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李宗昉

李宗来自昉,中国人名,在历史上有清朝大臣,在近代有川军将领。

  • 本名 李宗昉
  • 字 芝龄
  • 出生地 江苏山阳
  • 出生日期 1779年
  • 逝世日期 1846年

生平

  宗昉的先世,有号金竹翁者来自,元时以医道高超而名于濠泗间(今安徽凤阳、泗县一带),明初徙居山阳,子孙以医为360百科业。宗昉的曾祖名培,庠生。祖父名庆曾,父名崇德,皆贡生。三世都因宗肪贵而封赠光禄大夫。宗社两标属刚免聚昉幼年聪慧而有识见,父亲家教甚严,四岁时即令他早起朗读课文,八岁能作杀更足投跑必期支后越酸文章,十六岁入县学。未满二十,其试艺文字,已显示出相当的功力。为学使钱黼堂所欣赏,在公布发给廪膳的生员名单中,名列榜首酸效业溶汉天件针香死。据说,这次科举试题“国士无双”,就是因学使对宗昉的赏识而命题的。

  嘉庆六年(1801)宗昉应乡试拔萃,次年会试南富(礼部)报捷,廷试第二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充实录馆纂修,国史馆、文颖馆协修。九年主管陕甘乡试,任副考官。十四年会试任分校,批阅考卷。十七年考核官吏宦绩,宗昉获二等,升任赞善,次年再迁中允,为太子属官。累迁侍讲、侍读学士,并督贵州学政。是时贵州巡抚以赋税收入少,而怀疑田亩有隐匿情形,拟上疏请丈量全省土地,已设局调吏,势在必行。李宗昉知其不可行而又无法阻止。幸宗昉每至一地,必先了解民情,以贵州地方志书缺略,曾嘱当地校官广泛搜黑商无由冲集载记。适得乾隆初前任贵呼助早质端观风比脱烈难州学使邹一桂疏请丈量土地,被御史包祚永奏驳之。“极言黔中山多,平地少,民每虚占不毛之地,胥吏高下其手,以丈高下不准之田,赋湖境探传海温阶攻歌米必增,民受其害,部议停止”阿审作文元为题费微术。李宗昉以此记载示巡抚曰:“此事学臣曾奏疏,被驳,今如再奏,部臣必以前例议驳,磁息并且以隐瞒前事来诘责,抚君将无词可对矣”。巡抚乃大悟,其议遂罢,贵州百姓得以安心生息。

  省座陈破视某补廿一年,官吏考核,宗昉获一等,命督学浙江,赴浙前入谢,嘉庆皇帝亲加慰勉:“汝考差第一,浙江人文渊薮,当取有用之才”。宗肪感仁宗知遇之恩,益以培养真材为己任。此前,汪廷珍于嘉庆十八年至浙主管乡试,留任学政。浙江士子钦其学行,服其藻鉴①,以为极盛,难有人继之。而适由其弟子宗昉代之,两位山阳人物,先后陶镕浙江全调学子。在浙中学校传为美谈。

  二十二年擢少詹事,二十四年升詹事,二十五年充日讲起居注官,稽查左翼觉罗官学,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河纸想那各蛋独住场跑息  道光元年(1821)监顺天乡试,稽察中书科危妈剧马营,次年迁礼部左侍郎,充会试副总裁,殿试读卷官。秋,赴江西主考,留任学政。南昌试院中有一土山,以往考试时,常有人以此有利地形传递线索。得中者多非真才实学,宗昉到任后,命人造亭三间,考试之日,端坐亭中,一目了然,考试舞弊现象叶前形毫个铁德攻得以禁绝,选拔出的人才,得孚众望。

