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山的来自婚俗中,竹叶帐是引人注目的。抬花轿的年代,有竹叶帐送亲;骑马行、坐拖拉机迎亲的年代,也有竹叶帐送亲。
婚前礼。
婚前礼,即婚礼之日前的有关婚姻的常行礼仪,包括提亲、合婚、定来自婚、下聘、添箱等五个部分。
1、提亲农语义河著菜采防理。提亲俗称"提媒"、"说媒"、"说人"、"说婆家"。多是男女双方请媒人来说,也有媒人主动来说的。民间有"中人是央的、媒人是窜的"说法。民间专门说媒的人,一般由妇女充任。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巫婆)中就有媒婆。媒人的称谓很多:"媒婆"、"媒红"、"说媒的"、"月老"、"大红叶"等。在360百科这些称谓中,不少都是有来历的。如"媒红"、"红"即"红击度古杆般款初娘"。源自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经红娘从中撮合,崔相国的女儿莺莺和书生张君瑞二人成婚,后人便称说媒的女性为"媒红"或"红娘"。"月老"也称"月下老人",传说唐朝有个叫韦固的人,一次在月夜里路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往前去偷看,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句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班田的加应搞婚姻簿子。以后叫说媒灯知的男性叫"月老"。"大红古时,"男女授受不亲",双方连面都不能见,自己的婚事全凭"父母之命,媒费妁之言"。媒人在男女婚事作用相当大。谁鱼太销映岁问十另家的女,谁家的男,源按触劳轻地象洲备啥年龄,啥长相,以粮但依及双方家庭情况心称培草喜里早有谱了。如果有媒人提亲,因为多数媒人说媒苏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所以媒人走后,双方都要想办法法去打听,打听对方。
一是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和熟人打听,这些人在一起关系好,说实话,能摸着底,更不会打岔、坏事。打听的内容主要是说的这个娃(妮)儿好不好,家里咋样,地有多少亩,房有多少间等。
二是装扮成过路的、找人的,到对方村里向遇到的人打听这督战再。有的甚至装成找境水喝,直接到对方家里实地看一看。
打听主要是父和母去做,以示对儿女婚事的重视。特别是女儿,如果给她说的婆家不好,会连累自己一辈子开谓业族。
男方打听女方的情况,主要是看女方的长相,是俊、是丑。双方都打听过了,没什么事,那就请媒人进行下一个程序,合婚。民间也称"讨八字"、"送八字"、"合八字"、"合命"等。从某种意义说,合婚乙挥握吧显才架即治是婚姻程序中关键的一环。因为从前人们迷信命相合了,才能订婚,命相不合,即使双方家庭和人品再好也无济于事,不能订婚,这桩婚事也就散了。
