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恋母综合症

恋母综合征是当前在独生子女家庭和其他少子女家庭中来自颇为常见的一种不360百科良心理卫生问题,   许多做父母的还未充分认识到它的迫切性和危药演齐仅附系告米互害性。  产生的原因是不良到若事手岩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是年图教轻母亲对自己孩子采取高度溺爱、庇护和关心过多的教养方式所致。幼儿一刻也离不开母亲,整天依附在味般谓孔母亲身边。稍不见母亲就大哭大闹,撒娇任性,为所欲为,甚至冲动毁物,乱冲西据川叫任极受打乱摔,直到见到母亲,满足其心理需求才肯罢休。只认母亲高度依恋,而对其他人不爱不理。当其他人教育批评他时会表现出严重的任性和暴怒行为,只有得到母亲哄劝情绪才能平复。

  • 中文名称 恋母综合症
  • 外文名称 Oedipus complex
  • 含义 不良心理卫生问题
  • 表现 一刻也离不开母亲
  • 类型 一种病

形式

  高度依恋母亲,而对其他人,甚至自己父亲也不爱不理。当其他人教育批评他时,会表现出严重的任性和暴怒行为,只有得到母亲哄劝,情绪才能平复。稍长幼儿当母亲不在场时,自行玩耍,情绪尚称平静,一旦母亲来来自临,立即撤矫吵闹。"无360百科法无天",甚至搞冲动性破坏,任你劝说哄骗都无效。哪怕在宴庆宾客等场面,也无法收敛其不良的心理行为,使父母束手无策。其他表现尚有:睡觉一定要与母亲同床同被,入睡前必杨投属留聚延须有母亲触摸哄骗,对任何人都无理取闹,特别是母亲在场,这种任性撒娇行为越演越烈。

  生活中有不少男性喜欢追求年长于自己的女性,而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男人虽已成年,由于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恋母情结,使他们在精神上一直无法长大。因此,他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缺乏主见和独立性,如果没有人从旁指导他,或者率先示范,他就会畏怯不前,甚至在性生活方面也缺乏独略出前立的主见和冲劲了。

  有着恋母情结的男人对于女性难免怀有恐怖之心,在恐怖的支配下,他们常常不知应如何跟女性保持适度的来往,同时,他们对于女性的态度和兴趣字呀随也始终积极不起来。他们不但在异性关系方面的表现如此,而且在工作方面也缺乏独立自青法器头座石主的意识,即使给予任何作业,他们也缺乏自己起吗手去的主张,而且时时刻刻在期待着来自上司的评价。当他处在一群同僚或部属之间,他讨厌担任指导者的地位,不论怎么说,这种人总喜欢结交年纪比自己大的人,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

  其他表现尚有:睡觉一定要与母亲同床同被,入睡前必调洋设犯获了须有母亲触摸哄骗,对任何人都无理取闹,特别是母亲在场,这种任性撒娇行为越演越烈。

  1、患儿心理高度不稳定,任性冲动,缺乏自制自控的心理能力,教育困难,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育。

  2、高度的以自我为心,脆弱无能,精神卫生水平低下,日后容易诱发诸多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

  3、阻碍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 。

  4、更严重的后果是社会适应困难和导致较严重的学习障碍。

关当呢间限伯怀鸡  恋母综合症

  孩子出生后,妈妈与宝宝相处时间占绝大部分,宝宝平时若接触的人少,会对母亲存在一种依赖心理,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妈妈在身边。孩子小时候都有一点恋母情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接精突杂极位乙兰续集证来触的人增多,这种情节会逐渐减弱。但是如果宝宝职反胡侵立白易谁都不要,整天只展怕商犯老要妈妈,这时妈妈需引起注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疏远一些。

  兰资距使1、疏远但不要突然离开 妈妈不要觉得宝宝反正自己会玩,或者反正他睡着了,发现妈妈不在哭一下就好了,这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全感,造成不能信赖妈妈的心理。

  2、与家人或保客六许姆同时照看宝宝

  妈妈可以离他远一点或做自己的事情,让他跟家人或保姆玩,但要让他看到你。

  3、缩短相处或制直时间

  减少妈妈与宝宝相处载确促法一菜破装粮伟的时间,让宝宝用更多的时间与爸爸、爷爷奶奶等人接触,比如,以前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多达90%的时间,你可以抽出30%的时间给爸爸、30%的时间给其他的人,让晶五载烟哥跟黑设审宝宝逐渐适应与其他人相处。

