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灵山卫志

灵山卫首次修志,约在清代康熙初年。先由贡生苏再武来自编纂成灵山卫志稿本。康熙360百科年后期,灵山卫孝廉高颖斯又加以增补,也成服配名抓卫志稿本。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灵山卫贡生、苏再武之孙苏潜修于《胶州志》编纂之际,整理高颖斯稿本,重新增补而成今之《灵山卫志》。全书共八卷十二志,是胶南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志书。

  • 中文名称 灵山卫志
  • 原著 清·苏潜修
  • 校注 胶南史志办总校 彭煜文
  • 出版 五洲传播出版社

概述

  灵山卫志原著是清朝的苏潜修,由胶南史志办校注。

  编审人员 主 审 刘 泳 于 来自

  副主审 刘风光 张 忠 王金栋

  原著 清·苏潜修

  校注 胶南史志办总校 彭煜文

  分校 陈平形而船业 赵伟国 张 勇

  校务 张金宝 张海军 王锡坤

  出版 五洲传播出版社

校注说明

  明初,诏令天下设立卫所,跨县设所,连府设卫。洪武五年,鉴于今胶南沿海倭患频繁,调指挥佥事朱兴筑灵山卫城,并从内地迁形找省信世自上领参艺效民圈占屯守,共建立军屯三十个,军兵五千六百人。卫指挥使为正三品,辖三所:左所在卫城,前所在琅琊,后所在胶州城。防区西起日照两河,北至胶南洋河,主要为原莱州府胶州、青州府诸城沿海一带(即今胶南市和青岛市黄岛区沿海地区)。清初所久强供伤使圆就密命,废除世袭官兵,改设卫守备。雍正十二年裁灵山卫,分地来自入胶州、诸城。

  灵山卫首次修志,约在清代康熙初年。先由贡生苏再武编纂成留急灵山卫志稿本。康熙年后期,灵山卫孝廉高颖斯又加以增补,也成卫志稿本。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灵山卫贡生、苏再武之孙苏潜修于《胶州志》编纂之际,整理高颖斯稿本,重新增补而成今之《灵山卫志》。全书共八卷十二志,是胶南地区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志书。该志书门类比较齐全完整。因系私人著述,个别志目资料不详尽,而某些志目又过繁琐。苏氏编纂时,灵山卫已撤并十六年,故记载卫城人和事较详,而胶州所次之,琅琊所并入360百科诸城,记事又次之,但仍不失局冲衣则口粮些顾用春办为一部好志书。成书后,该志在民间往来传抄,间有填列致列为掌川命加,其中难免错讹之处。今根据市档案局所藏孤本,参以雍正版《山东通志》、乾隆版切胶饭《胶州志》和民国版身笔并门毛低刻《增修胶志》等文献资料整理、校正、标点、注释后出版,使之走出档案高阁,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这对于我们了解胶南历史,发掘地域文化,激发我们的桑梓情、爱月吧告点阿止地顺五数假国志,更好地宣传胶南、建设家乡,将大有裨益。《灵山卫志》成书也为坏刘武皮快选提构于清代中期,受时代的局限,一些封建的、移末们唯心主义的东西,在《学校志》、《祀典志》、《烈女志》、《记些早她团道长功都南语事志》、《艺文志》困须伤方才查以及作者的一些个人评述中时有出现。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鉴别和使用。

  为便于读者阅读,在校注中主要把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对错漏衍生文字的处理:由校注者根据上下文,或参照《胶州志》、《增修胶志》等文献资料纠错补遗的,用〔〕标识。无文献资料参照对校,文字残缺的,一律用□标识。衍生性文字,校注时直接删去。

  二、对结构层次的处理:将旧械吧到找措文婷处兵卷下分为三个层次。凡"××志"均作许外迅护早为一级目;志下分目作为二级目,分别用"一"、"二"、"三"等序数标识;分目之下为三级目。对原志出现的"明"、"国朝"等介于二级目与三级目之间的层次,除部分保留外,多数归并、合置到三金顾伯级目的正文内容之内。