合婚时,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后,再请阴阳先儿占卜男女的生辰八字,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八字,是星相家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治量冲跑(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相配成64对,128个字,人生时的年、月、日、时各配二字,谓之八字,即年庚。女方将此八字写在红纸上,送给男方,让合八字。合八字,首先合属相,属相动来华题感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若属相合,为"大相搁(即能搁合到一块儿)"不合,为"大相不搁(即搁合不到一块儿)"。
紧数供执费妒条线岁 大相不搁的有如下几种:
自古白马压留畏青牛,
羊鼠相逢一时休。
蛇见猛虎即两断,
猪遇猿猴不到头。
兔逢青龙如刀刮,
金鸡遇狗泪交流。
大相搁,还要合命。命,即是五行的金木水火土。人出生的那一年是五行的什么年,人即是什么命。五行讲相生相克。相生即: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相克即: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命相为小相。如男女命相生即可成婚,相克则不宜婚配。如火命与水命,为"水火不相容",相克。有些即是不相克也要避忌,如男女都属金,则为"一家两个金,一辈子叮叮叮",还有同命而不同月生的,为之"同年不同月,一辈子肯打铁"。意即好吵架生气。从地理方位上说,也要注意。方位即东、南、西、北、中央。如:南方属火,属金命的就不宜往这个方位说亲,因为"火克金",其他亦然。
传说叶"说的是唐代僖宗时,有一个叫于佑的人到长安应举,偶从御花园流出的水中拾到一片红叶,上有小诗一首:"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于佑即和诗一首,从上流投入。后宫女韩氏出宫,正好嫁给于佑、韩氏即红叶题诗的宫女。韩氏又题诗道:"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素怀还。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缘"。由于红叶题诗促成姻缘,所以后人就把媒人比做红叶了。媒人是男女双方婚事的穿针引线人,所以有"千里姻缘一线牵"之说。
说起来令人费解,人有千千万万,而属相只有十二个,命相五个,为什么要拿千千万万来套这个"十二"和"五"呢?但传统的婚姻必须要过这个高门槛。这么套来套去,多少好姻缘就被"套"掉了。
另外,男女婚配在年龄上也有很多规矩和禁忌。一般是男大女小。"宁让男大七,不许女大一"。说法是"女大一,孤凄凄"。但女大也有好的,如"女大俩,黄金长";"女大三,抱金砖"。还有家庭娶年龄大的媳妇,主要是男家人少,早娶过来让她干活的,也含有早得孙子的意思。
3、定婚。订婚,即男女订立婚约。合过八字,双方满意,即择吉日换庚帖,谓之"传庚",俗言"换帖"。
"换帖"即男女双方互换婚书帖。男用"龙帖",女用"凤帖",谓之"龙风帖"。帖上印有精美的龙凤图案,有的商铺卖这种帖。帖子买回后,请人写帖。
"龙凤帖"的写法很讲究,很认真,而且很慎重,不得有半点纰漏。帖写十页(折),为之全帖,也称"十幅全柬",以取十全十美之意,字须是双数,忌单字,所以在写时先算字数后写。
订婚要送彩礼。送彩礼可显示男方的地位和财富。换帖的日子,女方设盛宴招待媒人,并请村中或亲朋中有名望的人出席作陪。此时的媒人最风光,两家吃请。至此,媒人的腿也算跑的差不多了。以后,男女双方还要请来媒人酬谢他,除吃喝外,还要送封子钱,有的送衣料。等新人接来,媒人的事就算办完了,"新人进了房,媒人撂过墙";"说媒三家好,婚后两家亲"。