  4、让宝宝接触更多的人

  经常带宝宝到公园、游乐场、儿童乐园等人多的地方,把宝宝介绍给其他的孩子和家长际本,让宝宝与别的孩子一起玩。

  5、让宝宝学会与别人合作

  宝宝平时玩的时候,主要是一个人或与妈妈一起玩。但时间长了,宝宝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平很粮护依直阶便雷应局时,妈妈可以把两个人的游戏设计为多人游戏,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比如两个人的传接球游戏,可以设计为三人、四人传球,让爸爸和其他人也参与进来。

传说与历史

  传说俄底浦斯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亦称"恋母情结"。此说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渝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底浦斯。俄底浦斯破解了斯芬克斯之谜。被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卡斯特。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渝,才知道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罪行。俄底浦斯挖了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漂流。根据这个故事,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把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称为"俄底浦斯情结"。

  在弗洛伊德1913年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他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乱伦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

  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不能认同,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它。也有个别的学者认为(盖扎·罗海姆),紧张心理产生于恋母情结家庭状况。在这种家庭中,儿子对其父亲反抗并不得不抑制对母亲的乱伦欲求,这种情况在所有社会都有发现,是乱伦禁忌和族外婚产生的文化根源。按照他的说法,任何否认此事的人类学家都是在抑制自己的恋母情结。但是有学者的研究认为,这种情况在母系社会是不会发生的。

  恋母综合症

  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流传着一段传奇故事,叫做"赵氏孤儿",说的是赵家被人所害,遭到灭门之灾,一对仆人为救赵家遗孤,把自己的儿子与赵家的孩子换了包。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救下了赵氏孤儿。这种"舍子救人"的行为,其实就是第五恋母情结的表现。在"沉香救母"的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沉香杀了人,他的后妈王氏为了救他而让自己的儿子去抵命。

  许多人否认恋母情结的存在,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自己有恋母情结。按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压抑的结果,没有发现,不能作为不存在的依据。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虽然同意欧洲人有恋母情结,但不承认恋母情结的普遍性,原因是太平洋诸岛上的原始人没有恋母情结。这个结论是他在深入调查了原始人的生活以后得出的。他发现,在某些母系部落中,儿子从来不会与父亲发生矛盾,他们永远是好朋友,"杀父"的念头决不会发生。同时,他还发现,男孩对舅舅却是既敬又恨。

  显然,马林诺夫斯基误解了恋母情结。恋母情结中的父母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而是心理上的父母。如果一个小孩一出生就被人领养了,他的恋母情结不可能指向亲生父母,只能指向养父母。在母系社会里,父亲是族外人,在家里没有任何地位,倒是舅舅在母亲的家里行使男主任的权力。家中的男主人就是心理上的父亲。男孩恋母仿舅、亲母疏舅或杀舅娶母,正是母系社会的恋母情结的表现。

  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是非常早的。但是,母系社会的残余影响迄今为止仍然存在。例如,虽然舅舅是外姓人,但舅甥关系一般都比较密切,兄弟分家都要请舅舅来主持公道。中国人的恋母情结完全有可能表现为"恋母仿舅"。在"沉香救母"的神话中,沉香"抗舅救母"其实就是"杀舅娶母"的一种变形。由此可见,恋母情结是一种普遍现象。

家庭教爱销对长陆因办

  对恋母综合征的纠正、治疗主要需要做父母的采用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指导、教育来自、扶植和身体力行的予以完成。

  一、立即停止高度溺爱和庇护的不良家庭教养方式。采用正确的母爱教育和爱的教育方式教育抚养自己的孩子。

  二、要"爱在心上",不要"爱在面上"。年轻父母面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格外给予宠爱。加上不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缺乏科学育儿知识,一切按照传统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抚养,带有360百科很大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因走苦此对幼儿的爱,要爱在心上。并采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压沉井宽担鸡重功之举,改变那种一味迁就,百般依顺的做法。

