝鲜军,结果临交战时,400名朝鲜军先溃逃,剩下的100名则是与对方有所交谈。同时,天兵多有遭弓箭射伤与射死,根据朝鲜的情报,倭军只有铁炮与长剑,所以怀疑射箭的是朝鲜人。

壬辰卫国战争

  经过朝鲜使臣的反覆申辩,杨总兵后来是接受了朝鲜的解释,也就是军情是由朝鲜的节度使提供的,可能侦查有误,关于射箭一事可能是因为朝鲜兵器落入倭军手中,或者是因为有朝鲜人遭到俘虏,才受到倭军指使。抛开双方的争议,观察此次战役可以发现明军作战是很有程序,显示出明军应该是老于战阵的部队。 其一、明军重视侦查作为,在军队进入前,就已经几番派将领或是使臣到朝鲜境内侦查。

  其二、明军重视补给,所以没有足够的粮饷绝对不出兵,而祖副总兵的渡江也是因为朝鲜一再保证军粮绝对足够的情况下,才渡江。

  其三是明军重视通信,派出快马传递,可以即时传递紧急军情。

  此三点正是朝鲜军所缺乏的,很难想像都已经是快要亡国的君臣,竟然完全不知道敌军的总数有多少,国土遭到占领的范围有多少,国家的战备物资剩下多少。当这些疑点无法厘清的时候,朝鲜的君臣只是一直催促明朝发兵,而明朝就野战战略的层次也不得不慎重其事,所以虽然有很多后见之明说明军动员过慢,不过以宣祖实录的记载来看,有万全准备比没有准备还是要好的。

  

第二波增援

而自从平壤兵败后,辽东军就等同是正是移交了此战争的主导权到中央的兵部手里,在其后朝鲜使臣虽然数度拜见杨总兵,或是其他游击、参将等等,请求再派兵进入朝鲜以壮士气,甚至说出派几百人声援都可以。不过,明朝已经另有战略规划,兹摘录宣祖实录里的几段话:“……此贼非南方炮手不可制,欲调炮手及各样器械先到于此矣,待南兵一时前进……”,“……今则霖雨频数,道路泥泞…秋凉后方可发大军前进剿灭…偌大军留义州及你国…则你国粮料不敷,你国今且省了粮料,留备大军之用…发兵救援已有明旨,我天朝无有内外之别,宁有终始之异乎…”。

  可见后来明朝大军发出,此时辽东已知,绝非朝鲜以为的数千兵马,而且也已经规划要以中国内地后勤补给来支援做战,并期望能以优势兵力尽速击倒倭军。至于后来为何成为梯次增兵,还是不脱补给不继与情报缺乏两项。

明军增援

壬辰卫国战争

  

明朝正式出兵

明军自7月起多次派遣游击沈惟敬到朝鲜,甚至远赴平壤与倭军交谈,其目的在于拖延时日以待大军集结。

  同时先派出先锋不过因为考量到朝鲜的军粮缺乏,所以暂时驻兵在辽东境内,根据宣祖实录纪载,所派先锋人数为6000人,其中有副总兵祖承训的蓟镇兵2400人,案例番上本来要派往建州卫的南军炮手600人,游击张奇功麾下3000人。至于总兵力则是号称10万人,实际派发在7万人。9月己未,敕使薛潘渡江到朝鲜晋见国王做最后的协调,“…曰:天兵十许万方到,且千里馈运,事所未易,预以银来此换米,何如?…”,这段是说千里运粮不是很简单,天朝想要带银两来此,然后现地买军粮,可以吗?国王是这样回答的:“…小邦土地偏小,人民贫瘠,且国俗不识货银之利,虽有银两,不得换米为军粮矣…”,一段话就等于告诉明朝大军必须要自带粮食,朝鲜基本上的农业是已经破产了。在同月的辛酉日也有如下纪载,辽东巡按命令林世禄询问朝鲜司谏院司谏李幼澄,“…你国粮料可支几月?答曰:可支万兵一月。又问:一月之外做何计较?答曰:若除平壤之贼,则忠清、全罗亦可取用…”,由此可知为了支应大军,平壤是首要战术目标。