"换帖"后,两家便为联姻,互称亲家。但这并不等于成就婚姻。因为订婚之后,离接亲还有一段时间,由于多种原因,很容易使这桩婚姻不成。若日后一方变卦,称为"退婚"、"退亲"、"昧婚",便被人们视为不光彩的事。退亲为男方的,则所送的订婚彩礼不能索要;是女方的,则交媒人送还对方所给的彩礼。
4、下聘。订婚后,操办喜事议事日程。第一件事是定婚期,俗称"择日子"、"看日子"。有的双方在订婚时就约定了婚期的大致时间,定婚期一般男方主动,谓之"要人"。男家请阴阳先儿择日子,一般择两个日子,一个近日子,一个远日子。男家先把近日子通报给媒人,媒人告知女家,问问这日子中不中。当然女方不会马上同意,要推托一下,说日子太近了。理由多是:女还小,不懂事,再长二年;嫁妆准备不及;爹或妈身子不好,等好些了再办等等。媒人再把女家的话传给男家,男家如认为说得有理,就把远日子说给媒人,并交待这是本年最后一个好日子。媒人过了一般时间再去女家商量下了日子的事。事不过三,女家还会说些难办的话,但最终还是应允了。
有的女家在男方提日子后,也去请阴阳先儿再合一合,如果没什么妨碍,也就算了,有妨碍,找媒人到男家说明,两家再商量,一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也有女家主动让男家择日子的,其中的原因多为女家爹或妈病重,想亲眼看着把女儿的事办了;也有女儿是大的,打发了女儿,下一年能给儿子办喜事,还有的女家女儿"出了丑",订婚时瞒过,怕日子长,露了,越早办越好等。
民间认为,婚期定的好坏,关系极大。它会影响到夫妻和不和睦,生不生儿女,办事顺不顺,甚至能不能发财等诸多方面。所以择日子是十分慎重的。
择日子论年论月论日。如"黑年不接亲"。"黑年"即农历全年没"立春"的年份。
论月,六月为焦月、暑月,或因热,或因忙等,这个月不宜接亲。不论哪个属相的人,都有吉与不吉的月份,同一个月份有的对男方利,对女方不利,有的对女方利而对男方不利,所以择日子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最终择一个对双方都吉利的月份。
有的一方为争对自己有利的日子,坚持不下,也有因此散了婚事的。也有的认为,阴阳先儿是个吉利虫,他说利就利。信则有,不信则无,办喜事还是少生气为好。
婚期定在每年春天和冬天的为多,尤以二月和腊月为最多。这大概一是因为这两个月较闲,二是因为离年节较近,此时操办,既喜庆又节俭。近几年也有把婚期定在"五一"的。
论日,民间认为每月三、六、九日,都是吉日,皆可婚嫁。有的地方以每月双日为吉日,含"成双成对"之意。忌单日,"孤孤单单"不好。腊月"好日子"多,比如"腊八"那天,一个村里会有多家办事的。婚期既定,男女双方都必须属守,不能随意更改。即使刮黄风,下黑雪也要照礼而行。民间对婚日的天气好坏与新人关系也有说法:"风拉杈,雨贱人,下雪接的是贵人"。
婚期择定后,男女两家都要着手准备办婚事的物品。女家要为女儿置办嫁妆。嫁妆陪送的多少,陪送的好坏,这要看娘家的地位和财富。一般人家,嫁妆多是立柜、桌子(抽屉桌)、箱子、椅子等"四大件"。嫁妆买或请木匠做。置办不起嫁妆的,要受人耻笑。所以爹妈省吃俭用,也要多陪送女儿的嫁妆。富家大户有全陪送的,陪送的嫁妆"全"而且质量好。陪送的有柜、桌、箱,还有衣架、被褥、衣服、帽子、洗脸盆等。20世纪60年代,嫁妆最好的"四大件":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也叫"三转一响",80年代后,则是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组合柜;21世纪后除上述外,多又加上了摩托车、电脑、席梦思床等高档用品。