  三、要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和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一切由父母包办代替。传统的育儿方式,往往是保护过多。总爱去包办代替,生怕孩子跌破头、摔伤腿,殊不知,这样教养幼儿容易使下一代养成依赖习惯,性格怯懦,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日后控落宗或战露与过你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有一位美经象致过举婷士城触国儿童心理专家,谈由督北到美国儿童教养方式时,举例说明:美国的父母带绿孩子去公园游玩,当孩子跌倒在地上时,常常不脱按千日或刚要加宜予理睬,让孩子自己从地上爬料边露括条病审战多度饭起来。而中国的父母在同样情况下一定合立即奔过去搀扶孩子,当孩子跌痛或受惊吓而哭泣时,做父母的还会装作用手拍打地面,责怪地面不平,使自己孩子绊倒。这就是两种不同育儿方式的心理差异。

  四、"恋母综合征"如果已严周脱段兵理阻重到难以教育和纠正时,建议暂时把孩子寄养到亲友家里,生活一段时间(一般半年左右),直至孩子心理行为有所纠正后,再重返家庭。因为幼儿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可塑性,经过一段时间改换环境条件,他们就会慢慢地改变过来。

  五、最重要的是年轻的母亲要懂得科学育儿,不要溺爱娇惯自己的孩子。

不良后果

  "恋母综合征"是在不良家庭教育和高度溺爱方式下的一种心理变态表现。其不良后果是:

  (1移探杂几益越便九于)患儿心理高度不稳定,任性冲动,缺乏自制自控的心理能力,教育困难,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培育;

  (2)高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脆弱无能,精神卫生水平低下,日后容易诱发诸多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

  (3)呀确半阻碍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学习任务

  (4)更严重的后果是社会适应困难和导致较严重的学习障碍。因为幼儿内令大黄英茶紧占县期是学龄前的准备时期,如果患孩本人心理高度不稳修游降适烟帝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养成起码的行为道德规范,一旦进入小学,立刻会产生夫阿末粮粮不能适应学校群体高度有纪律的环境,必然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指责批评,无法安心学习、注意听讲。患孩心理压力沉重,心理矛盾突出,对学习困难重重,无法适应学校生活。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很可能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男性,因且问尔研为这种男人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所以一直尔核图力温测是窥测着母亲的脸色,抑制自己的主张,专门为了讨好母亲的满意而生活着的,由于过于依附母亲,其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带着这种生核经小缩损活态度进入社会,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别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动,缺乏自主意识,精神容易慢性萎缩。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自己应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有一个小伙子,到医院探望母亲时不但没给母亲带一点东西,反而竟把别人给母亲带去的点心和水果给吃光了,然后就倒在母亲的病床上呼噜呼噜地睡起觉来。在他心里,接受母亲的爱就等于爱母亲了。

  要克服恋母情结,首先要改变对母亲的态度,即不把母亲作为依存和撒娇的对象,而是作为被照顾的对象,不是让母亲听自己诉苦,而是听母亲的诉苦;不是向母亲要零花钱,而是高兴地把自己的钱送给母亲花。总是被别人体贴、宽容,就永远长不大。

  男子成年之后,如果有上述情绪和行为,都属于恋母情结,在心理上应努力克服。

畸变形式

  一、乱伦和弑亲

  性与暴力虽然是人的本能,却受到文明的压抑。其中,被压抑得最彻底的是针对亲人的性和暴力,也就是乱伦和弑亲。不论文化的差异有多大,所有民族中,乱伦和弑亲都是被禁止的。但是,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发现,乱伦和弑亲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受到压制的。乱伦和弑亲的禁忌是后来产生的。

  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发展而来。原始群时代的人属于"形成中的人",还不是真正的人。那时候还没有劳动分工,全群的人一起狩猎和采集。婚姻制度也尚未建立起来,群内的男女,不论老少亲疏,都可以随意交配。在劳动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人际冲突,斗殴事件经常发生。由于劳动工具和武器都很原始,杀伤力很小,个体之间的斗殴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针对"自己人"的性和暴力是被允许的。在这个时期,乱伦和弑亲的概念还没有出现,性禁忌和暴力禁忌都是不存在的。

  进入血缘家族时代以后,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时候已经出现了以年龄为基础的劳动分工,青年男女主要负责狩猎,老弱病残主要负责采集。采集集团基本上没有性和暴力,但在狩猎集体的内部,兄弟姐妹们仍然会在狩猎活动的间歇期肆无忌惮地玩起性和暴力的游戏。由于青年男女与年迈的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分别属于不同的生产单元,从事不同的工作,相互比较疏远,因此不同辈份之间的性和暴力就很少发生了。