  

猜测兵力

关于倭军人数与明朝出兵数目的讨论。9月甲子,国王召见尹根寿与韩应寅讨论,沈游击只看到平壤的敌军人少,咸镜道的敌军更数倍于平壤,尹根寿转述说沈游击表示平壤光是看到的敌军就有1000人,其他分驻的人应当更多,尹根寿说我告诉沈游击说侦探回报平壤军队只有900人,沈游击则说,此侦探所言不实应该斩首,预估需要7万人才可以攻陷平壤…。事后以此观之,7万人的确是首次出兵的估计人数。至于朝鲜全境的倭军数目讨论,可以见实录再10月庚寅,国王召见多位备边司官员讨论,其中有问说“…贼数几何?尹斗寿曰:“…贼自言32万云矣…”,这时尹根寿接着说,贼自己这样说,如果有8万人就可以迅速攻陷朝鲜,因为只有5万人,所以无法迅速战胜。李恒福听了,马上回答,我军几乎杀死倭军几乎有1万人矣,如果倭军还只有4万人,为何到处都有倭军呢?…所以,虽然已经经过4个多月,朝鲜还是无法确定倭军到底是登陆了多少人,这也为后来的明军所需要派出的兵力估算增加了不少的困扰。

  

女真的提议

建州卫的女真人对朝鲜提出援助,9月辛未,建州卫的女真老乙可赤在向明朝朝贡马匹的贸易后,听说倭军入侵朝鲜之事,派使臣马三非来朝鲜说:称建州奴尔哈赤部下有马兵三、四万,步兵四、五万人,接精勇惯战,听说倭军入侵朝鲜,因为跟朝鲜唇齿相依,愿意出兵援助朝鲜。经过朝鲜国王与大臣讨论后,以夷人多狡诈,于是礼貌性的拒绝了。

壬辰卫国战争

  五万大军:明军的军略。在10月庚辰,朝鲜礼曹判书尹根寿等见明朝葛总兵,葛总兵私底下告诉他们说,这次动员有关内蓟镇宣大等处兵及南兵1万人共7万人,广宁辽东等地兵6万人共13万人,……圣旨以为直杀到王京,如果让倭军今年逃走,则明年必当再次入侵,当使倭军片甲不还。 这就是明军一开始的用兵规划,希望能集结大军一次歼灭入侵的倭军,只是事后才发现计划与实际有所出入就是了。朝鲜臣又问说,那么粮饷怎么办,葛总兵说,鸭江以西车运,以东马运,并不需要使用贵国的钱粮。使臣又问说,那么沈游击的和谈之说,如何?如果真的和谈,小邦的痛就没有办法申张了。葛总兵回答:我不知道朝廷的意思,不过杨总兵说大兵到了平壤,如果倭军束手哀求请降,那我们也只能没有话说的接受。如果顽强抵抗,就将倭军一次杀光,哪里有不让你们满足心愿的道理!葛总兵的话就是倭军不投降的话,一定会让朝鲜人复仇的意思。

  明军首波渡江入援人数的朝鲜官方纪载,10月壬子,朝鲜的备边司启曰:天兵共计4万8005人,将领中军千把总还没有算在里面,一日粮每一名是1升5合,马匹2万6700匹,将领等官之马不在数内,每一匹日给料豆3升。以此计算,则4万8585人的粮食一天是720石,2个月则需要米4万3730石;马一日用豆801石,2个月需要豆4万860余石。……目前估计自义州至平壤,留谷之数大约有5万1488石,豆3万3127石……,抽西补东军粮可以支应50余日,马豆则似乎不足……。

各地战役

  