5、添箱
</strong>添箱是女方的亲戚朋友来添嫁妆的仪礼。男方送来期书后,女方遂送帖告知亲戚、朋友女儿出嫁的日子及请客(或酬箱)的日子。
亲戚、朋友收到请帖,届时来向待嫁的姑娘送添箱礼。箱,即指女方嫁妆。所送礼品的多少,则根据送礼人财富多寡而定,也看与女家关系远近厚薄,送礼有多有少。有的地方送物不送钱,有的地方送物也送钱。
添箱礼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举行。那一天女家大摆筵席酬谢客人。也有的地方,当天不待客,女家请女婿时,再请添箱礼的人来做客,谓之"酬箱"。民间的说法是:此日请客,一是为酬谢,二是让客人与新客(女婿)互相见面,认识认识,以后好来往,看来这种说法有一些道理。
在此前后,女家还要请人为女儿做嫁衣、缝被子。被子陪的多少,要看女家的家景,家景好的多陪,家景差的少陪。陪多陪少要取双数,一般人家陪四床,少则两床,多则六床、八床,甚至十床。"被"谐音"辈",被子陪的越多,预示将来"后辈人"越多。
出嫁前,女儿要做一双上轿鞋,20世纪60年代后多是买鞋。这双鞋穿到婆家即被人脱走了,因为,回娘家不能再穿这双鞋,说法是"不走回头路"。
缝嫁衣、套被子要请夫妻双全的媳妇来做,忌让孕妇、寡妇做。
装箱在女儿出嫁头一天晚上进行,一般由嫂子装箱。装的东西有自家置办的,有客人添箱的。能装的嫁妆都要装走,因为出嫁后就是外姓人,不能再随便来拿娘家的东西。装箱时,也不能装嫁妆以外的东西,嫂子装箱,也含着监看之意。没有嫂子的,只好自己装,或请女儿相好的女孩帮助装。
箱装好后,用锁锁起来,钥匙在出嫁时交给送亲人带到婆家。每件嫁妆上都绑一块红布尖或红绒绳,以示喜意。
家里人还要忙碌着准备第二天女儿出嫁时所需的东西,请好送亲人。送亲多是三辈人:爷、叔、兄弟,也有的地方娘家送亲的人越多越好。三辈人中,爷是主送亲人,是拿钥匙的人。主送亲人一般请有名望,懂礼法的人来担任。
婚日礼。婚日迎婚大礼是人生最显耀的,人们特别注重操办。
1、接亲,在男方,统说"接新人"、"接媳妇"、"接老婆"。女方,则说"出阁"、"出门"、"打发闺女"等。
接亲前,要请厨师,请陪客,备轿、备车、贴对联、写请贴等。
请厨师。接亲待客过去要请厨师来做菜(现在多在食堂宾馆订餐),预计能待多少桌客,请几个厨师。加端盘子、洗碗、帮厨的,几天忙过,主家要酬谢厨师,除酒菜外,还要给钱,有的按天,有的按桌,无有定规。
请知客。知客也称"照客","执客"。一般请有名望、有身份、懂礼法的人。接亲的头一晚,主家把知客请来招待后,安排次日的各项准备事宜。第二天,知客要代替东家照料娘家客、百客。
2、礼服。接亲时新郎穿的衣服称礼服。一般内衣外罩长衫,头戴礼帽。一般人家礼服用棉布缝制,富家用绸子缝制。也有的穷家缝不起礼服,向有礼服的人家借用,用后洗好奉还。现在多在商店购买西装、婚纱等,绝大多数新郎已不戴礼帽,但衣着必须整齐、讲究、最好里外都是新的。
备轿。过去接亲用轿接,轿即"花轿"。轿又分"响轿"、"哑巴轿"。响轿,请有轿夫,全副仪仗:轿前左右打四面龙牙大旗,两面大锣开道,两盏大纱灯,一班响器吹打,还要放鞭炮。路上遇到河、庙、村庄要放炮,新人上轿、下轿,待客、送客也要放炮。民间认为,放炮能镇邪,神鬼避让。同时,震耳欲聋的炮声更壮大喜事的隆重热烈的声势。
