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棉属

棉属,为锦葵的1属一年生或多年生亚杆概后践刻增能卫灌木状草本植物。总苞验即有3~7枚大型绝家兵百右叶状副萼,分离或连合,分裂或呈流苏状,有腺点;花萼杯形,近截平状或微5裂,世界已知有30余种,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和来自亚热带,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均产。

  • 中文名 棉属
  • 中文学名 棉属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基本简介

  ​锦葵科(Malva白希考官义爱阿ceae)的1属,一年来自生或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有时为小乔木。叶互生,掌状分裂。花大,单生360百科于叶腋,白至黄色或基部紫色;总苞有3~7于波山故边观希单枚大型叶状副萼,分离或连合,分裂或呈流苏状,有腺点;花萼杯形,近截平状或微5裂;花瓣大,5枚,芽时旋转排列;雄蕊多数,连合成一管称雄蕊柱,有多数具花药的花丝,端截平;子房3~5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蒴果圆形或椭圆形,室背开裂;种子球形,密被白色长棉毛或混生有紧着种皮而不易剥离的短纤毛,或有时无纤毛。有30余种,分布于南、北半球的热带和亚干除航星呀马识迫故会普热带,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均产。

历史渊源

  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早在公元前5800年已懂得利用并栽培棉花;而旧大陆利用棉花的历史要晚得多,约在公元前2600年印巴次大陆在“印度河谷文化”剧就印怀时期才有棉花的生产。在中国较久远的古籍中缺少有关棉及植棉的记载,直到11~13世纪(宋代),棉才在长江流域种植下宗销,逐渐成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但中国南方和西北的边远地区,早在公元前 1世纪(汉代),在珠崖(今海南岛)、哀牢国(今云南澜沧江流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等各少数民族已开始栽培棉和掌握宜跟图史系硫跳获了织布技术。根据新疆出土文物考证,新疆是中国植棉最早的地区。在东汉墓中出土的蜡质棉花,证明1700多年前就已利用棉花了。

棉属分类

棉属

  棉花在分类学上属被子植物锦葵科棉族棉属,包括栽培种与野生种,其主要特征是:具有来自两种类型的分枝,即单轴的叶枝和合轴的果枝。在棉属30多个种里,具有经济价值360百科而被广泛应用的有4个种: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海岛棉,前二者为2倍较滑斗吧控名体,后2个为4倍体。均象富历阻县处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作积素失科环值就区,经过长期的天然选择为毫界类针局夫细铁北量和驯化,形成一年生习性活水怀,广泛适应于亚热祖故复清回验益亲带、温带地区条件,形成各种不同的亚种、变种、种系和品种。其中:

  亚洲棉(中棉):现在栽培较少,但其较抗旱、抗病、抗虫力强,可做为较好的种质资源。

  非洲棉(草棉):解放前,新疆种植较皮不跟居雷权木创多。其具有早熟性和抗旱性钟剂斯境打,可作为种质资源利用。

  陆地棉:又称细绒棉。植株粗壮、叶片缺刻较浅、裂片呈宽三角形(也有裂片窄长的鸡脚棉),花瓣乳白色,通常无红心,铃大、圆形或卵圆形,铃面无凹点,纤维细长、品质紧件年往好,产量高,现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棉种。

  海岛棉:又称长绒棉。分海岛型海岛棉和埃及型海岛棉。前者品质好、产量低、适应范围小,可纺200支以上高支纱,现在栽培少;后者品质略次,但产量高、适应性强,是目前主要栽培种。多为一年生亚灌木,植株较陆地棉高大,叶片缺刻较深,花大、黄色、花瓣基部有红心,铃小、尖卵形,铃面有凹点,种子多为光子或端毛子。纤维比陆地棉长、细、强,品质好,产量低于陆地棉。

分布范围

  栽培棉种主要可愿决结战备分下述4大类。

陆地棉

  起源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原为热带多年生类型,经人类长期栽培驯化,形成了早熟、适合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栽培的类型。这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的棉种,占世界棉纤维产量的90%以上。纤维长度为21~33毫米,细度为4500~7陈论子地衣加模率绿体参000米/克。商业上习称细绒棉。陆地棉内又分8个类型,其中尖斑棉、马利加蓝特棉、尤卡坦棉、莫触号考最两利尔棉、李奇蒙德氏棉回厂位朝希守、鲍莫尔氏棉和墨西哥最够虽积植语鲜语材米棉7个类型为多年生。阔叶棉为一年生,现在世界主要产棉国广为种植的陆地棉均属这一类型。

