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李燮和

燮和(1873年-1927年),字柱中,号铁仙,汉族,安化蓝田人(今涟源蓝田街道),生于湖南省安化县蓝田镇。光复会元老,近代资产阶级困参既政客。

1900年,李燮来自和到长沙求学,得识黄兴刘揆一等人,自此走上革命道路。20世纪初,正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风起云涌的时代,李燮和首先加入了黄兴为首的华兴会,并约集同志者创建了一个"黄汉会",360百科作为华兴会的外围组织。"黄汉会"意即反对满清,恢复黄帝还还才衡排医酒几况和汉族的荣耀。李燮和参与了华兴会的一系列反清活动,曾与谭人凤等策划在湖南宝庆(今邵阳)一带组织起义,共和告成之后,李燮和功成隐退。

  • 中文名称 李燮和
  • 国籍 中国
  • 民族 汉
  • 出生地 湖南省安化县
  • 出生日期 1873年

革命党人

 率根点普玉变各放加著策 1906年,李燮和亡命来自途中路经上海。结识了浙江著名革命党人陶成章,两人引为至交,并由陶介绍,李加入了光复会。随后状西轴李继续东渡到了日本,与先期360百科赴日的黄兴等人重新取得联系。免团主四今家两会树术这时中国同盟会已在东京成立,在黄兴的介绍下,李又加入同盟会。当时,加入过两个革命团体的革命志士不少,但像李燮和那样"一身入三会"的却不多见。

  加入同盟会后,李燮和的活动主要在南洋,在他的努力下,数年之内南洋一带就发展了同盟会分部30多处,党势大张。1910年,陶成章为筹款事对孙中山和同盟会南洋支部产生不满,于是和同盟会分道扬镳,在东京重建光复会总部。陶希望李燮和与他一道重磁波状续应办然振光复会,让他负责南洋总部,于是李又重回光复会,成为会中仅价迅普接音布今面杂吸次于陶的实际领导者。此后,李燮和把在南洋发展的同盟会机关改名光复会分部,李本人也主要以光复会的名义从事革命活动。

五任司令

 功百督别阻灯责光停许结 李燮和一生中最辉煌的业绩,就是推动辛亥沪宁光复,在此前后曾五任总司令,为辛亥革命在江南的胜利建立了殊勋。

  李燮和首任总司令是上海起义"临时总司令"。在上海起义前,李燮和就通过同乡关系策反清军军货材含警,掌握了上海、吴淞一带大部分清方武装。1911年11月3 日,李燮和与同盟会的陈其美在上海闸北和市区同时领导了起义,李燮和负责光复闸北和吴淞,陈其美负责市区。当晚,陈其美进攻沿严理沪南清军上海制造局失利,被局内清军所俘。李燮和闻讯后,连夜率闸北起义军警前来助攻,战至拂晓,打垮了固守的清军,救出陈其美。由于这一战功,上海起义诸军公推李为临时总司令,指挥军事,司令部设于制造局内。

  但上海光复第三天,就发生沪军都督职位之争。在推举上海革命策粮仅日练整提领导机关的海防厅会议上,陈其利用帮会势力,大闹会场,乘机夺取了沪军都督宝呀余月争燃晶目坏下座,并兼任司令部部长。李读位球燮和仅被委任为"参谋",原有的"临时总司令"一职也化为乌有。奉李燮和之命领导吴淞光复的黄汉湘等人对陈的做法十分不满,决定迎请李燮和来吴淞出任都督,但李燮和到吴淞后,不肯就任"都督",改称"吴淞军政分府总司令",创立了一个"专以筹备进攻军务为主"的新的地方必理集露倒火毫顶革命机关,二任总司令。

  李燮和力辞督职,鲁代岁随就是为了集中精力于练兵作战,在主持吴淞军政分府的同时,招兵买宽个构却马,组建"光复军",自任光复军总司令。光复军数量不多,但极善战,在攻取南京的战斗中,连拔乌龙山、幕府山两炮台,以寡克众,威名显赫。南京光复后,黄兴指调光复军西援武昌。江浙革命军又组建联军,推李燮和担任"援鄂联军总司令",将其所辖光复军主力扩编为援鄂第一镇,于12月初分批西征。李燮和由此得以三听字圆任、四任总司令之职。

  在南北议和期间,李燮和力主北伐,反对同袁世凯妥协,他的态度和决心比当时在孙中山身边的一些同盟会骨干还要坚决。1912年1月,李燮和在《时报》上以婷手公开信的方式发表了《上孙大总统书》,文中抨击袁世凯是一个"反复无常之小人","断不可恃",决不能依靠袁氏来达到推翻清廷的目的。李燮和在文中请求孙中山早定大计,以"议战"代替"议和",坚决北伐。这一举动表达了当时中下层革命军人的普遍愿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革命领导人的决策也产生了好的影响。1月12日,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向李燮和单掉川操务陆练要颁发了"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关防",李燮和在南京韬园第五次就任总司令,随后率部誓师,号召将士们"矢志灭敌,必坚力亮群屋省现今渐加必贞",北上开赴烟台与清军作战。直到南北议和告成后,李的军事行动才告停止。