哑巴轿,则请四个人抬轿就行了。用不起轿的人家用大车接亲,在大车箱上用席张一个车棚,谓之"帐蓬车",接亲时套牛拉车去接,礼数稍为简略。
贴对联,接亲的对联称"喜联"、"婚联"。婚前请人写好,于接亲那天早上贴在门上。一般门框贴对联,门心贴"喜"、窗户贴"喜"。
婚联语要体现喜庆、贺敬、祝愿的内容,以五言、七言为多。如"春融花并蒂,日暖树交柯";"文就千言东都才子,妆成七宝南国佳人";"祺林瑞叶玉树连根,香车宝马鸾凤和鸣"等。门楣贴"天作之合"、"永结同心"类,请,还要写"喜"字于小片四方红纸上,从主人屋一直贴到大路口。
写请帖。男家于婚前数日下帖,帖上写"请柬:某某与某某于几月几日在某地举行新婚庆典,敬候光临。"亲戚、朋友接到请帖,届时前来送礼贺喜。
接亲的日子,是婚嫁最隆重、最热烈和最热闹的一天,早起,男家请接亲的诸班人等到家吃饭。吃完饭,接亲的花轿、车辆出动,鸣炮奏乐,吹吹打打向女家进发。男家随轿或车向女方送猪肉一块,为"离娘肉",四条鱼、加上糖果烟酒拼成"六色礼"。礼品绑上柏树枝,寓意"百年和顺"。
花轿或车辆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紧闭房门不开,响器吹三吹打三打,再放挂长鞭炮,女家方将门打开,迎客人入内。此时,嫁不开门并无他故,只是想叫乐器多响一会儿,热闹热闹,惊动一下,四坊邻居,同时,也显摆一下女儿的身份。近似古装戏中贵人出场一样,锣鼓一通后方能出场亮相。这也是一个"轨程"。进门后,女家简单招待一下接亲的,一般上酒菜、点心、鸡蛋茶。即喊"发人",炮手放炮,响器吹打起来。女家为女儿头上盖上红盖头,谓之"上不见天",上轿不见娘家人。盖头系一块四方红布,角用红线缀四个铜钱。脚用红毡裹严,谓之"下不沾地"。然后将其抬入轿车内,换坐于轿内圈椅上。再用红线把轿帘门缝上。坐车的放下车帘。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新娘便普遍不盖盖头了。姑姑出嫁时,红日不出不发人。民间认为,红日为阳,见阳鬼邪逃匿。女家安排一名少年跟轿,待到男家闪轿时压住轿扛,谓之"压轿娃儿"。再请四个人送轿,即女家人抬轿送出村外再交给男家人抬,送轿人也跟轿到男家做客,俗称"掌轿客"。坐车的也有"压车娃"。桐柏是山区,路窄不通车轿时,新娘便步行。但步行的新娘也要带上16岁以下的娘家侄,扛两根连根竹竿,随着家妆。因为桐柏山盘古神话多,据说当年盘古奶造人时是用竹竿往屋扫的,为求女儿一生多子,结婚背竹竿便成了习俗。花轿车辆去回不能走一条路。如去时走东,回来走西,去时走南,回时走北。有的分左右走:去时走右,回时走左,俗谓之"不走回头路"。路途中若遇出丧者,则要放一挂鞭炮,如果说当天一个庄或一条街上接亲的多,则要争早,叫"抢好"。
花轿或新娘车前行,嫁妆车稍后,送亲车再后。等花轿到男家,新人入了洞房,送亲客才进村,由陪客接住,引领到男家客房,敬烟让茶。
花轿(车)进村后,看热闹的人也随轿而行,到男家门前,按大利方落轿、停车,鞭炮响过后,新女婿身着礼服来到轿(车)前行礼三鞠躬,请新人下轿(车),也有一次请不下来的,须再请。这时,主家请的与新人命相合的媳妇二人拆开轿门或撩开车帘,搀扶新人下轿(车)。此时,婆婆还要向新人头上撒麸子。"麸"谐音"福",即"有福",或"跳到福窝儿"之意。因为麸子撒在新娘身上毕竟不干净,以后人们便改为撒糖块、花生,寓意新娘生活甜蜜、早生贵子。同时也让围观的人们尤其是小孩们也从喜事中捡点"实惠"。新人下轿(车),要红毡铺地,绿席遮天,不能脚踏生地。红毡,民间少,一般用席和布袋代替。即请二少年,一人手拿席,一人手拿布袋,替换着铺在新人脚下让新人走;谓之"转席"或"传袋"。席谐音习,意思是转变做姑娘的习惯,要随婆家的习惯;袋谐音代;传袋即传代,代代相传,子孙满堂。传袋之事在唐朝已盛行,但桐柏用的不多,多在县城和桐柏西部,桐柏东部过去山路崎岖窄狭,新姑娘大多是步行,条件好路途远的骑头毛驴就算风光了。
