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古巴比伦

世界的东方在老施织差影公元前3500年左来自右 ,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并有了先进的铸造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居住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创造了先进的文服双践层明,不仅发明了文字即楔形文字,使两河流域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还发明了适合书写的工360百科具-"泥板书"。公元前2006年,阿摩利人颠覆了乌同河章直设城不染尔第王朝,建立了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滑但粒治承河和幼发拉底河)安了家。两河流域肥措短沃的土壤,高度的文明为阿摩利确虽触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之后的几百年间,马里、伊新、拉尔萨等城邦相继建立了起来,直到前1792年汉谟拉比即位才有所改观。

简介

地形图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来自流域。“两河”指的是幼360百科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空中花园,但都成废墟。

  古巴比伦

  图片大小:450x286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取空缺草染立爱听别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济战毛织至吃搞燃调脸于它们是现代文明六灯的起源地。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首都位于今伊拉克境内巴格达以南幼发拉底河畔。东经44°25',北纬3伯本承导略即2°33'。巴比伦王国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汉谟拉比与古巴比伦国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

  公元前18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崛起。在汉谟拉比领导下,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为了强化统治,汉谟拉比制订了世界上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他还利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称自己是神宠爱的人。

  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的第鱼水在线阻大军宣掌呢六任国王。巴比伦城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曾一度向北方的亚述称臣,后利用其地理条件的优势,逐渐发展必效字它清布雨至壮大,但直到汉谟拉比继位之后,巴比伦才成为一个强国。汉谟拉比十分勤政,药严卫费景袁临古其研他兴修水利,奖励商业,并业是跟保报艺建立了一支常备军。他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征服计划,并以百分之百的信审理收里香心和决心使蓝图变成现实。从公元前1787年起,开始了统协屋一两河流域之路,采取灵活务实外究象地交,一个时期集中力量攻灭一国,先后灭了伊新、拉尔萨、马里等城邦。征服活动大约进行了35年,耗尽了汉谟拉比的生命,除了北方强悍尚武的亚述和它庇护下埃什嫩之外,两河流域已基本统一在乙进非婷车婷永优同汉谟拉比的铁腕下。后来,巴比伦被等同于两河流关此织精士众死短弱域南部,其文明也称为“古巴比伦文明”。

  相传,古巴比伦当时的国王娶了一个王后,那个王后生活的地方很美,她十分想念的故乡,但是不能经常出去。国王十分疼爱那个妻子,便命人在王宫率旧叫必向缺印念行规料建造一个空中花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不见了,所以,至今没人看到过那个“空中花园”,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只能用“相传”两个字。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强贵稳奏价举流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距今约5000前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在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同时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古城,颁命顺互英革运径治布了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流传最早的文化是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

  其磁汉期给侵妒中由列利开创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汉谟拉比法典》颁布, 想象中的空中花园虽然它的根本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是依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汉会般派地莫拉比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此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

  除此之外,铸造技术和冶金技术也同时高度发达,并拥有了学院,巴比伦在这个时期进入了铁器时代,铁犁、货车及战车被先后发明,这一时期是巴比伦文明的鼎盛时期。古巴比伦经历了相对平淡的由亚述人创建的第三阶段后,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文明再次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由迦勒底人开创的,代表是“空中花园”,由巴比伦国王为王后所建。花园由当时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参与。

地理

位置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巴比伦地图

  古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一带,美索不达米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土地)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而巴比伦王国就座落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公元前3500年后,苏美尔人先后在这里建立了很多奴隶制城邦,其间不断地出现政权更迭,使国家一直处于无序状态,最后苏美尔很快地衰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继承了巴比伦城邦的王位,他自称是"月神的后裔"。并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最终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

环境

  在犹太人和希腊人的笔下,美索不达米亚是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圣经》中的伊甸园就在这里。不过,在今天的两河流域,气候和自然条件显然已经和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描述大相径庭。这里气候干燥,土壤裸露,沙丘遍野,而且像所有的荒漠地区一样,降水稀少且温差较大。比如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全年降水量为156毫米,六月至九月为零;夏季气温高达摄氏49度,而冬季气温可下降到摄氏零下9度。即使到传说中的"伊甸园"库尔拉去,你也一定会大失所望。如今这里是一个孤零零的地带,离河岸不到一公里,除了一种结节荆棘(据说是传说中的"善恶知识树")还存在,映入眼帘的只是荒凉和沙砾。我们似乎很难想象这种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在几千年前会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摇篮。

