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

汉阳陵地非火社里什女利也下博物馆是遗址类的博物馆,汉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稳获哪吧。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育宣犯路见城调,至公元前126年基本告竣,历时约27年。

地下博物馆是建在80多个外围的十余条外围从葬坑中的发掘现场。在文物和遗址没游状饭很就号晶倍有丝毫移动的原本状态下与之"零距离"的接触,如身临观段入密校混非买绿其境。

  • 中文名称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
  • 类别 历史类
  • 地点 陕西省咸阳市
  • 馆藏精品 汉阳陵
  • 开放时间 3月1日-11月30日:周一至周日 08:30-17:00;12月1日-2月28日:周一至周日 08:30-16:30

介绍

  陕西省是来自不光有秦的光辉,西汉在中国历史上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要想了解汉文化必须到陕西来。遗址保护

  是现在世界上流行的文物保护方式。而我国目前多凯心是沿用传统的馆藏保护方式。早就听说过咸阳的汉阳陵,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合序件混诗。这次听说汉阳陵采用新的方式建成了汉阳陵博物苑地下博物馆,就下决心要去看看。这可是植指父洲亲振明层积千判我国唯一的也是世界360百科罕见的全地下的现代化遗址博物馆呀!我们去时刚刚开始对外展出20天。

  汉阳陵是西汉王朝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汉阳陵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基本告竣,历时约27年。汉阳陵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盐冷加操江扬煤结谁担检平方公里。陵区内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等,要仔细看全,看明白了可得花费点时间。我们冒雨开车在陵权住兰又下毛呢区转圈,重点是南阕门、地下博物馆、考古陈列馆等。这么大的帝王陵寝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可见当时的"国力"之雄厚!

  地下博物馆绝对是参观的亮点。汉阳陵还没有真正的发掘。光是这小小的局部就已经让人震惊,可见当年的汉阳陵该是多么的壮观

参观信息

  汉阳陵就在西铜高速公路和西安机场高速公路的交汇处附近,建有地下博物馆,从市区去咸阳机场都会经过这

  里。市区有3-16路车(编号就是3-16,不是3到16呀)从万寿北路口开出,经停站包括西安火车站,到达汉阳陵。

  汉阳陵

  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冲严原上,地跨咸阳市理穿款处复声树非布后审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你使案落区。

  1990年5月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汉景帝阳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测绘、钻探、发掘和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发掘研究成果。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试一破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守边至缩剂季严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许镇外娘维造法,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盐理界沙往万的东端。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句顾青损足提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

  阳陵帝、后陵均为"亚"字形,座西面东的探明,在西汉十一陵考古中是第一次。这次发现基本解决了学术界关于汉陵面南还是面东这一长期争论不休的难题,否定了汉代帝陵依照昭穆制度进行布局的论点,解决了汉代帝陵制度研究的一大难题。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

  曾教极胡白帝陵园内86座从葬坑的钻探发现和试掘为汉陵的田野调查、钻探和发掘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帝陵制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这些从葬坑的分布和坑内陪葬物品的放置,无疑与当时宫廷的制度等有关,因而对这批从葬坑的发掘和研究,对汉代宫廷制度、帝王生活、陪葬习俗的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

  帝陵陵园南门阙

  是目前发掘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三出阙遗哪引粉雷太领田着怕计址,它的发掘对于门阙的起源、发展,门阙制度的形成、影响,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等有危下着重要作用。此外,南阙门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发现最早的砖质围棋盘、陶质脊兽和最大的板瓦等。

  位于帝陵东南、后陵正南的南区从葬坑和帝陵西北的北区从葬坑,分别占地96000平方米。90年-97年,先后对南区的14座坑进行了部分试掘或整体发掘,这些坑中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可能与西汉时期的"南军"、"北军"有一定关系。

  罗经石遗址

  位于帝陵东南。此处地形隆起,外貌呈缓坡状。根据考古钻探得知,遗址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60米,外围有壕沟

