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维也纳体系

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

  • 中文名称 维也纳体系
  • 外文名称 Vienna system
  • 背景 拿破仑帝国崩溃后
  • 地点 欧洲大陆
  • 建立时间 19世纪初

背景

  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虽然当时已来自处于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已成为发展潮流。但是由于欧洲大陆保守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资本主义力量,拿破仑战败。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我们称之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建立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欧洲这种独领风360百科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第常欢田输济粒选一次世界大战。

具体内容

  拿破哥即江仑一世战败后,被迫于1814年4月6日宣布退位,同年5月30日,反法联盟国家同法国签订了《法、奥、俄、英和普和平条约》,即《第一次巴黎和约》。根据和约第32条的规定,参战各方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 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即维也纳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呼挥树万电初见告云积句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尼巴审诉至重新分割欧洲的领批论尼意免儿型赵任旧指土和领地。各战胜国急凯端北温烈载长都想乘机扩张自己的领土和领地,彼此争夺十分激烈,尤其是在华沙公国和萨克森问题上,俄工清法印为底调井居、普和奥、英互不相让。会限路但议因拿破仑百日政变曾一度中断,后于1815年6月9日,由英、俄、奥、普、葡、法、瑞典七国签署了《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正文 121条和17条附带条款。主要内容是:

  1. 恢复波旁王朝对法国、西班牙、两西西里王国的统治,布拉干萨王朝对葡萄牙的统治以及奥兰治-拿骚王朝对荷兰的统治。
  2. 华沙公国的大部分地区成立波兰王国,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克拉科夫自由市,由俄、奥、普共管,确认俄国对芬兰和比萨拉比亚的占有。
  3. 奥地利收复加利西亚、蒂罗尔及伊斯特紧评压思模胜课般掉级里亚等地,原奥属尼德兰径风作饭认免绝划给荷兰,而以意大利的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
  4. 普鲁士占有波兰公国的但泽(今格但斯克)和波森,并取得2/5的萨克森王国领土、莱因-威斯特伐利亚以及原属于瑞典的波美拉击叫白歌补影歌究十成现尼亚,作为失去波兰影耐得器虽的补偿。
  5. 英国占有地中海的马耳他岛及伊奥尼亚群岛,并得到了丹属赫尔果兰岛,荷属锡兰、好望角和圭亚那,法属圣卢育安生践控白另西亚岛、多巴哥岛、塞舌尔群岛和毛里求斯岛。
  6. 继续保持德意志领天通单和意大利的分裂状态,在德意志成立由普鲁士、奥地利等34个君主国及 4个自由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设立由奥地利任主席的邦联议会,意大利的托斯卡纳、摩德纳、帕尔马等公国划归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宗室的领地,热那亚、萨瓦和尼斯并入撒丁王国。
  7. 奥属尼德兰并入荷兰,称尼德兰王国。挪威并入瑞典,组成瑞典-挪威联盟。丹麦取得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普鲁士的劳恩堡。
  8. 根据《第一次巴黎和约》及1815年11月20日的《第二次巴黎条约》,法国保持其1790年的国界,并向反法联盟国家支付战争赔款 7亿法郎,联盟国家在法国驻军3~5年。
  9. 确认会议期间所签署的17项条约、专约、宣言、规章及其他文件,如《各国关于取缔贩卖黑奴的宣言》、《关于河流自由航行的规章》、《关于外交人员位次的规则》等,同本议定书具有同等效力和约束力。
  10. 邀请出席维也纳会议各国加入本议定书。

  此外,1815年11月20日,奥、法、英、普、俄五国在巴黎签署了《关于承认和保证瑞士永久中立及其领土不受侵犯的宣言》。

来自

  维护维也纳体系的组织为神圣同盟。该同盟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360百科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玉数许十尽映烈·威廉三世的赞同。而在其中起到最大作官转适据为用的实际上是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目的是为了镇压奥地套汉里方促差利境内多民族国家的起义,并抑总月烧抗制沙皇俄国西进的躁动,因而1染保却地长月来氢815~1848年的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特涅时代。为了镇压法国大革命、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来英国也参加了同盟,神圣同盟演变为四国同盟,目标是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但是1818年法国也参加了同盟,显然同盟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为了双才费在庆经出镇压欧洲革命乃至世界革命。维也纳体系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却须收扩求分推坚出阻重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取解配如木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

特点

  1. 建立在英、俄、普、奥四国均势基础之上。
  2. 违背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
  3. 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弱小民族国家基础上形成的统治秩序,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
  4. 具有掠夺性和历史的倒退性。
  5. 保持德意分裂

瓦解

  历史的逆流是阻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的。维也纳体系自身的内部矛盾也使该体系日益走向瓦解。体系内部存在着哪些矛盾呢?主要是民族矛盾、大国矛盾和阶级矛盾。

  维也纳体系的瓦解已成必然。神圣同盟的破裂使体系开始瓦解;19世纪早期的以法国七月革命为代表的革命、独立和改革标志着体系名存实亡。欧洲1848年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维也纳体系也彻底瓦解。但是落后的手工工场时期的上层建筑需要一区混场规模更广、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革命才能去除,从而去适应新的上层程初展球倍既波者并叶息建筑,于是19世纪六、七富要怎附事名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应运而生,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障碍。

  维也纳体系存在于工业革命已经向欧美扩展的蒸汽时代,它的瓦解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革命和弦烧的扩展,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出现了,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新的矛盾。于是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终于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从而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

  维也纳体系促进了国千求脸段须或措放皮际法的发展。维也纳体系首创作担服修写面了"总决议书" 的体例倍坚压民,要求所有与会国都须签字,将欧洲各国纳入了一个共同的体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从而推动了国际法的新发展,为其后的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格式基础 。维也纳体系中还首次确立了国际外交的规范原则。"三级外交等级"制的确立,第一次以国际公法的形式"划一了各种外交代表的等级,这在后来的长时间里一直作为国际法规而成为外交惯例,并且直到今天依然有效" ,从而使国际外交活动被纳入一个有序的轨道 。

  同时,维也纳会议还创立了国际河流总原则、划分边界的总原则和具体规定。"国际河流"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在维也纳会议中已经有这一概念的表述了,即莱茵河是国际河流 。从而为解决各国边界纠纷、划分国界提供了重要原则和法律依据 ,对未来世界的外交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

  其次,维也纳会议召开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大国外交"的模式。为解决矛盾,维也纳会议的进程主要由大国控制,这一方面反映出强权政治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首脑外交"的实例,为解决大国矛盾冲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

  最后,维也纳会议在国际组织的建立形式上还进行创新。按当时标准,国际组织机构由两类构成:"高级组织体系"和 "低级政治体系"。第一类机构由各国政府及其代表进行外交谈判,来讨论和决定战后重要的一切事务,并通过一些国际条约等来约束各方。"低级政治体系"是指具有功能性、可操作性的国际组织,以确保国际法有关规定的有效实施 。是一战后的国联和二战后的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组织的雏形 。

结果

  《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有关条约、宣言和文件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为了确保维也纳体系的完整,防止革命再度发生,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于1815年 9月26日联合奥、普两国缔结神圣同盟,并邀请各国参加。为防止法国再起,英、俄、奥、普四国于同年11月20日又缔结了四国同盟条约,四国将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会议决议的实施。经过20年代的西班牙和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希腊独立运动,30年代的法国七月革命、比利时革命、波兰十一月起义以及1848年欧洲革命的接连冲击,神圣同盟终于解体。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fendou3451@163.com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维也纳会议

相关文章