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李集镇

李集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下辖镇,位于县域西南部边缘,西、南均来自与安徽省交界,镇政府驻地距360百科县城约28千架冷决次叶米,辖域总面积62.另其齐内科98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李集镇下辖4个居民社区和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大请义烈维假流两东圩社区。截至2019年末,李集镇常住人口为5.14万 。

李集在历史上称"潘王集"。明嘉靖年间(152南型端买触术消2年~1566年),山西省洪洞县钱玉未济证良衡李氏三兄弟携巨资至此经商发家成旺族,遂改为"大李集" 。李集镇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商贸重镇。自建置以来已有600多年历史,早在清朝道光年间这里就有水码头。2019年10月,李集镇入张飞渐夜浓还静染例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

  • 中文名称 李集镇
  • 外文名称 Liji Town
  • 行政区类别 镇
  • 所属地区 徐州市睢宁县
  • 地理位置 睢宁县西南部边缘

沿革

  李集自古为苏北商贸名镇,有苏北"小南京"之称。早在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他年并色就有客商在潼河之侧设集市,时称潼河集。至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罪就导年),名扬四边,号"大来自李集" 。

  民国三十三年(19360百科46年),泗灵睢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置李集区、李集市。

  1949年,仍为李集区,属睢宁县。

  1957年,撤区并乡,组建李集乡。

  1958年,人民怎费公社化,称李集人民公社,简称李集公社。

  1983年,恢复乡建制,复称李集乡。

  1987年,撤销李集乡,设立李集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缺离井振社得再判沉1999年,李集镇下辖17个行政村,分别是东圩、西圩、花厅、轴山、失示推周汪、张刘、一里王、大周笑分聚百源缩度院满未、李潘圩、王铺、柳圩、郝庄、徐厂、庄河、三村李、五里袁、肖庄 。

  2001年,村级行标行然斤给入迅县艺政区划调整,周汪并入轴山,燃环任食五里袁和肖庄合并设立袁歌复育位岩比久奏看的肖村。至此,李集镇下辖15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对台市流冷季之员量调架6月,李集镇下辖4个居民社区和11个行政村 ,镇人民刚主开香倒用存硫曲政府驻东圩社区境内。

  序号

欢社少肉阿  居民社区\\行政村

  人口

  1

  东圩社区

  8438

  2

  便歌左帮首消胡西圩社区

  5033

学领持四当办  3

  花厅社区

  3594

  4

  轴山社区

  366敌占内硫草那2

  5

  大周村

  4036

  6

  郝庄村

  3148

  7

  李潘圩村

  3806

  8

我特感常止  柳圩村

  4161

  9

  三里村

  2796

  10

  王铺村

  2804

  11

  徐厂村

  3808

  12

  一里王村

  2504

  13

  袁肖村

  5081

  14

  张刘村

  3005

  15

  庄河村

  2821

  -

  总计

  58697

  参考资料: (注:数字数据截至2018年)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李集镇位于睢宁县西南部边缘,北与桃园镇接壤,东与官山镇毗邻,西、南均与安徽省搭界,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7°80′、北纬33°77′,总面积62.98平方千米 。

形地貌

  李集镇属黄泛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无山丘、盆地分布。

来自

  李集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旱多风果会米年亲立联逐见,夏热多雨,秋旱少雨景具引液对述资积测,冬寒晴燥,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 ,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约50%的降雨量集中在360百科6-8月份,降雪主要集中在1月、2月、12月

人口

民族

  截至2003年末,李集镇有回族、苗族、壮族、彝族、白族、土足需家族布依族等12个少数民族171人 。

数量

  2019年末,李集镇家庭户数为12802户,常住人口为51449人 。

经济

综述

  2018年,李集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亿元,同比增长圆诉冷11.2%(下同);财政总收入完成3.2亿京促候消植如境修阶激容元,增长29.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9亿元,增长1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外资200万美元、外贸832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5接府垂洲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销售额2.45亿元、规模以上商贸业销售额13.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磁理曲原冲生7亿元 。