  到了母系氏族时代,情况终于有了变化。人们发现,虽然族内男女总数基本相等,但狩猎集团的性别比例总是失调的。这是因为,许多青年女性要么怀孕了,要么正在哺乳,生理原因使她们无法参加狩猎活动,不如干脆把她们从狩猎队伍中清除出去。于是,狩猎集团渐渐变成了完全由男性组成的群体,性别的分工取代了年龄分工。这样一来,劳动和性也分了家。外出狩猎期间,身边没有异性,性冲动得不到满足。同时,为了保证狩猎活动的成功,必须加强集团内部的团结,因此暴力冲动也受到了压抑。等到狩猎归来,性和暴力的冲动才得到释放,这可能就是狂欢节的由来。

  随着人口密度的增高和狩猎范围的扩大,狩猎队伍误入其它氏族营地的情况越来越多地发生。如果营地里有男人,就会发生战争;如果男人去狩猎了,留守女士们就会被强奸。男人们发现,与异族的女人做爱更加尽兴,与异族的男人打仗更加放手。于是,他们越来越热衷于对别的氏族进行骚扰和袭击。与此同时,由于性和暴力冲动得到了释放,他们对本族的女性逐渐失去了兴趣,同胞之间的争斗也渐渐减少了。性和暴力终于从自己人转向族外人。

  本来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后来形成了制度,产生了两大禁忌:族内禁婚和禁止同胞相残。母系社会崇拜图腾,视图腾动物为自己的亲人,禁止同胞相残必然包括禁杀图腾。因此,两大禁忌也称"族内禁婚"和"禁杀图腾"。两大禁忌产生后,针对族人的性和暴力就被定性为"乱伦和弑亲",受到所有的社会的严令禁止。

  二、从恋母仿父到杀父娶母

  乱伦和弑亲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针对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亲人。对象不同,"罪行"的严重程度就不同,被禁止的程度也不同。针对父母的乱伦和弑亲就是杀父娶母,罪行最重,压抑最深。

  弗洛伊德发现,他的许多病人都有杀父娶母的冲动。看过了古希腊悲剧《俄底浦斯王》后,他相信,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冲动,在男性表现为"杀父娶母",在女性表现为"杀母嫁父"。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俄底浦斯情结",翻译成中文就是"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其实,杀父娶母只是恋母情结的极端表现。恋母情结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随着心理的发展,恋母情结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的时候,男孩只想向父亲学习,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后来发现,如果父亲在场,他就不可能成为父亲,于是他希望父亲离开或死掉,他想杀死父亲。需要注意的是,3-6岁的孩子并不知道死亡和杀人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的心目中,死亡和杀人更像是一场游戏,游戏结束时,死者就会活过来,下次游戏时他还会再死一次。在他们看来,结婚也是一场游戏,热热闹闹,喜气洋洋,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所以,他们才会产生"杀父娶母"的想法。这种想法是天真无邪的。

  随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他们渐渐发现,人死了是不能复活的,杀人是要偿命的。与此同时,他们还发现,结婚可能是一件不那么好的事,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做着不可告人的事。至于到底做些什么,他们并不太清楚,反正不是什么好事,否则用不着躲躲藏藏。个别孩子可能已经发现,结婚就是打架,这是他们对性行为的理解和诠释。他们把性和暴力混为一谈了。于是,他们感到非常震惊,对自己有"杀父娶母"的想法感到内疚和羞愧,甚至产生罪恶感。为了保持心理平衡,他们必须把这种思想压抑下去,把它变成无意识。

  三、恋母情结的变形

  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我们把恋母情结及其变化进行编码,3-6岁出现的恋母情结是第一恋母情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恋母情结。

  第二恋母情结的对象不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两位长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历史上的名人或当红的明星。相似作用表现为与一位替代父母认同,模仿他,学习他,崇拜他;互补作用表现为爱上一位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异性,这种现象叫做"牛犊之恋"。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编造"身世幻想",其特点是想象自己不是父母所生,而是从小被领养的,"亲生"父母比父母要高贵得多。身世幻想与英雄神话关系密切。于是告别养父母,踏上寻找亲生父母的征途,经过一番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不难看出,身世幻想和英雄神话实际上是第二恋母情结的反映,只是亲生父母被换成了养父母,而父母的替代者被换成了"亲生"父母。摆脱父母,为自己寻找父母的替代者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过分强烈,就会被导致"非血统妄想",既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不是父母所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此时,相似作用表现为与同性的同龄人形成友谊,互补作用表现为与同龄异性相爱。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和爱情产生了。这就是第三恋母情结。为什么恋母情结的对象会越来越年轻呢?这是因为,恋母情结的对象虽然来源于父母,但又不是现实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心中的意象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老,因此,个体在长大,而父母意象不长大。相对于个人的年龄,父母意象越来越年轻,恋母情结的对象也越来越年轻。

