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藏族拉伊

藏族拉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藏族拉伊是拉卜楞藏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支奇葩,其商做创协呢谓信欢团感情奔放,唱词质朴热烈,音调高亢辽阔,柔和细腻,是独具风格的一种民歌形式。 藏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区,结合地形而形成三块文化特色区域。拉伊脱胎于藏族山歌苏停校底希历血,公元7世纪三态吧晚项含船续大藏区的划分,促成来自了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区的广泛流播。拉伊种类丰富,数量浩繁,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的对歌设有一定的程序,如360百科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和尾歌等。

2006年5月20日,藏族拉伊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21。

  • 中文名称 藏族拉伊
  • 批准时间 2006年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 申报地区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 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历史渊源

  "拉伊"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广大安多方言藏区的一种专门表现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它的分布以青海湖环湖地域和黄河响送劳盾元岩讨条感具罗流域(以海南、黄再开掉视各脱著南两州)为中心而向四方辐射。"拉伊"历史悠久,与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承载着藏民族的创造力和灵感。"拉伊"脱胎于藏族山歌,公元7世纪三大藏区的划分,促成了"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区的广泛流播。

  藏族拉伊是来自藏族地区不可缺少的一种民间演唱艺术。它在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并以口头方式留存于民间。 在藏语中,"拉"意为"山坡","伊"意为"歌",互律构接其内容都是藏族青年男女大胆地倾吐灼热的爱慕之情,因此按照的藏族民间习俗,拉伊不能不分辈分、不分场合乱唱,故而适合在山野间自由地、不受羁绊地引吭高歌,"拉伊"的名称也由准促此而来。

基本特征

要分类

  藏族拉伊主要有"相识""相恋""缠绵""离别""相思""惆怅""分手""嘲讽""誓约"九类。 "拉伊"分为十二层面,有:一、开篇歌;二、择友歌;三、争风歌;四、相离歌;五、相恋歌;六、相爱歌;七、盟誓歌;八、分手歌;九、思念歌;十、伤悲歌;十一、道别歌;十二、竟唱歌。

  藏族拉伊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空问吧出言换好歌、诵经调等。爱情歌多是青年360百科男女们聚会、饮茶以表达爱情装输者时唱的歌,包括招呼歌、进门歌、对歌、感谢歌、告别歌等。俗歌包括酒歌、猜情派爱对略对歌、婚礼歌、箭歌、告别歌等。

曲式结构

  藏族拉伊两个平行等此用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是拉伊最为基础、使用最为普遍的曲式结构形式。曲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句包含了一个引子,下句则是上句的变关油诗入提条声化或重复。是典型的藏族长调式的结构。每句的基本材料(561三音组)都是相同。形成4+6d小节的非方整性结构。

  拉伊以乐段作为基础结构,结构发展较为妒社庆个细必三速自由,曲式多半是非方整性的。一般是即兴段+主体段+结尾。结构较为对称,单句体,一段体反复连缀而成为乐段或套曲。

  拉伊作品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曲调演唱,属于多段体会脚套抗接初针解民歌,分有两段体和三段体,其板今难厚中以两段体的形式居卫帮司取制理菜飞片多。两段体通常第一段为比兴,第二段是描述;若三段体以第一、二段为比兴,第三段依然是描述。 基本形式为两段体,胶这德培攻开们位施外知第一段通过一些相似、相近的事物作比喻,借以开头和起兴,第二段则为本意。句数一般不等,主要取决于歌者的表现能力和内容的多寡。唱腔约40多种,根据不同的场合氛围,采用不同的唱腔,即兴编词,即兴吟唱。

曲调变异

  (1)调式、节奏和节拍:4个不同歌者唱同一曲调的"拉伊"时,调性发生变异。例如:央吉卓玛和西姆演唱时刻怕货液须汽都为"A商调式",而才让演唱时转为"B羽调式"。此外,"拉伊"节拍一般较为自由,在"拉伊会"中,拉毛演唱的"拉伊"是4/4拍,而其他三位歌者都是较为自由的散板,不能严格的划分节拍。调式和节拍都可能因为不同的歌者而发生变异。最后,根据歌者的不同,同一曲调的"拉伊"速度也会发生变异,形成各自特有的演唱风格。

  (2)阳查年曲式:4位不同歌者演唱的"拉伊"曲式在一定共性的基础之上存在着某些变异性。

旋律特色

  拉伊旋律一般是先起后伏,前半句逐步向上迂回,后和翻孔围生商造井校说半句则向下运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所拿去紧议旋律线起伏很大,特别高亢嘹亮。多以四度、五度跳进常见。第二种类型,旋律一开始从较为自由的散板进入正拍,给人以高亢豪迈之感,从高音起腔向上进行四度,在高音拖腔,直至最高音后下行迂回婉转,进入正拍,切合藏族人民豪迈的性格吻合。第三种类型,多使用装饰音,例如下滑音、喉颤音、延音等,用主音上方五度高音装饰,后平稳进行,下滑音的运用也较为常见。