图片

  地质学以及环境变迁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创见性的论断:在距今6000年至4000年时,两河流域存在着湿润而不是干旱的气候。地理学家拉姆认为,在冰河后期最暖的时段,地中海附近大部分地区是气候干旱的,但是,由于这一时期西南季风的扩张和季风雨的滋润,在北纬34度到35度的伊拉克北部却存在着湿润的气候。

  考古学家在这一地区的发掘工作也证实了拉姆的结论。基什、尼尼微等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在公元前四千至两千年间,由于几次洪水的泛滥,造成了土层层理上的间断现象。而且从这些遗址出土的泥版文献中有关大洪水的记载以及苏美尔人如何建筑堤坝的描述,也是这一时期气候特别滋润的有力佐证。地质学家还通过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氨基酸差位异构分析以及花粉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手段,确认了距今6000年至4000年前两河流域湿润气候的存在。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在历史上是"天堂"。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好。

图片

  上述成果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两河流域曾经存在特别湿润的气候。那时,亚美尼亚山区丰沛的降水源源不断的注入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又滋润着平原肥沃的土地。因此可以肯定,在公元前4000到前20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创立的关键时期,自然条件是适宜的。就是说,恰恰是在这个气候湿润的关键时期,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我们确实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两河流域充沛的流量,美索不达米亚人如何提取足够的水去灌溉农田;如果没有季风雨没必要那么多的惠泽,在干旱荒芜的土地上是不会有这些文明的。

图片

  历史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那时在两河平原上曾经是一片林木繁茂、垄亩青青的绿野;也曾经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人烟稠密。犹太人和希腊人把这里称为"天堂"并非妄言。

  由于这里干旱少雨,河水水量又不稳定,所以两河沿岸的农业更多地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巴比伦文明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约于公元前3500年产生于这里,据推测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居住这一代的苏美尔人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方字的《泥板书》。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二世对巴比伦城的大规的建设,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图片

历史

建国

  公元前2006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来自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从那时起,美索不达360百科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王朝更替

  巴比伦国可称为巴比伦王国,分为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也称迦勒底王国)。

  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在公元前3500飞及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实后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巴比伦第一王朝约始于公元前1894年,到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时(公元前1792~前1750),征服南北诸城并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完成两河流域的统一。以后历经第二王朝(公元前16世纪中叶~前演计拉是理令贵而1530)、第三王朝(前搞马顾1530~前1157)、第四王朝(前1157~前729)于公元前729年为亚述所灭。公元前1000年初,闪米特人的另一支迦勒底人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公元前 630年,迦勒似棉房误风自读财唱请政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当时统治两河流域的新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的控制。公元前 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与米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 612年攻陷尼尼微,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二银红真停界进林律左必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f律价型éi]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605~前562)的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538年,存在8他文挥标背合增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被并入波斯帝国的版图。

  gubabilun

苏美尔早期

  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苏美尔人。

  苏美尔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伊拉克一带)板般呢物,处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击平原上。这里土地肥知菜影包黑背绿至象沃松软,气候炎热干燥,虽然降水少而且集中在取究常校养则高冬季农闲时节,但两条大河的定律泛滥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苏美尔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世界上最早产生城市国家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就不断有农业居民自两河流域北部的丘陵地区迁入当地谋生。他们具有长期农业传统,掌握了一定的水利灌溉技术的农民。他们最初在幼发拉底河及其支流的沿河地与沼泽地带建立了许多小型村,利用定律泛滥的河水和独容沼泽地带丰盛的水草,芦苇及粘土,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抓造排牛们逐渐开发了整个南部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化。

  在氏族制度解体到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苏美尔历史上一度出现过军事民主制度,也就是所谓"原始民主制"。

王国兴盛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流经伊拉克深构秋迅报按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产生过饮誉世界的罪击良己如微势两河文明,孕育了璀号原伯帮侵脚检衣代璨夺目的巴比伦文化,曾与古代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比肩齐飞。创造了数个奇迹