人物来自生平

事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县学生360百科员。次年,就学长沙求实书院,为首组织黄汉会,准备反清。三十年,他任外服指条汉板防宝庆中学堂教员,与谭人凤等谋划宝庆起义,事败,亡走长沙。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李燮和任安化驻省城师范学堂教员,再谋长沙起义。湖程味技南巡抚庞鸿书侦知,密令按察使张鹤龄捕李燮和,张故泄密,李燮和出走至上海。随又预众计需东渡日本,与孙中山、黄兴会晤,加入同盟会。是年冬,李燮和回国至江宁,谋刺两江免赶站干滑争总督端方不遂,间道去上海。因侦捕紧急,复又去香港。次年春,经新加坡至爪哇宝三垅。八月,至榜甲槟港,任华民夜校教员,发起华民成立会馆,创设华民学校,建立同盟会分部30余处。后潮、黄、惠入养、钦、廉、镇南关、河口起义,而南洋一隅,供饷以巨万计,赖李燮和之力。宣统二年(1910年),光复会总部在东京成突总补免站配立,李燮和任南部执行委员,代总部行事,一时称南部为革命党根基。是年十二月十二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胡汉民会商广州起义,会前,黄兴书劝李燮和去共商。会后,李躬亲力行、筹集饷银达三万余元,并与陈方度等回广州参加起义。

司令

  1912年元月12日,李燮和被任命为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即发表通电誓师。正当新率大军进发烟台时,清帝退位,遂留止南京。4月,南京留守黄兴任命李燮和为长江水师总司期画那力肉马罗令,未几辞去。袁世凯授以长江水师总稽查,亦坚辞不就,毅然归里。同年11月,李燮和与黄兴、宪省差低物兴装育龙璋联合侨商曾庆连等发起创办中华汽船有限公司,招股200万元,订造商用陆常想成零展轮6艘,营业于湘汉航线。此外又与于右任再力协记等发起组织中华和平会附办国民厚生银行,专为振兴脱和杆多杀案蒸巴的手实业及农业、工、商贷款。

调停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李燮和以调停南北、免除兵端自任,经沪、宁至北京寓居。1915年8月,袁世凯阴谋称帝,李燮和在视磁界占接技修庆移红杨度邀约下列名发起"筹安会"。次年6月,袁世凯死,李退隐家园,不再问政治。1923年,携眷去爪哇榜甲,翌年,器厂行留般假水你二包只身返归故里。192守牛些读乡7年农历八月病逝,终年54岁。

遭遇排挤

  李燮和领导光复闸北地区的同时,上海南城方面的陈其美,在商团武装的配合下,率领主要线械你蛋节子由大学生组织的中国敢死团及会党人士,前往攻打江南制造局。在多名敢死队员受伤撤退后,陈其美以《民立报》记者身份掏出炸弹煽动敢死队员继续进攻,被制造局守军当场俘获。李燮和统率军警、主演生金必和顾进距纸商团以及主要由学生和会党成员组织的敢死队,经过10多个小时的苦战,于11月4日上午九时成功占领江南制造局,解救了被扣押捆绑的陈其美。

  上海光复中功劳最大也最有实力的光复会领导人、"上海临时总司令"李燮和,自然是出任最高类套条旧国一苦军政长官的第一人选。但是,一场政权角逐的结果,却是同盟会的陈其美当上沪军都督。据陈其美表叔、同盟会员杨谱笙介绍,"当时多数人推举都督的对象是李英石。起义前大家原有'谁先入咸阳谁尊王'(指刘项故事)的想法,而李燮和首先光复吴淞、闸北,因此又多瞩目李燮和。如果没有李燮和插一脚,就可能推英石当都督。"

  1911年11月7日,《民立报》刊登《陈其美就职通告》,并且在《沪军都督府人员名单》中报道说:"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陈其美(字英士,湖州人),参谋李燮和、陈汉卿、钮永建、章梓、李显谟、王熙普、叶惠钧、黄膺白、俞凤韶、杨兆金、沈翔云。"

  1911年4月,李燮和从爪哇岛归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李燮和辗转逃亡香港上海,后返回湖南看望母亲,却发现其母已经于一年前去世。

  由于受通缉追捕,李燮和匆匆逃往湖北隐藏在汉口租界区。作为一名遭受通缉的革命党首领,他在汉口期间很有可能秘密联络了正在酝酿筹备武装起义的共进会和文学社的革命党人,却完全没有可能与时任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的黎元洪直接接触。

  李燮和为了避免光复会与同盟会之间的武装冲突,主动选择退出上海城区,到东北郊县的吴淞地区另行组织军政分府。在李燮和的光复军已经被排挤出上海城区的11月11日,《民立报》公开刊登了黄兴从汉阳前线写给湖南同乡李燮和的祝贺信:"沪事竟告成功,雄才佩甚。湘省兵饷,络绎赴援,各省贤士,亦连袂来鄂。谋臣猛士,际会风云,北虏万无生理。"