  三植考、对原志正文与目录不一者,根据其隶属关系,或合并,或分立,或移置,使之既符合逻辑,又与目录相互统一。如《陈氏祀堂记》部分,原附于《烈女志》之后。根据上述原则,校注时将其置于《人物志》之后。再如《舆地志》部分,原志目录中"山川"、"岛屿"两个分目,而正文中只有"山川岛屿"一个分目。校注时将其分设"山脉"、"岛屿"、"河流"、"泉水"四个分目。另于第八卷之后单立一卷《志末》,将第八卷末原附的《总论》、《赞》等篇归入。

  四、标点方面,按照现代汉语标点原则,尽量通俗、准确标点。个别有歧义的地方,只选择一种我们认为合适的标点法,不再作多种标点法。

  五、注释方面,采取夹注方法,注释内容重在史实、人物等方面,一般生僻字句不作解释。

  六、附录部分,全部为校注者所加。主要收录与灵山卫有关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灵山卫早期历史、目前现状等方面的资料,以此详原志之未详,补原志之未记,更全面地反映灵山卫的历史面貌。

篇目

  卷一、图考志:星野图说、卫兴图、卫兴说、城池图、学宫图。兴城地志:沿革疆域、形胜、山川、岛屿、海汛、海运考、马家壕、气候、土产、风俗、古迹。卷二、建置志:官署、街区、坊表、坛庙、桥梁、墩铺。兵防志:武职、军屯、武功。卷三、学校志:学宫、额数、礼仪、训文、圣贤位次、圣贤、圣赞 。卷四、祀典志:祭期、祭器、祭品、乐器、乐章、祭仪、坛庙祭祀。卷五、官职志:经历、仓大使、教授、守备、巡检、官迹。选举志:科甲、供士、武科、封赠。卷六、人物志:忠节、孝子、政绩、懿行、文学。列女志:贞节、烈节。卷七、记事志:大事记、灾异、杂记。卷八、艺文志:疏、记、诗、词、说。共八卷。

灵山卫志叙

  闻之莫为之,后虽盛不传。先子之德,讵不赖后人显哉?余卫人也,迁莒者且十世。故里中山岭之盘纡、大海之澎湃以及卫所之民情土俗,渺矣无睹。即先世厕诸簪缨后,辟草莱,斩荆榛,作海甸干城,与有明相终始者,欲溯遗踪而迄不可得。盖陈氏之式微久矣。戊子岁,友人史子世衡来自胶,遗余苏子《灵山卫志》一书。披阅之余,俨然见先畴、仰旧德焉。夫越人越吟,寝寐中且不忘故土。兹克于数百里外如履其地,如与诸君子揖让晋接、覙缕往复于其间。游子悲故乡,而无胡马北风之恋,岂情也哉?特念同为人后,而苏氏独以文章德业世其家,采风者称文献焉。意者乾坤龙战,克于兵燹摧剥之余,艰辛百折,不失其家乘,卫之志因据以作蓝本焉。润色鸿章,辉煌典册,灵山卫灿有成书。说者曰:苏有人,借卫志以显。而吾谓:卫有志,赖苏氏以传也。余卫人也,东望故乡,竹槎岛上,俨立军麾;鹿角河边,如闻铙唱。为问当年开国从龙之绩、居官戎马之劳犹有存焉者乎?谱牒无征,世系莫据,于百里山外怅望白云,不知栖泊何所,则小子之罪戾深矣。试书以质之苏子,倘不陋劣不文,俾得厕名简末,后之读者知陈氏之后尚有斯人,先绪或借以不坠也。是则余之厚望也。

  夫大清乾隆三十九年岁次甲午十一月望日,原籍灵山卫世袭指挥佥事第十一世孙陈嶦敬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薹草属
下一篇:梭织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