古巴比伦废墟

发达期

  古巴比伦时代的科学由蒸希切首艺粉那具经商以数学和天文最为发达,计数法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法。六十进位法应用于计算周天的度数和计时,至今为全世界所沿袭。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一年分为365日。为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已经知道设置闰月。古巴比伦人在天象观测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后来的新巴比伦人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并进一步推算出一年是365天6时21分32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3分33秒。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在古巴比伦的泥版书上也有乘法口诀表。但汉字(包括数目字)单音节发声的特点,后来珠算口诀也承继了这一特点。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浮雕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朝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编纂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还规定保护孤寡等。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公元前15世纪,这时是穆迪雅国王统治的时期,他研究出了一套新的位算法,在国内通用,它使古巴比伦王国对河两岸的自由度、经济迅速发展。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古希腊人称这里为"美索不达米亚",我们习惯上称"两河流域"。也有西方地理学家称之为"巴比伦尼亚"。

存在时间

  公元前1894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闪族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最杰出的国王是第六位国王是汉谟拉比,他缔造了巴比伦国,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大约在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赫梯人所灭。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像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65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图片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国力强盛,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前16世纪初被赫梯王国所灭。

  到了第六代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国力强盛,这个平原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拥有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首领苏木阿布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随后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前16世纪初为赫梯王国所灭。

  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被认为是世界上现今发掘最早的学校,建造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学校靠近王宫,附近还有泥版文书的储存地。

阿卡德

  闪米特人的一支--阿卡德人,大概于公元前2500前后,进入两河流域。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已经进入尾声,各城邦之间斗争异常激烈。阿卡德王萨尔贡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苏美尔-阿卡德(Sumer-Akkad)时代开始。约公元前2191年库提(Guti)人灭阿卡德,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库提姆(Gutium)政权,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之苏美尔-阿卡德时代结束。

苏美尔

  阿卡德王国后期,中央集权已经趋于崩溃,蛮族库提人入侵、摧毁了阿卡德王国,但库提人的统治并不稳固,使得各苏美尔城邦得以短暂复兴。其中乌鲁克城邦的国王乌图赫加尔(Utu-hengal)赶走了库提人。乌图赫加尔让乌尔纳姆镇守乌尔城。但是,乌尔纳姆(Ur-Nammu)在约前2113年在乌尔建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在位期间称霸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诸城邦,乌尔纳姆开始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苏美尔

  约公元前2006年,古提(库提Kuti)人、阿摩利人和苏巴里(Subari)人联合击灭乌尔。

覆亡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谟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拿波尼度(又译那波尼达)编年史,现今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巴比伦王拿波尼度曾与儿子伯沙撒共同摄政。但他比儿子活得更久,后者于公元前539年10月5日的晚上在居鲁士手下的军队攻陷巴比伦时被杀。 拿波尼度编年史就巴比伦的陷落提供一项注明日期的记录,帮助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

  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外围有沙漠环绕,又因这两河之间的狭长地带酷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又被称为"新月沃地"。

  古巴比伦的覆亡,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巴比伦由于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导致对耕地和木材的需求增大,于是开荒伐林,改森林为农田;没有森林作固定水土作用,故以开始出现沙化、水土流失等,而农田也逐渐变为沙漠;农田不足自然造成粮食不足,粮食不足便又造成了国家的内乱,国家内乱自然使国力衰退,予周边蛮族以可乘之机。

  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两个时期。史载,因为古巴比伦人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上帝降下神罚,大洪水肆掠,人类靠诺亚方舟得于延续,古巴比伦王国就此灭亡。史载,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20年后亚述为迦勒底人所灭,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短短的80多年的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为波斯人所灭。