平壤大捷

同年8月,明朝以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经略备倭军务,并诏天下督抚举将材。于10月16日,明朝命李如松总理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并充任防海御倭总兵官,其弟李如柏、李如梅为副总兵官,一同开赴朝鲜。明朝从全国范围调集了4万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辽东精骑1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8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5千;江浙步兵3千。四川副总兵刘綎率川军5千,做为后续部队向朝鲜进发。在1592年12月25日,总兵官李如松从宁夏胜利归辽后,尚不及休息即率军43000余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元月5日进抵平壤城下,元月8日与小西行长的第一军团18000人战于平壤,平壤城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李如松的部署如下: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当先,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李如柏(李成梁另一子)、参将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祖承训率领明军乔装为朝鲜军麻痹日军,力攻城南芦门;主帅李如松督阵。明军主力将进攻平壤的南、西、北三个方向,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日军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久野四兵卫)前往侦查,也被明军毒刀砍伤于翌日毒发身亡。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的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击毙数百日军。当时明军配有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数百门,日军火绳枪虽然略优于明军火统,但日军却没有明军威力强大的火炮。朝鲜纪录如此形容,“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李如松卒收复平壤、开城,并且进攻汉城。

壬辰卫国战争

  

碧蹄馆大战

李如松在平壤大捷后,欲乘胜追击日军,先遣副总兵查大受与朝鲜将领高彦伯领骑兵数百侦查开城至汉城之间的道路,正月25日侦查先锋在碧蹄馆(位于今首尔西北部的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的碧蹄洞)南方的砺石岭遇到日军前野长康、加藤光泰的侦察队数百名,一时之间,双方前锋交战互有伤亡,日方败退损失60名骑兵,查大受则退往碧蹄馆。

  26日李如松得报后,以为日军如当地土民所说弃王京撤退,遂率领本部兵马骑兵2000余人从开城疾驰引援。孰料日军立花宗茂领3200名骑兵正在砺石岭,从清晨7时顷开始以部将十时连久、池边永晟的奋战战死,历经5小时击退了查大受的军势,如松得知先锋已经交战迅速展开为鹤翼之阵,于砺石岭北方的望客砚迎来查大受军势后于碧蹄馆重整军阵,此时近中午时分,突然20000名日军先锋军如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吉川广家等出现占领望客砚,后面还有日军本队20000人如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进军,措手不及两军已犬牙交错,无法退兵。由于碧蹄馆地形狭隘,又多泥泞水田,不利骑兵行动,于是李如松且战且退,往北方高阳市的出口惠阴岭,急忙传令中军主力急速进兵,虽然刚开战明军先锋击退小早川隆景的左翼先锋粟屋景雄3000人,但隆景右翼先锋井上景贞3000人又反包夹明军先锋,但是战况仍是明军优势,一方日将立花宗茂领3000人从日军左方移动至明军右侧山上,见机突击明军右翼,立花军中其中一位金甲倭将(小野成幸)与李如松单挑时,被李如梅射杀,而明军左翼也遭到毛利元康、小早川秀包的突击,正面则是小早川隆景压制,明军顿时如同被包围的态势,此时李如柏、李宁、查大受、张世爵、方时辉、王问等明将皆各自持刀奋迅作战,其中李有升为护卫如松而遭到隆景部将井上景贞刺杀,日军的立花军中也有安东常久、小串成重两位部将战死,小早川秀包麾下更有八名部将身亡,不久小早川隆景投入吉川广家、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的军势欲加包围,然而明军终于等到左协大将副总兵杨元率援军到来,杨元奋勇冲破日军包围领军抢占如松右方阵地,并和李宁的炮营发炮轰击日军援护明军撤退,日军小早川隆景惊讶明军援军的到来方始退军。

  另外根据<明史>、<征东实记>、<万历三大征考>等史书记载,李如松率轻骑解救出查大受军后,继续鼓勇急进,又从碧蹄馆向王京方向逼进了三十里,和王京数万日军对峙了三天,最后方从容撤退。

  两军从午后交战6个小时至黄昏,据朝鲜史载两军各死伤五、六百人,部分日史记载明军参战人数为20000人,倭军斩首明军6000人。满清编写者则说“诸营上军籍,死亡殆二万”云云,占了当时明军入援朝鲜参战兵力的一半。都远远高于朝鲜史的记载,根据朝鲜宣祖实录所记,明军投入战役人数当不超过5000人,当日军望见明军步兵抵达后随即撤退,可见明军投入战场兵力并不多。而“朝鲜<宣祖实录>记载,此役之后,明军大势依然,二万之死亡云云当系虚说”应该可以确信。