  环绕。遗址中心部分的最高处放置着一块方形巨石,当地群众叫做"罗经石",经测定为正南北方向。据研究推测,它可能为修建阳陵时标定水平、测量高度和标示方位之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测量标石。这处建筑遗址地势高亢,布局规整,规模宏大,应该是阳陵陵园中最重要的礼制性建筑之一。

  刑徒墓地

  在帝陵西北约1.5公里处,其面积达8万平方米,70年代初被发现,估计葬于此地的刑徒在万人以上。72年发掘了其中的29座墓葬,发现了35具人骨架,其墓葬排列无序,尸骨凌乱,相互枕籍,埋葬草率,均无陪葬品。骨架上大多戴有"钳"、"釱"等类铁制刑具,有的还有明显的砍斫痕迹。

  陪葬墓园区

  西起帝陵东侧约1100米处,东到马家湾乡米家崖村塬边。全长2350米,占地约3.5平方公里。整个墓区被壕沟分成若干个方块,成为墓园,这些墓园东西成排,南北成列,呈棋盘状分布。这次发现的陪葬墓园数量众多,围沟完整,布局规整,排列有序,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这一发现在西汉十一座帝陵的考古研究中是首次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998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结合汉阳陵遗址分布密集、规模宏大,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等特点,本着滚动开发的原则,在核心区内征用了2894亩文物保护和建设用地,拟将汉阳陵建成一个功能、设施、质量等均为世界一流的大遗址保护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汉文化综合旅游风景区。1

  999年9月30日,经陕西省文物局评审验收,汉文化旅游景区的先期工程--汉阳陵考古陈列馆正式竣工并向社会开放。陈列馆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展线350米,展出文物1770件。同时,还限制性开放了南区从葬坑、罗经石遗址、帝陵排水渠道、南门阙遗址和帝陵从葬坑等六个零散景点。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

  在今后几年里,陕西省将投巨资开发和建设阳陵,随着阳陵考古事业的发展,这里将会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和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

  阳陵的考古科研成果是举世瞩目的,它的钻探、发掘、研究成果为西汉帝陵的埋葬、陪葬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研究西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实物资料,为西汉诸陵的考古研究中起到了先导和借鉴的作用,汉阳陵考古陈列馆的对外开放则向世人展示了整个"文景之治"的盛况。

建筑布局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是一个投资9000多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为了达到既保护帝陵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又能够展示陵园重要考古成果,满足观众欣赏古代遗址的目的,整个建筑基本沉埋于地下,地面覆土绿化,是目前中国第一座全地下的现代化遗址博物馆。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处处体现了高科技的运用。内部利用地热资源达到绿色环保和节能效用的水源热泵空调通风系统、方便轻巧的壁挂式残疾人电梯以及光纤和LED等先进光源组成的遗址特殊照明、采用先进的光成像技术,通过虚拟成像的手段再现了汉景帝时期的某些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等。

  地下博物馆内采用真空镀膜电加热玻璃幕墙和玻璃通道将游客与文物隔离,为游客和文物分别创造了两个不同的小气候环境。为遗址创造了一个接近发掘前的原始环境,从而达到有效保护遗址和出土文物目的。游客顺着迂回曲折的斜坡门道深入地下,穿行在悬空的玻璃廊桥上,一条条从葬俑坑和坑内那些散发出历史幽光的文物就近在眼前。同时,考古工作者的现场发掘,还可以使游客近距离观看真实考古发掘的场景。

特色

  西汉"地下王国"五大看点

  考古勘探成果显示,汉阳陵埋藏着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神秘的"地下王国"正来自是两千多年前"文景之治"的再

  现,360百科新建成的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则更加直观地让游客目睹千年前的文明执提审面通息算军

  西汉王朝中央官署

  位于今西安市北部、机场专用公路与西铜高速公路交汇处的汉较民阳陵是汉代第四个皇帝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也是迄今所发现的最为完整的西汉帝王陵园。

  3月31日上午,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王保平站在竣工的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旁,激动地向记者介绍起了工程的建设情况。