通天塔的坍塌

  它位于两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

考古发现

  19世纪下半叶,在巴格达附近发掘出很多泥版和圆柱,使人对古巴比伦的历史认识大增。其中之一是深具价值的一份文献,称为拿波尼度编年史,现今收藏于大英博物馆。巴比伦王拿波尼度曾与儿子伯沙撒共同摄政。但他比儿子活得更久,后者于公元前539年10月5日的晚上在居鲁士手下的军队攻陷巴比伦时被杀。 拿波尼度编年史就巴比伦的陷落提供一项注明日期的记录,帮助确定事件发生的时间。以下是拿波尼度编年史一小部分的翻译:"塔斯利都月(提斯利月(9/10月)),居鲁士在底格里斯河的俄庇斯袭击阿卡得的军队。……月中第14日,西巴尔不战而降,拿波尼度逃离该城。第16日(儒略历公元前539年10月11日;格雷果里历10月5日)古提恩的总督戈布利亚(乌格巴鲁)连同居鲁士的军队不用动刀便进入巴比伦城。其后,拿波尼度在返回巴比伦时被捕。……亚拉沙姆努月(赫舍万月(10/11月))第3日[儒略历10月28日],居鲁士进入巴比伦,居民将青绿的树枝铺在他脚前--他宣布'和平'(sulmu)临到城中。居鲁士向巴比伦全境致意。他的总督戈布利亚在巴比伦设立(辅)总督。"

政治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由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序言宣扬汉谟拉比受命于神,结语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汉谟拉比法典的顶端有两个人物,它坐在椅子上的是正义之神沙马什,另一个则是汉谟拉比,意在说明"我(即汉谟拉比)是受神的旨意来统治这片土地的"。古巴比伦属于两河流域,位于伊拉克,叙利亚等境内。法典共283条,法典宣扬"君权神授",法典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该法典用字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完备成文的法典。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 。法典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

空中花园想象图 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系统的拿波尼度法典,约前1772年颁布。这部法典于1901年在埃兰古城苏萨(今属于伊朗)发现,有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端有汉谟拉比从太阳神夏马修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下面用楔形文字铭刻法典全文,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3条。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前1792年 - 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同等接近内公平的原则,其中两个最著名的原则是"以眼还眼"和"让买者小心提防",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拟,完成于巴比伦尼亚统一之后。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上,共3500行,是汉谟拉比为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而编纂的,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资料。经过长年的风化,已模糊不清,只能依稀辨认出几条。

汉莫拉比法典

  1901年在伊朗发现,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端有汉谟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的图案(沙玛什是坐着的,汉谟拉比是站着的),表明了"王权神授"的思想。

  汉谟拉比法典将人分为三种等级:

  1、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2、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3、奴隶:王室、自由民所属和公民私人奴隶;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朝的汉谟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1750年)编纂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部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第一部法典,以楔形文字和人像浮雕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石柱上。石柱上部是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象征统治权力的浮雕,下部用楔形文字铭刻法典全文。这部法典详细规范了国王、奴隶主与自由民、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还规定保护孤寡,将债奴期缩短为三年等等。这不仅具有进步性的历史意义,而且堪称人类社会法典领域的开先河之作。

乌尔纳木法典

  《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正文法典,早于《汉谟拉比法典》,因其在乌尔纳木统治时期颁布故而得名。法典本着维护统治、缓和矛盾的原则制作而成,包括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在序言部分,统治者把权力与神权结合起来,并对其功绩进行了歌颂。正文部分涉及奴隶制度、婚姻、家庭、继承、刑罚等方面的内容。这部法典同以往法律条文最大的区别在于罚金赔款等方式占主导地位,为之后的两河流域制定法典提供了蓝本。

图片

历法

图片

  一月:尼萨奴《Nisan)= 我们的3月中旬-4月中旬。

  二月:伊亚尔《Iyyar)= 我们的4月中旬-5月中旬。

  三月:西马奴《Simanu)= 我们的5月中旬-6月中旬

  四月:杜乌朱<Duuzu)= 我们的6月中旬-7月中旬。

  五月:阿布<Abu)= 我们的7月中旬-8月中旬。

  六月:乌鲁鲁<Ululu)= 我们的8月中旬-9月中旬。

  七月:提什瑞图<Tisritu)= 我们的9月中旬-10月中旬。

  八月:阿拉散奴<Arah-samnu)= 我们的10月中旬-11月中旬。

  九月:基斯里穆(<Kislimu)= 我的11月中旬-12月中旬。

古巴比伦城

  十月:台贝图(<ebetu)= 我们的12月中旬-1月中旬。

  十一月:沙巴图<Sabattu)= 我们的1月中旬-2月中旬。

  十二月:阿达加<Addaru)= 我们的2月中旬-3月中旬。

  这些月份的名称来源于阿卡德的塞姆语,但所用的符号却是尼普尔的苏美尔的楔形符号。这种以阿卡德语发音读苏美尔月份符号的方法一直被延续,直到楔形文字死亡。但巴比伦的塞姆语月名仍在被应用,如:后起的犹太民族一直用两河流域巴比伦月名,直到近代。