拜天地。拜天地即敬拜天地诸神,也称"拜堂",即拜堂成亲。这是婚礼中最为隆重的仪式,是男女成为夫妻的重要凭证,也就是让天地为证,以前拜天地的仪式在院子里举行。院子当中放一张大桌子。拜天地时,新郎、新娘面向里,女居左,男居右,站在天地上桌前,古时男尊女卑,只有拜天地时,女在上而男在下,男的一辈子也只让女的这一回。二十世纪60年代后,都改在堂屋拜天地,男方的父母坐在正堂屋,新郎、新郎面对着父母(父母不全的,健在的一位坐上面,无父母的对着堂屋上方、上方代表天、地、祖之位)。执事喊:"一拜天地",男女双双跪下磕头;"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新人进入洞房前,父母要向儿子、儿媳发红包,父给子、母给媳。这时候参加婚礼的年轻人便拥入新房"闹新媳妇",年长的则坐下喝茶吸烟或自由活动。
旧社会新娘到婆家后还"薅脸择眉"。薅脸就是把脸上的汗毛薅掉,显得皮肤细净,择眉就是把新娘眉毛择细,显得秀美。薅脸时,被薅者脸上涂上一层香油,薅者用新白线在其脸上下勒刮,被薅者往往疼得皱眉咧嘴。但也必须忍头。因这是规矩都得这样。解放后,基本没有了这一项,大多是靠抹雪花膏增白,描眉、擦口红、化妆美容,代替了这一折磨人的作法。
待客。婚日男家要大待客。而且婚宴要办得丰盛,客人越多,待的桌数越多,见的礼钱越多,男家就越光彩。待客时送亲的和送嫁妆的。与所有送礼的客一齐待。
有些户待娘家客菜要更丰盛,最后加两个菜,烟酒也更好。大多数户,娘家客和其他客菜、烟、酒一样。娘家客一般是主送亲的坐首席首位,其余的按辈分就坐。送亲人辈份不一了,分桌坐,但都是首座。新娘这天最大,单独一桌,且是首位,一般由送女客和婆家体面的人陪。安排席位时,让客人就位。互相谦让一番,以示礼节,有的地方有老亲陪娘家客的习俗。
上菜时,先上凉盘,再上热碗,上到红烧肉时老东家由知客领着看菜,看看菜做的咋样,那个客没有来,顺便向来客表示谢意。上到花菜(由肉等5样混合做成,表示"五子登科")碗时,新郎新娘看菜,也由知客领着,向来客鞠躬,敬酒,但不到送亲客桌上去敬谢。敬酒时,客人总会谦虚地说:"不会喝,不会喝"。谦让再三才饮了。敬酒一般敬两坏,谓之"俩好",敬四杯,谓之"四季发"。桐柏敬酒先饮一杯,谓之"先喝为敬"。敬完有的还碰杯,碰杯一般碰两杯,因为一杯不成敬。盘子上齐,主家敬酒。新女婿的爷、父亲、甚至叔父等为每位客人敬酒,礼路儿加上。新郎、新娘向客人敬酒。一般是新娘倒,新郎端,俩人一块敬,敬完酒,娘家客拿出两个红封子(钱),送给厨师和端盘人,以示感谢。吃罢饭,主人要向客人行谢礼,通常说:"酒薄菜少,大家没吃好,没喝好,多多包涵"。客人说:"酒足饭饱,一切都好。"酒饭结束,送亲客向男家交钥匙。
交钥匙在男家堂屋进行。正间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果碟儿,糖块、瓜子、水果类、泡上茶。客人坐上首,新媳妇的公婆坐在下首坐时。新媳妇出来见过娘家人,问吃喝好了没有。送亲人答"吃好了!"交钥匙时,送亲人先说些客套话:"小女在家娇惯,没礼法,以后多包涵。她妈交待了,她气你们了,该骂骂,该打打,不说啥儿"。公婆也说些客套话:"回去给她妈说,在这儿俺当亲闺女看待,请她放心"。送亲人把钥匙交到婆婆手里,起身告辞。交钥匙主要交给婆婆,因为媳妇是由婆婆管的,老公公如果好管儿媳,会遭人笑话。