第一产业

  历史上,李集镇以种植玉米、三麦、高粱和豆类作物为主,产量很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视养式简深督模露很苏硫,先后拓浚了潼河、老濉河、李南、李北等9条河渠,使各处水系浑然一体,排灌自如,农作物产量大幅内根松技通字意水永够度增长,小麦亩产达350多千克。1960年,李集实行旱改水,开始种植水稻。1980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亩产达千斤以上。1993年,李集镇成为睢宁重要的棉花、蚕茧生产基地 。2003年,李集镇种值优质麦1533公顷,优质稻666公顷,棉花666公顷。镇内有成园桑733公顷;杨树1666公顷,杨木蓄积量50万立方米 。在养殖业上,李集以规模经营,建设小康村,已形成以一里王村为中心的养鸡,肖庄为中心的养猪,张刘大周为中心的养蚕,柳圩、李潘圩为中心养牛,徐厂郝庄为中心的养羊业"养殖开发区",成为睢宁重要的商品牛和山羊板两尽清统推皮生产基地 。2003年,其国类李集镇山羊饲养量8.2万只,猪请烈山搞花力声氧液4万头,黄牛3000头,家禽90万羽 。

  2018年,李集路察判径镇构建"1155施州诉胶军怀2"农业产业布局,流转土地3.5万亩,占总耕地70%,打造专业合作社80个、家庭农场61家,形成花厅楸树苗发场饭触五封必木园、李潘圩稻田养殖、一里王紫薯种植、大周桑苗和干果生产等特色带祖但运映广尽产业基地;启动袁肖村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完成2个绿色农产品和1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工作。做强农业综合项目,年产沼气30.6万立方的大周村沼气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日处理426吨的柳圩、一里王和金谷粮食烘干项目。利用产权交易平台,交易农村土地经营权和村集体资产资源256笔,成交价7553万元 。

第二产业

  李集镇是睢宁县工业强镇。早在清朝道光年间,出现了铁、木、铜、锡等手工业作坊,棉丝织行业多为"前铺后坊",边工边商,形成了的六大作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小工厂调整合并,有所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李集镇工业进入发展阶段。乡镇企业达到24个,其中睢宁县第二丝织厂、大李集农机厂为省明星企业,企业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产值达7500万元,上交税收90万元。至2003年底,李集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年产值300万元以上企业35个,500万元以上5个,亿元以上2个。其中外地客商投资10个。2003年全镇工业产值达到了9.5亿元 。2018年,李集镇创成国家级高新企业1个;2家企业完成ISO9001认证;2家企业成为规模以上工业。全年累计新签合同项目13个,新开工固投总额1.15亿。竣工高标准厂房4.7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9家 。

第三产业

  2018年,李集镇电子商务交易额4.5亿元,新增网商190人,新增店铺256家,新增淘宝村1个,3家企业列入省电商统计平台;新增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斥资2亿元建设集饰品展示、设计、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物流为一体现代化饰品电商产业园区,一期已经开园,累计入驻企业和商户30余家,新增饰品商标12个,在线审批商标8个 。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至2003年底,李集镇共有幼儿园3所,定点小学5所,中学3所;在校生6500人,其中高中学生2300人;教师500人,其中有中教高级职称的教师11人、中教中级职称120人 。2018年,李集镇李集小学被评为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启动李集小学、李集二小、柳圩小学、三里小学和李集二中扩建工程,李集中学通过四星级复审、初中部重新招 生。2019年末,李集镇境内有幼儿园、托儿所7个,小学5个,小学教师240人,小学生5820人 。

医疗卫生

  截至2003年,李集镇镇卫生院是一级甲等医院,是县西南部唯一的中心卫生院。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有病床34张,设内科、外科、妇科、骨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等科室。配有B超、心电图仪、胃肠透视机、脑电图仪、生化分析仪及X光机等设备。全镇有医务人员65名。17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农村甲级卫生室标准 。2019年末,李集镇境内有医疗机构17个,病床180张,执业(助理)医药师52人 。

文体事业

  2018年,李集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睢宁好人"评选活动,建设镇级好人园,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弘扬李集正能量;依托"报纸户户送""喇叭村村响"倡文明、树新风,全年累计开展移风易俗、诚信建设宣传活动30余次;15个村(社区)均建立宣传文艺队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40余场。树立殡葬文明新风,全镇改造老林地3处,火化率100%,公墓安葬入园率100% 。2019年末,李集镇境内有图书馆、文化站1个,剧场、影剧院1个,体育馆1个 。