  在巴比伦,每30天便是一个月,一年共360天,每四年都会多出一个月,那一年的一月便是双月(也就是要过两个白羊之月),且双月中的前者被称为庆典之月。同样,那一年便有390天。

土地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谟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汉谟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一、"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继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绝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死刑。

  二、"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他们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继承人。

现代城镇遗址

  三、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谟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谟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阶级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一、"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二、"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三、"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则是奴隶阶级;

  四、 祭司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的庙宇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伦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

  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占星预卜等。

文化

  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地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文明等重要组成部分。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史称"两河流域"。两河流域主要位于现今伊拉克境内。

被复原的伊斯塔门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又称为西里西亚;南部以巴比伦城(今巴比伦省希拉市(Al-Hillah)东北郊)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巴比伦(即"神之门"的意思)

  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摇篮之一,为文字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才有了后来法典。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中的典范,发源于公元前4世纪之后,是由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建造而成。共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苏美尔人在公元前2250年左右创造的文化。除了的楔形文字外,为了应付两河流域经常泛滥的状况,减少灾难,苏美尔人还发明了观测天象的太阴历,在这部历法中,苏美尔人利用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把一年定为365天,划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并第一次使用了闰月,而且设立7天为一周。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八百年前,巴比伦人就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当然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发明不能不提及:一项是十进位法及六十进位法的发明,另一项就是苏美尔计算出了π 的值近似3,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巴比伦空中花园想象图

历史定位

  巴比伦意即"神之门",是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比伦王国分为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也称迦勒底王国)。

巴比伦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广义的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东抵扎格罗斯山,西到叙利亚沙漠,南迄波斯湾,北及托罗斯山。北部为山地,向南经过于草原和平原到南部沼泽性的两河三角洲。狭义的仅指两河之间的地区。

  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的文化摇篮之一,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

太阴历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锲形文字外,为了应付两河流域时常泛滥的状况,减少遭难,苏美尔人发明了观测天象的太阴历。在这部历法中,苏美尔人利用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把一年定为354天,划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并第一次使用了闰月。此外,当时的苏美尔人在数学上也很有建树,不仅掌握了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还知道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当然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发明不能不提及,一项是十进位法及十六进位法的发明,另一项就是苏美尔计算出了π的值近似3。

古巴比伦楔形文

艺术

  为了发展旅游业,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遗址的计划,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博物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尤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石碑的上半部是镌刻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谟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谟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政府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市内仿古重建了宁马克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风韵。

位置

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这个名称,最早是由英国人提出,来源于拉丁语"cuneiform",是cuneus(楔子)和forma(形状)两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这个名称表达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字最本质的的外在特征,其实楔形文字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字一样,经历了从符号到文字的发展过程。苏美尔人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由苏美尔人将图画文字进行演变,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最终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才完成。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当做书写工具,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且将其发扬光大,使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巅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影响。这里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亦称汉穆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神话

  古巴比伦神话故事--《埃努玛·埃立什》

  著名史诗《埃努玛·埃立什》(又称《咏世界创造》)主要汇集了苏美尔民族的创世思想,着重歌颂地神埃阿之子、主神玛尔都克的事迹。这首诗约一千行,成书于约公元前十五、十四世纪,后经学者从七块泥板中考据整理出来,故又称"七块创世泥板",它是历史上最早关于创世神话的题材之一。

玛尔都克

  这个神话故事是巴比伦文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不仅表现了巴比伦人对创世、人类起源问题的关心,对自然的崇拜,也反映了两河流域国家政治的统一,宗教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还表明巴比伦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转变的历史进程。在诗中,提亚玛特代表了阴性世界,她不满众神的强大,欲惩治诸神,代表阳性世界的埃阿神不畏先辈的威力,先斩后奏,夺取王位。埃阿之子玛尔都克继承父业,成为阳性世界的首领,他勇猛顽强,不屈不挠,经过殊死搏斗,终于战胜神母提亚玛特,体现了男性的刚强和伟大。这个故事与古希腊神话中地母盖亚和众神之主宙斯的故事有些相似,它表现了历史在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反映了巴比伦王国在两河流域不断统一强大的现实,以及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王权神授的宗教观念。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阿卡德人的一块碑文中,列举了许多被征服的城市,其中就有巴比伦的名字。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另一支闪族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建筑