演唱方法

  藏族拉伊演唱中,颤音也成为其具有明显特色的演唱技巧之一,歌者演唱"拉伊"时喉部下沉,声门下压,声带肌随之波动,喉部与声带同时发音,并快速颤动。通过胸腔吸气和气管吐气时,气流震动声带、喉部及小舌再通过喉室和声带发出颤音:由于这种颤音与喉部、喉腔和声带紧密结合,并主要运用喉部调节发声,所以,"拉伊"中的颤音归为"喉颤"音。

  藏族拉伊程式性较强,无论是对唱的内、段落还是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以七字句居多,但也有六字句,八字句和九字句的,每个段落会有四句、五句、六句,八句、十句、十二句等组成,并且每段的句数必须相等。歌词内容却随机编唱、有较强的应变性,属于民间韵文式的文学作品。

代表作品

  藏族拉伊的代表作品有:《那曲山歌》《难相逄》《爱在心灵》《来年便是知已》《假如给我唱歌》《说一句滋润爱情的话》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拉伊来自历史悠久,反映内容丰富,是藏北、藏东等地先民诞生、迁徙、劳动、生存的一部口传历史,与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承载着民族的创作力和灵感,在人类学、民360百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中具功村用有重要价值。拉伊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风评语出深等出爱尔鲁众烈格,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

  藏族拉伊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藏族人民对其进行不断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包含了藏族地区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从而体现出藏族人民浓厚的文化内涵。

传承状况

  藏族拉伊传承现状由于受安编菜星销乱并任多地区的地理特点及历史、经济原因影响,使得"拉伊"的包职存在和发展具有"原生性",并保持着古朴原始的风貌,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拉伊"的传承。再者,安多"拉伊"只在藏族人民之中广为束掉势地改汽皮刚食还流传,外族对其知之甚少,甚至许多年轻的藏族人也不了解。

  藏族拉伊是单华空补笔藏族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一段时期,由于受到种种影响,在某种程度标设山曾上有了一定的衰退。此时,在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学的正确政策的思想指导下,对拉伊的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传承人物

  切吉卓玛,女,1942年8月8出生,2006年5月入选国家级第一批批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海南渐完临半官走清钢令织藏族自治州地区申报,项目名称:藏族拉伊,项目编号:Ⅱ-21。

  2009年6月,切吉卓玛在家中举办了第一期藏族"拉伊"培训首业回适实气班,学生共有8人。半年后,又举办了第二期藏族"拉伊"培训班,学生增至15人。她的学生吉毛加通过自身的努力及降员价民然看烟车气减老师的指导已成为青海省藏族"拉伊"省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世纪80年代,共和县恰卜恰镇的海南州群艺馆开始一直致力于海南州"拉伊"的搜本放政衣核烧例夜补际集与整理,已经出版了藏文版歌词集九本,分别按照"拉伊"演唱的内容进行分类,主要有"相识""相恋""缠绵""离别""相思""惆怅""分手""嘲讽""誓约"九类;以及中文版名为《心上的天籁》歌词集,其中收录了"拉伊"唱词200首。

  20劳尼先待19年11月,《国家级十后养逐厚波就值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海南州文化馆、西藏那曲市群众艺术馆获得"藏族拉伊"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社会影响

  2007年7月9日至10日,由青海省文联、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文联、天峻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各州、地群艺馆协办的第五届青海省藏族拉伊大赛在天峻草原宁力害除举行。藏族拉伊大赛共评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优秀奖14名及部分组织奖、特别贡献奖。

  2013年8月25日,由中国消振挥轴转格式爱曲话素民间文艺家协会、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共和县人民政府、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青海省音乐家协会承办的第九届全省藏族拉伊大赛在共和县幸福滩开幕。海南州的拉吉太获得优秀奖,海南州的周本加和才让卓玛荣获"拉伊新秀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斗本加、拉吉分别获得了"安多拉伊歌王"的荣誉称号和"安多拉伊歌后"的桂冠。

  2014年8月,青海省第十届藏族'拉伊'大赛在共和县德吉滩草原举办,47名来自民间的"拉伊"歌手参加了比赛,39名歌手获得了各类奖项。

  2019年8月7日,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天峻县文体旅游广电局承办、天峻县民歌协会协办的"藏族拉伊"比赛结束,赛事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3名,共25名选手获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藏族文化艺术
下一篇:李志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