  战后日军并未追击,反而退返王京,显示日军并未完全控制战场,此役应该是胜负各半。但是李如松经此役后,因亲兵死伤甚重,加上明军北兵与南兵之争日烈,李如松以后就无意进取,先退开城,后又退往平壤。但终达到逼退日军从平壤南下于战略上的成功,而碧蹄馆之战则算是日军在战术上的成功,属皮洛斯式胜利。

壬辰卫国战争

  碧蹄馆战役后之种种争议:

  1、南兵北兵之争:因为平壤之役南兵先登城墙,可是北兵多斩首级,而李如松上报朝廷的时候多表北兵之功,而少论南兵先登之功,造成南兵将领与北兵将领之间的隔阂。朝廷也因为有北兵是斩朝鲜人的首级来报功的传言,特别派出钦差大臣来朝鲜查证。在碧蹄馆战役后,南兵就传出北兵在碧蹄馆阵亡的传闻,并且抢先向经略回报;同时南兵因为提督下令她们留守平壤,在碧蹄馆战败后,将领对于北兵将领多有嘲讽之语,认为北兵作战不利,如果单用南兵早就收复王京。

  2、明、朝之争:两国争议不外乎是在粮饷与兵力,朝鲜复国心切,一再催促明军进兵,明军将领多半言明粮食欠缺,天候不佳,进兵有所疑虑。同时明军因为将南兵留在平壤,在前线的反而多是北兵,北兵以骑兵为多,根据当时将领所言,明军损失战马多达12000匹,造成骑兵战力的严重折损。此外明军也碰到逃兵问题,尤其以辽兵最为严重,而南兵因为家乡遥远,反而不会脱逃,为了填补空缺,明将多向朝鲜要求勾军来填补缺额。此外,明将也多次反映朝鲜提供的敌情不明,无法知道要用多少兵力才可以消灭入侵的日军。对于宋经略则是完全不相信朝鲜的官员,认为他们很容易泄漏军机,往往军情只要移咨朝鲜官员,他们一下朝后就会转告亲友,当时朝鲜的风俗也不以泄漏朝政为可议,反而认为如果不说就是瞧不起亲友。因此明、朝官员多所隔阂。至于某些明朝官员假借职位,要朝鲜官员提供日军首级以报功等等情事,也让朝鲜官员有所不齿。

  3、经略提督之争:经略以文人而节制军事,提督要求增兵増饷都需经过经略上承,李提督老是以为宋经略受南兵影响故意压文不发,同时宋经略也以为武人爱说大话,往往上呈不实,比如说有功劳的时候以少报多等等情事。双方因此公文多方往返,就是不愿进兵,而宋经略也受到朝廷和战议论的影响,要在北京多所谋略。于是,一开始是李提督主战而宋经略不许;后来,在日军撤兵向釜山时,又变成李提督主张缓进,宋经略主张急追。两人互相制肘,反而一事无成,图让朝鲜君臣议论纷纷。

  

朝鲜军奋战

之后日军于2月约2万兵力转攻京城西北方的幸州山城,朝鲜城将权栗以少数兵力大败日军,日将石田三成、吉川广家等负伤。2月,李如松改变策略,于3月初焚烧日军于龙山的粮仓粟数十万,逼使其撤退。4月19日,日军因为缺粮,被逼由汉城(今首尔)撤退。5月四川参将刘铤率军五千赶赴援朝,并被任命为副总兵。日军撤退至釜山,此后陆战皆集中在朝鲜南部四道,并以朝鲜勤王军与倭军的战斗为主。日军于6月中旬又攻打朝鲜南部的晋州城,为第二次晋州城攻略战,日军加藤清正、黑田长政以部下饭田直景、庄林一心、后藤基次以龟甲车破坏城壁,大部日军涌入晋州城而攻陷,城将金千镒战死。

壬辰卫国战争

  朝鲜水军的奋战:自从日军登陆以后,朝鲜水军随即在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率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万历朝鲜战争
下一篇:反汇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