  1912年3月10日,已经宣告辞职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批复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递交的辞呈时,高度评价了他的革命贡献:"该司令规划东南,往来淞沪,朱家结士,翟义兴军,用张光复之旗,誓扫膻腥之秽。遂乃蚊腾沪渎,鹰攫金陵,收龙盘虎踞之雄,作电掣风驱之势。于是汉阳晴树,无碍云烧,岳墓南枝,顿教风定。厥功甚伟,其绩尤多。"

  孙中山肯定沪军都督陈其美在辛亥革命期间的历史功绩,却回避李燮和作为光复上海第一人更加重要的革命贡献,是他与黄兴、陈其美等人于1913年挑起发动"二次革命",并且失败逃亡后的事情了。

功成身退

原因

  李燮和自解兵权的原因,一方面是以为革命已经成功,放松了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警惕;另一方面,也是感于当时兵多将杂,不少人拥兵自重,时局不安,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裁兵安民。所以李燮和的辞职受到当时舆论界一片赞誉,《时报》、《民立报》都以《李燮和功成身退》、《李司令之高风亮德》为题,赞扬他功成不居,堪为那些追名逐利者的反光镜。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也在李的辞呈上批示,肯定李燮和"规划东南"、光复上海以及维护南京临时政府的功绩,赞扬他功成身退的行动,同时,对政府因为财政困难不能为辞职后的李燮和提供生活保障表示歉意。

威望

  李燮和虽辞军职,但在军中威望仍很高。1912年4月,时任南京留守的黄兴又任命他为长江水师总司令,经黄兴再三恳留,李才应允此职,但李已决意退出军界,在黄兴辞去南京留守之前,李也辞去此职。此后,袁世凯也曾想授李为长江水师总稽查,被李以"抱病日久、气体过虚"坚辞。

  李燮和功成身退,将视点转向实业和文教事业。就在1912年一年中,李先后和黄兴、蔡元培等发起"拓殖协会",和龙璋等联络侨商创办"中华汽船有限公司"。李燮和麾下原有一支女子北伐队,南北议和后,李以自己的名义向临时教育部请款,将这支"娘子军"改办成女子学堂。

办报

  李还在上海创办《东方日报》,延聘湘籍文人向构父任总编辑,著名新闻记者和评论家黄远庸也为该报担任过特约通讯员,虽因财务困难,办而未久,仍给上海的文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误名筹安

  二次革命被镇压后,李燮和带着家小居住于北京,几年内默默无闻。但到1915年,在为袁世凯鼓吹帝制的筹安会发起人名单中,却赫然列着李燮和的名字。一个当年坚决反袁的革命派将领,摇身一变而成拥袁帝制的帮凶,确实令世人震惊。

  其实,李燮和本人也同样震惊。据当时寄居李宅的谭笃余记述,在报上公布了筹安会名单的第三天,李燮和才知道此事。本来,李在二次革命之后便远离政治漩涡,而热心于帮助袁世凯复辟的杨度等人屡次来拉拢李燮和,抛出他的《君宪救国论》,征求李的意见,李都不以为然,拒绝支持。杨度、孙毓筠等组织筹安会,想借用李的名望,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诱,甚至逼迫李燮和加入,李最后只好说:"我退居已久,不问国事,诸君怎样做,各请自便,我既不拥护,也不反对。"这样,由杨度等人做主,列李燮和的大名于筹安会中,登报第三天,李才从谭笃余口中得知此事。但除了将杨度等人大骂几声以外,李也无可奈何,由此导致李燮和终身背上了"帝制犯"的秽名。

  但是,查遍历史资料,李燮和在此期间却从未有过拥袁帝制的具体言论,也没有参加筹安会的实际活动,在筹安会搜罗的《君宪问题文电汇编》中,各省拥护帝制的请愿书几乎都是杨度、孙毓筠等充当"介绍人",李燮和始终无声无迹。相反,李燮和做过一些营救反袁人士的事情。特别是章太炎在北京被袁世凯软禁后,李燮和多次前往探望,并和钱玄同两人一个出资,一个出力,为之上下奔走。原四川革命党人尹昌衡被袁下狱,李更是上书责袁无信,冒险相救。

  然而,列名筹安会在世人眼中毕竟是人生一大污垢,它给李燮和的晚年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况且在这件事情上,李本人也并未坚拒,在别人看来至少可以看作事后的默认。为此,他颇为自责,精神一直很抑郁。袁世凯帝制失败后,和李燮和过从较密的黄兴、蔡锷等革命派领袖都相继谢世,李长期苦于心迹无所表白,最后率家人回到家乡,彻底退出政坛,1927年7月病逝。李晚年曾自撰一联,表达了对误名筹安会一事的痛心和委屈:"北顾效三呼,渡河杀贼虚初愿;南来欠一死,列简蒙冤愤晚年。"

纪念场所

  李燮和墓

  李燮和墓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蓝田办事处集中村,修建于1927年

  李燮和故居

  李燮和故居--李园是民国开国元勋李燮和故居,是一座老式大庄院,房间宽绰,后曾为国立师范学院校舍。现为涟源市委、市政府办公地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李子通
下一篇:傣族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