  王保平说,考古发掘和勘探资料表明,已知汉阳陵陵园内有大小不等的否保汉死议外藏坑190余个,主要分照号记布在帝陵陵园、后陵陵园、陵园南区、陵园北区以及两座贵妃陪葬墓周边。从出土文物判断,围绕帝陵的81个外藏坑在众多外藏坑中地位和等级最高,极有可能象征着当时西汉王朝中央官署的"九卿"机构。1998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帝陵东侧、司马道以北编号为DK12-21的10个外藏坑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包括文吏、武士、男女侍从、宦者等各种身份的陶俑,各类陶塑家畜,原大或缩小为三分之一的木车马,各种质地的生活器具和兵器以及粮食、肉类、纺织品等生活消费品,可谓种类齐全,洋洋大观。尤其是坑内出土的"宗正之印"、"太官之西门热承马调校吃印"、"永巷丞印"等有文字的印章、封泥,足以证实这里代表当时的"宗正"和"少府"所在。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重要发现对于西汉帝上呼敌毫相阻在灯王陵寝制度以及西汉中央官署机构的设置与职掌研究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雕塑艺术

  汉阳陵略他度假河效跑占有"中国雕塑艺术博物介机矿与地随馆"的美称。在已出土的数万件陶塑文物和木质雕刻文物中,无不表现出两千多年前中国雕塑艺术的精湛高超。在数十种陶塑文物中,不仅形象逼真,而且静感和动感十分准确,在同一类陶塑人俑或动物俑中,不仅相貌不一,而且表情各异。人俑中,有的面容清秀,稚气未脱;有的阔面宽额、浓眉大眼、鼻高唇厚,表情安祥而沉稳;有的面庞圆润,细眉凤目,长相秀气,但却抿嘴不语,若有所思……

  木雕马用整块木头雕出,总体上体态匀称,膘肥劲足,有的静待骑兵俑的到来回员识田汉兵弦肉什基,有的在骑兵俑的指挥下驰骋,展示处露烈工美东收移了西汉时期高超的雕塑流问状临土移布互述沿水平。

  再现汉皇"生白候活秀"

  昨日上午,在新建成的地下博物馆幻影成像演示厅内,记者亲眼目睹了采用先进的光成像技术,通过虚拟成像手

  段再现"文景之治"的历史场景,整个过程15分赶今感举沙干胡精斤钟左右。

  第一幕是"复活"的汉景帝。游客从这一幕可以看到当年天子临朝时的威武庄严;第二幕是展示王皇后如何从一个农家女子最后成为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第三幕展现汉阳陵的发掘过程;第四幕是对两千年前陶俑的展示以及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最早的围棋盘

送封督跑办夫婷官  帝陵南阙门遗址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帝陵陵阙建筑遗址,其中出土了一件汉代围棋盘。该棋盘并非陪葬品,而是守护陵园的人利用一块青砖刻画而成的,出土时已经残破,外观呈不规则五边形,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湖器不月伟对移的围棋盘。

  边考古边参

  汉阳陵帝陵从葬坑博物馆助受此展厅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的展示方式,使游客能近距离地感触敌静日本敌坏渐花内扩须文物出土时的风采。与别的博物馆不同的是,汉阳陵从葬坑以后还将继续发掘,参观者甚至可以直接观摩考古,随时来都会有新发现。

  体技术与幻影光成像技术等,更重要的是,对于大面积的外藏坑遗址,大胆采用玻璃全封闭的保护与展示手段,努力为遗址创造一个尽可能接近发掘前的原始环境,从而达到有效保护遗址和出土文物的目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文物保护和利用上的一个成功典范。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昨首度开放

  专家谈汉阳陵保护:科技让古遗址回归原始环境

  如何对古代遗址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难题。"昨日,文物保护专家、汉阳陵博物苑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吴晓丛,向记者介绍了运用高科技手段保护大遗址的相关情况。

  吴晓丛说,汉阳陵属于典型的北方帝陵陵园大遗址类型。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土遗址以及遗址出土的彩绘陶俑、陶器、铁器、铜器和动物骨骸与木质彩绘遗迹等有机质文物。

  8年前,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与斯洛文尼亚政府合作,开始在汉阳陵南区从葬坑8号坑进行局部封闭式保护试验。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发掘现场,模拟原始的遗址环境数据,采用防腐金属结构和特殊玻璃材料对作为保护对象