  人类最古老的叙事诗《吉尔伽美什叙事诗》里所讲述的伟大的王吉尔伽美什,被认为是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治理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古巴比伦王朝前身)苏美尔[Sumer]王朝的都市国家乌鲁克[Uruk]的实际存在的王。

古巴比伦神圣的国家

  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代国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自称"月神的后裔",是古巴比伦最伟大的国王。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被记录在一根石柱之上,这是它能够流传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法典囊括了政治、宗教、经济等多个领域,以至于对于婚姻问题都涵盖其中,充分的表明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所以说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关于皇权天授的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预示着古代的人们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图片

  公元前1595年,赫梯国王穆尔西利斯一世攻占并扫荡了巴比伦城,马尔杜克神像也被掠走,但是赫梯军队由于国内的宫廷政变而迅速撤离,不久喀西特人(或译为加喜特人)占领了这里建立了喀西特巴比伦王国,史称"巴比伦第三王朝"。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古巴比伦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埃特梅兰基塔庙的座每边长91.4米,埃特梅兰基塔庙上有7层。据说,这就是《圣经》创世纪中耶和华变乱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

  古巴比伦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也引人注目。

城市

  约公元前3500年,这里出现了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成为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乌尔城矗立在幼发拉底河东岸,周围砖墙环绕,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便于交通运输和加强防御能力,河边停泊着许多商船,它们把货物从一个居民点运到另一个居民点。

古巴比伦文字

  城内狭窄的街道互相交织。街道两旁是房屋、商店和公共设施,国王宽敞的宫殿也在这里,而在城市中央的土台上,建有供奉月亮神的神庙。

  城市周围分布着一些村镇,大部分耕地属于神庙,农民必须把收获的一部分粮食献给神庙。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它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

  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外有八个城门,巴比伦城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甚至在100多年后,被称为"历史之父"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现已不存在。传说,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巩固与米底的联盟,娶了米底的公主,但是,公主天天想家,成天闷闷不乐。为了让公主不再想家,他下令在巴比伦王宫附近建造一座空中花园。空中花园呈正方形,每边长约120米,由层层平台叠架而成,高约20米,花园从远处看,就如悬浮在空中,像在空中的花园,故称"空中花园"。

苏美尔人

  一提到古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与罗德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它的确实位置。事实上,大半描绘空中花园的人都从未涉足巴比伦,只知东方有座奇妙的花园,波斯王称之为天堂,而在两相凑合下,形成遥远巴比伦的梦幻花园。实际上,在巴比伦文本记载中,它本身也是一个谜,其中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巴比伦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当然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纯粹是出自对希腊文"paradeisos"一词的意译。其实,paradeisos一字直译应译作「梯形高台」,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希腊文paradeisos(空中花园)后来蜕变英文为paradise(天堂)。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古巴比伦

  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他娶波斯国公主安美依迪丝(Amyitis)为后。皇后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久而形成思乡病,愈加严重。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让奴隶们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谠水管,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花园由高墙环绕,王妃见后非常高兴,思乡病也恢复了,与国王的感情也日渐深厚。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空中花园(古希腊文:ο? [τ?? Σεμιρ?μιδο?] Κ?ποι Κρεμαστο? Βαβυλ?νιοι)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又称悬园。在前6世纪由新巴比伦王国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伦城为其患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修建的。现已不存。

通天塔

  空中花园据说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放在四层平台之上,由沥青及砖块建成,平台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撑,并且有灌溉系统,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系著齿轮的把手。园中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远看犹如花园悬在半空中。 空中花园这名字纯粹是出自对希腊文paradeisos一字的意译,而不是吊于空中的花园。但就字面原意paradeisos直译应作"梯形高台",所以推测"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希腊文paradeisos(空中花园)后来蜕变为英文paradise(天堂)。

古巴比伦城

  垣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规模建设。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古巴比伦建筑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巴别塔

