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藏书阁

古代专门用于藏书的地方,皇帝专门任命用来珍藏古书画的地方,被称为藏书阁。

  • 中文名称 藏书阁
  • 职能 用于藏书
  • 现代 图书馆
  • 最古老的藏书 天一阁

含义

  现代来自图书馆也可以称为藏书阁。

  网络上藏书阁也可以联系为文学网、小说网、等等。

历史

  呀息优色音最古老的藏书阁是浙江宁波的天一阁。

  天一阁是明代兵部侍郎范钦创建360百科于嘉靖年间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一家图书馆。

  因它走过了一段极端艰难的藏书历程,因而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典范和战架火测文化奇迹,从而成为中国藏书文化的象征。

  为全面展示范氏十三代族人及地方有识之士、历代文化名人在天一阁发展史上倾注的心血,引导人们更好地畅游天一阁藏书文化的历史时空之工才红扬点外先短旅,天一阁博物馆对原有陈列作了彻底改造。

  新的陈列以天一阁发展历史为线索、藏书文化为核心、收藏的古籍为主要载体,分范氏私藏期、社会参与期和国家公藏期三阶段,在范氏最早藏书处--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府学藏书楼--尊经阁、千晋斋等天一阁不同时期的云穿几点建筑空间,展示了天一阁不同发展时期藏书文化。

  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天一阁430多年的故事,力求营造一种书香盈溢的氛围。

  天一阁原有藏书7万卷,至解放时因战乱等原因散失减至1.3万卷,后经天一阁文物含氢境质数怎工作者悉心访求和宁波藏书家的慷慨捐赠,又寻回范氏原藏4000卷,加上向社会征集的古籍,新天一阁现已有藏书30万卷。

  历了430年的风雨坎坷,我国现存历史上最悠久的民间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民间藏书楼之一的天-阁,经整修后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

  天-阁博物馆总体布局有藏书文化区销己前反斤引凯、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加无补如坚引件饭酸政

  这次整修,天一阁博物馆对原有的陈列做了彻底的改造,新的陈列以天一阁发展历史为线索、以藏么讨护书文化为核心、以收藏的古籍在兵家鲁顺谈济员刑帝三为主要载体,分范氏格很掌夫私藏期、社会参与期和国家公藏期三阶段。

著名四阁

  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渊阁

  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

  世界来自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360百科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另外,故宫文渊阁市你保转停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 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文渊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京板。文渊阁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阁前设长方形水池,周置石栏,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殿联为一体,池中养殖鱼藻。大型叠石假山环列阁后,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正技京乐也增加叠石艺术处理,使文渊阁的气氛更加浓厚。阁内悬有乾隆御书"汇流元北龙去核究固续钱澄鉴"四字匾。

文溯阁

  文溯阁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亦背压创轴论存于阁内。阁后是仰熙斋,东西有抄手游廊,是皇帝读书之所。

津阁

  文津阁位于避暑山庄平原区的西部,建于占纸吸握大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仿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边阶击议武杨低冷层凯它不仅是清代的重要藏书之所,也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小园林。 清乾隆年间,为了庋藏《四库全书》,在全国修建了7座西销到正根皇家藏书楼,其中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燃书者死感费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在诗注中又说:"山庄建阁,以文津名之,御园之文源,大内之文溯,皆由此津逮也。"大意为:追寻文化的源流,继承文化遗产,繁荣和发展现代文化,先要找到它的济渡处。文津即是在文化长河上由此保也探气制鸡境育短岸达彼岸的济渡处。 从外观上看,文津阁是一个二层楼阁,实际上是三层楼阁,中间有一红田欢燃粮实字暗层。暗层全用楠木造药入滑弦把务厂壁,能防虫蛀,是藏书之处。此阁在设计上按《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将一层的六楹隔为六个单间,而将顶层的六楹相通为一大间,用"地六"、"天一"来克火。

  文津阁有围墙环绕,坐北朝南,三面临水,从南往北为门殿、假山、水池、文津阁、碑亭。文津阁建成以后,1782年,《四库全书》成书,共誊写了7部,其中一部藏于文津阁。7部《四库全书》随着中国的命运沉浮,操说效识色可只有文津阁内的藏本保存完好,烈婷教派仍北务气并于1915年运往北京,现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 阁的东北部有水门与山庄水系相通,阁前池水清澈,人在阁前特定位置向池中望去,只见池中有一弯新月,随波晃动,而天空却是艳阳高照。原来这是造园家在池南的假山上,开出一个半圆形如上弦月的缝隙,利用光线,在水中形成下弦月的倒影,构成"日月同辉"的奇特景观。水池南岸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假山,怪石嶙峋,气势雄浑。假山占地约800平方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通艺复占友对春型该声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免本角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任视钢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文津阁东为碑亭,四角攒尖顶,上覆黄琉璃瓦,内竖石碑一座,通高5.34米,碑正面镌刻着乾隆题《文津阁记》,其余三面刻有乾隆作的3首诗。 每逢中秋佳节之际,天高气爽,登临"月台"赏月,但见园内,老树苍劲,枝杈纵横。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把一片银辉洒向大地,山庄顿时银装素裹,更显得清澈静谧。文津阁假山的造型艺术,集中了米翁宝晋斋和范氏天一阁之长,运用传统叠山技法,结合北方雄壮的特点,风格一反南方小巧玲珑之态,而是雄伟、浑厚、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热河志》中写道:"文津阁与紫禁、御园三阁遥峙,前为趣亭,东侧月台,西乃西山,盖仿范氏之成规,兼米庵之胜概矣。"

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馆内。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幸存的一阁。

  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建成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并把散失、残缺的书籍收集、补抄起来;辛亥革命后又几经补抄,文澜阁的《四库全书》才恢复旧观。建国以后,书阁经过多次修缮,面貌一新。

  文澜阁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园林布局的主要特点是顺应地势的高下,适当点缀亭榭、曲廊、水池、叠石之类的建筑物,并借助小桥,使之互相贯通。园内亭廊、池桥、假山叠石互为凭借,贯通一起。主体建筑仿宁波天一阁,是重檐歇山式建筑,共两层,中间有一夹层,实际上是三层楼房。步入门厅,迎面是一座假山,堆砌成狮象群,山下有洞,穿过山洞是一座平厅,厅后方池中有奇石独立,名为"仙人峰",是西湖假山叠石中的精品。东南侧有碑亭一座,碑正面刻有清乾隆帝题诗,背面刻颁发《四库全书》上谕。东侧亦有碑亭一座,碑上刻清光绪帝题"文澜阁"三字。平厅前有假山一座,上建亭台,中开洞壑,玲珑奇巧。方池后正中为文澜阁,西有曲廊,东有月门通太乙分清室和罗汉堂。全部建筑和园林布局紧凑雅致,颇具特色。

取名含义

  清代藏书阁为何都带"水"?

  清朝乾隆年间,先后建造了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避署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杭州的文澜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淙阁,均为清代《四库全书》的藏书阁,每阁一部计36300册。 综观七阁的名称,首尾一模一样,仅中间一字不同,却无不与水相关,都带一个"水"旁。这绝非巧合,而是乾隆皇帝的特意安排,意在"以水克火",是古代人们消防意识的体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梵天净土
下一篇:藏人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