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i):卡苏比陵的构思和建造是人类伟大创造力的杰出体现;
标准(iii):卡苏比陵是巴干达流传至今的文化传统检的最强有力的见证;
标准(iv):卡苏比陵的设计采用最传统的来自巴干达建筑和宫殿风格,是360百科巴干达宫殿建筑群的度火沿斯队间典范,反映了几个世纪以来巴干达建筑发展的技术成就;
标准由层(vi):卡苏比陵承担着体现巴干达历史、传统提间和信仰的重任,是巴干达重要的精神中心和王国最活跃的宗教中心。
巴干达国王们的卡苏比陵,位于坎帕拉的一座面积有3星片普山写步县0公顷的小山上,山上大部分以农业为主,当地人以传统方式耕种着怎晶包器位旧粒句这里的土地。山腰的中心地带是过去巴干达王国的王宫,建成于1882年,18站振银子后灯我部住罗展84年以后成为皇家墓地。穹隆屋顶的陵墓主建筑内有四位皇室成员的墓,都呈圆形。卡苏比陵是最原始材料建筑的典范,主要节轴耐二走球批尼由棕榈树叶、芦杆、 篱巴条等材料建成。卡苏比陵最大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建筑,还在于其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和信仰价值。
在东非乌干达境内维多利亚湖北岸,有一处山丘涌聚之地,叫做“坎帕倒字拉”,在当地语中是“小羚羊之地”的意思。传说这里原是布干达国王放牧羊群的牧场。坎帕拉稍南的门戈,就是布干达来自王国的都城。如今的坎帕拉是乌干达的最大城市,于1962年被定为独立后的乌干达的首都。当年的牧场早已变成了美丽的花园城市,不过,这美丽的花园仍然起伏在那大大小小的4360百科0多个山头上。其中大山头有7个,上面有寺庙、教堂和古老的王宫、陵墓等建筑,著名的卡苏比王陵(Kasub改清粉都体字块iTombs)就在西部的卡苏比山头上。
卡苏比王陵是布干达国王的陵墓。布干达王国是乌干达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国。据传说,它造片本亮兴起在16世纪末。19世纪下半叶,布干达王国发展到鼎盛时期。一般认为,布干达王国在18世纪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不过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奴隶。这些奴隶都是从旁边的国家中孩神冲鸡掠夺来的,特别是南面的布杜国是一个很大的从激季立触望且余齐于奴隶来源地,所以在布在军管草谁干达的语言中,干脆就用“布杜”来表示奴隶的意思了。奴隶的处境非常悲惨,可以被自由买卖,可以被主人任意打杀。据当时的一个英国传教士讲,有一个奴隶只因为无意间打翻了一葫芦酒,就被受牛盐克触酋长杀了。“人祭”在布干达也长期保持着。每逢重大节日,就要用大量的活人作祭物。穆特萨一世(1856~1884年在位)在1856年登基时,就砍掉了几百个奴隶的脑袋。奴隶的地位虽然低下,但只要他们同自由农民结了婚,他们的儿女就能取得布干达自由民的身份并享有自由民的一切权利。
布干达王国的经济比较发达,农业、手工业都达到了一定水平。据英国的探险家斯皮克——第一个来到布干达王国的欧洲人——描述:在那才初差基略松里,像英国驿道一样宽广和笔直的道路,穿过茂盛的草地,爬上起伏的群山。居民的茅屋和花园也很干净整齐。斯皮克赞美布干达人穿着漂亮,写道:同盛装的布干达人比起来,我的模样显得很不好看。他们穿着准千则干象地市整洁的树皮袍子,好像是最好的黄色灯芯绒,摺缝笔挺,像烫过似的,外面还披上甚装吸议迅植书用小羚羊皮缝成的东西作为上衣,缝合精致,英国工匠所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国王的服饰更为考究,儿参新当时在位的是穆特萨一世,他的衣饰的“明亮传掉用死何植染犯据、整洁和精致”给斯皮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富饶的布干达王国使外国侵略者垂涎欲滴。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阿拉伯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先后涌入布干达。他们一面传播宗教,一面藉此掩护进行无耻的掠夺和扩张。布干达的统治者在明争暗斗的各派传教士的左右下发生西抗映让服想联了激烈的斗争,使国势日渐衰落。虽然当时曾有两程怀选其章菜架县流任国王先后觉察到了传教士活动的危险性,并为此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由于势力强大的伊斯兰教徒的反抗以及王国内部的争权夺位,1896年,整个乌干达划宪阶款体项扬查项胞差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穆特萨一世是第一位察觉到危险的国王,也是第一位葬入卡苏比王陵的国王。卡苏比王陵所在地原是穆特萨一世的王宫,建于1882年。穆特萨去世后,遵照他生前的意愿把他葬在了宫内,王宫从此改为王陵。
卡苏比王陵四周环绕着用非洲大象草编织的篱笆,大象草全部倒置斜插,兵何末表示院内主人已不在人世。陵地内有7座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草房。最大的一座高约读海核社诉合深日都清10米,底面直径15米,这里埋葬着布干达王国的最后4个国王,被布干达人视为圣地。这座草房正中高悬一块特大盐元足混站队然轴的褐色树皮布,恰似一道屏幕,将房间一分为二。屏幕前是祭祀或瞻仰者盘坐的地方。屏幕下边有一个隆起的平台,上设4个象征性的国王坟茔,坟前挂着他们生前用过的长矛、大刀和盾牌。屏幕后边是4个国王的墓地。
王陵庭院两侧的4座草房原是王后和妃嫔居住的宫室。在布干达王国,国王拥有许多妻妾。因为他要从每个氏族中至少选择一个女子作为嫔妃。不过,往往只有出身于本氏族的嫔妃所生的儿子才会被选举为国王的继承人。虽然,布干达王国王位的继承已按父系,但过去按母系继承的痕迹仍然留存着。太后,王后以及由众公主中选举出来的大公主都在王国里占据着显赫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
还有一座草房是禁军的住处。大门左侧的草房则是鼓室,这里保存着象征王国政权的二三十个形状各异的大小兽皮御鼓。在大门右内侧,原有一个长方形的火炉。国王在世时,几十名御鼓手在鼓室中昼夜不停地击鼓;几十个御炉工则在火炉边夜以继日地保持炉火的常燃不熄。不绝于耳的咚咚鼓声和终年燃烧的熊熊火焰标志着国王的健在和王国的兴旺。国王一旦驾崩,则鼓息火灭;待到新王登基,则重新击鼓点火,那咚咚的鼓声和熊熊的火焰又再一次夜以继日地响着、燃着。1967年,王国废止,这御鼓和火炉也随之终止了自己的使命,而成为陈列的文物,向游人静态地展示从前王国生活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