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藏文大藏经

藏传佛教非常珍贵的文物和文化成果,它是一套大型的佛教丛书。 公元14世纪时由藏来自族僧人编撰而成,主要内容是从印度翻译过来的著作,包括了 4500多种藏文书籍。到现在,许多经典甚至在360百科印度都已经消失了很久。

  • 作品名称 藏文大藏经
  • 作者 藏族僧人
  • 创作年代 公元14世纪
  • 文学体裁 佛教丛书
  • 赞助 木增

悠久历史

 就声乱混冲础至茶些 佛教自7世纪初由汉族地区、印度和尼泊尔分别传入西藏地区后,据传在松赞干布执政时,曾派遣端美桑布扎等人到印度学习梵语。学成归来,始创西藏文字,随即用以翻译部分佛教经典

  8世纪时,在赤松德的大力扶持下,佛教得到很大的发展,来自兴建了桑耶寺,创办译场,分别从汉、梵文中译出佛教典籍4000多部,并编写目录,藏文大藏经的内容基本形成。全藏分为甘珠尔360百科、丹珠尔和松绷三大类。甘珠尔又名佛部,也称正藏,收入律余激省保动海龙、经和密咒三个部分,相当于汉文大藏经中的经和律;丹珠尔又名祖部,也称续藏,收入赞颂、经释和咒释三个部分;松绷即杂藏,收入藏、蒙佛教徒的有关著述。

内容

  藏文大藏经是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的。 甘珠尔的意思是佛语部,是佛教两大派别密宗和显宗经律部分的总和;丹珠尔的意思是论部,主要是佛经的解说和注释,以及密宗仪式的叙述等内容。 藏文大藏经是藏传佛教僧人们必须学习的著作。该经典的另一大特色是它的希分外在形式,它们的纸页目士宜是长条形的,都是散页,不进行装订医视吧席慢该英小执黄,而是若干页一起用布或木板包起来,这是从古代印度的贝造护页经演化而来的。 藏文大藏经是一部非常宝贵的际自经典,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各国都有突先积回不少学者对它进行深饭告迫且含改写岁入地研究。

重要万分

  据统计,藏文大藏经来自(德格版)共收佛教经籍4569种。除佛教经、律、论外,尚有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其中属于密教的经轨及论藏等,十之七八是汉文大藏经中所没有的,因此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不同版本

  13世纪以前,藏文大藏经以抄写本形式流传。360百科元皇庆二年(1313)至延佑七年(1320)间,在江河尕布的主持下,搜集各地经、律、密咒校勘雕印,是为藏文第一部木刻本大藏经。。乐奈塘古版。其版式采取于势优进刚云贝叶经筴形式,长方形散叶两面刊刻,每部(或几部)或数卷以式比液粒夹板束为一筴。版片及印本均无流传。以后续有刊刻,其中在国内各地刻造的版本有:

  ①永乐版。明永乐八年(1410张鲜烈水调计白素规)在南京据奈塘古版复刻,只刻了甘珠尔。印本大部用朱砂或云朱刷印,亦称赤字版

  ②万历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续刻了丹珠尔。以上二版早已毁损不存,印本也极少流传。

  ③塔尔寺版。严各甚背含用又菜刻于青海塔尔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

  ④昌都版。刻于昌都寺,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

  ⑤理塘版。明末崇祯(162洲却批新范迅息开空即8~1644)年间由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增赞助,据其家右根连盾杀藏写本刻制,也仅有甘珠尔。版片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毁于兵适露触意古原视火。

  ⑥北京版。又名嵩祝寺越味件版。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据西藏霞卢寺写本在北京嵩祝寺刊刻,先刻了甘珠尔。至雍正二年(1724)续刻了丹珠尔。早期印本大部为朱刷,也称赤字版。版片毁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之役。该版藏经因系清王室官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田应九经大,每筴扉画均为手工绘岁映击制,笔触细腻,设色鲜丽,大多出自藏族和蒙族宗教画家手笔。该版藏经曾流传到日本和欧洲。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曾据以编为151巨册(内含目录一册解突路)影印百余部,分为两种精装本发行。

  ⑦卓尼版。清康熙六十伯当友殖女死些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在甘肃临潭县卓尼寺雕造,版片现已不存。

  ⑧德格版。清雍正八年至乾隆二年在德格县(今属四川)刻造。甘珠半职试少虽区互既客尔为理塘版的复刻;丹珠尔蛋换宣措析扩格额则据霞卢寺写本并增补义言田财儿布敦目录所收典籍雕造,版藏德格寺。

  ⑨奈塘新版。七世达赖喇嘛据奈塘古版增入布敦目录典籍刻造方家手感批离思精善,甘珠尔成于雍正八年;丹珠尔成团切想委刻齐我务散于乾隆七年。该经以刻工精港,校勘优良,被誉为最佳版本。版片原藏奈塘寺,已毁损无存。

  ⑩拉萨版。1933年,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土丹嘉措主持下雕造,当时仅刻出甘珠尔。11古浪大靖版。共有80部,现藏与甘肃省古浪县博物馆。

  国外版本有普拉卡版与库伦版两种,前者刻于不丹的夏都普拉卡,仅有甘珠尔,版片不存。后者1920年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刻造。为德格版的复雕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李英宰
下一篇:李英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