棉属

海岛棉

  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以后传播到大西洋沿岸和西印度群岛。其热带多年生类型以在秘鲁和其他南美洲国家的变异最多,如坦奎斯棉、秘鲁棉等。这个种的亚热带一年生栽培类型形成于美国和埃及。早熟的零型分枝或紧凑分枝类型形成于苏联中亚地区,称苏联细绒棉。海岛棉以纤维长(达33~45毫米)而细(6500~9000米/克)、有丝光、强度高(4.5~6克)著称。商业上习称长绒棉。除一年生类型外,还有两个多年生变种:巴西棉和达尔文棉。中国西南地区生长的离核木棉和联核木棉,都属半野生状态的多年生海岛棉。

亚洲棉

  又称中棉,是被人类栽培和传播最早的棉种。种内又可分为6个地理-生态类型:印度棉、缅甸棉、垂铃棉、中棉、孟加拉棉和苏丹棉。其中印度棉和苏丹棉为多年生;缅甸棉多数为多年生,也有一年生;其余类型为一年生。中国在陆地棉全面推广前广泛栽培亚洲棉,由于纤维粗短(15~25毫米),商业上习称粗绒棉。因其不适于中支纱机纺,且产量低,已于50年代为陆地棉取代,只在南方一带尚有零星种植。但亚洲棉具有早熟、耐阴雨、烂铃少、纤维强度高等特性,因而仍不失为重要的种质资源。它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仍有一定栽培面积。

草棉

  又称非洲棉,原产于非洲南部,分布于亚非两洲,在其进化过程中形成5个地理-生态类型:暗色棉、库尔加棉、威地棉、槭叶棉、阿非利加棉。前3个为一年生,后2个为多年生。中国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栽培过的非洲棉属库尔加棉类型。由于纤维粗短,商业上也称为粗绒棉,近年已几乎绝迹。野生棉种或栽培种的野生类型常具有抗病、抗虫、抗旱、抗盐碱、耐寒及纤维强度高等性状,利用这些优良性状改良栽培种,是棉花育种的重要途径。

  中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福建等地生长的木棉(Bombaxmalabaricum),俗称攀枝花,与棉花不同科。其种子纤维不宜纺纱,只能作枕芯、床褥的填料。中国长期栽培都是树棉和草棉。树棉可能由印度、缅甸或越南等地引入中国,草棉可能由阿拉伯或巴基斯坦引入新疆。陆地棉原产墨西哥,19世纪末叶始传入中国。由于产量较高,棉纤维长,品质好,又能适应气候,因此已取代树棉和草棉,成为中国各产棉区的主要棉种。海岛棉原产南美热带和西印度群岛,系长绒棉之一,中国仅云南、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有少量种植;其变种巴西海岛棉,原产美洲热带,也是长绒棉,中国仅云南、广东等地有栽培;而世界各热带地区则广泛栽培。

主要作用

  棉花为全世界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原料,也可用来制造炸药和赛璐珞;棉花脱脂后称为脱脂棉,用于医药工业。种子可榨油,经精炼后供食用或作润滑油、制造肥皂等,其残渣俗称棉子饼,供牲畜饲料或作肥料。种子含棉酚,有避孕功能。茎干含纤维,可作造纸原料或燃料。

棉属

病虫害

  由于棉属的生长期长,叶量多,花和叶均有招引昆虫的蜜腺等原因,易受多种虫害的侵袭。中国有棉属害虫300多种,其中常见的有30多种,主要的如棉蚜、小地老虎、绿盲蝽、棉铃虫、棉红铃虫、棉红蜘蛛、棉金刚钻、棉小造桥虫等。北方棉区的棉蚜和棉铃虫,南方棉区的棉叶螨和红铃虫为害尤大。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棉区逐渐由热带多雨地区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而有灌溉条件的暖温带地区转移,原来的多年生类型改变为一年生品种,加以棉属品种的早熟性提高,都有利于减轻或避过虫害。40年代后,化学方法成为防治虫害的主要手段;70年代中期以来,重视保护和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并进一步发展综合防治,同时将培育抗虫品种作为防治虫害的重要途径。

  棉属病害主要是棉属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措施包括控制带菌种子的传播,在重病田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倒茬和稻棉轮作等。棉田灌水过多和用氮肥过量都易导致病害加重;适当增施磷、钾肥则有利于增强棉株耐病力。在中国,苗病和烂铃也往往对棉属生产造成损失。苗病以立枯病和炭疽病为主。适期播种及采用药剂拌种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烂铃则由角斑病、炭疽病、红腐病等病菌侵袭所引起,可通过合理密植,减少荫蔽,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等进行防治。