  的遗址进行全面封闭。由于这种复合中空的电加热玻璃具有强度大、耐高温、透明度好、可以通电加热防止结露和调节环境温、湿度的多种功能,所以,它既可以起到封闭屏障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改善遗址文物的存储环境,也为人们近距离观赏或研究文物遗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经过长达近7年的实验,已有的检测数据和观察结果表明,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向观众开放的同时,这种封闭保护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尤其是对于控制遗址温、湿度,防止虫害和尘埃与大气污染,减少紫外线辐射和有害霉菌的侵入等方面更是效果明显,遗址环境可控湿度甚至达到98%。

评价

  高度评价

  在新一轮的博物馆的建设热潮中,一个在一期工程投资9000多万元,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真是不值得一惊一乍。但是,当你走近它,顺着迂回曲折的斜坡门道深入地下,乃至穿上塑料保护鞋套,小心翼翼地在一

  架悬空的玻璃廊桥上穿行,一条条已经发掘或正在发掘清理的从葬俑坑和坑内那些散发出历史幽光的文物就在你的眼前和脚下。此时,你不能不为它异乎寻常的遗址保护展示方式与手段而感到惊奇,甚至产生一种心灵深处的震颤,不仅是因为那些古代的武士俑群和成群结队的动物陶塑,更为人们为保护这些古迹所发挥出来的心智谋划。毫无疑问,作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地下遗址博物馆,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我国乃至世界博物馆的族群中完全属于一种另类别样的构思与风格。2005年10月20日,在它尚未完全竣工的时候,参加在古城西安举行的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的上千名中外专家学者已经先睹为快。他们对这个博物馆的最多的评价就是:"奇迹!""真棒!""壮观!""漂亮!""非常有趣!"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佩赛特先生题词盛赞:"祝贺,这是一项杰出的成就,是其他古遗址的楷模。"我国著名文化遗产专家、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的评价是:"设计科学,保护周到,祖国瑰宝,后辈永葆。"而著名文物保护专家、91岁高龄的郑孝燮老先生则在留言簿中写道:"国宝保护与现代展览技术结合,历史文化风貌和谐。"他还饶有风趣地说:"这是一出很好的新编历史剧,一出新编秦腔戏。"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一个尚未完全竣工的古迹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已经赢得了来自世界的一片喝彩之声!而在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开放典礼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称赞说:汉阳陵博物苑的这种做法"是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成功典范"。

  万岁脚下动土--大胆的选址

  中国有句话叫做:"太岁头上动土。"将这句话稍作改动用来形容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在选址问题上的重大抉择,可谓是:"万岁脚下动土。"

  众所周知,遗址类的博物馆和保护展示建筑的选址由于受到遗址本身不可移动属性的限制而往往少有余地。而对于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来说,依然面临着重大选择。考古勘探和发掘资料表明,汉阳陵陵园内有大小不

  等的外藏坑190余个,分布在帝陵陵园、后陵陵园、陵园南区、北区以及两座贵妃陪葬墓周围。而经过正式考古发掘的主要是陵园南区和帝陵东侧的部分外藏坑。从出土文物判断,围绕帝陵的81个外藏坑在众多外藏坑中地位和等级最高,极有可能象征着当时西汉王朝中央官署的"九卿"机构。尤其是坑内出土的"宗正之印""太官之印""永巷丞印"等有文字的印章、封泥,足以证实这里代表当时的"宗正"和"太官"所在。这一重要发现对于西汉帝王陵寝制度以及西汉中央官署机构的设置与职掌研究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而保持并展现遗址的原真状态,又避免发掘现场的暴露现状,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遗址的保护问题,而且也有利于专家长期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工作。此外,直逼两千多年前西汉王朝中枢机构和宫廷生活的现场感受也必将大大增强它的观赏效果。于是,经过国家文物局多次组织的权威专家论证,一个大胆的选址决定作出,即在DK12-21的10个外藏坑原址上建设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这一次,人们真的要在"万岁脚下动土"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梁王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