  巴别塔,或称巴比伦塔、通天塔。在希伯来语中,"巴别"是"变乱"的意思,于是这座塔就称作"巴别塔"。此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如今,"巴别塔"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尤其在语言翻译领域,人们常用攀登"巴别塔"来形容某人向语言翻译领域中的困难发出挑战,不畏艰险,勇敢攀登学术领域高峰之意。

记载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紧随古苏美尔之后产生。当时巴比伦在南方,而亚述在北方。公元前627年,阿西巴尼浦去世后不久,来自波斯和巴比伦的入侵者占领了尼尼微。公元前605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击败了亚述的残余部队,从此,亚述王国和它的首都消失在了历史的废墟中。

  尼尼微(Nineveh)是古亚述王朝的首都。荒废多年后,它被法国医生兼昆虫学家博塔成功发掘。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无人不知,可是曾经在《圣经》中出现过的尼尼微却在很长时间里消失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烟尘中。许多来自欧洲的探险者纷纷来寻找它的踪迹,直到法国驻莫索的领事保尔·伊迈尔·博塔开始发掘巴格达以北、莫索城外、底格里斯河岸边的库羊吉克土丘,尼尼微这座古亚述王国的首都才终于得以现身。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各地。

  --《圣经·创世记》

  我们看到手表盘上分为12格,买鸡蛋以60个为单位,观察星星的运动来测知祸福,计算机的运行以二进制为基础,有谁想过,这些都得益于巴比伦(Babylon)人的发现呢?这个民族最早发现、创造或记录的事物有27项之多,从最早的农历、最早的学校、最早的史诗到最早的爱情歌曲,都出现在古代巴比伦。在古城尼尼微成为亚述首都时,巴比伦城作为首都已有1300年的历史。直到尼尼微覆灭以后73年,巴比伦城才被波斯王居鲁士攻陷。

古巴比伦现代遗址

  从城墙的规模来看,巴比伦城甚至超过尼尼微。巴比伦著名的国王尼布甲尼撒写道:"我下令筑一道坚固的城墙,从东面护住巴比伦,开凿护城壕,用沥青和砖砌筑河岸,壕边筑起像山一样高的护墙,宽大的城门用松木制成,外加铜叶包裹。我命人乘海水涨潮时将壕内用海水灌满,想渡过壕沟就像渡海一样,这样来袭之敌就无法威胁巴比伦的外围。为防止敌人越过壕沟,我命人在附近堆起土堆,并在周围建起砖墙。我想方设法把城池建造得极为坚固,使巴比伦成为一座堡垒。"巴比伦的"赛米拉米斯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而被波斯王薛西斯变成一片瓦砾后来又被亚历山大大帝修复的巴别塔,则是人类引以为傲的标志。

  《圣经》中的大洪水、诺亚方舟的故事在我的出土物中得到了证实,可以肯定,诺亚的后代就是当时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 --乌尔(Ur)王陵发现者伍利

  乌尔是在《圣经·创世记》中提到的一座古城,这里是亚伯拉罕(基督教《圣经》故事中犹大人的始祖)的诞生地。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乌尔已成为幼发拉底河河岸上史前时期人民的聚居地。在公元前4000年,乌尔被建造成被现代学者称为萨默瑞恩人的城市之一。由于幼发拉底河河床迁徙,乌尔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400年终止。在20世纪20年代,乌尔的发掘使美索不达米亚成为许多旅游者访问的热点,其中一位访问者就是杰出的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她在其后的几部侦探小说中都运用了美索不达米亚学和考古学。不仅如此,她还和正在从事发掘工作的一位考古学者结了婚。在她的自传中,克里斯蒂描述了考古事业具有无穷魅力。

修建通天塔

  公元前2004年,来自伊朗南部的被称为伊拉米提斯的好战民族入侵了萨默尔并占领了乌尔,一位萨默瑞恩的诗人曾在一首献给月亮神南纳的妻子的诗中痛惜乌尔的崩溃,他写道:"你的城池已成废墟/你何以还能幸存/你的房屋已夷为平地/你的心还能无动于衷吗/乌尔圣殿已化做一阵清风。"

社会

  婚姻

古巴比伦婚嫁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一个女子只能嫁一任丈夫,而一个男子却可以迎娶其它女子为妾侍,这与封建的中国时期的婚姻制度是基本相同的。