栽培技术

  中国主要棉区的耕作制度大体有两种类型:黄河流域棉区北部及西北内陆棉区和特早熟棉区多实行冬季休闲的棉属植物一年一熟制;长江流域棉区及黄河流域棉区南部多实行冬作物(主要是麦类和蚕豆、油菜等)和棉属植物一年两熟制。其种植方式,在一熟棉田都行单作,在两熟制棉田多行套种,少数与甘薯或玉米间作。棉属植物子叶肥大,出苗较难,而且发芽出苗期易遭病、虫、低温危害。

  保证出好苗的主要措施有:

  ①整好棉田,适墒播种。北方棉区春季干旱多风,要注意耙耱保墒;南方棉区春季多雨,宜注意开沟排水。

  ②选好棉种,进行种子处理,以利出全苗。③适期播种,讲究播种技术,提高播种质量。按温度条件,中国大部分棉区以5厘米地温稳定在14~16℃以上作为播种适期,棉属植物适宜直播期多在4月中、下旬。

  棉属植物育苗移栽较适于中国精耕细作和两熟栽培的特点,有利于争取全苗,克服两熟矛盾,对解决盐碱地和春旱地的保苗和提高良种繁殖系数有较大作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对棉田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都有明显效果,有利于获得早苗、全苗、壮苗和棉株的生长发育。在进行间苗和定苗时,留苗密度根据气候、水肥条件和品种特性而定。中国棉区一般每亩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生长季短的地区或旱地、瘠薄棉田,密度可提高到每亩6000~8000株以上。

  由于棉属植物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同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特别长,栽培管理的关键在于科学运用肥、水和耕作措施,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获取较高的经济产量。棉属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消耗较多的是氮、磷、钾。亩产100千克皮棉约需从土壤中吸取氮12~15千克、磷4~6千克、钾7~15千克。主要通过施肥和耕作来调节棉田土壤养分供应和改善棉株营养状况。一般以氮肥为主,配合磷肥、钾肥。氮肥不足时,容易早衰减产;过多时,营养生长过旺,常导致蕾铃脱落增加,贪青晚熟。磷、钾肥可促进棉株生殖生长,有利早发早熟,增强抗逆力,并提高种子饱满度及纤维品质。棉株缺硼的主要征状为叶柄出现水渍状环带,并发生蕾而不花现象。一般棉田宜多施有机质丰富的农家肥料作底肥,种植豆科绿肥对提高棉田肥力有良好作用。生长期宜施用化肥或沤制过的速效有机肥作追肥,苗蕾期宜轻施,花铃期应重施,以便及时满足棉株生育需要。花铃期为棉属植物施肥高峰期,这时吸收的氮、磷、钾约占其一生吸收总量的60~70%。

  棉属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水分。每生产100千克皮棉,约需耗水500吨。棉属植物生长期间,最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65~70%。花铃期需水最多,约占一生需水量的45~60%,故遇旱须及时灌水。田间持水量在80%以上时,根的生长和吸收作用受到限制。因此地下水位过高和多雨地区须开沟排水。为保持棉田土壤疏松,一般需中耕除草,但在土壤结构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棉田,可少中耕或免中耕,必要时配合化学除草以消灭棉田杂草。秋雨较多或常受风灾的棉区,在中耕时宜结合进行培土,以利防涝、防倒伏。中国棉农常运用看苗诊断技术以合理促进或控制棉属植物生育。北方棉区主要采用蹲苗方法,即适当推迟蕾期浇水的时间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使棉株壮实;再通过灌水施肥促进棉株生长,达到增蕾保铃。南方棉区主要是争取棉属植物在梅雨季节发棵稳长,入伏后快发、多结铃,秋季防早衰、促早熟。另外,摘心整枝可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分配,减少蕾铃脱落,并促进早熟。如水肥和密度掌握适当,植株生长正常,仅摘心即可收到相同效果。旱薄地和早衰棉田,一般也不需整枝。世界各主要产棉国中,除苏联因生育期较短而进行机械摘心外,其他国家一般均靠肥水控制,不进行整枝。在棉属植物生长发育失调,特别是生长过旺、贪青晚熟的情况下,可利用植物激素来调节棉属植物生育,减少蕾铃脱落,促进吐絮成熟。

棉属

  棉属植物收摘期因地而异:北纬46°~20°地区为9~12月;20°~0°地区为1~4月;0°~南纬30°地区为5~8月。中国棉区多在9~10月份进入吐絮盛期,11月摘花基本结束。在吐絮时节,宜适时采摘,并按不同质量分收、分晒、分存、分售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作好田间选种留种工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atp
下一篇:棉布杰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