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成实论

成实论是一本佛教论书。古印度诃梨跋摩著。后秦鸠摩罗什译。16卷(一作14卷或20卷)。成实即成就四谛之意。为反对小乘说一来自切有部"诸法实有"理论,提倡"人法二空",弘扬苦、集、灭、道四谛之理。相传诃梨跋摩为说一切有部著名论师鸠摩罗多(童受)弟子,初信其师学说,后来觉得这些没有摆脱《大毗婆沙论》下介不的束缚,拘泥于名相,烦琐支离,乃自穷三360百科藏,以探教说之本源。后到华氏城,随多闻部学习,接触到大乘思想,又泛览九经,评量五部(律),旁究异说,考核诸论,因而著作此论。

  • 中文名称 成实论
  • 性质 宗教书籍
  • 类型 佛教论书
  • 作者 诃梨跋摩
  • 译者 鸠摩罗什

内容

  此论译出来自后,罗什弟子昙影见其结构松散,篇章不分,大段难明,于是按照文义,区分为五聚(即五部分),二百零二品。

《敦煌写经成实论》,北魏刘广周书

  "发聚"为序说,主要泛论佛法僧三宝、造论缘由、论门种类、四谛大要及答九绿液底呀施陆师对各家十种重要异说的批判等。

  其余四聚为本论,详说四谛之义。其中"苦谛聚"论360百科说色论、识论、想论、受论、行论等五阴之事;"集谛聚"于业论中详述善恶诸业,在烦恼论中,详论断惑之事;"灭谛聚"详说断灭假名心、实法心、空心等"三心";"道谛聚"以八正道为道谛法,分别正定、正智等等。

  整个论的主要特点是针对说一切有部"我空法有"之说,提出"人法二空"的思想。认为法无实体,只有假名。就连四大及其矛服执谓马市什构成的色法也都是假名。因而主张不仅要破除人我,灭"假名心",而且假张看绿夜才技种法、实法,一律要破,这就是法无我,"灭法心"。最后连剩下的空心也要破,即"灭空心"。这已超出说一切有部之说,接近于大乘"空亦复空"的思想。但它仅将最后的灭空心分为两种,即证涅盘和入灭尽定,说明其学说尚未摆脱小乘的局限,式础与大乘所主张的无住涅盘说相差甚远。《成实论》的"三心说"是后来大乘瑜伽行派"三性说"的渊源。

传播

  在印度,此论未见流传导需。梵文原本早已佚失迅亚来,现存梵本是从汉译本还译的。在中国,自后秦弘始十四年(412)鸠摩罗什译出后,其门下就争相研习,竞作注疏。僧导既撰《成实义疏》,又聚众阐述。后到寿春(今安徽寿县)弘传此论,门下逾千人。其后形成寿春系,流行于南方。僧嵩则至彭城(今策季江苏徐州),既传"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也弘扬《成实论》,经其弟子僧等几代的弘传,形成彭城系,流行于北方。南齐永明年间,在齐武帝次子竟陵王萧子良主持下,集名困夜菜争怀道既月响油僧500余人,以僧柔、慧次为上首,对两精此论要义进行讨论,并将论文20卷删为9卷。僧佑亦参与其事,作《略成实论记》,学士周颙撰《钞成实论序》,说明删节的用意。以后,此略本曾风行一时。到了梁代,对《成实论议伯他妈否绝阻践亮雷州》的研究更盛。智藏、僧旻、法云被称为梁代三大家。具律黑亲手由于他们常融会《成实论》宣讲大乘思想,也称为"成论大乘师"。直至隋唐历久不衰。

注疏

  见于僧传记载的,主要有南朝宋时僧导《成实义疏》、道亮《成实义疏》;北来自魏昙度《成实大义疏》;梁智藏《成实义疏》(或云即《大义记》)、慧360百科琰《成实玄义》;陈宝琼《成实玄义》及《成实文疏》、洪偃《成实疏》;陈智脱《成实疏》、慧影《成实义章》、明彦《成实疏》;唐新罗元晓(一说元瑜)《成实疏》,百济道藏《成实疏》,怀素《成实义章》。此外都极形某井片流,著作时代不明的尚有宗法师《成实玄记》及《成实论义章》、聪法师《成实论章》、法法师和嵩法师的《成实论疏》等。由于唐以后此论无草力号仅划坐人研习,以上注疏均已掌不佚失;但在安澄的《中观论疏记》中,尚可见共引用僧导、智藏、聪法师、宗法师、法法师、嵩法师等人疏记中的一些内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日本色情业
下一篇:成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