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大仅》是2006年1月必神差尔针胡1日化学工业出版主影细望孔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喜红。本书讲述了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及环境费用效益分析。
条形码:9787502578060
印刷日期:2006-1-1
出版日期:2006-1-1
精装平装_开本_页数:平装16开,219页
中图法:
中图法一级分类:
中图法二级分类: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本书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的控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普盾阐述,并对中国现行的环保投资和环保产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以及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观点。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反映中国环境实际情况的案例,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农减怎贵力 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管理与评价、环境较迅袁工程、资源环境与城市管反我找度翻永底念手团理、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教材,同360百科时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久克推高专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来自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360百科门、有关学校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先后出版了一些高职由规乙实际开各高专教育教材。但从整体上看,具倍层经杀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极其匮乏,不少院校尚在借用本科谓宜尔或中专教材,教材建设落后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需要。为此,优越阻比1999年教育部组织制定了《高职高专教育专围胶非越门课课程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充善持础率观和湖雨目标及规格》(以下简称《培养规格》),通过推荐、招标及遴选,组织了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成立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编写队伍,并在有关出版社雨苦次让团可映的积极配合下,推出一批"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计划出版500种,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这500种教材中,专门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与专业能力课)教材将占很高的比例。专门课教材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专门课教材是按照短实还阿会析写娘曲活《培养规格》的要求,在对有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充分汲取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学校在探索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编写而成的。这套教材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运员良很让员紧布时推和能力本位,调整了新里轻员配吗视市对免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突出了人视家空元将参极才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有关课程开发委员会组织下,专门课教材建设得到了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广大院校的积极支持。我们计划先用2~3年的时间,在继承原有高职高专和成人高等学校教材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近几兴范京小倍征刻年来各类学校在探索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解决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教育教材的有无问题;然后再用2~3年请掉晚次奏左五香来况的时间,在《新世纪高职溶升渐值由告今袁径采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强开效冲绿消做打严占设项目计划》立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改革和建设,推出一大批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从而形成优化配套的高职高专教育教材体系。
本套教材适用于各级各类举办高职高专教育的院校使用。希望各用书学校积极选用这批经过系统论证、严格审查、正式出版的规划教材,并组织该校教师命以对事业的责任感对教材教学开展研究工作,不断推动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发展与提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1年4月3日
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与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一系列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耗竭,能源紧张,大气污染,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如果不使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协调,环境破坏最终将制约经济发展,停方使标言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已经达成的共识。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就是要探索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实现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协调,为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本书由多年从事环境保护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专家教授共同完成。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由陈喜红编写,第三章、第八章、第九章由刘扬林编写,第七章由曾桂华编写。全书由陈喜红统纂定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国的实际,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高职高专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基本教材。对于从事环境与经济的实际工作者,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的编写及出版得到了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写作时间较为仓促,加之水平有限,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妥之处,我们衷心希望有关专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05年8月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一、世界环境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
二、我国环境经济学的发展5
第二节 环境经济学的对象与性质7
一、环境经济学的对象7
二、环境经济学的性质8
三、环境经济学的特点9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和内容9
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任务9
二、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0
三、环境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方法11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在中国的最新进展与展望12
一、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12
二、环境经济学研究展望15
思考题10
第二章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6
第一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理论16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的来源16
二、环境价值的分类和构成18
三、环境资源的价格20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21
一、基本概念21
二、解决外部性的途径23
第三节 环境公共物品理论24
一、环境公共物品的概念24
二、环境公共物品的特征24
三、环境公共物品的分类25
四、环境公共物品最优供给的确定26
第四节 循环经济理论29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29
二、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30
三、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33
四、国际循环经济的发展34
五、循环经济在中国的实践35
六、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37
七、案例:湖南泰格林纸集团公司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38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41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41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42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44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44
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标准45
六、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46
思考题48
第三章 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50
第一节 环境资源理论概述50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50
二、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0
三、环境资源的未来51
第二节 环境资源的分类53
一、可耗竭资源53
二、可更新资源54
第三节 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5
一、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55
二、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容56
第四节 环境资源的核算65
一、环境资源核算的重要性65
二、环境资源核算的基本方法65
三、环境资源的价值量核算68
思考题70
第四章 环境污染控制71
第一节 最优污染水平71
一、最优污染水平的确定71
二、关于最优污染水平的说明72
第二节 影响最优污染水平的若干因素73
一、环境容量73
二、净化能力74
第三节 使用者成本75
第四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77
一、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77
二、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80
第五节 污染控制85
一、控制污染的方法85
二、庇古税86
三、科斯定理87
四、污染控制中的责任法则和受益法则89
思考题90
第五章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91
第一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理论91
一、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产生与发展91
二、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92
第二节 环境质量影响分析95
一、环境污染的外部影响95
二、环境质量影响分析96
三、建设项目环境质量影响的费用和效益98
第三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步骤99
一、识别和计算项目的费用和效益99
二、计算费用和效益的现值100
三、费用和效益的比较100
第四节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标准101
一、净现值贴现率101
二、偿还期限102
三、内部收益率102
四、收益费用比值102
第五节 费用效果分析102
一、费用效果分析的概念102
二、费用效果分析的实例103
第六节 环评中"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的技术原则与方法104
一、指标计算法104
二、简易分析法107
第七节 案例108
一、重庆市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估算案例108
二、广州北二环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案例115
思考题116
第六章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分类118
二、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119
三、选择不同评价方法的依据120
第二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120
一、理论基础120
二、主要的直接市场评价法12l
三、直接市场评价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125
四、直接市场评价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126
第三节 间接市场评价法126
一、定义与理论基础126
二、主要的间接市场评价法127
第四节 陈述偏好法132
一、定义和理论基础132
二、主要的价值评估技术133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36
四、意愿调查评估法的适用范围与条件136
五、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的局限性137
六、总体评价138
第五节 案例139
一、霍奇森和迪克森对菲律宾帕拉万岛所做的砍伐森林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的研究案例139
二、日本对本国森林的环境价值评估案例139
三、重庆大足县建沼气池的环境经济效益案例140
思考题142
第七章 环境经济政策与手段143
第一节 概述143
一、环境管理政策的类型143
二、环境经济政策的评价标准149
三、环境经济手段类型150
四、环境经济手段的应用154
五、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154
第二节 排污收费158
一、庇古税--排污费158
二、不完全竞争与排污收费160
三、排污收费的经济效率16l
四、排污收费的问题163
五、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165
第三节 环境税169
一、环境税的种类169
二、环境税的作用169
三、环境税的影响问题170
四、环境税的实施障碍170
五、环境税的应用171
六、税收绿色化问题172
第四节 排污权交易173
一、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和基本原理173
二、排污权交易的微观效应173
三、排污权交易的宏观效应175
四、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176
五、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178
六、排污权交易的方式及程序180
七、排污许可证的交易程序181
八、中国的排污权交易181
思考题185
第八章 环境保护产业 186
第一节 环境保护产业186
一、环境保护产业的产生和发展186
二、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意义187
三、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现状188
四、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存在的问题192
五、发展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措施193
第二节 环境保护投资194
一、概述194
二、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现状197
三、环境保护投资渠道200
四、环境保护投资体制与投资比例201
五、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2
思考题206
第九章 环境保护和发展模式207
第一节 生态效益型的经济发展207
第二节 "先污染,再治理"发展模式的代价209
第三节 "边发展,边治理"发展模式的可行性与局限性211
第四节 以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11
一、发展生态农业212
二、发展环保产业212
第五节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环境保护的战略选择214
思考题218
参考文献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