  第一恋母情结的相似作用表现为仿父和杀父两种相反的形式,第三恋母情结的相似作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作,一种是对抗。开始的时候,合作和对抗分别指向不同的人,即与某些人合作而与另一些人对抗,把他人分为朋友和敌人,爱憎分明,美其名曰"忠诚"。互补作用也是如此,分为精神恋爱和性两种形式。分别指向不同的异性,把女人分为女神和妓女,把男人分为君子和色狼。随着人格的不断成熟,许多人都能够把敌和友统一起来,人际关系中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和竞争,同时也能够把爱和性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一辈子也完成不了这种统一。

  第三恋母情结有两种特殊形式,分别称为"安提戈涅情结"和"该隐情结"。安提戈涅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深爱自己的哥哥波吕尼刻斯,哥哥死后,她不顾禁令埋葬了他的尸首,因此被活活地砌在陵墓中自杀而死。该隐是亚当和夏娃的儿子,因为嫉妒而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亚伯。

  兄妹乱伦的主题见于许多神话故事,如中国的伏羲和女娲、埃及的奥西里斯和伊西斯、希腊的宙斯和赫拉。据说,埃及和日本的王室为了维持血统的纯洁而实行兄弟姐妹通婚。这种血缘婚姻是王室的特权,在民间是被禁止的。同胞相残的主题也到处可见,除了希伯来的该隐和亚伯,还有中国的象和舜、埃及的塞特和奥西里斯。另外,宫廷政变也总是伴随着同胞相残。

  等待自己结了婚有了孩子,父母意象就被孩子取代了,恋母仿父变成了"恋女仿子",这就是第四恋母情结。恋女情结也称"李尔王情结"。父亲偏爱女儿,母亲偏爱儿子,是普遍现象。"仿子"颠倒一下,变成了"子仿",表现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自己的标准教育子女,让子女成为自己这样的人或自己理想中的人。不难看出,第四恋母情结与第一恋母情结是相呼应的。儿子恋母仿父,而母亲恋子,父亲为儿子做示范,希望儿子模仿自己。

  跟第一恋母情结一样,第四恋母情结开始的时候,也是纯洁无瑕的,到了后期便掺杂进了性和暴力的成份。此时,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面对亭亭玉立的女儿,做父亲的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身强力壮的儿子不再对父亲唯唯诺诺,父子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对母亲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女儿成了对手,儿子则成了诱惑。于是,第四恋母情结受到压抑,进入第五恋母情结。

  随着第四恋母情结的退场,子女之外的年轻人取代了亲生儿女。子女之外的年轻人范围很广,除了亲生子女都行。有些老人钟爱学生,有些老人喜欢认干儿子,有些老人爱人家的孩子胜过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老人溺爱孙子,经常为了孙子而跟儿子闹矛盾,也是第五恋母情结的表现,因为孙子也是"子女之外的年轻人"。

心理特征

  幼儿和婴儿对母亲的爱恋和依附,这是正常儿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无可非议。这也是人类,乃至一切较高级动物常见的心理现象。因为母亲在生理、心理和物质上是最早和最亲密的养育者和保护人。但是"真理跨越极点就变成谬误",一个幼儿,一味依恋母亲,不接受或缺乏其他人的爱;母亲采用高度溺爱娇惯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只认母亲,高度依恋,导致幼儿心理的严重偏异、心理发育受到阻碍,这种心理病征则称为"恋母综合征"。"恋母综合征"是当前在独生子女家庭和其他少子女家庭中颇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卫生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是年轻母亲对自己孩子采取高度溺爱、庇护和关心过多的教养方式所致。与上述爱的教育形成鲜明的对照。

  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满足其心理需求才肯罢休。只认母亲,高度依恋,而对其他人,甚至自己父亲也不爱不理。当其他人教育批评他时,他就表现出严重的任性和暴怒行为,只有得到母亲哄劝,情绪才能平复。稍长幼儿当母亲不在场时,自行玩耍,情绪尚称平静,一旦母亲来临,立即撤矫吵闹。"无法无天",甚至搞冲动性破坏,任你劝说哄骗都无效。哪怕在宴庆宾客等场面,也无法收敛其不良的心理行为,使父母束手无策。其他表现尚有:睡觉一定要与母亲同床同被,入睡前必须有母亲触摸哄骗,对任何人都无理取闹,特别是母亲在场,这种任性撒娇行为越演越烈。

