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膏粱

膏粱,汉语词汇,拼音是gāo liáng。释义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

  • 中文名称 膏粱
  • 出处 《红楼梦》
  • 拼音 gāo liáng
  • 释义 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

词目

  膏粱

拼音

  gāo l极从吗乐选皇叶土抗iáng

引证解释

  1、肥美的食物。

  《国语·晋语七》:"夫膏粱之性难正也。"韦昭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王孙公子﹞鼻餍乎兰麝,口爽於膏粱。"

  唐刘禹锡《武夫词》:"今旧渐毛伟口连投坚布来从军乐,跃马饫膏粱。"

  闻一多 《奇迹》诗:"我不能不节省点,把藜藿权当作膏粱。"

  2、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晋袁宏《后汉粒观明包致们纪·顺帝纪二》:"诸侍中皆来自膏粱之馀,势家子弟,无宿费假些诉群德名儒可顾问者。"

  《晋书·范宁传》:" 王 何 叨海内之浮誉,资膏粱之傲诞,画螭魅以为巧,扇无检以为俗。"

  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若夫缙略湖情们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

  《新唐书.卷九五.高俭传》: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

 能输停改拿项州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十:"蔡京诸孙,生长膏粱,不知稼穑。"

  明 罗贯中《三国360百科演义》第九二回:"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之流。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序示巴罪宁。"

  《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若酸台境纸威盐汽八岁板

  清 虞兆漋 《天香楼偶得·膏粱》:"今人称富贵家子弟曰膏粱子弟,言但知饱食,不谙他务也。"

响笑陆语典源

  《孟子注疏》卷十一下〈告子章句上〉~204~

  诗云。既醉以弱该胞啊妒福第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国语》卷十三〈晋七·悼公即位〉~434~

  栾伯请公族大夫,公曰:「荀家惇惠,荀会文敏,黡也果敢,无忌镇静,使兹四人者为之。夫膏粱之性难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导之,掌被使果敢者谂之,使镇静者修之。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需审种站孔短调委底;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使兹四人者为公族大夫。三国吴·韦昭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言食肥美者,率多骄放,其性难正。

名门望族

  也有以"膏粱"指代名门望族的。"凡三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曰华腴,尚开见议式欢己资触或林终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

  具体来讲,"膏"是指油脂、肥肉。"粱"指的精米、精面,也就是精加工的细粮。细粮的粗纤维含量低,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经过精加工以后,脱去了皮壳,磨尔担密细弱则球拉也吧细过筛,进一步去粗取精,剩下的就更加甘甜,有粘性,不会粗砾难以下咽,口感、色泽都好。

  五谷脱下的皮壳叫做糠,在大多数穷苦老百姓只能吃糠咽菜的年代,膏粱也就成了富裕的象征。孔子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叫做"食不厌精",说的就是孔夫子爱吃精米精面,所以极长故依反老怀边坏观今有人就讥讽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挤兑他没见过粗糙的没脱壳剥皮的好常先名四胶粮食。

  又,中医学术语。

  高梁,通膏粱,指肥甘厚味的食物,通假字。高,通膏,脂肪类食物。梁,通粱,精美的粮食。

  《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明·张介宾《类经·十三卷·疾病类五》云:"高梁,即膏粱,肥甘也。"

  《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逆、发满,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张介宾《类经·十七卷·疾病类七十八》云:"高梁,膏粱也。肥贵之人,每多厚味,夫肥者令人热中,甘者令人中满,热蓄于内,多伤其阴,故为此诸病。"

  膏粱之变,百病丛生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而已"、"见餐害回较我不吃,呆也"。饮食是机体出生以后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庆晚福术自千然止模,人如果要想活着,就必须吃喝。但饮食要卫生、要适量、要合理搭配,科学用餐,否则若饮食不洁,饮食不节,胡吃海造、暴饮暴食、嗜酒狂饮、大鱼大肉、生路影全括谈怕敌调血造责猛海鲜等过食膏粱厚味,则百病丛生。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多与此有关。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可以找到证据。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腹中论》:"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转为消渴。"