学校

原始学校

  巴比伦的学校产生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的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被认为是根据考古发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学校。"它包括一条通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长44英尺,宽25英尺;小间面积为大间的三分之一。大间排列着四排石凳,每条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着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学校课室。两房四壁无窗,从房顶射入光线。房中没有讲课的讲台或讲桌,却放着许多学生的作业泥板。墙壁四周的底部安放着盛有泥土的浅浅水槽,好似是准备制作书写用的泥板的。附近摆着一个椭圆形的陶盆,可能是储放清水以便和泥制造泥板的,或则是放置书写用具的。地面上装点有很多亮壳,好似是教授计算的教具。这所房舍靠近皇宫,不靠近寺庙;刚好别处发掘的泥板书的储存场所也是近宫而不邻寺的;有人推断这是古时的学校。

楔形文字

  两河流域的学校以培养文士为目的。文士分为高级文士和低级文士。前者充任官员,后者则从事各种职业,如公证人、掌印员、土地测量及登记员、军情记录员、缮写员、计算人员、秘书,等等。

现代学校

古巴比伦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是两河流域实施高水平教学的场所,入学者是已毕业的文士,这里从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两河流域的学校不同于后来古希腊的学校,其所谓高深知识也是侧重应用价值,而不是面向理论探索。以数学为例,理论推测并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大批巴比伦数学论文涉及的是具体问题。

  巴比伦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国家的。"甚至可以说,它早于古埃及,至少是与古埃及约在同时而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当然,其高等教育还是相当模糊的。

巴比伦之囚

  "巴比伦之囚"起源于公元前601年。这一年尼布甲尼撒再度与埃及交战,结果折翼而返。几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犹太国王约雅敬,便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向了埃及的怀抱。尼布甲尼撒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的消息之后,大发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西底家,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再反叛。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起押往巴比伦。临行前,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洗劫。

巴比伦之囚图册

巴比伦人

  巴比伦人是指生活在古巴比伦地区的人民。在公元前 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美索不达米亚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巴比伦人(雕塑) 古巴比伦王朝 空中花园 汉谟拉比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创建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大致在6000多年前。 这个区域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 古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历史:

汉谟拉比法典

影响

  1、创造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化。

  2、缔造了强大的古巴比伦国。

  3、为后世留下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

  4、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巴比伦的第一

  1、最早的学校

  2、最早的献媚事例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3、最早的少年犯罪

  4、最早的"神经战"

  5、最早的两院制议会

  6、最早的史学家

  7、最早的减税事件

  8、最早的法典和立法者

  9、最早的判例

  10、最早的药典

  11、最早的农历

  12、最早的林阴园艺实验

  13、最早的宇宙进化论和宇宙论

  14、最早的伦理标准

  15、最早的"约伯"(古代犹太民族的族长)

  16、最早的格言和谚语

  17、最早的动物寓言

  18、最早的文学辩论

  19、最早的圣经故事

  20、最早的"挪亚"

  21、最早的复活故事

  22、最早的"圣乔治"(英国保护神)

  23、吉尔加美什的故事:最早的文学作品的移植

  24、史诗文学:人类最早的英雄时代

  25、最早的情歌

  26、最早的图书馆目录

  27、世界和平:人类最早的黄金时代

历代帝王表

  苏穆阿布

  公元前1883年-前1881年

  苏穆拉埃勒

  公元前1880年-前1845年

  萨比乌姆

  公元前1844年-前1831年

  阿皮勒辛

  公元前1830年-前1813年

  辛穆巴里特

  公元前1812年-前1793年

  汉谟拉比

  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

  萨姆苏伊鲁纳

  公元前1749年-前1712年

  阿比舒

  公元前1711年-前1684年

  阿米蒂塔纳

  公元前1683年-前1647年

  阿米萨都卡

  公元前1646年-前1626年

  萨姆苏蒂塔纳

  公元前1625年-前1595年

  以上所有的名称都来源于考古学家和史学家的研究和史料记载。

  历史上古巴比伦确实曾与米底联姻,所以很多人相信花园的遗址就躺在幼发拉底河河底。

  巴比伦文献中,空中花园始终是一个谜,甚至没有一篇提及。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构造以及灌溉系统的建设,至今都没有解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巴比伦文明
下一篇:成武高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