社会保障

  2018年,李集镇投入220万元,完成镇敬老院提档升级。为61人申报小额创业担保贷款610万元;为287人办理就业创业证;协助43人申请妇联创业贷款300万余元;为8669人发放养老金1424.4万元;新农保覆盖率达到100%;为314人发放丧葬费29.2万元;发放民政优抚金16万元;发放低保金414万元;发放五保金190万元,发放残疾人补贴198万元;为105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并提供就业培训;为31户农村贫困家庭,发放危房改造补贴46.5万元;与51家用人单位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 。

脱贫攻坚

  2018年,李集镇共脱贫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924户、2019人,同时,投入1846万元建设扶贫项目,扶贫收益50.67万元,3844人受益,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3万 。

交通运输

  李集镇境内有303省道途经镇区。

历史文化

地名溯源

  秦以前,李集周围方圆百里尽为湖泽,秦时因开挖"潼河"泄洪,始称"潼泽",西汉时改为"潼滤",安史之乱时,山西曲沃人迁陡至此,且王姓人众,于唐乾元三年(756年)更名为"王集"。元初经商潘姓势力渐盛,改称"潘王集"。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山西洪洞县李氏三兄弟携巨资至此经商发家成旺族,遂改为"大李集",简称"李集" 。

商贸流通

  李集镇商业发达,历史上有山西、洞庭、福州、徽州四大会馆。当地粮油、土产经商人运销上海、南京、镇江、扬州,又运回外地杂货,在李集集市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业更加发达,国营和集体门市160多个,个体摊点650多个。2003年,镇区有大型专业超市4个,专业市场6个,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集市日流量10万人次以上。年成交额亿元以上,影响辐射方圆百里 。

相关典故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1521~1566年),山西洪洞县大族李大仙三兄弟,因避战祸流徙到此。在此之前这个地方叫潘王集,主要是潘、王两大家。姓李的来到后,散财货,结豪强,扩建了集西的李家圩,又乐于行善,对些要饭花子给吃给喝,帮助乡民安居乐业,在百姓中威望渐渐提高,随之,人们就开始称呼李家集了。为了争夺集名和市面,三家明争暗斗,姓王的和姓潘的联合起来对付姓李的,以便继续维护"潘王"集名。

  当时姓王的便准备了些银两和土特产来到姓潘家里密谋,要姓潘的到县里打点打点。当天晚上姓潘的一行人刚出集镇不远,就路遇一些青面獠牙的小鬼,在吵嚷说:"赶李集、赶李集",姓潘的一行连续走了十几里地,都是如此,便想着连小鬼都吵嚷着说要赶李集,我们去告还有什么用?便原路返回了。实之,这是姓李的派人装扮成鬼,先从心理上攻破对方。

  姓王的倒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天下哪里有鬼?便又依着势力和钱财,到县里打官司。第二天县官穿着青衣青帽,前往当时街市进行微服私访。这正是一年一度阴历正月初九地庵庙会,由于这是李集镇最大的庙会,离集镇十余里的路上都是赶庙会的人。县令一路问人:"大家到何处去?"都说:"咱们赶大李集的庙会,怎么你还不知道?"说赶"潘王集"的仅十有一二,而且那些有钱人对这位穿便衣的县官理也不理。这样一来,县官在心里有了谱。

  后来县官到了庙会上,又问大家:"你们知道这是潘王集还是大李集?""是大李集",叫大李集的喊声响成一片。潘、王两家哪里知道是姓李的已经拢络了"花头"(要饭的领头人)来带头干的,故而拥护叫大李集的喊声响成一片。于是县官在衙役们的引领下,走向庙会搭的戏台,当场宣布:"根据民心民意,此地集市就叫'大李集'吧。"台下呼声一片,拍手叫好。后来姓潘的迁走了很远很远,姓王的被迫住在李集镇的四周,以待时机,从四面围攻。故此有了李集镇而无姓潘的村庄,只有围绕四周的一里王、二里王、三里王、四里王、五里王、王点、王址、王铺、王柳圩等王姓村庄。

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李集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李集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2月,李集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2022年1月,入选2019-2021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名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虎山中学
下一篇:李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