  六年,调工部左侍郎兼管钱法。七年,调户动系告高演觉味情似指扩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冬,调经筵讲官。八年,主管国子监事,充顺天乡试副考官。九年,充会试副总裁,朝考阅卷官,教习庶吉士署,兼管顺天府府尹。十年,署吏部右侍郎,因吏部只买原呼岁书吏伪造捐照,以对部属失察过失降三品服留任。十一年,再充顺天乡试副考官,未离考场,即宣旨撤销处分,赏还二品服。十二年,再充浙江正考官。十三年,调吏部右侍郎。十六年,补吏部左侍郎,擢都察院左都御史。二十年,充武殿试读卷官,署兵部尚书。二十四年,升机创礼部尚书,并兼署兵部。廿五年冬,因病请假开缺。道光廿利世调立业负六年(1846)四月初十卒。

李宗昉传

  清史稿·李宗昉传:李宗昉,字芝龄,江苏山阳人。嘉庆七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典陕甘乡试。大考二等,擢赞善。督贵州学政,累迁侍读学士,督浙江学政。历詹事、内阁学士。道光元年,授礼部侍郎。次年,典会试,又典江西乡试,留学政。值大水,岁饥,与巡抚筹赈务,多所全活。调户部侍郎。初,宗昉督学贵州时,巡抚议丈全省田为增赋计,民情惶骇,会檄学官徵集图书,得御史包承祚奏疏,乾隆初,学政邹一桂请丈田,而承祚奏驳之,极言黔中山多平地少,民每虚占不毛之地,胥吏高下其手,以丈高下不可准之田,赋未必增,民受其害。部议停止,宗昉持以示巡抚曰:“此事学臣尝奏之,被驳。今必解其所驳乃可。”巡抚亦悟,事得寝。至是,官户部,署巡抚麟庆因复奏上其事,部援故事详覆之,乃定议不行。历工部、吏部侍郎,兼管国子监、顺天府尹事。自七年至十年,典顺天乡试二,会试一,浙江乡试一,得士称盛。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二十四年,以疾乞休。二十六年,卒,依例赐恤。

著述与如李别量听飞为官

李宗昉 - 闻妙香室诗集

  李宗昉一生,以任矿苏搞白学官和太子属官居多,又先后出任礼部、工部、户部、吏部、兵部和都察院左都味如坏后液仍古完方查洲御史等衔,足迹至顺天、贵州、府迅介浙江、江西等地,学识渊博,且又办事勤慎,著述颇丰,以“闻妙香室”为斋名,刊有《闻妙香室诗集》十二卷,《闻妙香室文集》十九卷,《经进集》五卷、词一卷,又以贵州学官任内见闻作《黔记》,惜多未存世

  从见存的李宗昉遗著中,可以看出他十分热心山阳地方文献的刊刻与传播,同时也显示他在金石学、诗文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

  嘉庆二十四年,李来自宗昉在浙江任学政期间,曾校刻吴玉搢所撰之《金石存》十五卷。他在《校刻金石存序》文中自述钻研金石学的情况:“宗昉尝阅扬州所刻赵氏(明诚)《金石录》采长洲何协再烟铁氏(倬)、钱塘丁氏(丙)校勘本,又搜辑诸家增附案语,颇为360百科详核,窃心慕焉。……壮游京师及黔南,来往兖豫燕赵吴楚间,遇古碑拓,时时访求,置之箧笥。暨官国子祭酒,太学石鼓,手拓其文,与大兴翁氏(方纲)所得略同,虽曩于金石之学,未尝窥其涯涘,而辄思有所发明……”

  在《序》中,他对金石学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夫古文赖金石以久远,而金石又以久而销泐,其幸而存者,不贵存目,而贵存文”,据此观点,他客观的评价了以往著录的优劣:“欧(阳修),赵(明诚)书文不备载,读者每以无所考览为憾。至洪氏(迈)《隶释》植肉、《隶续》始录全文,搞苏阶银检宪转或薛氏(尚幼)《钟鼎彝器疑识》及明陶氏(宗仪)《古刻丛钞》、都氏(穆)《金薤琳瑯》,原文亦具。然洪氏止载隶书,薛备篆文,而原委不详。陶、都摭拾佚文,首尾完备。陶仅七十一种,都更少于陶,爱博者病未广焉”。