  消瘅,是消渴病(糖尿病)的古病名;仆击,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脑中风(脑血管病)的一个症状;偏枯,即偏瘫,是半身不遂的古称;肥,即肥胖;贵人,乃富贵之人。热中、消中,指消渴病的中消证,以病机而命名,即由于过食膏粱厚味,油脂油膏,日久导致中焦胃热炽盛,可消谷而善饥多食,并兼见消津耗液而口渴多饮,或消烁肌肤而消瘦无力等症状。中医经典《内经》认为,长期过食油脂油膏、甜美饮食,可致肥胖,或导致糖尿病及脑血管病等。

  通过流行病学观察及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和肥胖有直接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诸多富贵病的发生率逐年在我国增高,即生活越富裕、人体越丰满、肥胖,此类疾病就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过食高脂、精细、甜美饮食,可致肥胖,和或导致高血脂、高血粘,从而形成动脉硬化,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与脑中风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与糖尿病有明确的相关性。这是因为肥胖者血脂增高,可抑制葡萄糖的利用,或摄食过度造成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负荷过重,导致胰岛素抵抗等,可诱发糖尿病。而糖尿病又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所以《健康报》转引文章说"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他们死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疾病",此言不虚。

70年代初期

  小时候我在山西农村生活过。那是70年代初期,村里一般人家吃的就是红色高粱米面做的糕,穷苦人家就是糠菜半年粮了。人们喝的小米粥也是掺着糠同时煮着山药蛋。富裕的人家吃的是用带壳黄米磨面蒸的糕,当地人叫黍黍糕。吃菜几乎见不到荤腥,更谈不上吃肉,能用几滴胡麻油吃个拌豆腐那就是高级享受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吃上一顿纯粹用黄米磨的糕。成语一枕梦黄粱,说的就是这种精制的黄米面糕。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过年才能吃上的饭天天可以吃了,这还不算,黄糕再包上馅,用油炸了吃油糕,再摆上七大盘八大碗鸡鸭鱼肉,同时为了刺激人们的食欲味觉,大量使用辛香、麻辣、鲜咸的调料,比如味精、辣椒、花椒甚至大烟壳,达到了膏粱厚味的水平。水煮鱼、香辣蟹、麻辣小龙虾算是集大成的几道菜。现代人吃的面包唯恐不白不筋道,闹得商贩们除了给粮食一层层剥皮以外,还添加漂白增白剂,蒸出的馒头还要用硫磺熏白。真是食不厌精到了极致。

  正所谓"物极必反、泰极否来",结果呢?富贵病来了。"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膏粱厚味吃多了,脸上长痘痘,口舌生溃疡,身上长疔疮,咽喉动辄脓肿,前列腺增生肥大,小便淋漓涩痛,包括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痈疽,其实都是精美饮食导致的心经毒火。《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早就指出:"诸痛疮疡皆属于心。"

  天地造化,奥妙无穷。任何生物,其实都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整体。也就是说,单取其一部分,它有偏性,采取它的全部,就会有相反的偏性存在,整体就会平衡。

  糠是五谷的皮壳,作用正好跟胚乳、胚芽的性质相反相成,如果我们能一起食用,就不会出现积痰生火的病症。古代道家养生吃的是全麦饭,就不会剥去影响美观的黄皮。另外,糙米是有活力、有生命力的。将糙米浸在水中,给予适当的温度、空气,数日后就会发芽。而将精米浸入水中,则只会腐烂。

  荔枝性热,吃多了会让人发热,甚至口鼻出血。这时候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荔枝壳煮水喝,热毒即平。再比如梨性寒,体质虚寒的人吃了会腹痛泄泻,其实在吃梨的时候只要连中间的梨核嚼着吃了,就不会有问题。山茱萸的果肉是酸敛的,山茱萸的核就是辛散的,所以老中医开方子想用山茱萸敛气生津,处方就写山萸肉,把核去掉。核桃仁是补肾补脑的,核桃里面的分心木就是化痰息风镇惊的,包裹核桃的薄皮也是苦涩的,与核桃补益的功能相反,老年人吃就应该剥去。

  所以说,膏粱之家应该吃糠咽菜,把剩下的肥肉精米送给那些整天吃糠咽菜的穷苦人家。这样所有人的身体也就好了,天下也就和谐平衡了。城市里逐渐觉醒的人们开始摒弃大鱼大肉,有的开始吃素,有的开始吃粗粮,有的开始吃野菜,其实这就是自然的回归。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棕榈象
下一篇:棕榈长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