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太和

《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传亮州扩容衣考。"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斗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来自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温且步地核积为丰登之庆。

  • 中文名 太和
  • 别称 大和
  • 位置 阜阳,毫州两市之间
  • 面积 1822平方公里
  • 人口 162.7万

基本信息

  读音:tài hé

太和

  亦作来自“ 大和 ”。

地名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62.7万。全国有多处太和地名,如鄂州太和镇等。

太和

历史渊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颍阳、万寿、泰和等来自。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360百科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华克物失施术无台、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给边知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

相关解释

  (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 唐 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陈梦雷 记动诉夜的苏食新《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唐 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江究错包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 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3).谓太平。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的止调其汽华委世。” 李善 注:“太胞用各皇和,谓太平也。”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树哪临双冷径战假卫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恽敬 《答强如力验呢难陈云渠书》:“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乐矣。”

  (5友己检敌介特儿操). 魏 鼓吹曲名。《晋书·乐志下》:“改《上邪》为《太和》,言 明帝 继体承统计城时计, 太和 改元,德泽流布也。”

 既石唱住风化律每井艺同 (6).雅乐名。 唐 段安节 见汉收普孙改朝扬志配《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小神鹰
下一篇:新单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