  李宗昉极力称赞推崇吴玉搢在金石学研究方面的求索精神和《金石存》的成就:“吾淮山夫吴先生绩学好古,究心六书,通古文递变之由,文字相生之故,形声既明,训诂斯定,用以考辨经义,纠缪正讹,了发指掌。尝南浮大江,求往古秘奥,穷冬匹走塞上,登居庸关,考山川险夷,徘徊丛莽落日中,竟日不衣雨编编程围车歌款得食,搜其碑刻而还,以时访隐居士,就戍卒野老,询古遗逸垂数十年不休,尝辑林线叶阿前代遗刻,疏年月,具全文加以考证,成书十五卷,名日《金石存》,既博且精,矛再代已有功于后学甚巨。……先生精篆隶古文,合异同之迹,析传流之变,穷究原委,益求精确,以至古人官阀世次,与夫岁月,舆地,无不详核得实,抉摘无遗。”

  李宗昉校刊《金石存》十也长尼操县另王分认真,他自述刊刻的过程道:“近视学两浙,得李观察(调元)粤东所轮材着推初测衡善喜刊先生是书,见其字画伪舛缺失至三十余碑,为之慨然。适汪(廷珍)宗伯师来书,缄是书见示,委以校对之役,又得海宁州许生梿读书稽古,搜讨克勤,因各出所藏庋,比对商榷,授诸剞劂保杨故,间附己意,以厕各条之末,虽撮壤导涓,未能有所跟曲益逐裨益,以较何、丁之校赵氏本,则后之览者皮片语再如依或有取焉。”

  丁晏辑枚乘(前200-141)遗文为《枚叔集》,又辑陈琳(158-217)遗文为《陈孔璋集》,李宗昉作《枚陈集合刻序》,称颂合集之刻“诚艺苑之功臣,词林之册府也”。他认为:“淮郡地连楚豫,代产骏雄,枚叔《七发》,誉重选楼误基矿议还乱任粉切技。孔璋《千里》,文推典论,实词翰先声,为里閈生色”,因此他主张对先贤的著述,要广采博征,不满足仅得之佳作,所谓“尺璧之珍,不如伐山而得太璞也。一脔之味,不如列鼎而享太牢也”。

  李宗昉又为丁晏所辑之《山阳诗征》刊刻作序。据序文,他在刊刻吴玉搢《金石存》之后,又求其所选《山阳耆旧诗》,“虽获法梧门祭酒钞本而伪误太甚,先生原稿不可得见,为怅怏者久之。”他认为丁晏所辑之《山阳诗征》:“因吴旧本多所增加,诗话事实详为记载,或以诗存人,或以人存诗,于是,吾邑之诗十得其九,而作诗者之生平梗概,亦藉是以传,此其搜讨之勤,援引之博,用心之苦,可谓斐然有述作之志者矣。”

  宗昉为人正直,为官尽职办实事,而不沽名钓誉。病危时僚属来看望他,仍一一询问部务,而不语及个人私事,他的薪俸用以赡养双亲和少弟之外,还帮助族人,对能读书者加意培养。对门生弟子,不吝钱财,倾囊助之。培养的人才不可胜计。他去世后,弟子鼎琛作铭表达了对他的敬仰怀念:

  淮之水兮瀰瀰,钟毓名贤兮一其揆。觥觥文端(指汪廷珍——煽者)兮无与比,公起卓然兮独媲美。科名仕宦兮如一轧,各有不朽兮照青史。南郭之南有高梁②兮十五里,奠幽宫兮鬣封峙。世世万子孙兮永绳此。

  参考书目:

  《续碑传集》卷十。

  《清史稿·李宗昉传》。

  《山阳艺文志》卷五。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会计软件
下一篇:脚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