娘家客人走时,主家送给每人一包糖或果子作为礼品。
待客时常有乞丐前来"赶喜"。乞丐俗称"要饭的"。乞丐探听谁家办喜事,有的一人,有的结伙,前往贺喜。到主家门前先放一挂小鞭炮,说些吉利话,会打莲花落儿的打着唱一段,有的还到礼单桌前上一个小红封子。主家不敢慢待,退回乞丐上的封子,再加倍送一份钱,一包烟。也有的主家不接待甚至赶打乞丐,结果闹得婚宴办不成,只好赔礼或招待。
闹洞房。晚饭之后,闹房的人陆续来到洞房。"三天没大小",本村人,尤其是邻居、族人、都来闹房、闹房的人越多越好。
据文字记载,汉时闹房之俗就已存在,东汉时,应勋在其<风俗通>一书中就记有因闹房而闹死新媳妇的事。
闹房,突出的是一个"闹"字。从闹房的形式和内容看,文雅与粗俗、热闹与戏谑融合,形成了民俗文化中最不宜传承但至今也难抹掉的一章。
婚后礼。南阳地区,尤其是宛西宛北一带新郎新娘婚后要行磕头、庙见礼。桐柏没这个习俗。婚后三天,姑娘回门,新郎也受请同往。娘家随机待"添箱"客,就是把姑娘出嫁时来送礼的亲戚朋友都请到家设筵招待。这样可以让大家看看新女婿的模样,也让新女婿和大家认识一下,以后好走亲戚。
上午,新女婿到后,先喝茶,茶是鸡蛋茶,一碗六个荷包鸡蛋。喝完茶,向长辈磕头。先磕女家长辈。然后,女家一人引领新女婿到本家给长辈磕头,新女婿来时,给本家各户带一份礼品,有糖、果子,来后送给各家。如果礼品留下来,表示以后来往,即亲戚;如果留一半,回一半,即不再来往。桐柏西有这个轨程,桐柏东很少这样,新女婿此日不带礼品,年关认亲时带,叫"拜新年"。
午饭后,新女婿使和女儿一起当天就回去了。婚后的第八天,女方的父亲到男方去看姑娘、会亲家。然后叫姑娘回娘家住七天,叫"住七还八"。也有住不到七天就回的,因人而定,可灵活掌握。从此,你来我往,相互走动。
桐柏山的婚俗中,竹叶帐是引人注目的。现在坐轿车迎亲开大卡车送亲的年月了,也少不了用竹叶帐放在送亲车上送亲。扛竹叶帐的是新娘弟弟、表弟和叔伯弟弟。所扛竹杆,必须是青的。有根、有枝、有叶,只是把中间的枝杈修光、系全竹。人称竹叶帐。远看象把大扫帚。花轿一到婆家,第一等的事,当然是接新娘子罗!紧接着就是安置打发扛竹帐的送亲人。扛全竹当帐杆的习俗,非常古老。究其根由,还是盘古老祖先留下来的。人们皆知,盘古爷盘古奶抓了两根竹子当扫把扫泥巴人的说法。延续到现在,人们还效仿盘古爷,想要子孙满堂,就离不了竹子。竹子谐足子,足子离不开竹子呀。于是,扛竹杆送亲是人们为了满足求子欲望的象征。
来自桐柏山一带的婚俗中失查别牛圆,花轿一到,小孩们赶忙去去抱尿罐。里边有花生、栗子、枣和红鸡蛋。人们说,吃花生盼新娘花花搭搭地生,栗子是婚后要立子不绝后,枣呢?早生呗。红鸡蛋是啥意思呢?是图个吉利。蛋是圆的,还是古老的蛋生万物,蛋生福气遗买胡很通俗之遗存。
是桐柏山区特有的一项贺喜活动,也叫"送筐子"。日子由产妇娘家定。一般择当月的二、六、十双日。
届时,娘家人都担着挑子、一头一筐、筐子装米、面、油炸麻花儿、鸡蛋、糖、小孩穿的花布、衣服、帽等送到女儿家。送米面和鸡蛋的多少,根据与主家亲戚的远近和情分厚薄而有所区别。此日,娘家妈是主角,开宴360百科时坐首席,这是上女儿家惟一的伤材妈激广绝危义任甲一次光彩事。临走时,以或永南错亲家母问娘家妈孩子满月来请的日子,娘家妈妈根据小孩出生的时候择一个日子,届时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