矫正治疗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以下方法可以比较好的矫正治疗这种心理疾病。

  充分认识

  家长要充分认识这种恋母综合症对孩子心理所产生的危害以及对孩子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不要以为一味的保护,过分的溺爱是爱孩子。而是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树立正确的积极的爱孩子的观念,改变这种放纵式的教养方法,树立良好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

  要有正确的教养孩子的观念,把溺爱孩子变为正确的指导孩子,对孩子进行正面的系统的教育,肯定和表扬孩子的优点,而对孩子的缺点毫不姑息,坚决要求其改正。还要不断指导孩子的心理行为,培育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遵循科学的教子方法,不姑息不纵容不溺爱,并要求其祖辈也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多多锻炼

  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锻炼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让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问父母,而是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然后再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其次要锻炼孩子的独立行动能力,很多事情不要再父母包办了,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学会去做,去动手,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多给孩子一些机会锻炼,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克服依赖心理的有效方法。

  心理指导

  如果孩子的这种溺爱综合症表现出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和疾病并难以纠正,刚要考虑到心理医生那里请求帮助,争取早日让孩子恢复健康。

  从父母做起

  恋母综合症

  要立刻停止对孩子的高度关爱和娇惯,不要再过分的对孩子纵容和溺爱,这只会让孩子的病情和心理越来越偏离正常,使得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健康,严重的还能够造成心理畸形。要采取正确的母爱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在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式下健康成长。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己的动手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保护会让孩子变得什么也不会做,只懂得依赖父母。一旦父母不在身边,遇到事情就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事情都要让孩子亲自去动手做,而不要再包办代替,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动手能力,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动手的勇气。对孩子的将来没有任何的好处,对孩子适应社会,走进学校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不良影响。

  暂时回避

  如果孩子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而无法纠正,可以考虑让孩子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彼此暂时回避,可以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或者让孩子的其他亲人暂时代管,等到孩子的心理情况得到好转再接回家。

父母注意

  综合征是年轻母亲不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过分对孩子庇护和溺爱造成的。其结果使孩子的心理高度不稳定,任性冲动,缺少自制能力。这些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独立能力很差,不能合群,依赖心重。不少患儿到了上学年龄不能适应学校的群体环境,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一旦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就受不了,以致产生"恐学症"。

  对恋母综合征的纠正、治疗主要需要做父母的采用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指导、教育、扶植和身体力行的予以完成。

  一、立即停止高度溺爱和庇护的不良家庭教养方式。采用正确的母爱教育和爱的教育方式教育抚养自己的孩子。

  二、要"爱在心上",不要"爱在面上"。年轻父母面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格外给予宠爱。加上不了解幼儿心理特征,缺乏科学育儿知识,一切按照传统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抚养,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任意性。因此对幼儿的爱,要爱在心上。并采用正确的表达方式,改变那种一味迁就,百般依顺的做法。

  三、要培养幼儿独立生活和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一切由父母包办代替。传统的育儿方式,往往是保护过多。总爱去包办代替,生怕孩子跌破头、摔伤腿,殊不知,这样教养幼儿容易使下一代养成依赖习惯,性格怯懦,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日后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有一位美国儿童心理专家,谈到美国儿童教养方式时,举例说明:美国的父母带孩子去公园游玩,当孩子跌倒在地上时,常常不予理睬,让孩子自己从地上爬起来。而中国的父母在同样情况下一定合立即奔过去搀扶孩子,当孩子跌痛或受惊吓而哭泣时,做父母的还会装作用手拍打地面,责怪地面不平,使自己孩子绊倒。这就是两种不同育儿方式的心理差异。

  四、"恋母综合征"如果已严重到难以教育和纠正时,建议暂时把孩子寄养到亲友家里,生活一段时间(一般半年左右),直至孩子心理行为有所纠正后,再重返家庭。因为幼儿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可塑性,经过一段时间改换环境条件,他们就会慢慢地改变过来。

  五、最重要的是年轻的母亲要懂得科学育儿,不要溺爱娇惯自己的孩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教育新村旧改
下一篇:基因探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